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演变 被引量:47
1
作者 吴蔚东 张桃林 +3 位作者 高超 孙波 彭补拙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通过在江西省红壤地区主要林区的铜鼓县和德兴县选择不同林龄 (1~ 2 8年 )的杉木人工林样地采用随机网格法对土壤分层取样 ,并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后的研究结果表明 ,从造林阶段到 5~ 8年的幼林期 ,包括林地凋落物层、土层厚度、有机... 通过在江西省红壤地区主要林区的铜鼓县和德兴县选择不同林龄 (1~ 2 8年 )的杉木人工林样地采用随机网格法对土壤分层取样 ,并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后的研究结果表明 ,从造林阶段到 5~ 8年的幼林期 ,包括林地凋落物层、土层厚度、有机质、全N、CEC、BS、pH和速效N、P、K在内的林地主要土壤质量性状大幅度退化。随着树龄的增大 ,林地土壤质量性状开始缓慢恢复。但是 ,即使杉木人工林进入了主伐期 ,土壤质量性状的恢复程度仍远低于其初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地区 人工杉木林 土壤肥力 质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杉木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蔚东 张桃林 +1 位作者 孙波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9,共9页
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的贮量与阔叶林和混交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的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传统的炼山造林使杉木林地枯枝落叶和养... 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的贮量与阔叶林和混交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的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传统的炼山造林使杉木林地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形式退化,林份组成单一,凋落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少也是杉木林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改进林木更新方式和改善林份组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杉木林 土壤 有机物 养分库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林土壤酚酸类物质检测及其对灌草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奕如 丁健桦 +1 位作者 张桃林 王兴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294,共4页
利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测定荒草地、马尾松和木荷纯林地土壤酚酸类物质组成,模拟研究了其对几种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荒草地、木荷林土壤没有检测到松香类物质,而马尾松林土壤松香类物质浓度一般为1... 利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测定荒草地、马尾松和木荷纯林地土壤酚酸类物质组成,模拟研究了其对几种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荒草地、木荷林土壤没有检测到松香类物质,而马尾松林土壤松香类物质浓度一般为10~100mg/kg。当土壤松香类物质浓度〈12mg/kg时,灌草发芽势与对照接近;松香浓度≥25mg/kg时,黑麦草、白羊草、高羊茅和银合欢灌草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高浓度松香处理下,银合欢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土壤酚酸 松香 灌草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农业利用下红壤地区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变化及调控——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和余江县案例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桃林 潘剑君 +2 位作者 刘绍贵 王兴祥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91,共8页
选择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和余江县分别代表红壤地区集约化农业快速发展的大城市郊区和典型农区,研究集约农业利用下红壤地区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调控措施.结果表明,20多年来,以南昌市郊区为代表的城郊菜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 选择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和余江县分别代表红壤地区集约化农业快速发展的大城市郊区和典型农区,研究集约农业利用下红壤地区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调控措施.结果表明,20多年来,以南昌市郊区为代表的城郊菜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1.53%(一般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13.15~18.8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15~1.35倍;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不明显,土壤硝态氮的积累不多;以余江县为代表的传统农区,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近90%的土壤有pH下降现象,平均下降达0.5个单位;同时部分农田土壤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化肥用量的增加特别是磷钾肥的大量施用、以及畜禽粪肥的施用,是造成土壤养分富集和失衡、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工业生产是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短期减量施肥、配合施用养分促进剂,以及通过施用缓释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养分的过度富集与失衡; 适当施用石灰等碱性改良剂是防治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而对于轻度污染土壤,可以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如石灰等),或种植超积累植物而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土壤肥力 环境质量 集约农业利用 红壤区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张桃林 高超 吴蔚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2-549,共8页
为探讨水稻土由氧化环境转为还原条件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选择18种水稻土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采用氧化铁试纸测定法进行多次提取以对比淹水前后土壤磷的累计解吸量,发现大部分供试样... 为探讨水稻土由氧化环境转为还原条件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选择18种水稻土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采用氧化铁试纸测定法进行多次提取以对比淹水前后土壤磷的累计解吸量,发现大部分供试样品的固磷能力在淹水条件下有了显著的提高,全部样品在淹水后磷的释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淹水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固定与释放的变化主要与淹水后土壤Eh的降低和pH的升高而导致的大量无定形铁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条件 土壤磷素固定 等温吸附 解吸 氧化铁试纸 磷素释放 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量研究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119
6
作者 张桃林 潘剑君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分析土壤质量的概念及其与持续农业的关系、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土壤质量变化和土壤退化的动因、危害及动态监测方法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质量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动因 危害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24
7
