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与富油煤生烃动力学差异及原位共采温度条件
1
作者 郑瑞辉 鲍园 +1 位作者 张枝焕 袁轩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9-2234,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占该段总面积的90%以上,下侏罗统延安组富油煤资源量约为1 414亿t,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原位热解转化共采技术是实现煤与页岩内蕴油气资源协同开采的重要途径。针对页岩和煤生...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成熟度页岩占该段总面积的90%以上,下侏罗统延安组富油煤资源量约为1 414亿t,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原位热解转化共采技术是实现煤与页岩内蕴油气资源协同开采的重要途径。针对页岩和煤生烃动力学特征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页岩和富油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动力学特征差异尚不明确,制约着富油煤原位热解开发和资源潜力准确评价。基于对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选取成熟度相近、有机质丰度不同的4个页岩样品和焦油产率不同的4个富油煤样品,比较了页岩和富油煤的热解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分布特征;并将试验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外推至原位转化条件下,探讨了页岩和富油煤原位热解页岩油、煤焦油共采的可行性及其温度条件设置。结果表明: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均具备生油条件,且长7段页岩的生油条件优于延安组富油煤。在成熟度相近条件下,页岩的活化能主频值随有机质丰度增大而增大,富油煤的活化能主频值随焦油产率增大而降低,且页岩的活化能分布范围较富油煤集中。在原位转化条件下,相近成熟度页岩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随有机质丰度增大而增大,相近变质程度富油煤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随焦油产率增大而降低,且长7段页岩(TOC=5%^(3)8%,R_(o)=0.68%^(0).71%)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范围(226~443℃)涵盖延安组富油煤(Tar,d=7%^(1)5.3%,Ro=0.67%^(0).72%)主要生烃期对应的模拟温度范围(282~435℃)。因此,对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和延安组富油煤而言,当热解温度达到长7段页岩主要生烃期对应温度时,即可实现页岩油和上覆煤焦油的原位共热解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长7段页岩 延安组富油煤 原位转化 热解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泥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富集层段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文端 高玉巧 +4 位作者 昝灵 马晓东 余麒麟 李志鹏 张枝焕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698,共11页
为探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不同亚段和不同岩性泥页岩的生烃潜力及其含油性,以及页岩油富集层段的分布特征。采用了地球化学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区地质特点的泥页岩含油率表... 为探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以下简称阜二段)不同亚段和不同岩性泥页岩的生烃潜力及其含油性,以及页岩油富集层段的分布特征。采用了地球化学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适合于研究区地质特点的泥页岩含油率表征方法,确定了阜二段泥页岩的含油率和页岩油赋存状态,揭示了页岩油富集层段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阜二段泥脖子亚段和龟背亚段的泥页岩的总含油率较高,但游离烃含量较低,吸附烃含量中等—较高,可动性较差;七尖峰亚段、四尖峰亚段和山字形亚段的含灰云页岩、灰云质页岩等的总含油率和游离烃含量均较高,吸附烃含量较低,可动性较好,而含灰云泥岩、灰云质泥岩的总含油率和吸附烃含量中等,游离烃含量相对较低,泥灰岩总含油率、游离烃和吸附烃含量均较低。研究区深凹带阜二段一、二类页岩油富集层段主要分布在四尖峰亚段和山字形亚段的中下部;斜坡带页岩油富集段不发育,局部分布有二类和三类页岩油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溱潼凹陷 阜二段 页岩油 含油性 富集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枝焕 刘洪军 +5 位作者 李伟 费佳佳 向奎 秦黎明 席伟军 朱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32,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稠油 生物降解 油源 运移 成藏过程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57
4
作者 张枝焕 曾艳涛 +2 位作者 张学军 袁东山 徐兴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下第三系沙四段是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层主要产油层,目前关于沙四段原油的油源和成藏期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资料及构造演化资料,讨论了... 下第三系沙四段是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层主要产油层,目前关于沙四段原油的油源和成藏期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资料及构造演化资料,讨论了沙四段油藏的形成历史。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曾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始于沙二段沉积末期,主要时期为沙一段沉积后期到东营组沉积中期,由于构造抬升,至东营组沉积末期(28.8 Ma)可能存在间断;第二期油气聚集从馆陶组沉积初期到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主要在馆陶组沉积期。油气成藏时期与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期是相一致的。由此推测,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源的相对贡献主要取决于烃源岩与油源断层及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藏期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张枝焕 胡文瑄 +3 位作者 曾溅辉 于炳松 陆现彩 贾红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0-566,共7页
盆地内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 ,影响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本文分析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孔隙流体的化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根据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成岩过程中地层古流体的地球化学... 盆地内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 ,影响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本文分析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孔隙流体的化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根据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成岩过程中地层古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推测。并通过对典型油田泥岩层和砂岩层中矿物组合及其在地层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的实例剖析 ,揭示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 ,在此基础上 ,建立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第三系 孔隙流体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储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59
6
