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弧风洞热/透波联合试验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松贺 杨远剑 +1 位作者 王茂刚 马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介绍了在电弧风洞上发展的一种新型试验技术。针对某型飞行器,了解其在飞行条件下天线窗烧蚀透波特性对于了解及掌握"黑障"问题及通信信号特点至关重要。在电弧风洞内开展热/透波联合试验考核是地面试验考核的最佳选择,但存... 介绍了在电弧风洞上发展的一种新型试验技术。针对某型飞行器,了解其在飞行条件下天线窗烧蚀透波特性对于了解及掌握"黑障"问题及通信信号特点至关重要。在电弧风洞内开展热/透波联合试验考核是地面试验考核的最佳选择,但存在若干技术难点。为此在电弧风洞开展热/透波联合试验技术研究,使用半椭圆喷管,改进进气方式,提升能量利用率;改进电弧加热器结构解决了铜离子对测试的干扰;设计定向天线,在关键部位布设吸波材料解决了试验段内微波反射问题;将收发天线均置于试验段内部,保证天线同频振动,解决了风洞启动时天线抖动导致的信号波动;设计水冷箱体解决了天线窗口长时间气动加热下天线的热防护问题。经试验验证,研究内容是有效的、成熟的、可行的。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用于指导在电弧风洞上开展的数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风洞 天线窗 热/透波 半椭圆喷管 定向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河道中沉水植物苦草对水流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松贺 袁树东 韩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103,共8页
通过野外现场研究苦草生长和生理对水流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30~40 cm/s的水流速度对苦草的生长形态有影响;与静水区相比,动水区中苦草植株矮小、叶片较窄。在植物生长旺季和生殖生长期间,动水对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有促... 通过野外现场研究苦草生长和生理对水流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30~40 cm/s的水流速度对苦草的生长形态有影响;与静水区相比,动水区中苦草植株矮小、叶片较窄。在植物生长旺季和生殖生长期间,动水对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诱导过氧化氢(H2O2)等活性氧上升,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相应提高以降低活性氧伤害;30~40 cm/s的流速对苦草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苦草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水流 相对电导率 抗氧化酶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叶黑藻腐解过程营养物质释放及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松贺 张丽莎 +2 位作者 韩冰 严玲玲 周甜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通过轮叶黑藻腐解模拟试验,分析了底泥和砂石2种基质条件下营养物质释放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底泥组和砂石组的轮叶黑藻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4. 62%和62. 15%。植物腐解过程释放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溶解氧含量... 通过轮叶黑藻腐解模拟试验,分析了底泥和砂石2种基质条件下营养物质释放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底泥组和砂石组的轮叶黑藻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4. 62%和62. 15%。植物腐解过程释放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溶解氧含量迅速降低,TN、TP质量浓度迅速增加。试验结束时(146 d),上覆水体的水质基本恢复初始水平。水体有机质在56 d以色氨基酸类蛋白质为主,之后逐渐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类物质为主。植物腐解过程与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跟水体水质及植物本身的特性相关。纤维素酶、蔗糖酶密切相关(r=0. 70,P<0. 05),且受植物TOC和水体TN的影响,过氧化氢酶与水体的DO和EC相关(P<0. 05),碱性磷酸酶及脲酶则分别受TP和NH_3-N的抑制调节(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黑藻 植物腐解 底泥 砂石 胞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开河4种水生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松贺 周甜甜 刘远思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88,104,共7页
以水生植物金鱼藻、伊乐藻、萍蓬草和菱角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水生植物表面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表面附生藻类密度比浮叶植物的高,且植物表面附生藻类组成与周围水体明... 以水生植物金鱼藻、伊乐藻、萍蓬草和菱角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水生植物表面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表面附生藻类密度比浮叶植物的高,且植物表面附生藻类组成与周围水体明显不同;浮叶植物萍蓬草和菱角根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叶表面的差异较大。4种水生植物表面附着细菌群落优势门类依次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具有水体污染物质净化功能;两种类型水生植物表面附着有大量微生物,且不同植物之间和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沿水植物 浮叶植物 附生藻类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体沉水植物叶面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松贺 王佳阳 +1 位作者 牟小颖 王富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4,共9页
以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境中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 以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境中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叶面附着藻类组成与环境水体的藻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物密度不同,且河流样品中高于湖泊样品;α-变形菌、β-变形菌和γ-变形菌纲是沉水植物叶面附着生物膜上的主要细菌纲,这些纲具有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体的功能;水体营养盐浓度对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附生藻类 微生物群落 黑藻 苦草 伊乐藻 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氮对狐尾藻附着生物膜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松贺 袁强 +1 位作者 陈洁 张子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78,共7页