作者 张桃林 李忠佩 王兴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3-850,共8页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的以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有害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退化,...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的以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有害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退化,给生态系统本身与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在长期保持高强度利用和过量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情况下,以非线性响应为特征的土壤生态系统特性有可能出现突变状态,并引起更大的环境风险。目前,应当高度重视集约农业利用下土壤退化的形成与演变机理、时空分异规律、以及土壤退化的控制和退化土壤的恢复重建措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 土壤退化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持续农业研究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桃林 徐富安 王德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1-185,F003,共6页
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农业的一种新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正在积极地研究符合自己国情的持续农业模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正在由过去的追求产品数量增长、满足温饱需要为主,开始转向... 持续农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农业的一种新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正在积极地研究符合自己国情的持续农业模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正在由过去的追求产品数量增长、满足温饱需要为主,开始转向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及品种多样化的新阶段。但是,在当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农业 土地资源 土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热带、亚热带干热地区土壤发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本文对我国四川渡口、云南元谋和元江、广西田林以及海南岛西部等几个干热地区土壤的形成条件和发生学特征及发育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该类土壤发生上的共性及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地区土壤与相应湿润地区土壤相比... 本文对我国四川渡口、云南元谋和元江、广西田林以及海南岛西部等几个干热地区土壤的形成条件和发生学特征及发育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该类土壤发生上的共性及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地区土壤与相应湿润地区土壤相比,具有淋溶特征不明显及土壤发育程度较轻等共同特征。不同干热地区因干热程度及水热配置上的不同,土壤在发育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其顺序是:粤11号>滇5号>桂7号>滇1号>滇4号,分别处于铁铝化、弱铁铝化、准铁铝化、铁硅铝化及硅铝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亚热带 干热地区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和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58
10
作者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5-439,共5页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复杂、评价难度大和治理任务艰巨等特点...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复杂、评价难度大和治理任务艰巨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为科学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本着科学认识、统筹规划、综合防治、分类指导、治用结合的原则,从加强普查监测、加强科技支撑、完善法律法规、培育环保产业、构建工作体系等方面入手,以切实加强和改进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 农产品安全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红壤的土壤地理学研究方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本文在分析当今世界土壤地理学发展特点及趋向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实际及发展需要,提出了今后我国南方红壤的土壤地理学发展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 红壤 土壤 地理学资源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桃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粮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业资源环境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新要求 开创农业科技新局面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桃林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的重要历史性成就和改革发展重大进展,比较分析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农业科技政策动向,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突出短板,立足国内国际形势,围绕实施乡村振...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的重要历史性成就和改革发展重大进展,比较分析了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农业科技政策动向,针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与突出短板,立足国内国际形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需求,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供给质量 绿色发展 政策措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完善科研院所分类改革 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桃林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第3期32-33,共2页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从统筹“两个大局”出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就迫切需...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从统筹“两个大局”出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科技发展迈上新台阶,就迫切需要在科技体制机制上进行更深层次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次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完善 关键核心技术 上新台阶 高质量发展 两个大局 科技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业如何挑起现代农业“大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桃林 《小康》 2016年第11期28-30,共3页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动力仍明显不足,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动力仍明显不足,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发展推进力度,适应、支撑和拉动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库存化解,延长农业农村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就业和就地就近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现代农业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大梁 城乡二元结构 种养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点 传统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桃林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第23期86-87,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等结合,能更好地实现对智能家居的监控,形成高效、舒适、环保的家居日常...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等结合,能更好地实现对智能家居的监控,形成高效、舒适、环保的家居日常事务管理系统。文章主要就物联网传感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技术 智能家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水稻土肥力性状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忠佩 李德成 +3 位作者 张桃林 陈碧云 尹瑞玲 施亚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0-878,共9页
