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43
1
作者 赵喆 徐旺林 +8 位作者 赵振宇 易士威 杨威 张月巧 孙远实 赵伟波 史云鹤 张春林 高建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7,259,共1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分布、煤岩储层特征、煤质特征、煤岩气特征以及煤岩气资源和富集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评价其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煤岩气是有别于煤层气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埋深、气源、储层、含气性、碳同位...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煤岩分布、煤岩储层特征、煤质特征、煤岩气特征以及煤岩气资源和富集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评价其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煤岩气是有别于煤层气的优质天然气资源,在埋深、气源、储层、含气性、碳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特征;②本溪组煤岩分布面积达16×10^(4)km^(2),厚度2~25m,以原生结构的光亮和半亮煤为主,挥发分和灰分含量低,煤质好;③中高阶煤岩TOC值为33.49%~86.11%,平均值为75.16%,演化程度高(Ro为1.2%~2.8%),生气能力强,气体稳定碳同位素值高(δ^(13)C_(1)值为-37.6‰~-16.0‰,δ^(13)C_(2)值为-21.7‰~-14.3‰);④深层煤岩发育气孔、有机质孔和无机矿物孔等基质孔隙,与割理、裂缝共同构成良好储集空间,储层孔隙度为0.54%~10.67%,平均值为5.42%,渗透率为(0.001~14.600)×10^(-3)μm^(2),平均值为2.32×10^(-3)μm^(2);⑤纵向上发育5种煤岩气聚散组合,其中煤岩-泥岩聚气组合与煤岩-灰岩聚气组合最为重要,封闭条件好,录井全烃气测峰值高;⑥构建了广覆式分布的中高阶煤岩持续生气、煤岩基质孔和割理裂缝规模储集、源-储一体赋存、致密岩盖层密闭封堵的煤岩气富集模式,存在煤岩侧向尖灭体、透镜体、低幅度构造、鼻状构造和岩性自封闭5种高效聚气类型。⑦依据煤岩气地质特征评价划分出8个区带,估算埋深超过2000m的煤岩气资源量超过12.33×10^(12)m^(3)。上述认识指导风险勘探部署,两口井实施后分别获得工业气流,推动进一步部署预探井和评价井,获得规模突破,提交超万亿方预测储量和超千亿方探明储量,对中国天然气效益增储和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中高阶煤 割理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风险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粉碎处理香菇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月巧 陈龙 +1 位作者 卢可可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实验以香菇为原材料,研究4种不同粉碎处理香菇伞粉和柄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提高香菇伞粉和柄粉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混合面团的吸水率和弱化度升高,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 本实验以香菇为原材料,研究4种不同粉碎处理香菇伞粉和柄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提高香菇伞粉和柄粉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混合面团的吸水率和弱化度升高,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减少,使面团出品率上升,面筋筋力下降;香菇粉的添加量越大,对面团粉质特性的弱化程度越大;在相同添加量下,香菇粉的粒径越小,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越长。与对照面团的拉伸特性相比,混合面团的能量、延伸性下降,恒定变形拉伸阻力、拉伸比例上升,说明香菇粉的添加对于面团的拉伸特性有较强的负面作用。综合比较,添加0.25%纳米超微粉碎香菇粉的面团拉伸特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粉 面团 超微粉碎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60
3
作者 郭彦如 付金华 +7 位作者 魏新善 徐旺林 孙六一 刘俊榜 赵振宇 张月巧 高建荣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3-403,共11页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条件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盆地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具有三源供气的特点,除上覆石炭-二叠系煤系为主要...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条件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盆地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具有三源供气的特点,除上覆石炭-二叠系煤系为主要烃源岩外,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和石炭系本溪组海相泥灰岩也具有供烃能力。通过分析已发现的气藏认为盆地中部气区的天然气为热解气,具有煤成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特征。奥陶系储集层中沥青及烃类包裹体证据显示,侏罗纪古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古油藏裂解成气。受构造沉积背景的控制,形成了4类碳酸盐岩气藏,其中盆地中部发育的风化壳地层-岩性气藏,以及西北台缘带发育的构造-顺层岩溶型岩性复合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成藏特征 成藏演化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下组合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旺林 李建忠 +9 位作者 刘新社 李宁熙 张才利 张月巧 付玲 白莹 黄正良 高建荣 孙远实 宋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9-561,共13页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烃源岩、储集层评价,并通过天然气同位素组成、天然气组分、流体包裹体分析,开展天然气成因识别等工作,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奥陶系下组合膏盐岩相关地层的天然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①下组合天然气...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烃源岩、储集层评价,并通过天然气同位素组成、天然气组分、流体包裹体分析,开展天然气成因识别等工作,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奥陶系下组合膏盐岩相关地层的天然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①下组合天然气为来自海相烃源岩的高热演化干气,其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偏重。天然气组分判识结果是原油裂解气。烃类流体与硫酸盐发生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依据是岩心中见到硫磺晶体,天然气中发现硫化氢,烃类及硫化氢流体包裹体广泛发育。②奥陶系下组合环绕盐洼带大面积发育泥质岩,累计厚度为20~80 m。有效烃源岩大多为富有机质纹层泥质岩或者藻团块、藻云岩,有机碳测试含量主体范围为0.1%~0.5%,平均值为0.31%,最高可达3.24%。有机酸盐恢复后平均有机碳含量可达0.58%,表明烃源岩具备较好供烃潜力。③沉积期古隆起控制储集层分布。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靖边继承性次级古隆起,神木—子洲附近发育厚层盐岩形成的低隆,均控制准同生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膏盐岩咸化环境对储集层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下组合发育白云岩晶间孔型、溶蚀孔型和裂缝型3类储集层,其中晶间孔和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④下组合发育致密碳酸盐岩和膏盐岩两类盖层,分别控制形成两类生储盖组合。总体是海相源岩供烃、滩相灰云岩储集、小微断裂输导、构造-岩性圈闭聚集的成藏模式。⑤下组合马家沟组三段和四段是重要目的层,平面上乌审旗—靖边次级古隆起和神木—子洲低隆是白云岩与灰岩交互过渡带,隆起带东侧发育致密石灰岩,利于形成岩性上倾遮挡气藏,近期两口风险井钻探效果良好,表明两个隆起带是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下组合 膏盐岩 海相烃源岩 白云岩储集层 天然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糖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金龙 张月巧 +2 位作者 袁娅 吴素蕊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8-294,共7页