为探讨关于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对硝态氮的响应机制,以沉水植物狐尾藻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PCR扩增技术,探究4种硝氮浓度(2mg/L、8mg/L、20mg/L和40mg/L)和对照条件下狐尾藻表面细菌群落特... 为探讨关于沉水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对硝态氮的响应机制,以沉水植物狐尾藻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PCR扩增技术,探究4种硝氮浓度(2mg/L、8mg/L、20mg/L和40mg/L)和对照条件下狐尾藻表面细菌群落特征及相关反硝化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硝氮对生物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降低了生物膜细菌α多样性;βSOR多样性指数表明硝酸盐胁迫下细菌群落构建由物种更替主导;Proteobacteria、Planctomycetes、Cyan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是生物膜的优势门;与对照相比,硝氮刺激了反硝化细菌(Rhodobacter、Acinetobacter和Bacillu)的生长及反硝化基因(napG、nirS、cnorB、qnorB和nosZ)丰度的增加;网络分析表明生物膜微生物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在湿地硝酸盐去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氮 沉水植物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部位高温应变测量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东 陈德江 +2 位作者 张松贺 罗跃 周平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3,56,共5页
介绍防热实验中高温应变测量技术研究,重点介绍在电弧加热设备产生的高温流场中的翼等典型部位的高温应变测量实验。研究在模型内部布置应变计测量内部应变的方法,以及应变计稳态热输出和瞬时热输出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应变测量... 介绍防热实验中高温应变测量技术研究,重点介绍在电弧加热设备产生的高温流场中的翼等典型部位的高温应变测量实验。研究在模型内部布置应变计测量内部应变的方法,以及应变计稳态热输出和瞬时热输出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应变测量最高温度达到870℃。从实验结果来看,翼形模型的温度和应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热应力 应变 高温 结构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风洞转动部件动密封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远剑 陈德江 +2 位作者 赵文峰 张松贺 江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翼/舵等部件在转动条件下热结构/匹配/密封考核一直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阶段的技术难点,以前该类考核基本采用高超声速验证器在飞行条件下直接考核。基于该地面考核难题,在电弧风洞上开展了相应的试验技术研究,针对如何建立流场、解决... 翼/舵等部件在转动条件下热结构/匹配/密封考核一直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阶段的技术难点,以前该类考核基本采用高超声速验证器在飞行条件下直接考核。基于该地面考核难题,在电弧风洞上开展了相应的试验技术研究,针对如何建立流场、解决流场堵塞、转动条件下流场控制等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转动部件热结构、热匹配及热密封试验中,结果表明:试验模型表面热流分布与飞行条件下较为一致,转动过程中流场稳定,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转动部件动密封地面试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部件 动密封 电弧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空气混合电弧流场特性研究
9
作者 杜百合 张松贺 +1 位作者 葛强 王茂刚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5,共7页
理论上小流率惰性气体添加到大流率空气电弧中不会影响对热防护材料的性能评估。采用控制电弧电流和惰性气体质量流率的方法,在电弧风洞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分别在空气电弧中添加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等惰性气体-空气混... 理论上小流率惰性气体添加到大流率空气电弧中不会影响对热防护材料的性能评估。采用控制电弧电流和惰性气体质量流率的方法,在电弧风洞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分别在空气电弧中添加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等惰性气体-空气混合电弧的特性,测量了超声速喷管出口驻点热流密度、驻点压力和出口气流平均焓值等参数,分析了电弧电流、气体总质量流率、惰性气体质量流率占比等因素对流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氦气质量流率占比11.46%、总质量流率0.2 kg/s、电弧电流1300 A条件下的氦气-空气混合电弧的出口气流平均焓值和热流密度分别比纯空气电弧增加了6.07%和1.02%;氖气、氩气和氪气等惰性气体-空气混合电弧在超声速喷管出口的焓值和驻点压力均低于纯空气电弧,且随混合气体总质量流率和电弧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大程度与添加气体介质的种类和质量流率占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 混合电弧 等离子体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NSGA-Ⅱ的水生态功能分区多目标管控模型
10
作者 张可 王雅楠 +3 位作者 冯彬 张松贺 陈何舟 胡开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5,共7页
