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熟抗虫棉品种中棉5024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凯凯 范术丽 +2 位作者 马启峰 张朝军 王龙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棉502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单价抗虫基因早熟棉品种,2023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河南省植棉区夏播生育期101 d,植株塔形,株高85.2 cm,单株结铃数10.7,铃重5.6 g,籽指10.5 g;在2020年... 中棉502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单价抗虫基因早熟棉品种,2023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河南省植棉区夏播生育期101 d,植株塔形,株高85.2 cm,单株结铃数10.7,铃重5.6 g,籽指10.5 g;在2020年、2021年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中,皮棉单产均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5%以上,表现出高产、稳产。主要介绍了中棉502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种 早熟 中棉5024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抗病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薏苡仁中8种真菌毒素含量
2
作者 方嘉豪 潘项捷 +7 位作者 尹峰 张水锋 高童 冯庭辉 张朝军 蔡烈涛 梁宗锁 张晓丹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薏苡仁在种植、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极易受真菌毒素污染而影响下游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该实验建立同时检测薏苡仁中8种真菌毒素含量的方法,探究薏苡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毒素含量,为同时检测薏苡仁中8种真菌毒素含量提供有效方法... 薏苡仁在种植、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极易受真菌毒素污染而影响下游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该实验建立同时检测薏苡仁中8种真菌毒素含量的方法,探究薏苡仁中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毒素含量,为同时检测薏苡仁中8种真菌毒素含量提供有效方法。通过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safe)提取法作为前处理方法,使用体积分数0.1%甲酸和84%乙腈溶液为提取溶剂,以氯化钠、无水硫酸镁和无水硫酸钠作为盐析试剂,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COF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_(18))和N-丙基乙二胺(PSA)作为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剂,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并以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及M_(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8种真菌毒素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2)>0.99,3种加标浓度下回收率为62.76%~111.10%,检出限为0.025~0.150μg/kg,定量限为0.08~0.50μg/kg,灵敏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38%~7.01%,稳定性好。薏苡仁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率较高,其他毒素检出率低甚至无检出,加入COFs净化材料,可吸附截留薏苡仁样品中复杂的油脂、糖分和色素等基质,降低基质干扰,满足回收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真菌毒素 液质联用 分散固相萃取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 被引量:53
3
作者 张朝军 石昕 +2 位作者 吴晓智 杜社宽 管树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02年底,在盆地西北缘、东部和腹部共发现了5个含石炭系油藏的油田和1个气田。石炭系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集相带是近火山口的熔岩流亚相,次为爆发相,再次为火山重力流亚相。准噶尔盆地探明的石炭系油藏,多数受断裂活动的控制,可以划分为三类:断块油气藏、断裂—岩性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主要的储盖组合是以石炭系火山岩为储层,二叠系和三叠系泥岩为盖层。此外,该文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内石炭系油气富集规律,并评价出“7个区带”为有利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油气富集条件 勘探领域 20世纪50年代 预测 油气富集规律 2002年 火山碎屑岩 断块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储集相带 断裂活动 储盖组合 火山岩 熔岩流 火山口 重力流 三叠系 二叠系 远景区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92
4
作者 张朝军 何登发 +6 位作者 吴晓智 石昕 罗建宁 王宝瑜 杨庚 管树巍 赵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47-5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伸展期原盆的稳定地层层序往往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原盆受到改造,成为构造圈闭发育或油气聚集的时期;此外,通过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指出泥盆—石炭系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寻找油气勘探大场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盆山耦合 洋陆转换 残留洋盆 弧后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中西部地区古岩溶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朝军 贾承造 +2 位作者 李本亮 罗秀羽 刘云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69,共7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和英买力地区的奥陶系古岩溶非常发育,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地质认识的深入开始引起重视。研究认为,古岩溶是塔北中西部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沿塔北隆起南翼呈宽幅带状连片分布,与轮南凸起一起构成...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和英买力地区的奥陶系古岩溶非常发育,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地质认识的深入开始引起重视。