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聚桂醇留置量在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中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邱秀萍 张桔顺 +5 位作者 蔡仅 黄汝哨 陈阳 涂梅 李仕海 邱思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聚桂醇留置量行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治疗的200例(200枚)甲状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抽尽组和聚桂醇留置量分别为囊液体积10%、20%、30%、50%组等5组,每组40例...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聚桂醇留置量行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治疗的200例(200枚)甲状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抽尽组和聚桂醇留置量分别为囊液体积10%、20%、30%、50%组等5组,每组40例。术后1、3、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彩色超声,观察分析囊肿硬化后囊腔体积变化、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各组抽出液体均呈暗红色,均为囊性结节。术前囊腔体积为(20.43±5.86)cm3。各组手术前后囊腔体积变化显示,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显著缩小(均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相当(P>0.05)。术后6个月各组总有效率为87%(174/200),各组间术后6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6个月疗效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厚囊壁、囊腔分隔、术前囊腔体积等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厚囊壁(OR=0.24,95%CI=0.08~0.72,P=0.01)、囊腔分隔(OR=0.21,95%CI=0.07~0.67,P=0.01)是影响术后6个月疗效的因素。各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均可忍受,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与聚桂醇留置量无关,术后6个月疗效最佳,可作为最佳随访复查时间。厚囊壁及囊腔分隔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甲状腺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囊肿 聚桂醇 硬化治疗 留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基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和介导抗凋亡、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金燕 张桔顺 许贞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924,共6页
目的:检测原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otch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作用后肿瘤细胞Notch蛋白的变化,探讨Notch基因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凋亡及耐药机制。方法:采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初治患者的骨髓血或外周血... 目的:检测原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otch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作用后肿瘤细胞Notch蛋白的变化,探讨Notch基因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凋亡及耐药机制。方法:采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初治患者的骨髓血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健康体检者1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otch及BCL-2、NF-κB基因的转录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L1210细胞株在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地塞米松作用后Notch蛋白的变化。结果:CLL组的Notch1、Notch2、BCL-2、NF-κB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556±0.8726和0.6731±0.5334(P=0.0182)、1.2273±0.8207和0.6577±0.6424(P﹤0.0001)、8.0960±7.5661和0.5969±0.4976(P﹤0.0001)、1.0966±0.6925和0.5373±0.7180(P﹤0.0001),而2组的Notch3和Notch4基因的mRNA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分别为1.1914±2.4219和0.8713±0.7937(P=0.3427)、0.8174±1.0869和0.9752±1.3446(P=0.2402);L1210细胞在低浓度、中浓度阿糖胞苷作用24 h后,Notch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在高浓度阿糖胞苷或延长中浓度阿糖胞苷组的作用时间,Notch1蛋白表达量增高。L1210细胞在地塞米松作用后,Notch1蛋白表达下降,但不随地塞米松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Notch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Notch1蛋白在阿糖胞苷和地塞米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表达下调。Notch信号通路可能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抗凋亡及耐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基因 抗凋亡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邱秀萍 张婷 +5 位作者 张桔顺 黄汝哨 陈阳 涂梅 李仕海 邱思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观察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甲状腺胶质样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双针技术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双针组),另一组采用单针穿刺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 目的 观察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甲状腺胶质样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双针技术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双针组),另一组采用单针穿刺进行聚桂醇囊肿硬化治疗(单针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囊腔体积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结节部位及结节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6、12个月,双针组患者囊腔体积分别为(12.10±1.92)、(10.69±7.63)、(10.51±6.50)和(10.66±5.95)cm^(3),单针组患者囊腔体积分别为(13.18±2.08)、(16.47±11.51)、(14.41±10.99)和(13.41±10.89)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7、3.557、3.293、3.099,均P<0.05)。双针组有效率为90%(36/40),单针组有效率为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结论 双针技术在甲状腺胶质样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中效果好于单针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胶质样囊肿 聚桂醇 硬化治疗 双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热消融术疼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邱秀萍 温石娣 +4 位作者 陈阳 黄汝哨 张桔顺 陈杭菊 涂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热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时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300例行甲状腺热消融术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数字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以数字评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为自变量,log...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热消融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时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龙岩市第一医院300例行甲状腺热消融术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数字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以数字评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消融术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甲状腺结节位于上极或者靠近腹侧包膜时疼痛明显,数字评分均为4分,视觉模拟评分均为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与年龄(OR=1.56,95%CI:1.01~1.83,P=0.023)和手术时间(OR=1.71,95%CI:1.29~2.25,P=0.005)显著相关。使用射频针和微波针的数字评分(Z=-1.564,P=0.118)、视觉模拟评分(Z=-0.904,P=0.366)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和手术时间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热消融术疼痛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热消融 甲状腺结节 疼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