作者 张枝焕 李伟 +3 位作者 孟闲龙 秦黎明 张振英 袁东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 车排子隆起毗邻昌吉凹陷和四棵树凹陷,油源丰富,构造条件良好,具备比较有利的油气聚集条件。近年来已在车排子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分析了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油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类地球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别的原油。第一类原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并存在二次充注现象,推测早期充注原油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后期混入了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第二类原油具有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与白垩系湖相泥质烃源岩混源的特点,这类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和姥植比等均表现出煤成油的特征,但甾、萜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与白垩系烃源岩接近,推测是由于侏罗系煤成油在向上运移成藏过程中,受到成熟度相对较低、生物标志物相对丰富的白垩系烃源岩的浸析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隆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浸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车排子凸起油气聚集的贡献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枝焕 向奎 +3 位作者 秦黎明 庄文山 席伟军 赵双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6-337,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主要分布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部分为Ⅱ2型,生烃潜力较高;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明显偏差,生烃潜力较低;西山窑组...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主要分布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部分为Ⅱ2型,生烃潜力较高;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明显偏差,生烃潜力较低;西山窑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但由于受西山窑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导致地层剥蚀的影响,烃源岩厚度较小,总体上生烃条件较差;白垩系烃源岩在四棵树凹陷最大厚度可达300 m,处于低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小;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好,但成熟度偏低,生烃条件较差。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白垩系烃源岩已达到生烃门限,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偏低,目前仍处于未熟到低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四棵树凹陷北部斜坡及车排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及沙湾凹陷侏罗系烃源灶,后期受到白垩系低熟油源灶的侵染,古近系烃源岩的油源贡献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凹陷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侵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芳香烃污染物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枝焕 陶澍 +4 位作者 沈伟然 彭正琼 崔艳红 叶必雄 苑金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4,共6页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可能的污染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可能的污染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萤蒽、芘、、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萤蒽、苯并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三芳甾烷等系列数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等。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情况、不同周围环境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表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输入、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柴燃烧产物等,不同环境功能区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土壤 芳香烃 污染物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枝焕 王泽中 +3 位作者 李艳霞 钟宁宁 张秀川 张绍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3-600,共8页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中石英次生加大于 2 70 0m左右开始出现 ,随埋深增大 ,石英增生加强 ;长石次生加大现象不十分普遍 ;碳酸盐胶结作用包括早期自生泥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连晶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 (或铁方解石 )的胶结作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到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集合体充填在粒间孔隙中或与石英、钠长石及粘土矿物共生 ,白云岩多呈菱形粒状分布于粒间 ;常见的交代现象主要有方解石交代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交代长石、石英等 ;溶解作用主要有长石的溶解、碳酸盐颗粒的溶解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等 ,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 )转化。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孔隙水中有机酸含量、早期方解石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储集岩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南北两侧含油构造油源及烃源灶转移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枝焕 秦黎明 +5 位作者 李伟 王春江 邱楠生 孟闲龙 张振英 袁东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6-836,共11页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在其主要发育期,古隆起南北两侧分别存在昌吉和盆1井西两个沉积凹陷,分布有白垩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目前已在古隆起所在区域的南部发现了永进油田,在其北部发现了征沙村、沙窝地和莫西庄等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油层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白垩系,其中沙窝地、莫西庄和征沙村3个构造主要目的层为侏罗系三工河组,永进构造目的层为侏罗系头屯河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了揭示研究区原油的油源特征以及车莫古隆起对油源及成藏过程的影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原油及相关层位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根据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并结合构造地质资料讨论了车莫古隆起形成与演化对研究区油气源特征、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或同一构造不同层位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饱和烃和芳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五类,这五类原油在区域分布特征、油气来源及烃源灶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别。车莫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生油凹陷的展布特征及主要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历史共同决定了研究区不同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烃源灶位置的分布及其转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分析 烃源灶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枝焕 卢另 +4 位作者 贺光秀 彭旭阳 朱雷 王新伟 焦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8-675,共8页
