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除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预处理工艺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伟锋 杨天足 +3 位作者 刘又年 陈霖 张杜超 王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 提出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和硫酸浸出相结合的工艺预处理铜阳极泥,即铜阳极泥在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使As和Se氧化后溶解,Cu和Te被氧化后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浸出碱性浸出渣中的Cu和Te,实现铜阳极泥中贱金属的有效脱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碱性直接浸出或酸性直接浸出,都不能有效分离铜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不同强化方式下的碱性KOH体系浸出过程,都不能达到同时脱除As和Sb的目的;碱性NaOH体系加压氧化浸出在NaOH浓度为2.0 mol/L和温度为200℃时,不仅在碱性浸出过程As和Se的浸出率都达到99.0%以上,而且碱性浸出渣硫酸浸出时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64%和7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碱性加压氧化浸出 硫酸浸出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电位氧化法铅阳极泥脱砷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天足 王安 +3 位作者 刘伟锋 张杜超 文剑锋 吴江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82-2488,共7页
采用压缩空气和双氧水作氧化剂,通过控制氢氧化钠体系中的电位来氧化浸出铅阳极泥中的砷。试验中考察电位、Na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质量比对脱砷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性浸出过程中预脱砷的最佳工艺条件:NaOH浓度为2 mol/L,温度... 采用压缩空气和双氧水作氧化剂,通过控制氢氧化钠体系中的电位来氧化浸出铅阳极泥中的砷。试验中考察电位、Na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质量比对脱砷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性浸出过程中预脱砷的最佳工艺条件:NaOH浓度为2 mol/L,温度为80℃,液固质量比为5:1,通入0.2 MPa的压缩空气4 h后用双氧水调节体系的电位至-180 mV,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砷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碱浸液经冷却过滤掉结晶砷酸钠后,返回浸出过程,砷的浸出率达98%以上,实现碱浸液的循环利用以及砷与其他金属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阳极泥 氧化浸出 脱砷 电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的硫酸浸出过程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伟锋 刘又年 +3 位作者 杨天足 陈霖 张杜超 王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92-2199,共8页
针对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开展硫酸浸出过程研究,考察硫酸浓度、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氧化方式等因素对浸出渣渣率和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银的溶解尤为明显;硫酸浸出渣中... 针对铜阳极泥碱性加压氧化浸出渣开展硫酸浸出过程研究,考察硫酸浓度、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氧化方式等因素对浸出渣渣率和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浸出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银的溶解尤为明显;硫酸浸出渣中未溶解的铜主要以单质存在,采用空气氧化方式可以提高铜的浸出率;在最佳条件即硫酸浓度为2.7 mol/L,温度为85℃,液固比为5:1,时间为2 h,空气压力为0.1-0.2 MPa和搅拌速度为300 r/min下,硫酸浸出渣率为60.0%,Cu和Te的浸出率分别为97.65%和77.53%,Ag和Sb的浸出率分别为8.95%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泥 碱性加压氧化浸出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在谷氨酸根配合物体系中的电沉积行为
4
作者 杨天足 雷存茂 +3 位作者 刘伟 窦爱春 张杜超 刘伟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11,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谷氨酸根配合物体系中谷氨酸根离子的稳定性和铜在阴极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表观传递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计时电流法判断铜在电极上的成核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电位-1.5~3 V内...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谷氨酸根配合物体系中谷氨酸根离子的稳定性和铜在阴极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表观传递系数和交换电流密度;计时电流法判断铜在电极上的成核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电位-1.5~3 V内,谷氨酸钠溶液中仅有水的电解反应,谷氨酸根离子无氧化还原反应;铜在阴极沉积时为不可逆过程;循环伏安曲线的感抗环说明铜在阴极沉积时经历了电结晶过程;由线性扫描伏安法求得表观活化能为34.065 kJ/mol,表观传递系数为0.360,电流交换密度为0.105 A/m2;铜在不锈钢电极上的成核方式为连续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谷氨酸配合物体系 电化学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二氮杂15冠5醚对镧(Ⅲ)的配位识别机理研究
