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模型对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杰灵 邹桂舟 +1 位作者 郜玉峰 李家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GP模型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且ALT<2×ULN的65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GP模型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且ALT<2×ULN的65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将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通过患者球蛋白(Glb)、PLT计算GP模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GP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并与经典的APRI评分和FIB-4指数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无创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GP模型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患者间差异显著(χ2=126.960,P<0.00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GP模型值逐渐升高,GP模型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01,P<0.01)。Glb、APRI评分、FIB-4指数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5、0.452、0.414,P值均<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01)。GP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0.769、0.834,与APRI评分(0.739、0.781、0.824)和FIB-4指数(0.715、0.773、0.82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P模型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模型,与APRI评分和FIB-4指数具有相同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