根据北京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62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讨论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源类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检测到的多环芳烃主要包括萘、苊、菲、惹烯、三芴、荧蒽、芘、、苯并蒽、苯并[b]荧蒽、苯并[k... 根据北京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62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讨论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源类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检测到的多环芳烃主要包括萘、苊、菲、惹烯、三芴、荧蒽、芘、、苯并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苝、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及其同系物;(2)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175.1~10 344 ng.g-1,其中城市中心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最高,交通干线附近、工矿企业附近表层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较高,林地、果园和农田表层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较低;(3)表层土壤中PAHs既有来源于石油源,也有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物的,但不同功能区二者贡献存在差别,其中农业用地(林地、果园、农田)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或部分来源于土壤母岩中的有机质),城区、交通干线附近及工矿企业附近表层土壤中PAHs污染源以化石燃料燃烧产物输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表层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典型土壤剖面多环芳烃的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枝焕 王学军 +5 位作者 陶澍 彭正琼 崔艳红 吴水平 叶必雄 苑金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2-567,共6页
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检出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荧蒽、芘、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但含量... 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检出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荧蒽、芘、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但含量差别显著,南、北排污河污灌区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非污染区及北部山区。不同剖面表土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别,与非污灌耕地及北部山地相比,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四环以上芳烃相对含量明显较高,而烷基取代物含量明显较低。剖面表层至40cm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深处含量明显降低,但不同剖面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别,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降低幅度最大,其它剖面变化较小,但剖面深部(>40cm)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多环芳烃 污染物 纵向分异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界咸水湖相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 被引量:57
13
作者 张枝焕 杨藩 +1 位作者 李东明 方朝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我国广泛发育着新生界咸水湖盆,这些湖盆具有独特的沉积环境和生油气条件。咸水湖相烃源岩及其所形成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又不同于海相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介绍了我国咸水湖相中烃源岩及原油的生物标志物... 我国广泛发育着新生界咸水湖盆,这些湖盆具有独特的沉积环境和生油气条件。咸水湖相烃源岩及其所形成烃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又不同于海相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介绍了我国咸水湖相中烃源岩及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性、形成条件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烃源岩 原油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高蜡凝析油和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枝焕 黄志龙 +2 位作者 张振英 朱丹 王铁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59,共9页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中、新生界储层中广泛分布着轻质油和凝析油。这些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中等—高含蜡量的特点 ,含蜡量为 5 .5 %~ 2 2 .1% ,高分子量正构烷烃 (n C35~ n C87)含量较高 ,属中—高蜡轻质油或凝析油 ,其地球化学特... 吐哈盆地西部地区中、新生界储层中广泛分布着轻质油和凝析油。这些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中等—高含蜡量的特点 ,含蜡量为 5 .5 %~ 2 2 .1% ,高分子量正构烷烃 (n C35~ n C87)含量较高 ,属中—高蜡轻质油或凝析油 ,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既不同于常规的高蜡原油 ,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凝析油。吐哈盆地中、新生界高蜡凝析油或轻质油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湖相泥岩和煤系地层中泥岩或煤 ,其形成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分和有机质演化程度。研究区侏罗系湖相泥岩和煤系地层泥岩或煤岩中有机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和壳质组为主 ,壳质组中角质体和木栓质体含量较高 ,具备了既可形成凝析油 ,又可形成高蜡油的条件。由于镜质组与部分壳质组演化形成烃类化合物的活化能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轻质油 地球化学 密度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枝焕 王铁冠 +4 位作者 常象春 朱雷 李伯虎 周永炳 刘国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4-520,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物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 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物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运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主要油层分布段的油、水、干层进行判别。根据试油资料验证表明,地球化学判断结果比传统的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判断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油层识别 抽提物含量 储层物性 松辽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枝焕 陶澍 +7 位作者 沈伟然 叶必雄 吴水平 施治 潘波 张震 李玉 丁立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根据不同环境功能区9条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饱和烃污染物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饱和烃污染物的污染源。