研究认为,古岩溶是塔北中西部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沿塔北隆起南翼呈宽幅带状连片分布,与轮南凸起一起构成一套大型复合古岩溶储集体系。奥陶系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隆升作用、层间平行不整合、断裂系统、岩石物理性质和高能相区等,平面上可以划分出隆控岩溶区、层控-断控岩溶区及局限岩溶区,多种成因的岩溶彼此之间可以复合叠置。此外,该区古岩溶具有分期多次发育的特点,主要期次有四个: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燕山等,并存在多期叠置的特征。塔北隆起中西部地区具备形成大型古岩溶油气藏的条件,塔北复合古岩溶体系有望整体连片含油,沿中上奥陶统碎屑岩尖灭线两侧是寻找大规模古岩溶油气藏群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北隆起 英买力 哈拉哈塘 古岩溶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下奥陶统烃源岩发现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朝军 周新源 +4 位作者 王招明 王长勋 罗秀羽 刘云祥 龙维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8-590,共3页
关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烃源岩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对奥陶系生油岩层位的认识差别更大。过去由于盆地中西部多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低于0.2%,达不到工业性源岩标准,因而中西部下奥陶统的生烃潜力被低估。通过对哈6井下... 关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烃源岩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对奥陶系生油岩层位的认识差别更大。过去由于盆地中西部多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低于0.2%,达不到工业性源岩标准,因而中西部下奥陶统的生烃潜力被低估。通过对哈6井下奥陶统鹰山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样品有机碳含量>0.2%,平均值0.437%,其中厚达130m的含云灰岩有机碳含量几乎全部≥0.5%,首次证实了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下奥陶统发育工业性烃源岩。这套源岩厚度较大,继承性好,推测其分布范围较大,如果和黑土凹组页岩连成一片,将形成巨大的生烃能力。鹰山组有效烃源岩的发现表明,下奥陶统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从而拓宽了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拉哈塘 下奥陶统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秋构造带盐下构造圈闭及其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朝军 贾承造 +1 位作者 邹才能 胡云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共3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库车前陆盆地西秋构造带盐下为大单斜背景下的低隆起,构造带中部不存在较大幅度的隆升。而通过对该区钻井、地震、重力、电法等多种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存在大型盐下背斜构造:①盐下连续性很强的地震反射波组解释为... 传统的观点认为库车前陆盆地西秋构造带盐下为大单斜背景下的低隆起,构造带中部不存在较大幅度的隆升。而通过对该区钻井、地震、重力、电法等多种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存在大型盐下背斜构造:①盐下连续性很强的地震反射波组解释为以砂泥岩为主的岩层更合理;②新的构造解释模型与邻区克拉苏和东秋—迪那构造带相似;③重力、电法资料均显示西秋构造带核部存在盐下中生界隆升,证实存在盐下大型构造。该盐下构造规模较大,构造圈闭比较完整,邻区的钻井显示古近系和白垩系发育优质砂岩储层,古近系膏盐的封盖条件好,油气聚集和保存条件优越,有望形成大型整装气田。建议加大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力度,开展地震资料处理,在中戈壁区部署高密度宽线地震联络测线,落实盐下构造圈闭,并进行风险勘探目标的论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西秋构造带 盐构造 构造圈闭 地震解释 电法解释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领域与目标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朝军 雷振宇 +8 位作者 杨晓萍 董大忠 赵文智 胡素云 宋江海 喻建 李明才 杨华 付金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1期38-45,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潜力很大,勘探领域广阔。志靖西和志靖具有相似的成藏特征,勘探将有大的突破;陇东水下扇勘探潜力不容忽视。姬源和子午岭高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古河道沿岸两侧发育众多的砂嘴、砂丘...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潜力很大,勘探领域广阔。志靖西和志靖具有相似的成藏特征,勘探将有大的突破;陇东水下扇勘探潜力不容忽视。姬源和子午岭高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和巨大的勘探潜力。侏罗系古河道沿岸两侧发育众多的砂嘴、砂丘,为侏罗系下一步勘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勘探目标,侏罗系古河道内幕也是发现新油田和后备储量的勘探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河流 三角液 水下扇 资源评价 油气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在海上安装靠船件的新方法
9
作者 卢福 张朝军 +1 位作者 王民锋 董华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靠船件是固定式海洋平台的基础-导管架的重要保护装置,传统的安装方式为,在平台的上部组块出海前,将靠船件固定在组块的底层甲板的反底位置,等组块安装到导管架之上后,要搭设多处脚手架,通过倒链和人工辅助方式,将靠船件卸下,再安装到... 靠船件是固定式海洋平台的基础-导管架的重要保护装置,传统的安装方式为,在平台的上部组块出海前,将靠船件固定在组块的底层甲板的反底位置,等组块安装到导管架之上后,要搭设多处脚手架,通过倒链和人工辅助方式,将靠船件卸下,再安装到导管架上,最后拆除脚手架,整个施工作业需要3天左右,效率较低。为解决该痛点,在工程实践中,创新研究并成功实施了一种新的靠船件安装方法,通过合理布置吊装位置,牵引位置,借助海水浮力,无需多次搭设脚手架,实现靠船件垂直就位,高效安装,大大缩短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靠船件 吊装 牵引 垂直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原油中环烷酸腐蚀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朝军 高玉青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4-89,共6页
