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C和蛋白S缺陷症相关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1
作者 黄展 朱明芳 +3 位作者 孟祺 谭蕾蕾 张杰文 黄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报道1例蛋白C和蛋白S缺陷症致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总结临床诊疗思路。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以头痛发病,平卧位加重、站立位稍缓解。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横窦、乙状窦、窦汇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49%和51%),... 目的报道1例蛋白C和蛋白S缺陷症致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总结临床诊疗思路。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以头痛发病,平卧位加重、站立位稍缓解。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横窦、乙状窦、窦汇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49%和51%),脑脊液压力>330 mm H_(2)O;基因检测提示PROC基因移码突变[c.574_577del(p.Val192Serfs*5)]及PROS1基因错义突变[c.1915T>G(p.Cys639Gly)和c.301C>T(p.Arg101Cys)]。予以低分子量肝素序贯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治疗以及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和镇痛治疗后,头痛症状缓解。出院后4个月头痛无复发,复查脑脊液压力降至正常(135 mm H_(2)O),蛋白C和蛋白S活性升至53%和54.10%(仍低于正常值范围)。结论蛋白C和(或)蛋白S缺乏是脑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病因,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有效改善静脉回流障碍并避免华法林相关凝血机制紊乱,是优选治疗方案。临床应对青年患者行凝血蛋白活性检测及遗传学分析,以指导精准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蛋白质C缺乏 蛋白质S缺乏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杰文 刘忠祥 +2 位作者 索爱琴 向莉 韩雄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2期92-92,共1页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5 0例 ,分为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15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 30mg ,对照组给予己酮可可碱 30 0mg ,均为静脉滴注 ,qd ,14d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5 .5 % ,对...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5 0例 ,分为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15例。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 30mg ,对照组给予己酮可可碱 30 0mg ,均为静脉滴注 ,qd ,14d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5 .5 % ,对照组有效率 8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 4例 ,对照组 2例。两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杰文 郭慧荣 +2 位作者 索爱琴 李玮 朱良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米氮平 帕罗西汀 老年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杰文 索爱琴 +1 位作者 向莉 韩雄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 : 比较国产丁咯地尔与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急性脑梗死患者10 2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2例 ,用丁咯地尔 ,首剂 10 0mg ,次日 15 0mg ,以后均为 2 0 0mg ,分别溶于 2 5 0mL 0 .9%氯化钠注射液中 ... 目的 : 比较国产丁咯地尔与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 急性脑梗死患者10 2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2例 ,用丁咯地尔 ,首剂 10 0mg ,次日 15 0mg ,以后均为 2 0 0mg ,分别溶于 2 5 0mL 0 .9%氯化钠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qd。对照组 40例 ,用己酮可可碱 ,首日 10 0mg ,次日 2 0 0mg ,以后均为 30 0mg ,分别溶于 2 5 0mL0 .9%氯化钠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qd。两组疗程均为 14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3%和 92 .2 % ,经Ridit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1.3%和 10 .0 % ,均较轻 ,能耐受 ,经 χ2 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丁咯地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己酮可可碱 梗死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性卒中光化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杰文 甘红珍 +2 位作者 李红戈 张茂悦 童萼塘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54,共3页
本文基于光化学反应机理,对大鼠缺血性卒中光化学模型进行研究,指出光化学反应诱导VEC功能异常,从而加速了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栓塞。该模型制作简单,相对非侵害,有可能替代大脑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模型。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脑梗塞 VEC 血小板聚集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AD模型大鼠脑内P-Tau、ChAT和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月 许予明 +2 位作者 张杰文 任秀花 索爱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08-2410,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后脑组织中磷酸化Tau(P-Ta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右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片段制作AD模型,2周后颈部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片剂30d。HE染色观察大...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后脑组织中磷酸化Tau(P-Ta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右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片段制作AD模型,2周后颈部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片剂30d。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P-Tau、ChAT和N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D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神经纤维缠结,雌激素治疗组比AD组明显减少;治疗组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ChAT和NGF蛋白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雌激素能够上调NGF和ChAT蛋白的表达及抑制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对AD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雌激素 磷酸化TAU蛋白 乙酰胆碱转移酶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贺显君 索爱琴 +2 位作者 许予明 张杰文 李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d的大鼠神经...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d的大鼠神经细胞分为3组,A组加入炎性上清液,B组加入Aβ1-42,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培养12、24、48与72h。运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比色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A组培养不同时间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125nmol/L的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上清液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培养48h及72h后,3组细胞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203,P=0.042,F时间=19.883,P=0.048),其中A组培养48h及72h后Caspase-3活性较B、C组升高(P均<0.05);A组可检测到PARP降解。结论: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可以通过活化Caspase-3,降解其底物诱发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1-42 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CASPASE-3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唑酮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红菊 姜晓锋 +1 位作者 马明明 张杰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40例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分为苯二氮类联合曲唑酮组(曲唑酮组)和苯二氮类联合安慰剂组(对照组),逐渐减半苯二氮类药物剂量,治疗3个月后根据Holtzman-Gellert戒断...