结果表明,不同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饱和烃化合物,主要... 根据不同环境功能区9条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饱和烃污染物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饱和烃污染物的污染源。结果表明,不同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饱和烃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等。不同河流及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的表层沉积物中可抽提有机物(EOM)、烃类化合物含量和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北塘排污河(北排污河)和大沽排污河(南排污河)沉积物中EOM的含量相对较高,海河及津北地区的潮白新河、蓟运河、永定新河、北京排污河的沉积物中EOM的含量相对较低;北运河、南运河及大沽排污河巨各庄河段的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海河、大沽排污河和北塘排污河表层沉积物中烃类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低。位于市区北部的河流,靠近市区的河段沉积物中EOM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位于市区下游的河流,靠近市区的上游河段的沉积物中EOM含量相对较高,下游河段的有所降低。河流中烃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物油及其衍生物、高等植物蜡和藻类的降解产物,不同河流及相同河流不同河段污染源的相对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表层沉积物 饱和烃 污染源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青山口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枝焕 吴聿元 +2 位作者 俞凯 吴水平 刘洪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9-397,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中、新生界地层中有登娄库组、营城—火石岭组、青山口组、嫩江组 4套主要烃源层 ,目前已在长岭地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青山口组中发现了工业性的油气层或含油气显示。分析了主要烃源层的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条件 ,并...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中、新生界地层中有登娄库组、营城—火石岭组、青山口组、嫩江组 4套主要烃源层 ,目前已在长岭地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青山口组中发现了工业性的油气层或含油气显示。分析了主要烃源层的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条件 ,并系统地剖析了青山口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青山口组存在两类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原油 (Ⅰ类、Ⅱ类 ) ,其中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中部 ,Ⅱ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上部及大老爷府—双坨子构造中。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表明 ,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青山口组的中部 (青二段、青三段 ) ,并与储层互层的烃源岩。Ⅱ类原油与青山口组下部的青一段烃源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推测其油源主要为这套烃源岩 ,其次可能是下白垩统烃源岩 ,嫩江组烃源岩的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长岭地区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表层土中饱和烃污染物的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枝焕 陶澍 +3 位作者 彭正琼 苑金鹏 吴水平 叶必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2-605,共4页
分析了天津地区主要环境功能区表层土样品中烃类污染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饱和烃污染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单甲基支链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等.这些化合物在区域上... 分析了天津地区主要环境功能区表层土样品中烃类污染物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饱和烃污染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单甲基支链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等.这些化合物在区域上分布广泛,组分变化多样.样品间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特征差别较大,CPI1为0.76~1.26,CP12为1.29~7.14,CPI(wax)为0.81~3.24.αααC29-甾烷20S/(20R+20S)为0.45~0.72,C31藿烷22S/(22S+22R)为0.54~0.62,均己达到平衡终点.类异戊间二烯烷烃和烷基环己烷的分布特征与原油相近.表明污染源较复杂,主要包括矿物油,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降解等,不同功能区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饱和烃 污染物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枝焕 张厚福 高先志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37,共9页
本文把干酪根与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3种粘土矿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分步热解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烃的化学组成、产率有很大影响,但不同矿物影响程度不同。本文还对粘土矿物在干酪根向烃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把干酪根与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3种粘土矿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分步热解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对干酪根热解烃的化学组成、产率有很大影响,但不同矿物影响程度不同。本文还对粘土矿物在干酪根向烃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干酪根 粘土矿物 烃转化 石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中等分子量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枝焕 陶澍 +1 位作者 吴水平 沈伟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2-639,共8页
分析了天津地区几条具不同环境功能特征的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重点介绍了中低分子量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表层土壤、大气降尘及TSP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等分子量正构烷烃的成因。分析表明,天津地区主要... 分析了天津地区几条具不同环境功能特征的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重点介绍了中低分子量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表层土壤、大气降尘及TSP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等分子量正构烷烃的成因。分析表明,天津地区主要河流沉积物和大气降尘中正构烷烃普遍具有正十七烷(nC17)明显优势的特征,nC17单体烃同位素值也相对偏低,与来源于化石燃料的正构烷烃化合物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土壤和TSP中不存在这一现象,表明正十七烷化合物来源水体中的低等水生生物体,推测主要来源于藻类生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化合物,具有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河流 沉积物 正构烷烃 分布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