旨在研究稠油中环烷酸对碳钢腐蚀的规律。鉴于油流在湍流条件下,在层流底层靠近管壁处流速几乎为零,设置静态实验,考查了酸值和温度两个因素对环烷酸腐蚀速率的影响,得到了类似于第二类吸附等温线的S型吸附一腐蚀等温线。借用BET方程式... 旨在研究稠油中环烷酸对碳钢腐蚀的规律。鉴于油流在湍流条件下,在层流底层靠近管壁处流速几乎为零,设置静态实验,考查了酸值和温度两个因素对环烷酸腐蚀速率的影响,得到了类似于第二类吸附等温线的S型吸附一腐蚀等温线。借用BET方程式的形式求得了吸附-腐蚀速率等温方程式,它可以预测静态条件下环烷酸对碳钢的腐蚀速率。利用所得数据和吸附-腐蚀速率方程式进一步求得表现反应活化能和扩散活化能。提出了三点假设,用它解释了吸附-腐蚀等温线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环烷酸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量与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朝军 尧冬梅 +1 位作者 智新国 钟国林 《中国测试技术》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标准电能表法常用于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量。本文叙述了检验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测量方法,给出了方差、灵敏度和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试来分析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给出电能表检验装置的合... 标准电能表法常用于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量。本文叙述了检验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测量方法,给出了方差、灵敏度和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电能表检验装置的误差测试来分析电能表检验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给出电能表检验装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表检验装置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途精密齐纳电压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朝军 唐国民 +3 位作者 钟国林 高洁 周玉清 裴镭 《实用测试技术》 1999年第2期1-8,共8页
关键词 电压 测量 齐纳电压源 标准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40
13
作者 何登发 贾承造 +3 位作者 德生 张朝军 孟庆任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7,共14页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体制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2
14
作者 石昕 王绪龙 +3 位作者 张霞 管树巍 张年富 张朝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通过对准东和腹部97口钻井的统计分析,从石炭系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石炭系的生烃能力。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 通过对准东和腹部97口钻井的统计分析,从石炭系烃源岩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石炭系的生烃能力。石炭系烃源岩在准东和腹部地区分布广泛,以凝灰岩和沉凝灰岩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滴水泉及五彩湾地区,为还原环境下腐泥—腐殖型好烃源岩,上石炭统主要分布在准东大井、帐北地区及石西、夏盐和五彩湾地区,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的成熟腐泥—腐殖型较好烃源岩。近几年,陆续发现了石炭系自生自储的油气,石炭系的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石炭系 地球化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 还原环境 有机质类型 热演化程度 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生烃能力 地区分布 沉凝灰岩 下石炭统 勘探前景 腹部 腐泥 丰度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盆地构造建模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被引量:37
15
作者 何登发 杨庚 +4 位作者 管树巍 石昕 张朝军 王桂宏 王晓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4,共8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复杂,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与成图的难度,是对圈闭钻探与油气田开发的严峻挑战。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前陆盆地及其冲断带合理的构造模型,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构造建模...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复杂,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与成图的难度,是对圈闭钻探与油气田开发的严峻挑战。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前陆盆地及其冲断带合理的构造模型,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构造建模要综合应用地表地质、遥感、钻井、重、磁、电、地震等资料,将地表构造、浅层构造与深层构造有机结合,建立几何学上内在协调的、运动学上平衡的与力学机制上可行的构造模型。主要遵循4个基本步骤,轴面分析是基础,断层褶皱形态分析是核心,平衡观念是灵魂,构造复原是手段。中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构造建模的关键环节有较大差别。构造模型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将不断得到修正,从而越来越符合前陆盆地的特点,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建模 轴面 平衡剖面 几何学 运动学 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地质结构特征 被引量:31
16
作者 何登发 周新源 +2 位作者 张朝军 杨文静 石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31-4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连续、间断或倒序特点,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古生代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的叠置,中生代边缘坳陷与早古生代边缘坳陷的叠置,中生代断陷在前陆冲断带后缘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中新生代隆起与古生界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与古生代大陆边缘的叠置等7种样式。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对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晚海西期与晚喜马拉雅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关键成藏时期,相应的古隆起、古斜坡与前陆冲断带决定了油气聚集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区域不整合面 断裂系统 地质结构 叠合盆地 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构造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45
17