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40例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分为苯二氮类联合曲唑酮组(曲唑酮组)和苯二氮类联合安慰剂组(对照组),逐渐减半苯二氮类药物剂量,治疗3个月后根据Holtzman-Gellert戒断症状评分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评价曲唑酮戒断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曲唑酮组患者自治疗后7d戒断症状评分开始降低(P=0.000),自治疗后15dHAMA评分开始降低(P=0.000);与治疗前比较,经曲唑酮治疗后两项评分均降低(P=0.000)。与对照组比较,曲唑酮组患者治疗后7d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均P=0.000);与治疗前相比,经曲唑酮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睡眠潜伏期缩短(均P=0.00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依赖和戒断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唑酮 苯二氮类 物质戒断综合征 焦虑 睡眠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1-42单克隆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能力及脑组织Aβ和ChA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月 任秀花 +1 位作者 张杰文 索爱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单克隆抗体(mAb)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分3组:AD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生理盐水组6只。AD模型组和治疗组于侧脑室注入Aβ1-42蛋白片段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 目的:探讨经颅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单克隆抗体(mAb)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分3组:AD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生理盐水组6只。AD模型组和治疗组于侧脑室注入Aβ1-42蛋白片段建立AD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在注射后第14天于侧脑室内注入Aβ1-42mAb,连用3d。采用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认知能力;取脑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β、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基因和蛋白。结果:3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17,P<0.01),且治疗组大鼠短于AD模型组(P<0.05)。治疗组较AD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βmRNA水平减少,ChATmRNA水平增加;3组大鼠脑组织中Aβ和ChAT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900和83.490,P均<0.00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β蛋白的表达低于AD模型组,ChAT蛋白的表达高于AD模型组(P<0.05)。结论:Aβ1-42mAb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抗原抗体结合减少Aβ积聚并调节ChAT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单克隆抗体 乙酰胆碱转移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黎明全 艾春玲 +5 位作者 张杰文 宋芷珩 赵冬雪 杨伟民 赵志鸿 周德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偏头痛经中医辨证为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患者496例,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性研究方法,疗程为2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起效时间,头痛发作程度等方...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临床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偏头痛经中医辨证为风湿蒙蔽,瘀血阻滞证患者496例,采用多中心,大样本,观察性研究方法,疗程为2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起效时间,头痛发作程度等方面的改善率。结果:481例偏头痛患者经过川芎清脑颗粒治疗2周后,头痛发作次数未见明显变化,但头痛发作程度(VAS评分)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年的患者,停药2个月后无头痛发作累积百分比>70%;患者服药第5天,药物累积起效率为54.1%;评价期内,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2.36 h;且患者服用止痛药暴露程度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可显著减轻患者头痛发作程度,具有起效时间短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清脑颗粒 偏头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及脑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红菊 白莹莹 +6 位作者 王泓力 周瑶 尤阳 秦玉龙 李中林 张亚萌 张杰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黑质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共14例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和8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Hoehn-Y...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黑质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方法共14例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和8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分期评价运动功能,数字排序测验之注意力部分、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TMT)、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画钟测验、Boston命名测验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评价认知功能,静息态f MRI观察左侧和右侧黑质与各脑区的功能连接。结果两组受试者UPDRSⅢ评分和Hoehn-Yahr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BD组患者SDMT评分(P=0.001)、ROCFT量表之临摹部分评分(P=0.013)和AVLT量表之第2次瞬时回忆部分评分(P=0.032)低于正常对照组,TMT-B测试部分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BD组患者右侧黑质与左侧中央前回(P<0.005)和右侧角回(P<0.005)的功能连接下降。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早于运动障碍,且黑质与运动功能区和认知功能区均存在异常功能连接,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的行为学改变提供脑功能连接异常的客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运动障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及失眠患者的神经功能连接及网络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燕燕 张红菊 +1 位作者 韩继祥 张杰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睡眠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求,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同时对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等认知功能的维持必不可少。睡眠缺乏对人体健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1],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睡眠缺乏是中风、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头痛、癫痫、疼... 睡眠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求,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同时对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等认知功能的维持必不可少。睡眠缺乏对人体健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1],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睡眠缺乏是中风、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头痛、癫痫、疼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2],同时与精神疾病共病。因此正确诊断和治疗失眠可以减少上述疾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及失眠 功能磁共振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向莉 李书剑 张杰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4,共3页
