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
1
作者 叶锦昊 侯军辉 +4 位作者 张正国 凌子夜 方晓明 黄思林 肖质文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647,共12页
本研究以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侧面加热触发热失控,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气相色谱仪(GC)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40%、60%、80%、100%SOC下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和产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侧面加热触发热失控,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气相色谱仪(GC)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40%、60%、80%、100%SOC下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和产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的过热触发可细分为四个阶段:过热温度升高、副反应膨胀产气、隔膜收缩与破裂冒烟、热失控引起剧烈温升和产气。进一步计算了产热能量,发现100%、80%、60%、40%SOC电池的峰值产热率分别达到140.34、115.44、14.76和3.91 kW,且100%SOC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4.63 g三硝基甲苯(TNT)的能量,破坏半径达到5.90 m,相比40%SOC的危险性提升了64.3%。对热失控后电池材料表征发现,正极磷酸铁锂材料从方块状转变为团聚的不规则球状,负极石墨结构则从层状转变为团聚的球形颗粒,这归因于内部副反应的加剧。通过对比产气特性发现,SOC的增加导致电池产H2量增加,CO_(2)量下降,各SOC下电池产气的爆炸风险均高于普通烃类气体,爆炸上限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对后续储能系统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热失控 磷酸铁锂软包电池 残骸特征 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热水系统中相变蓄热器研究
2
作者 周为贯 武唐翰 +1 位作者 凌子夜 张正国 《制冷与空调》 2025年第2期86-91,98,共7页
传统的热泵热水系统在低环境温度下会出现制热能力下降、启动困难等问题,本文使用三水醋酸钠作为相变材料,通过加入LiNO_(3)作为共晶盐调节三水醋酸钠的相变温度为45~54℃,满足热泵热水系统的蓄热温度要求,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多孔膨胀... 传统的热泵热水系统在低环境温度下会出现制热能力下降、启动困难等问题,本文使用三水醋酸钠作为相变材料,通过加入LiNO_(3)作为共晶盐调节三水醋酸钠的相变温度为45~54℃,满足热泵热水系统的蓄热温度要求,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多孔膨胀石墨将三水醋酸钠的导热系数从0.60 W/(m·K)提升至8.25 W/(m·K)。通过对蛇形管式相变蓄热器进行模拟计算实现结构和性能优化,使其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和平均功率。将相变蓄热器与热泵热水系统进行耦合,直接作为热泵系统中的冷凝器,结构紧凑,蓄放热功率大,可用于解决寒冷地区热能供需时间不匹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热泵热水系统 相变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被引量:74
3
作者 张正国 王学泽 方晓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石蜡 膨胀石墨 结构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正国 邵刚 方晓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8-702,共5页
以膨胀石墨为基体,石蜡为相变储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能,制备出了石蜡/膨胀 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由于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石蜡在固-液相变时,很难从膨胀石墨的微孔中渗 透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石蜡/膨胀石... 以膨胀石墨为基体,石蜡为相变储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能,制备出了石蜡/膨胀 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由于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石蜡在固-液相变时,很难从膨胀石墨的微孔中渗 透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没有改变膨胀石墨的结构和石蜡的固-液相变温度, 且其结合了石墨高的导热系数和石蜡大的相变潜热,因而储热密度较高,导热性能好。其相变潜热与对应质量 分率下的石蜡相当,储/放热时间比石蜡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膨胀石墨 相变储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壳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正国 石国权 +2 位作者 徐涛 高学农 汪双凤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8,共6页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中的重要设备,其传热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和成本。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冷凝器与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关键。对于管外冷凝传热强化,在Turbo-C管的基础上,将翅片从翅顶到翅根完全割裂,形成断...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中的重要设备,其传热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和成本。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冷凝器与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关键。对于管外冷凝传热强化,在Turbo-C管的基础上,将翅片从翅顶到翅根完全割裂,形成断裂的三维翅片管,以减少表面张力作用下冷凝液在传热管表面粘滞特性对传热的影响。采用螺旋隔板替代冷凝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弓型隔板,能改善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性能;针对降膜蒸发器的降膜蒸发区与满液蒸发区的不同特点,应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强化管,以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强化传热 冷凝器 蒸发器 制冷空调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瓣形翅片管的强化传热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正国 王世平 林培森 《石油化工设备》 EI CAS 1997年第4期11-14,共4页
综述了花瓣形翅片管在低表面张力介质及其混合物中的冷凝强化传热、含不凝性气体水蒸气的冷凝强化传热以及空气和油的冷却强化传热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展、成果及其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瓣形 翅片管 强化传热 传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隔板花瓣管换热器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正国 高学农 +2 位作者 陈清林 方晓明 林培森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0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对新开发成功的专利产品螺旋隔板花瓣管换热器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该新型换热器能显著提高润滑油冷却器。