大田条件下 ,通过选点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 ,土壤颗粒组成呈现规律性变化 ,粘粒 (<0 0 0 2mm)含量从荒地红壤的 3 9%下降到 80a稻田土壤的 1 7% ,... 大田条件下 ,通过选点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 ,土壤颗粒组成呈现规律性变化 ,粘粒 (<0 0 0 2mm)含量从荒地红壤的 3 9%下降到 80a稻田土壤的 1 7% ,而粉砂 (0 0 2~ 0 0 0 2mm)含量升高。土壤pH一般增加 0 5~ 1个单位 ;0~ 1 0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从荒地红壤的 4 5 8gkg- 1和 0 3 9gkg- 1增加到 3 0a红壤稻田的1 9 6gkg- 1和 1 62gkg- 1,其后 ,即使利用时间长达 80a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 ;土壤全磷含量 ,经 3a水耕利用后可从荒地红壤的 0 5gkg- 1提高到 1 3gkg- 1,表明通过施肥可使红壤磷素快速积累 ;而在水耕利用过程中 ,红壤稻田土壤的钾素含量呈下降趋势 ,经 80a利用的红壤稻田 ,0~ 1 0cm土壤钾素含量仅为荒地红壤的 80 % ;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也呈下降趋势。随着水耕熟化过程 ,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也明显升高。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的各项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还表明 ,荒地红壤水耕利用后要达到高度熟化的稻田土壤肥力水平 ,需要经过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土 肥力性状 演变特征 采样分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乡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变化及其评价 被引量:31
18
作者 殷云龙 宋静 +3 位作者 骆永明 张桃林 贺剑锋 徐建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通过对南京市公路绿地系统(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和城郊公路)土壤重金属的调查和分析,并与相对清洁点植物园植被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了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特点: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高于“清洁区”,其中土壤Mo、Zn、As、Cd... 通过对南京市公路绿地系统(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和城郊公路)土壤重金属的调查和分析,并与相对清洁点植物园植被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了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特点: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高于“清洁区”,其中土壤Mo、Zn、As、Cd、Cr、Cu、Fe、Mn的含量以绕城公路最高,土壤Pb的含量以城市干线最高,土壤Al的含量以城郊公路最高。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城郊公路和相对清洁点的土壤重金属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 .2 6 1、0 .2 93、0 2 38、0 2 36 ,仍以绕城公路最高,城市干线次之,城郊公路最低,公路土壤重金属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相对清洁点”。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样本进行了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点表现了较好的以取样路线聚类的特点,各取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演变分异。土壤重金属演变的趋势可解释为:绕城公路是高Zn、Mo、Cd、As、Cr、Fe、Mg、Cu、Mn、Pb区,城市干线是高Pb区,城郊公路是高Al和Fe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 城市 城乡 绕城公路 土壤重金属 南京市 干线 绿地 多样性指数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19
作者 李忠佩 张桃林 +2 位作者 陈碧云 尹瑞龄 施亚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 ,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 ,在水耕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 ,水耕...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 ,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 ,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 ,在水耕条件下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 ,水耕利用 30年 ,0~ 2 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 2 0gkg- 1,全氮含量 1 6gkg- 1,随后 ,即使利用年限长达 80年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 ,没有显著提高。 2 0天的培养期内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 0~ 1 0cm土层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率分别为 2 2 %~3 3%和 2 8%~ 6 7% ;总体来说 ,有机碳、氮的矿化率随红壤水稻土的熟化过程而升高。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 ,微生物生物量碳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利用 30年后其增加趋势明显趋缓 ;利用30年的红壤稻田 ,0~ 1 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为 332 8mgkg- 1和 2 3 85mgkg- 1,比利用 3年分别高1 1 1 %和 4 7%。与利用 3年的红壤稻田相比 ,利用 30年后细菌数量增加了 1 1倍 ( 0~ 1 0cm)和 3 8倍 ( 1 0~2 0cm) ,利用 80年后更显著地增加了 1 9倍 ( 0~ 1 0cm)和 1 2倍 ( 1 0~ 2 0cm) ;真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 ,但在 30年利用后基本趋于稳定 ;此外 ,细菌的群落从荒草地的 4个种到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土壤 有机质 积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镁磷肥和石灰对受Cu Zn污染的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40
20
作者 钱海燕 王兴祥 +3 位作者 黄国勤 胡伟 张桃林 赵其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5-239,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钙镁磷肥和石灰对受Cu、Zn污染的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钙镁磷肥和石灰的土壤中,小白菜的生长基本上未受重金属毒害的影响。单一Cu污染、单一Zn污染以及Cu-Zn复合污染的菜园土壤上,小白菜的鲜重...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钙镁磷肥和石灰对受Cu、Zn污染的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钙镁磷肥和石灰的土壤中,小白菜的生长基本上未受重金属毒害的影响。单一Cu污染、单一Zn污染以及Cu-Zn复合污染的菜园土壤上,小白菜的鲜重随着改良剂钙镁磷肥和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单一Cu污染、单一Zn污染以及Cu-Zn复合污染的菜园土壤上,酸碱度随着钙镁磷肥和石灰的施入而变化,土壤的pH随着钙镁磷肥和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种不同污染的土壤上,施用改良剂钙镁磷肥和石灰降低了重金属Cu和Zn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石灰 重金属 菜园土壤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