目的:观察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20、40、60、80和100mg/LPAP处理48h以及40mg/LPAP处理24、36、48和72h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40mg/LPAP处理U251细... 目的:观察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20、40、60、80和100mg/LPAP处理48h以及40mg/LPAP处理24、36、48和72h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40mg/LPAP处理U251细胞36h后,采用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检测40mg/LPAP处理24、48、72和96h对U251细胞周期调控蛋白FasL和Fas的影响。结果:0、20、40、60、80和100mg/LPAP处理48h,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560,P=0.007),40mg/LPAP处理24、36、48和72h,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50,P=0.045)。PAP促进U251细胞凋亡(t=106.350,P=0.007),PAP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比例降低。PAP还可上调FasL蛋白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结论:PAP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并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书剑 黄月 +1 位作者 党雷 张杰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梗死占64%,脑桥占36%,丘脑占43%,枕叶占39%,小脑半球占68%。结论掌握老年TOBS患者临床及MRI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眩晕 眼球运动障碍 偏盲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诱导帕金森病大鼠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月 张善锋 +1 位作者 许予明 张杰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双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分子的改变。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2周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正常大鼠(n=10)及PD大鼠(... 目的:研究双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分子的改变。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2周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正常大鼠(n=10)及PD大鼠(n=23)黑质组织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测定bcl-2和baxmRA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PD大鼠黑质组织中DA及其代谢物DOPAC的含量降低(t=17.069和17.087,P均<0.001),SOD活性降低(t=6.314,P<0.001),MDA含量升高(t=11.060,P<0.001),bcl-2mRNA表达降低(t=9.333,P<0.001),而bax mRNA表达则升高(t=6.504,P<0.001)。结论:PD的发生与氧自由基损伤导致的神经元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多巴胺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变工况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敏 关志强 +1 位作者 张杰文 刘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1-65,共5页
设计了可同时实现开式、闭式和半开式干燥介质循环,可在干燥过程中转换工艺、调节工况的热泵干燥装置,以热泵工质R134a为例进行了1匹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计算,就同一装置在变工况下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的提高可有效提... 设计了可同时实现开式、闭式和半开式干燥介质循环,可在干燥过程中转换工艺、调节工况的热泵干燥装置,以热泵工质R134a为例进行了1匹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计算,就同一装置在变工况下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的提高可有效提高装置的性能及除湿能耗比,冷凝温度的降低可使装置的COP值升高,除湿能耗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变工况 热泵干燥装置 COP值 除湿能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纹状体微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亚萌 王泓力 +4 位作者 白莹莹 贺文颉 尤阳 张红菊 张杰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6-363,共8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纹状体结构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方法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扩散张量成像对12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1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1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和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纹状体结构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方法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扩散张量成像对12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1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10例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头部MRI检查,观察纹状体结构(灰质体积)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BD组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缩小(P<0.005),以及左侧(P<0.005)和右侧(P<0.001)尾状核、右侧壳核(P<0.05)FA值降低;PD组仅右侧壳核FA值降低(P<0.05)。与PD组相比,iRBD组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缩小(P<0.001),以及左侧(P<0.01)和右侧(P<0.005)尾状核FA值降低。结论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存在纹状体灰质体积缩小和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损害,其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损害与帕金森病具有一致性,为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纹状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诱导大鼠皮质和海马及延髓caspase-12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红菊 张杰文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RS6、12h亚组;对照组又分为实验环境对照组(TC组)和正常睡眠对照组(C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SD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12表达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分布。结果RT-PCR检测大鼠快速眼动SD1天caspase-12有表达并呈逐渐上升趋势,7天达高峰,RS6、12h及TC组和CC组无caspase-1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D1、3天激活的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5、7天及RS组、TC组和CC组无激活的caspase-12表达。上述变化海马区最明显,皮质区次之,延髓区无改变。TUNEL检测SD1、3天凋亡细胞海马区最多(P<0.05),皮质和延髓区次之。结论SD启动了内质网凋亡通路,并随SD的终止而终止。SD可能是造成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之一,海马区对SD导致的脑损害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大脑皮质 海马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继晖 索爱琴 +5 位作者 许予明 李玮 朱良付 张杰文 成巧梅 苗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β1-42(0、62.5nmol/L、125nmol/L、250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nmol/L与0nmol/LAβ1-42组CD14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nmol/L和250nmol/L时,CD14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受体CD14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失眠患者汉字工作记忆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斌 张杰文 +4 位作者 李永丽 王恩峰 贾燕燕 李中林 张红菊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患者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改变。方法对40例慢性失眠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慢性失眠组与正常组脑激活区存在差异:慢性失眠组编码期枕叶、右前额和右边缘叶激活增强;保持期左前额激活...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患者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改变。方法对40例慢性失眠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慢性失眠组与正常组脑激活区存在差异:慢性失眠组编码期枕叶、右前额和右边缘叶激活增强;保持期左前额激活下降;提取期激活增强区为右枕叶,激活下降区为左尾状核和右侧丘脑。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在文字记忆任务编码期及提取期均出现了右脑皮层的代偿激活,保持期出现了左前额激活下降,提取期出现了皮层下区域激活的下降,提示慢性失眠在文字记忆处理过程出现了相关脑区的损害和异常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汉字工作记忆 功能磁共振 脑激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