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热静心度仲暑
1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5期21-23,共3页
文摘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农业生产“夏收、夏种、夏管”的农忙季节,因此又被称为“忙种”。湿热并重比起立夏,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此时,气候炎热“暑易入心”,外界阳气旺盛,人体则处于气血外溢、阳气不足状态。芒种期间,雨水十分充沛,暑气中浸润着湿气,素有“郁蒸仲暑月”之说,可谓湿热并重,常让人有心烦失眠、情绪急躁、体倦乏力、口燥咽干等不适之感。
关键词
农忙季节
体倦乏力
阳气不足
口燥咽干
心烦失眠
静心
气候炎热
暑月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贮藏温阳迎冬始
2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10期25-27,共3页
文摘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入冬”,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谷物入库、蛰虫休眠,人体阳气也开始潜藏于内,到了温固肾阳的关键时期。保暖养身护肾肾主封藏,主要功能包括藏精、主水和纳气。中医理论认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涵养着全身。肾阳不足,阴寒邪气就容易在体内“兴风作浪”
关键词
肾阳不足
中医理论
温阳
主水
固肾
藏精
肾主封藏
阳气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一年之计在于春
3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1期19-21,共3页
文摘
2020年,本刊联合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推出“药中有话”专栏,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药方剂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闪耀的标准化智慧,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2021年,双方继续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策划“医中有话”专栏,以中国传统节气为主线,探寻中医养生的标准密码。
关键词
中医药产业
中医养生
中药方剂
守正创新
历史进程
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
分类号
R214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敛阳藏阴防秋燥
4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9期20-22,共3页
文摘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10月,人们迎来了寒露与霜降两个节气,此时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呈现出清降之势。人体状态也随外界变化,阳气慢慢收敛,阴精潜藏于内。
关键词
阴精
秋燥
阳气
外界变化
疏泄
闭藏
人体状态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题名 万物至此皆清净
5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3期18-20,共3页
文摘
清明和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两个节气."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此时既是万物借春雨之势生长舒发的季节,也是人体借清净之气恢复自然的佳时.子时入眠升清降浊中医理论认为,胆主升清降浊,是人体重要的“清净之官”.根据人体经络运行规律,每日23时至凌晨3时,是胆经和肝经的流注时间,帮助人体代谢.
关键词
升清降浊
人体经络
人体代谢
中医理论
清净
运行规律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消暑益气解烦热
6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6期24-26,共3页
文摘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随着小暑和大暑接踵而至,全年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正式开启了.热盛伤阴闷热天气是七月的绝对主角,天暑地热之时容易"热邪伤阴".人体受暑热之邪影响,会出现头痛烦躁、大汗大渴、气喘高热等中暑症状.
关键词
闷热天气
大署
热邪伤阴
三伏天
暑热
气喘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春雷奏响阳气升
7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2期27-29,共3页
文摘
一声惊雷,清阳涌动,春分伊始。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发生,阳气正启;三候电雷鸣,春雨落,"花落知多少"。
关键词
清阳
花落知多少
阳气
一声惊雷
三候
春分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养心安神顺长势
8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五月,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将如约而至,作物籽粒饱满,人体也进入了成长壮实的旺季,气血日渐充盈饱满。
关键词
养心安神
如约而至
充盈
饱满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阴阳各半守正中
9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8期22-24,共3页
文摘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9月来临,夜间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到秋分节气这一天,昼夜对等,外界环境开始由阳气主导向阴气主导转换。
关键词
阴气
外界环境
阳气
秋分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养藏静候一阳始
10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11期18-20,共3页
文摘
“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矣:”“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是一年之中人体最适合养藏的阶段。深冬养藏冬季的很多疾病都和寒气入侵有关。中医常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应格外注重养藏,既要藏汗、藏身,也要藏神、藏欲。
关键词
节气
大雪
静候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K892.18
[历史地理—民俗学]
题名 深寒蕴阳始循环
11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12期24-26,共3页
文摘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正值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正所谓盛极而衰,自然界也在极致寒冷中蕴育新一轮的阴阳循环。As the last solar term of the 24 solar terms, Major Cold coincide with the coldest days of the year。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盛极而衰
大寒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题名 养阴润燥盼秋始
12
作者
张晶滢
机构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出处
《质量与标准化》
2021年第7期21-23,共3页
文摘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立秋一到,气候就到了“阳消阴长”的阶段。立秋天气以温燥为主,气温渐降,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
关键词
立秋
气候
雨量
分类号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