5
作者 吴江华 肖松文 +3 位作者 杨天足 张杜超 夏大厦 万洪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3,共5页
研究了硫酸体系中氮杂冠醚萃取分离La^(3+)的过程,考察了氮杂冠醚浓度、平衡阴离子浓度对La^(3+)分配比的影响,并结合DFT计算和红外光谱表征探索了氮杂冠醚对硫酸体系中La^(3+)的配位结合机理。结果表明,La^(3+)与1,7-二氮杂15冠5醚形成... 研究了硫酸体系中氮杂冠醚萃取分离La^(3+)的过程,考察了氮杂冠醚浓度、平衡阴离子浓度对La^(3+)分配比的影响,并结合DFT计算和红外光谱表征探索了氮杂冠醚对硫酸体系中La^(3+)的配位结合机理。结果表明,La^(3+)与1,7-二氮杂15冠5醚形成8配位、La∶2N-15C5∶H_(2)O=1∶1∶3构型的配合物,配位反应的实质在于冠醚环上N原、O原子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与La^(3+)之间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在硫酸体系下,氮杂冠醚萃取La^(3+)所生成的萃合物结构式为La(2N-15C5)(H_(2)O)_(3)(SO_(4))_(0.5)^(2+),对应的萃取平衡常数K=2.8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冠醚 萃取平衡常数 分子识别 稀土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浮渣富集熔炼过程金属分配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肖辉 谢博毅 +4 位作者 陈霖 王志雄 刘伟锋 张杜超 杨天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7-1536,共10页
针对铜浮渣传统火法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环保效果差,铅和铜分离不彻底的问题,采用熔池熔炼工艺处理铜浮渣,研究熔池熔炼过程中铁硅比(m(FeO)/m(SiO2))、钙硅比(m(CaO)/m(SiO2))、硫加入量、铁屑加入量、煤粉加入量和碳酸钠加入量对Pb,Cu... 针对铜浮渣传统火法处理工艺存在能耗高,环保效果差,铅和铜分离不彻底的问题,采用熔池熔炼工艺处理铜浮渣,研究熔池熔炼过程中铁硅比(m(FeO)/m(SiO2))、钙硅比(m(CaO)/m(SiO2))、硫加入量、铁屑加入量、煤粉加入量和碳酸钠加入量对Pb,Cu,Bi,As,Sb和Sn元素分配的影响,并对熔炼产物渣相和锍相的物相组成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m(FeO)/m(SiO2)为1.9,m(CaO)/m(SiO2)为0.6,硫加入量为铜浮渣的3%,铁屑加入量为10%,煤粉加入量为5%,Na2CO3加入量为6%的最优条件下,Pb,Bi和Sb主要进入粗铅中,其在粗铅中的分配率分别为83.43%,99.09%和43.62%,Cu和As主要进入冰铜中,其在冰铜中的分配率分别为44.10%和88.80%,Sn主要进入烟气中,其在烟气中的分配率为78.58%。As易与Fe形成Fe-As相嵌入冰铜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浮渣 粗铅 火法精炼 熔池熔炼 元素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锑难处理金矿选择性脱除锑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伟锋 孙百奇 +3 位作者 邓循博 张杜超 陈霖 杨天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6-793,共8页
为了消除锑对难处理金矿提取金过程的不利影响,提出用硫化钠浸出方法预先从含锑难处理金矿中选择性脱除锑,考察各因素对锑浸出率的影响,查明最优浸出条件下金和砷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过量系数、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温度、液固... 为了消除锑对难处理金矿提取金过程的不利影响,提出用硫化钠浸出方法预先从含锑难处理金矿中选择性脱除锑,考察各因素对锑浸出率的影响,查明最优浸出条件下金和砷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过量系数、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温度、液固比和洗水比等因素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锑的浸出率,但是延长反应时间和增大搅拌速度会使锑浸出率略降低,增大洗水比至4.0可以将浸出渣中锑质量分数降低至0.04%。含锑难处理金矿硫化钠浸出在最优条件下,锑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6.64%,金和砷的浸出率分别为1.44%和0.41%。浸出液静置后析出的黑色沉淀为Na2Fe S2,S和Fe S2的混合物,说明会有少量Fe S2矿物首先溶解然后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浸出 硫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酸锂与六氟锑酸锂制备新技术集成
8
作者 刘伟锋 唐攒浪 +2 位作者 陈霖 张杜超 杨天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68-1777,共10页
为了改进锑酸锂制备的传统工艺,提出间接锂盐法、直接锂盐法和钾盐法3种新技术制备锑酸锂,即以Sb2O3为原料在水溶液中氧化后制备得到锑酸锂晶体;以LiSb(OH)6和Sb2O3为原料,分别经过锑酸锂法和六氟锑酸法制备得到LiSbF6溶液,再经过浓缩... 为了改进锑酸锂制备的传统工艺,提出间接锂盐法、直接锂盐法和钾盐法3种新技术制备锑酸锂,即以Sb2O3为原料在水溶液中氧化后制备得到锑酸锂晶体;以LiSb(OH)6和Sb2O3为原料,分别经过锑酸锂法和六氟锑酸法制备得到LiSbF6溶液,再经过浓缩、结晶和干燥后得到LiSbF6晶体。研究结果表明:锑酸锂产品中Sb(Ⅲ)的质量分数极低(<0.01%),锂与锑的化学配比精准,产品纯度高(≥98%),微观形貌为分布均匀的六边形层状和六方柱2种结构。六氟锑酸锂产品物相组成为单一的LiSbF6相,锂、锑和氟的化学配比精准,产品纯度高(≥98%),在550~850cm^-1的波数范围内存在SbF^-6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白 锑酸锂 六氟锑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