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是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新型管控模式。如何对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处理等多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行组合优化,形成治理方案,是水生态功能分区多目标优化治理的重要问题。由于水生态... 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是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新型管控模式。如何对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处理等多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行组合优化,形成治理方案,是水生态功能分区多目标优化治理的重要问题。由于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行政区划不一致,存在管控措施的成本效益数据难以获得、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分析管控过程中参数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基于灰数的特性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基本形式;然后,运用灰数运算法则及排序规则,以NSGA-Ⅱ算法框架为基础,构建灰参数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江苏省太湖流域典型分区,解决不确定性条件下区域水生态环境优化管控问题,从而为相关分区的多目标管控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功能分区 区间灰数 多目标 管控措施 灰色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生物膜体系的生态功能与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吕小央 张松贺 +2 位作者 刘凯辉 韩冰 郭川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0-25,共6页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膜的天然载体,水生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水体生物膜面积。与非生物介质相比,水生植物与微生物间存在附着互作机制,一方面水生植物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和营养物质,其产生的化感物质对附着...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膜的天然载体,水生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水体生物膜面积。与非生物介质相比,水生植物与微生物间存在附着互作机制,一方面水生植物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和营养物质,其产生的化感物质对附着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影响;另一方面,附着微生物也会对水生植物生长产生促进或遏制作用。另外,指出水流和水质对水生植物及生物膜的形成、结构以及群落组成产生重要影响;水生植物和生物膜作为一个复杂互作体系,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相关植物表面-表面生物膜体系特征及其对水体中碳、氮等要素的转化及污染物的去除机制相关研究,将是今后水生态研究过程中的重点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水生植物 水流 生态效应 互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沼渣水热炭中重金属浸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孟杰 靳红梅 +1 位作者 张松贺 李继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水热炭化(HTC)是处理沼渣等高含水率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为明确猪粪沼渣(M-R)经HTC后其中重金属的浸出特征,以190℃和250℃制备的猪粪沼渣水热炭(M-190、M-250)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Zn、Cu、As、Pb和Cd的总量及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浸出特征... 水热炭化(HTC)是处理沼渣等高含水率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为明确猪粪沼渣(M-R)经HTC后其中重金属的浸出特征,以190℃和250℃制备的猪粪沼渣水热炭(M-190、M-250)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Zn、Cu、As、Pb和Cd的总量及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浸出特征。结果表明:M-190、M-250与M-R相比,Zn分别增加4.12%、18.99%,Cu分别增加7.00%、14.00%,As分别增加26.57%、289.70%,但Pb和Cd的总量经HTC后有所降低。猪粪沼渣水热炭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显著(P<0.001)低于M-R,且M-250显著(P<0.001)低于M-190,其中M-250中溶解态Zn、Cu、Pb和Cd的含量较M-190降低了50.99%、95.50%、66.47%、100.00%。pH值为2时,水热炭中重金属浸出量最大,但随着pH的增加浸出量急剧下降,当pH在4~10范围内时,各重金属浸出量维持在相近水平。研究表明,HTC对M-R中的Zn、Cu和As有浓缩作用,适当提高HTC温度可降低猪粪沼渣水热炭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此研究不仅有利于猪粪沼渣水热炭的安全性评价,而且HTC技术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 猪粪沼渣 重金属 浸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基材料的制备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华彬 张松贺 +3 位作者 曾磊 杨玉如 郭少壮 张爱萍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海藻酸钠作为原材料,使用丙烯酰胺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海藻酸钠交联丙烯酰胺材料(SA-PAM)。使用红外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元素分布特征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并使用SA-PAM材料对水体中铜和铅离子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当溶液pH对铜和铅... 采用海藻酸钠作为原材料,使用丙烯酰胺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海藻酸钠交联丙烯酰胺材料(SA-PAM)。使用红外分析、扫描电镜-能谱仪、元素分布特征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并使用SA-PAM材料对水体中铜和铅离子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当溶液pH对铜和铅离子分别为5和5.5、初始铜和铅离子浓度为100 mg/L和300 mg/L和吸附时间为2 h时,SA-PAM对铜和铅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84 mg/L和230.706 mg/L。SA-PAM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表明其吸附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此外,经过五次循环实验,SA-PAM材料仍能保持较好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