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张本秀
吴福象
-
机构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三角研究中心
-
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0,共2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的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20&ZD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及实现路径研究”(72073061)。
-
文摘
本文基于竞争成功函数和共容利益假设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互动理论模型,从资本积累和就业极化两方面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并使用中国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能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资本积累效应和就业极化效应;进一步地,在积极应用机器人、就业政策完善的欠发达地区和创新基础薄弱的行业中,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且以不同规模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受到机器人应用的促进。本文主要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可为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产业链
创新链
资本积累
就业极化
-
Keywords
robot application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chain
capital accumulation
employment polarization
-
分类号
F4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人工智能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江永红
张本秀
-
机构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8,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纠正人力资本错配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研究”(18BJL02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劳动力‘极化’对安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AHSKQ2017D10)。
-
文摘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本文分别从劳动力结构、技术垄断以及区域差异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影响收入分配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的挤出效应、创造效应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致使收入差距扩大;(2)人工智能的技术垄断效应提高了部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其获得超额利润,从而扩大企业间收入差距;(3)人工智能对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异质性,对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程度最小,对西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大。因此,本文建议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以及对技术落后企业的政策扶持,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欠发达地区的广泛应用,以应对人工智能对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收入分配
劳动力就业
地区发展差异
-
分类号
F014.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