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羊尿结石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小龙 陆天水 +3 位作者 汤艾非 高金宝 林承毅 张根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69-478,480,共11页
对水牛、黄牛、绵羊和山羊的24份尿石样品应用化学定性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进行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12份颗粒样尿结石样品主要成分为方解石(Calcite),占样... 对水牛、黄牛、绵羊和山羊的24份尿石样品应用化学定性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进行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12份颗粒样尿结石样品主要成分为方解石(Calcite),占样品总数的50%;7份粉砂样尿结石主要成分为鸟粪石(Struvite),占29.2%。对以上两类结石的显微结构特征予以描述,对其成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棺盖形斜方柱状晶体含多量钾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一种与磷酸铵镁物相类似的晶体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结石 方解石 鸟粪石 结构 牛病 羊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碎斑熔岩成因和钾长石亚显微结构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昌实 薛纪越 +3 位作者 张根娣 沈渭洲 陈繁荣 张富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43-251,T001,共10页
相山碎斑熔岩含铁铝榴石(1340g/T)、红柱石等岩浆结晶副矿物,具S型火山岩地球化学和Nd、Sr、O同位素组成的特征。据光学测定和X光粉晶衍射测定,斑晶钾长石主要是高正长石或低透长石,有序参数δ′=-0.32—-0.01。在透射电镜下,出溶的细... 相山碎斑熔岩含铁铝榴石(1340g/T)、红柱石等岩浆结晶副矿物,具S型火山岩地球化学和Nd、Sr、O同位素组成的特征。据光学测定和X光粉晶衍射测定,斑晶钾长石主要是高正长石或低透长石,有序参数δ′=-0.32—-0.01。在透射电镜下,出溶的细钠长石页片由共格拐点分解形成,成分波长约50—100nm;出溶的宽钠长石页片由无应力离溶作用形成,页片宽50—200nm。结果表明,碎斑熔岩是在火山环境下形成,而不是在深成环境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斑熔岩 钾长石有序度 亚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坚 文国英 +1 位作者 张根娣 陆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3,共3页
对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男性21例,女性7例,平均64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病程平均为9个月,转移距原发瘤手术的时间平均13.6个月。有14例皮肤转移灶为首发症状。转移部位以胸、腹壁为多,其余为四肢、腰及颈部... 对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男性21例,女性7例,平均64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病程平均为9个月,转移距原发瘤手术的时间平均13.6个月。有14例皮肤转移灶为首发症状。转移部位以胸、腹壁为多,其余为四肢、腰及颈部,原发部位包括乳房、肺、消化道、前列腺及膀胱。有8例原发部位不明。组织学类型以腺癌(46%)和鳞癌(25%)常见。患者多在1年内死亡,1例存活9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转移性肿瘤 临床病理 组织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纤维瘤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坚 文国英 +1 位作者 张根娣 陆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对皮肤纤维瘤 (DF)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在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DF 20例,平均年龄 37.75岁,好发于四肢,平均直径 0.8cm。瘤细胞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局部可见车辐状结构。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对皮肤纤维瘤 (DF)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在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DF 20例,平均年龄 37.75岁,好发于四肢,平均直径 0.8cm。瘤细胞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局部可见车辐状结构。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0.75个。常伴组织细胞和炎细胞浸润、胶原增生、表皮增生及黑色素增多, CD 34(- )。瘤细胞密度与胶原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呈负相关,提示 DF可能为反应性病变。 DFSP10例,平均年龄 49.1岁,好发于躯干,平均直径 3.23cm。瘤细胞呈典型的车辐状排列,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5.5个。肿瘤背景清晰,少数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表皮增生,无胶原增生及黑色素增多, CD34(+ )。这些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病理 比较 DF DF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棉饼所致水牛尿结石的化学组成与显微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龙 林承毅 +1 位作者 张根娣 黄克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27-133,共7页
对饲喂棉饼所致水牛尿结石症的4个田间病例和3个试验性诱发病例的尿结石样品应用化学定性、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 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进行了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肾石中龟裂田块状结构、环形小... 对饲喂棉饼所致水牛尿结石症的4个田间病例和3个试验性诱发病例的尿结石样品应用化学定性、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 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进行了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肾石中龟裂田块状结构、环形小结石及片状集合体,某些膀胱结石中斜方柱状晶体,呈蜂窝样结构的颗粒和有多种形态的颗粒等均是以磷酸铵镁为其主要组成成分。作者对磷酸铵镁型尿结石的成因作了简要的讨论,并对某些膀胱尿石中新发现的一种富含钾的柱状晶体(与磷酸铵镁具有相近物相)初步鉴定为磷酸钾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尿结石 磷酸铵镁 磷酸钾镁 棉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的组织形态观察与免疫组化
6
作者 郭坚 张根娣 文国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9-279,共1页
由于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上对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的认识间存在差距,促使人们重新思索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作者收集了8例小肠间质瘤(SIST),对其形态、免疫组化、良恶性及预后作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 由于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上对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的认识间存在差距,促使人们重新思索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发生及生物学行为。作者收集了8例小肠间质瘤(SIST),对其形态、免疫组化、良恶性及预后作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8例小肠梭形细胞肿瘤,原诊断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组织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学然 闫致旺 +3 位作者 李华 刘欣伟 张根娣 孙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并发TIA首次发作患者,对其随访1年,其中31例糖尿病并发2—4次TIA(B组),6例发生缺血性卒中(C组),余43例随...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并发TIA首次发作患者,对其随访1年,其中31例糖尿病并发2—4次TIA(B组),6例发生缺血性卒中(C组),余43例随访中未再发生TIA及缺血性卒中(A组);另选择40例糖尿病无TIA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A、B、C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及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指标;血脂、血清hs—CRP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