作者 靳军 张朝军 +2 位作者 刘洛夫 刘河江 张立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石炭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地质环境的转换时期,陆块的拼合与大量的海湾相伴而生,海陆变迁形成了滨海沼泽,有利于烃源岩发育;裂谷型和岛弧型火成岩并存,构筑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地质环境的变革为盆地石炭系多套烃源岩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广... 石炭纪是准噶尔盆地构造地质环境的转换时期,陆块的拼合与大量的海湾相伴而生,海陆变迁形成了滨海沼泽,有利于烃源岩发育;裂谷型和岛弧型火成岩并存,构筑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地质环境的变革为盆地石炭系多套烃源岩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广覆式的沉积更增加了石炭系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空间。石炭系发育多套烃源岩层,有机质丰度高,具备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资源基础。准东-五彩湾地区是现实的天然气勘探区,西北缘逆掩断层下盘勘探潜力较大,盆地腹部及南部油气勘探前景巨大,有望发现大中型油气田,乌伦古地区的勘探潜力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构造 沉积环境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库车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 被引量:31
18
作者 管树巍 陈竹新 +1 位作者 李本亮 张朝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1-536,551,共7页
从构造生长方式、冲断序列、盐聚集以及深浅层构造的叠置关系探讨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地震反射资料表明,克拉苏深部构造南翼生长地层的褶皱枢纽由深至浅向北偏移,这些枢纽连线构成的生长轴面南倾,其北侧地层的厚度明显要... 从构造生长方式、冲断序列、盐聚集以及深浅层构造的叠置关系探讨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地震反射资料表明,克拉苏深部构造南翼生长地层的褶皱枢纽由深至浅向北偏移,这些枢纽连线构成的生长轴面南倾,其北侧地层的厚度明显要比南侧薄,此种生长地层结构与基底卷入式构造和盐构造作用下的生长地层结构完全不同。通过对克拉2构造南北两侧断层的运动学分析,认为北侧断层首先向北逆冲形成了克拉2构造,然后被后期更强烈的南侧断层切割,造成克拉2构造逾千米的垂向抬升,由此产生"泵吸"效应使周围塑性岩层向断裂下盘流入和聚集。据此模式建立的克拉苏深部构造解释方案由古近系盐下和侏罗系煤下两套冲断系统组成,其中在盐下构造内部,被切割的克拉2构造的下半部分即是克深北背斜。克深北背斜带和侏罗系煤下冲断构造的发现,不仅拓宽了克拉苏构造带的勘探范围,也显示其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地层 “泵吸”效应 盐聚集 盐下冲断构造 煤下冲断构造 克拉苏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尖灭带天然气聚集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伟 张志杰 +1 位作者 汪洋 张朝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7,共9页
四川盆地东部大面积发育石炭系尖灭带,这些尖灭带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形成了复杂的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近期的研究与勘探实践,认为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尖灭带受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构造—... 四川盆地东部大面积发育石炭系尖灭带,这些尖灭带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形成了复杂的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近期的研究与勘探实践,认为川东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尖灭带受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因素的控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气藏、岩性气藏。这些气藏受构造特征的影响,在褶皱强烈的地区形成以岩性—构造复合为主的天然气聚集模式,在宽缓斜坡区形成以岩性—地层为主的复合天然气聚集模式;认为地层尖灭带岩性气藏,由于其储层薄,不仅气藏规模小、个数多、常发育异常高压与异常超高压,展示出局部岩性封闭性极强的特征,其储层致密带的发育为构造围斜区大面积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认为川东还存在广安—重庆石炭系西南部尖灭带、明月峡—涪陵北石炭系南部尖灭带、梁平古隆起东侧石炭系尖灭带及开县—马槽坝石炭系东北部尖灭带等4个有利勘探领域,这些区带不仅是川东石炭系以岩性—地层为主的复合圈闭的有利发育区,而且也是未来石炭系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石炭系 黄龙组 地层尖灭带 天然气聚集 气藏类型 岩性气藏 岩性—构造复合气藏 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气藏 天然气聚集模式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样品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汇彤 翁娜 +2 位作者 张水昌 魏彩云 张朝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3-450,共8页
在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石油样品中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包括前处理方法在内的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量分析石油样品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正交分离的特点... 在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石油样品中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包括前处理方法在内的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量分析石油样品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正交分离的特点,使得常规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在色谱条件下就能很好地分离,实现了该类化合物的色谱定量分析。为减少前处理过程中低碳数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挥发损失,新方法中对现有的石油样品饱和烃馏分的分离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用小柱法分离收集饱和烃前馏分的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分析时间短、实验耗材少的特点,金刚烷回收率满足色谱定量分析的需要。与传统的色谱—质谱定量方法相比,全二维色谱定量方法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对内标物质要求低,7次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满足复杂体系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金刚烷 石油样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