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二叠系海相页岩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制
1
作者 杨雪 杨雨然 +5 位作者 张景缘 田鹤 王青 宋芳 张赛柯 陈瑶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基于钻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和岩石宏观、微观证据,从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和事件影响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川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二叠系吴家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构造演化控制了页岩的沉... 基于钻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和岩石宏观、微观证据,从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和事件影响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川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二叠系吴家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构造演化控制了页岩的沉积环境,海槽的形成为页岩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槽内沉积的多套页岩,厚度大于槽外,岩性组合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深水陆棚相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富有机质页岩。②研究区二叠系吴三段页岩岩性以硅质页岩为主,具有“一薄四高”的特征,即连续页岩厚度薄、高TOC、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脆性,为二叠系优质页岩储层,已实现天然气的商业开发。③事件沉积中火山活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吴三段页岩层内发育的多期凝灰岩条带,对应了生物发育的鼎盛时期,初级生产力形成了高有机碳。④受构造活动和海域封闭性的影响,开江—梁平海槽内原始沉积层理明显可见,搭建形成了原始孔隙格架。纵向上吴三段为最优质储层,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深水还原环境中,在远源火山活动的加持下,促进了页岩中高有机质的富集,原始矿物组成及其堆积方式控制了高孔隙度和高含气量区的分布,从而造就了高产稳产的天然气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深水陆棚相 深水还原环境 火山活动 吴家坪组 二叠系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2
作者 杨雪 田冲 +4 位作者 杨雨然 张景缘 王青 吴伟 罗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 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为明确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利用测井、煤层取心、实验测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长宁地区煤层的地质分析、深层煤层气含气性评价、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长宁地区7号至8号煤层煤组是一套厚度大、发育稳定的高品质煤层,以高煤阶、高固定碳含量的原生结构煤岩为主,已处于热解生气高峰,生烃潜力巨大;煤层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割理密度特征,储集空间充足;顶底板以泥岩为主,保存条件优越。与筠连浅层煤层气相比,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构造更加稳定,游离气比例升高,煤体结构更加完整,在远离剥蚀线、Ⅰ级断层区形成区域性煤层气藏,富含游离气的特征将更加有利于后期煤层气开发。结合地质工程条件,建立了长宁煤层气评价的地质-工程双“甜点”指标体系,优选了区内深层煤层气发育区1300 km^(2),计算资源量1700×10^(8)m^(3),有利区主要位于罗场向斜、建武向斜。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区内煤层气井位部署,助力实现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深层煤层气 成藏特征 地质-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西次凹平湖组储层质量控制因素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远 黄志龙 +6 位作者 马崇林 张武 屈童 郭小波 张景缘 潘永帅 赵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60,共14页
西湖凹陷西次凹平湖组主要发育低渗—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明确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及成岩演化过程,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区C-O同位素、包裹体测试数据及矿物转化关系,并结合薄片鉴定及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储层质量控制... 西湖凹陷西次凹平湖组主要发育低渗—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明确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及成岩演化过程,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区C-O同位素、包裹体测试数据及矿物转化关系,并结合薄片鉴定及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分析,精确厘定了研究区成岩演化序列。结果表明:①沉积条件是控制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较粗的粒径、较高的长石组分含量,利于孔隙的保存与溶蚀,储层质量较好。②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减小的最主要原因,并在晚期碳酸盐胶结及自生伊利石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储层致密,有机酸溶蚀是储层最主要的增孔作用。③沉积条件控制下储层发生差异成岩演化,长石含量较高、粒度较粗的富长石中砂岩,溶蚀作用较强,储层物性相对较好,现今储层仍未致密;中粒、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等贫长石砂岩,溶蚀作用较弱,储层物性较差,现今基本致密;细—极细砂岩及极细砂岩泥质含量高,碳酸盐胶结作用强,储层致密时间早,现今储层质量普遍最差。西次凹平湖组沉积条件控制下的储层成岩差异演化是导致储层质量差异、储层致密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而胶结物与酸性流体的耦合关系则进一步控制了储层的差异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平湖组 低渗—致密储层 储层质量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遂宁—合江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前景
4
作者 王青 田冲 +4 位作者 罗超 张景缘 杨雪 吴伟 陶夏妍 《岩性油气藏》 2025年第4期26-37,共12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煤岩气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通过对煤岩宏观分布研究,结合岩心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孔隙结构分析以及等温吸附实验,对遂宁—合江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评价了其勘探前景。研... 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煤岩气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通过对煤岩宏观分布研究,结合岩心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孔隙结构分析以及等温吸附实验,对遂宁—合江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岩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评价了其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遂宁—合江地区龙潭组煤岩沉积于滨岸—沼泽环境,煤岩总厚度大,层数多,单层厚度小,主力煤组为C17—20煤,厚度为1.0~5.9 m,主力煤层单层厚度为1.0~4.5 m。(2)研究区煤岩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煤体结构好,镜质组含量高,灰分含量低。(3)研究区煤岩储层物性较好,有机质孔和无机孔协同发育,较多的微孔和微裂隙有利于煤岩气的吸附、储层改造与气体渗流。煤岩总含气量高,其质量体积为16.4~30.5 m^(3)/t,其中游离气占总含气量的25.8%~37.1%,在一定埋深范围内,总含气量和游离气比例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4)研究区龙潭组煤岩储-盖组合优良,主要发育煤-泥组合和煤-砂组合,以煤-泥组合的成藏条件最好,高产井证实研究区具备良好的煤岩气勘探前景,预测煤岩气有利区面积为6431 km^(2),资源量为2.53×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滨岸—沼泽相 光亮煤—半亮煤 游离气 煤-泥组合 龙潭组 二叠系 遂宁—合江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