植物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作为免疫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食品行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可以调控基因转录的核因子,对巨噬细胞内部的多种基因都有调控作用,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多糖主要通过... 植物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作为免疫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食品行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可以调控基因转录的核因子,对巨噬细胞内部的多种基因都有调控作用,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多糖主要通过NF-κB信号传导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免疫应答。本文介绍了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和调节以及巨噬细胞表面介导植物多糖的受体活化NF-κB的机理,为深入研究植物多糖免疫调节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3条油藏大剖面对风险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振宇 郭彦如 +3 位作者 徐旺林 张延玲 高建荣 张月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致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2条不整合面及多套储盖组合,形成以下古生界奥陶系气藏、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气藏、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油藏为代表的3大含油气系统。深入分析盆地内部3条油气藏连井剖面(吴忠... 鄂尔多斯盆地大致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2条不整合面及多套储盖组合,形成以下古生界奥陶系气藏、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气藏、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油藏为代表的3大含油气系统。深入分析盆地内部3条油气藏连井剖面(吴忠—米脂;固原—宜川;包头—澄城)可知:烃源岩控制油气藏的规模与展布;中生界油藏位于生烃坳陷内部或附近,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相对较短;古生界天然气可在整个盆地烃源岩范围内短距离运移,且规模较大,最终聚集于奥陶系顶面风化壳有效岩溶圈闭和石炭-二叠系源内或近源低渗透有效砂岩圈闭中。盆地未来风险勘探领域为:①中生界石油勘探以向北扩展和探寻生油层系内部非常规油藏为主;②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以向盆地南部扩展和开发海相碎屑岩气藏为主;③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以寻找伊陕斜坡中北部、盆地东南部风化壳和台缘礁滩体岩性-构造圈闭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藏剖面 含油气系统 风险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多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谣 陈金龙 +3 位作者 王丽颖 张月巧 吴素蕊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14-218,共5页
以黑脉羊肚菌多糖为原料,研究羊肚菌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以下简称MD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范围内,羊肚菌多糖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的增殖,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值... 以黑脉羊肚菌多糖为原料,研究羊肚菌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以下简称MD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细胞毒性范围内,羊肚菌多糖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的增殖,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值为0.096 mg/m L,同时人乳腺癌细胞MDA表现出多种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羊肚菌多糖能抑制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促进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同时增加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说明羊肚菌多糖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多糖 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庆阳和乌审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的控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春林 邢凤存 +3 位作者 张月巧 姜福杰 徐旺林 张阿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画,认为其总体经历了寒武纪的古隆起逐渐淹没阶段、寒武纪—奥陶纪的抬升剥蚀阶段、早奥陶世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期之后的庆阳古隆起稳定-乌审旗古隆起快速沉降阶段、晚加里东期的挤压剥蚀和古隆起范围定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的古隆起消亡阶段及二叠纪之后的构造掀斜定型阶段等6个主要阶段,南、北两个古隆起具有早期发育特征相近、后期南部隆升-北部沉降的演化差异。两个古隆起形成隆-凹相间的古构造格局,对寒武系沉积储层控制明显。古隆起总体呈东缓-西陡的古地貌特征,古隆起东侧相对于西侧更有利于大面积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在寒武纪的演化过程中对岩相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前者控制地貌隆-凹格局及沉积更为持续。寒武纪晚期的怀远构造运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剥蚀,致使寒武系顶部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岩相古地理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化修饰多糖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卢可可 张月巧 +1 位作者 袁娅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97-302,共6页
