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化学成分与健康 被引量:35
1
作者 邱明华 张枝润 +4 位作者 李忠荣 周琳 储瑞 刘接卿 王卫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0-550,共11页
咖啡数百年来一直作为功能饮料因而被称作第一饮品。咖啡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仅对咖啡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一些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咖啡化学成分研究的新方法等进行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 咖啡 化学成分 咖啡因 葫芦巴碱 绿原酸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恩乾 张枝润 +5 位作者 邓媛元 周琳 和爱军 李忠荣 张弢 邱明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09,607,共5页
采用微波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雪菊挥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该挥发油中检测出54个峰,确定了其中的43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28%,主要成分为(1R)-右旋樟脑(3.68%)、大根香叶烯(4.63%)、二十... 采用微波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雪菊挥发油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该挥发油中检测出54个峰,确定了其中的43个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28%,主要成分为(1R)-右旋樟脑(3.68%)、大根香叶烯(4.63%)、二十烷(5.20%)、2-乙基-4-甲基咪唑(8.32%)、(2R-cis)-1,2,3,4,4a,5,6,7-八氢-α,α,4,8-四甲基-2-萘甲醇(18.30%)、等。采用微波提取方法具有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首次系统分析了雪菊中挥发油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为其质量评价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菊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测定闹羊花中Rhodojaponin-III和Rhodojaponin-VI含量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枝润 周成 +3 位作者 娄志华 王若菲 李海舟 李蓉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4-1236,1204,共4页
为了建立中药闹羊花中Rhodojaponin-III(Rj-III)和Rhodojaponin-VI(Rj-VI)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HPLC-ELSD)直接测定闹羊花75%丙酮水提取物中Rj-III和Rj-VI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 m... 为了建立中药闹羊花中Rhodojaponin-III(Rj-III)和Rhodojaponin-VI(Rj-VI)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HPLC-ELSD)直接测定闹羊花75%丙酮水提取物中Rj-III和Rj-VI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ELSD(Varian 380-L)检测器,雾化器温度55℃,漂移管温度80℃,气体压力为25 psi,载气速度为1.6 L/s,增益为500。结果表明,闹羊花中Rj-III和Rj-VI的含量分别为1.21 mg/g和1.03 mg/g;Rj-III和RjVI回归方程分别为Y=2026.8X-789.2,R^2=0.9979;Y=3777.6X-1849.5,R^2=0.9980;分别在0.4~2.83μg/μL和0.6~4.2μg/μL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单可行,快速,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可应用于中药闹羊花中Rj-III和Rj-VI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羊花Rhodojaponin-Ⅲ Rhodojaponin-Ⅵ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环境对小粒种咖啡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萧自位 白学慧 +3 位作者 肖兵 苏琳琳 张枝润 马关润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遮荫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的光合作用能力,测定和分析了遮光率为33%(遮荫Ⅰ)和59%(遮荫Ⅱ)时咖啡树的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遮荫Ⅰ环境下荫质和遮荫效果均小于遮荫Ⅱ,咖啡树光合作用能力明显低于遮荫Ⅱ;在饱和光强下,两种... 为深入了解不同遮荫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的光合作用能力,测定和分析了遮光率为33%(遮荫Ⅰ)和59%(遮荫Ⅱ)时咖啡树的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遮荫Ⅰ环境下荫质和遮荫效果均小于遮荫Ⅱ,咖啡树光合作用能力明显低于遮荫Ⅱ;在饱和光强下,两种遮荫环境下咖啡树叶片的CO_(2)净吸收率(A)主要受气孔因素(l_(s))限制。适当地提高咖啡园的荫质和遮荫效果能够有效增加光能利用效率,而降低叶片的气孔限制能够增加CO_(2)净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光合作用 遮荫效果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咖啡品种烘焙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枝润 马关润 +4 位作者 杜萍 孙卉 郭铁英 白学慧 苏琳琳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8-24,74,共8页
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云南德宏和保山两地的5个不同品种的咖啡烘焙豆的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云南德宏和保山两地的5个不同品种的咖啡烘焙豆的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对其VOCs数据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咖啡品种的烘焙豆中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酮类(16种),吡嗪类(15种),醇类(6种),醛类(5种),呋喃类(6种),酸(5种),酯(5种),吡咯(5种),酚类(3种),其他醚类、烷等12种;通过对样品间VOCs的对比分析,发现卡蒂姆7963和DTARI 399的挥发性成分在不同气候种植区的差异较小,而DTARI 390和DTARI 155在同一个气候条件下的样品的VOCs相关性高,说明同咖啡品种自身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且不同品种挥发性物质组成受环境影响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蓝莓-园蓝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活性化合物的定性定量
6
作者 简卫琴 张枝润 +5 位作者 韩中惠 柏石头 张维明 赵声兰 李忠荣 邱明华 《绿色科技》 2014年第11期77-80,共4页
为测定栽培蓝莓-园蓝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总花色苷含量,以贵州产园蓝鲜果为原料,经甲醇处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出抗氧化活性最好的部位。然后对其进行了制备分离得到一单体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ESI-MS进行了结构鉴定,利用R... 为测定栽培蓝莓-园蓝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总花色苷含量,以贵州产园蓝鲜果为原料,经甲醇处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出抗氧化活性最好的部位。然后对其进行了制备分离得到一单体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ESI-MS进行了结构鉴定,利用Rp-HPLC进行了该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以该化合物为对照品,对园蓝果实中总花色苷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贵州产园蓝提取物富含花青素部分1mg/mL浓度的抗氧化活性与等浓度的维生素C的活性相当,鉴定的单体化合物为锦葵色素-3-O-葡萄糖,其纯度达96%,园蓝鲜果中总花青素平均含量为627.7mg/100g。指出了园蓝鲜果花色苷含量高,主成分为锦葵色素-3-O-葡萄糖,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建议每人每天食用2g园蓝鲜果作为人体补充抗氧化剂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蓝 抗氧化性 花色苷 锦葵色素-3-O-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芒合小粒咖啡干法加工初期微生物群落及理化指标变化特征
7
作者 杨跃梅 方红丽 +4 位作者 李紫伊 张枝润 吴燕 郭磊 韩龙 《山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94-103,共10页
为揭示保山芒合产小粒咖啡干法加工初期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鲜咖啡果为材料,按当地干法加工工艺进行日晒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日晒时长咖啡果中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并测定其水分、有机酸和糖含量等... 为揭示保山芒合产小粒咖啡干法加工初期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及理化指标变化规律,本研究以鲜咖啡果为材料,按当地干法加工工艺进行日晒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日晒时长咖啡果中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并测定其水分、有机酸和糖含量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甲基杆菌-红色甲基菌属、泛菌属和金色单胞菌属是咖啡果中的优势细菌属,枝孢属、横断孢属、维希尼克氏酵母属和蝶孢耳属为优势真菌属。日晒至第6天,与鲜果相比,咖啡豆中草酸、柠檬酸、琥珀酸、奎宁酸、乙酸含量下降,而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丁酸、果糖、葡萄糖含量则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中,科萨克氏菌属与苹果酸,微杆菌属与柠檬酸、琥珀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微杆菌属与奎宁酸,嗜酸菌属与草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真菌中,蝶孢耳属与草酸,枝顶孢属与苹果酸,青霉属与柠檬酸、琥珀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青霉属与奎宁酸,断孢属与草酸,暗球腔菌属与乳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之,干法加工初期咖啡果中细菌与真菌群落及理化指标均随日晒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其中日晒第3天是微生物群落开始显著变化的关键时间点,且绝大多数时间咖啡豆与果皮中化合物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干法加工 微生物群落结构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