关键词 换热器 强化传热 润滑油 冷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素预辐射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正国 袁少权 哈鸿飞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棉纤维素预辐射接枝苯乙烯的接技率与辐射剂量、剂量率、接枝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数学表达式,并由此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对此类预辐射接枝反应动力学研究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预辐射接枝 棉纤维素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瓣形翅片管的开发及其纵向冲刷冷凝强化传热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正国 林培森 王世平 《石油化工设备》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共4页
对花瓣形翅片管在纵向冲刷条件下的冷凝传热性能及传热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知,由于该翅片管既能充分发挥冷凝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又能干扰汽液两相流态,增加边界层的湍流,因而对强化纵向冲刷冷凝具有明显的效... 对花瓣形翅片管在纵向冲刷条件下的冷凝传热性能及传热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知,由于该翅片管既能充分发挥冷凝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又能干扰汽液两相流态,增加边界层的湍流,因而对强化纵向冲刷冷凝具有明显的效果,其平均冷凝传热系数是光滑管的11~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 翅片管 强化传热 实验流程 冷凝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正国 吴建波 +3 位作者 侯春平 王利民 张嘉玮 龚波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4期82-86,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iNi1/3Co1/3Mn1/3O2的前驱体,把真空干燥的前驱体置于空气气氛下的马弗炉中,分别控制温度为850℃,900℃,950℃,对该前驱体进行煅烧。对所得样品进行XRD、SEM表征、电性能测试,根据XRD图、SEM图和充放电循环曲线,探...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iNi1/3Co1/3Mn1/3O2的前驱体,把真空干燥的前驱体置于空气气氛下的马弗炉中,分别控制温度为850℃,900℃,950℃,对该前驱体进行煅烧。对所得样品进行XRD、SEM表征、电性能测试,根据XRD图、SEM图和充放电循环曲线,探讨了不同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并分析了Li2MnO3固溶体杂相生成的原因和在充放电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化,最后得到900℃下煅烧的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最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煅烧温度 三元镍钴锰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表面微翅片强化FC-72流动沸腾传热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正国 余昭胜 +1 位作者 方晓明 本田博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共5页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FC 72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翅片高 )分别为 5 0μm× 190μm ,5 0μm× 2 5 0μm ,10 0μm× 15 0μm和 10 0μm× 30 0μm的 4种... 为采用高效传热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冷却效率 ,保证芯片的正常工作 ,研究了不带电介质FC 72在微翅片尺寸 (厚度×翅片高 )分别为 5 0μm× 190μm ,5 0μm× 2 5 0μm ,10 0μm× 15 0μm和 10 0μm× 30 0μm的 4种强化面芯片表面的流动与沸腾传热性能 ,探讨了FC 72过冷度对沸腾传热的影响 ,并与光滑面芯片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FC 72过冷度的增大 ,所有实验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增大 .强化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低于 85℃ ,而光滑面芯片的临界热流密度所对应的壁温高于85℃ .在相同过冷度下 ,强化面芯片的最大热流密度是光滑面芯片的 7~ 9倍 ,表明微翅片结构能显著地强化不带电介质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 微翅片 强化 FC-72 沸腾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纤维素预辐射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正国 哈鸿飞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研究了在甲醇-水溶液体系中,丙烯酸在棉纤维素上的预辐射接枝反应。在较低剂量(2—3kGy)、较短反应时间(2—3h)、较低单体浓度(~10%)和较低反应温度.(294K左右)下,得到较好的接枝效果。发现温度在294K... 研究了在甲醇-水溶液体系中,丙烯酸在棉纤维素上的预辐射接枝反应。在较低剂量(2—3kGy)、较短反应时间(2—3h)、较低单体浓度(~10%)和较低反应温度.(294K左右)下,得到较好的接枝效果。发现温度在294K—323K区间,随接枝反应温度升高,接枝率反而下降,初步讨论了这一温度效应的原因,并推导出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素 丙烯酸 预辐射接枝 辐射改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物相容性微球为基质制备的接枝微球CPVA-g-PMAA对肌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正国 高保娇 雷青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在生物相容性微球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实施甲基丙烯酸(MAA)的接枝聚合,制备了高接枝度(30g/100g)的接枝微球CPVA-g-PMAA。研究了接枝微球CPVA-g-PMAA对肌酐分子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较大的pH范围内,CPVA-g-PMA... 在生物相容性微球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实施甲基丙烯酸(MAA)的接枝聚合,制备了高接枝度(30g/100g)的接枝微球CPVA-g-PMAA。研究了接枝微球CPVA-g-PMAA对肌酐分子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较大的pH范围内,CPVA-g-PMAA的Zeta电位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在强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的协同下,CPVA-g-PMAA对肌酐分子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随介质pH的增高,吸附容量先增大后减小,pH=8.0时,吸附容量最大(40mg/g);温度升高,吸附容量减小;CPVA-g-PMAA的接枝度增大,吸附容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微球 甲基丙烯酸 接枝聚合 肌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传热技术在热力电厂辅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正国 刘赞伟 +4 位作者 王世平 林培森 廖爱平 沈明德 许家济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8-379,366,共3页
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在热力电厂辅机中的应用情况,采用强化管是提高辅机传热效能的技术关键。