硫酸化修饰多糖是一类糖羟基上含有硫酸根的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活性。硫酸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结构有密切联系,如取代度、分子质量和硫酸基团的取代位置等,而引起其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机制也是近年来... 硫酸化修饰多糖是一类糖羟基上含有硫酸根的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活性。硫酸化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结构有密切联系,如取代度、分子质量和硫酸基团的取代位置等,而引起其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机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硫酸化修饰多糖的研究现状,对其硫酸化修饰的主要方法及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硫酸化多糖的深入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化多糖 构效关系 抗肿瘤活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小利 王慧清 +2 位作者 张月巧 卢可可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7-232,共6页
Wnt信号传导通路是传递生长、发育信息的重要通路,与胚胎发育,细胞存活、生长、增殖、分化关系密切。此条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植物多酚因其抗肿瘤潜能而成为开发防癌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介绍Wnt/β-cate... Wnt信号传导通路是传递生长、发育信息的重要通路,与胚胎发育,细胞存活、生长、增殖、分化关系密切。此条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植物多酚因其抗肿瘤潜能而成为开发防癌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介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组成、调节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总结植物多酚对肿瘤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明确植物多酚对Wnt通路的有效靶点,为植物多酚保健食品(或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晚中生代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秀艳 刘招君 +2 位作者 何玉平 和钟铧 张月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根据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及地化分析资料,建立三江、勃利、鸡西及虎林盆地晚中生代层序地层格架。通过构造事件、海侵事件、火山事件及各种事件引起的古生物变化和沉积旋回性进行盆地间对比及演化特征分析,共识别出2个巨层序... 根据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古生物及地化分析资料,建立三江、勃利、鸡西及虎林盆地晚中生代层序地层格架。通过构造事件、海侵事件、火山事件及各种事件引起的古生物变化和沉积旋回性进行盆地间对比及演化特征分析,共识别出2个巨层序、5个超层序、20个层序。从下至上,超层序A至超层序E分别对应挤压阶段、初始断陷阶段、整体沉降阶段、再次引张裂陷及萎缩破坏阶段。其中,城子河组至穆棱组超层序C全区发育,可进一步识别为层序Ⅵ—Ⅷ,其发育遵循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扩展的规律,沉积中心位于勃利盆地中部,因此其层序发育最全,个数最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和海平面变化是影响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构造沉降控制巨层序、超层序发育及盆地内残余层序展布,海平面变化控制层序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层序地层对比 层序格架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化羊肚菌多糖调控胆固醇代谢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瑜婉 张月巧 +5 位作者 李瑶 雷琳 李富华 赵吉春 吴素蕊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6-142,共7页
黑脉羊肚菌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PMEP)已被证实可以降低胆固醇。本研究旨在比较PMEP及其硫酸化多糖(sulfated PMEP,SPMEP)对高胆固醇饮食大鼠的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的PMEP和SPMEP可使大鼠... 黑脉羊肚菌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PMEP)已被证实可以降低胆固醇。本研究旨在比较PMEP及其硫酸化多糖(sulfated PMEP,SPMEP)对高胆固醇饮食大鼠的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的PMEP和SPMEP可使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质量浓度分别降低15%和23%,表明SPMEP比PMEP具有更强的降胆固醇活性。PMEP和SPMEP降低血清胆固醇质量浓度伴随着肝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表达显著下调及7α-羟化酶表达显著上调(P<0.05)。此外,PMEP和SPMEP都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胆固醇质量浓度(P<0.05),同时显著提高粪便和肠道胆汁酸的总量(P<0.05)。结论:PMEP通过硫酸化修饰可以增强对大鼠的降胆固醇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脉羊肚菌 多糖 硫酸化修饰 胆固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吸附滞后回环定量分析及其在孔隙结构表征中的指示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泽章 阿比德·阿不拉 +5 位作者 吕明阳 张月巧 姜福杰 刘哲宇 郑伟 王夏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9,共15页
低温氮气吸附滞后回环的形态和面积可以有效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气体的滞留效应,但其在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优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定性... 低温氮气吸附滞后回环的形态和面积可以有效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吸附气体的滞留效应,但其在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中的作用常被忽视。优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场发射扫描电镜孔隙结构定性观察、低温氮气吸附孔隙结构定量分析、“滞后回环”定量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分析、热解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等手段,对页岩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中能否形成“滞后回环”以及形成的“滞后回环”面积大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样品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中是否能形成滞后回环,与其比表面积、比孔容、黏土矿物含量及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而与平均孔径大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最高热解峰温和脆性矿物含量等无明显相关关系;②滞后回环的面积大小取决于两端开放的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的发育程度,可借助滞后回环的面积大小来定量评价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占孔隙空间的相对比例;③长7段泥页岩样品中开放的圆柱形孔、墨水瓶孔或平行板孔主要由黏土矿物晶间孔提供,滞后回环面积与泥页岩样品中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回环 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成本与决策成本
14
作者 张月巧 《工业会计》 1992年第8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企业 成本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