关键词 热力电厂 辅机 强化传热 强化管理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隔板花瓣管水冷冷凝器的传热强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正国 方晓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58,共2页
研究了R40 7C在螺旋隔板花瓣管冷凝器中的传热特性 ,在实验条件下 ,该冷凝器的总传热系数可超过 30 0 0W /(m2 ·K) ,证明了螺旋隔板花瓣管冷凝器能显著地强化R40 7C的冷凝传热。
关键词 螺旋隔板花瓣管冷凝器 传热强化 实验 制冷空调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在四川省的适应性栽培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正国 陈祥平 +2 位作者 范小敏 柯皓天 冯永德 《中国蚕业》 2014年第3期27-29,共3页
为筛选适于四川省丘陵非良田栽培的优良桑品种,在江油市进行了强桑1号桑树新品种的栽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1号与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相比,不同栽植密度的单位面积桑园的全年产叶量密植桑园区(行株距为1.25 m×0.35 m)增产18.96%... 为筛选适于四川省丘陵非良田栽培的优良桑品种,在江油市进行了强桑1号桑树新品种的栽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强桑1号与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相比,不同栽植密度的单位面积桑园的全年产叶量密植桑园区(行株距为1.25 m×0.35 m)增产18.96%,低干桑园区(行株距为1.35 m×0.48 m)增产26.61%,万头茧层量提高2.38%,百公斤桑产茧量提高5.21%,并表现出枝叶生长旺盛、抗旱耐瘠性强和秋叶硬化较迟等特性,适于四川丘陵蚕区作为中熟桑品种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桑树品种 强桑1号 适应性 丰产性能 叶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生长ZnO一维纳米阵列及其复合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正国 李素平 方晓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共4页
对溶液生长ZnO一维纳米阵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晶种制备和溶液生长过程中各工艺因素对阵列微观形貌的影响,并介绍了在溶液中通过控制定点成核并利用有机基团调控ZnO晶体生长习性的合成路线用于构筑ZnO复合纳米结构的最新研究,... 对溶液生长ZnO一维纳米阵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晶种制备和溶液生长过程中各工艺因素对阵列微观形貌的影响,并介绍了在溶液中通过控制定点成核并利用有机基团调控ZnO晶体生长习性的合成路线用于构筑ZnO复合纳米结构的最新研究,指出了溶液生长ZnO一维纳米阵列和构筑复合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纳米阵列 复合纳米结构ZnO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翀 陈中华 张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7-139,143,共3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嵌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膨润土层间 ,使膨润土层间得到改性 ;通过交换反应 ,使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嵌入膨润土层间而制得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 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嵌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膨润土层间 ,使膨润土层间得到改性 ;通过交换反应 ,使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嵌入膨润土层间而制得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 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对制得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 相变储能材料 层状硅酸盐 三羟甲基丙烷 新戊二醇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党双锁 张正国 +4 位作者 袁利超 王宝峰 张欣 宋平 程延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DEN诱癌)、大黄素组(诱癌同时给大黄素...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DEN诱癌)、大黄素组(诱癌同时给大黄素)、黄芪多糖组(诱癌同时给黄芪多糖)、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诱癌同时联合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每组10只。联合灌胃14周。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LP、γ-GT和AFU,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用SABC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LP、-γGT、AFU均明显升高(P<0.05),两种药物干预可以减轻肝脏损害(P<0.05)。病理检查证实各实验组大鼠均诱发出肝癌。两种药物均能减少GST-P和TGF-β1的表达(P<0.05),但联合应用未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大黄素、黄芪多糖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肝损害,降低肝癌标志物GST-P的表达。抑癌作用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了肝癌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黄芪多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黄芪多糖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党双锁 张正国 +3 位作者 张欣 宋平 边静 程延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与联合应用抗HBV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研究模型,选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应用抗HBV作用的效果。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 目的体外观察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与联合应用抗HBV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研究模型,选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应用抗HBV作用的效果。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观察它们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大黄素的3个剂量组(12.5、25.05、0.0 mg/L)和所观察的时间点(3、69、d)对HBV DNA、HBsAg、HBeAg表现出剂量与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对HBV DNA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1 mg/L,对HepG2.2.15细胞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0.66 mg/L,治疗指数为1.94。同时发现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对HBV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黄芪多糖联合应用在疗效方面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HB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无明显抑制HBV的作用,两药联用无明显协同抗HB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黄芪多糖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