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槭树科树种引种繁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景根 史绍林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9期95-97,共3页
槭树科植物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树种,因其独特的树形、叶形、叶色和林相,拥有区别于其他树种的美学特性,在观赏、医药、工业上等方面具特殊用途。文章详细从国内外引种栽培现状,筛选出适合做绿化的彩叶树品种,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扦插、嫁... 槭树科植物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树种,因其独特的树形、叶形、叶色和林相,拥有区别于其他树种的美学特性,在观赏、医药、工业上等方面具特殊用途。文章详细从国内外引种栽培现状,筛选出适合做绿化的彩叶树品种,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扦插、嫁接,组培)技术,详细介绍了槭树科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树科 引种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以草河口林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景根 温亮 邓阳 《绿色科技》 2017年第9期195-196,共2页
从林业经营的特点及特殊性出发,以草河口林场为例,分析了国有林场的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经营方式、队伍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林场未来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对林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森林资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代林场苗圃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以草河口实验林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景根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本文从林业苗圃的特点和特殊性出发,阐述了林业苗圃在林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以草河口林场为例,指出了国有林场在林业苗圃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苗圃的管理、团队的建设、设备和设备的硬件结构,并阐... 本文从林业苗圃的特点和特殊性出发,阐述了林业苗圃在林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以草河口林场为例,指出了国有林场在林业苗圃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苗圃的管理、团队的建设、设备和设备的硬件结构,并阐述了苗圃管理的具体措施,发展苗木的培育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提高林业苗圃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圃 经营 管理 科技 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地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云 杨会侠 +4 位作者 王卫 张景根 陶玉柱 姚荣升 张玉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51,共8页
采用典型区位固定样地方法,连续6年测定辽东山地实施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后初期阶段的生态效益变动过程。结果表明:退耕后3年植被开始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多年生草本、半木质化植物、灌木等相对长寿植物开始占据主导。人工辅助(造林)可在6年... 采用典型区位固定样地方法,连续6年测定辽东山地实施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后初期阶段的生态效益变动过程。结果表明:退耕后3年植被开始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多年生草本、半木质化植物、灌木等相对长寿植物开始占据主导。人工辅助(造林)可在6年后形成较稳定的森林植被群落,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尤其是木质化根系以乔灌木混交模式为最高,虽其固土蓄水功能恢复的速度比自然恢复模式晚1~2年,但其综合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其次为乔木恢复模式。若依对照(持续农作物耕作)的地表径流量为100%,则6年平均值乔木模式为11.9%,乔灌模式14.49%,自然模式10.65%。依相同方法计算,泥沙流失量在乔木模式下为1.95%,乔灌模式下为0.15%,自然恢复模式下为0.04%。在由农田演变为森林的同时,微小动物(尤其昆虫)系统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在几年生态恢复进程中,与对照比,3种恢复模式不但植物物种相对多样,且寄生或依附类微小动物种群亦相对繁杂并初步形成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模式 自然植被恢复 生态效益 辽东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与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昆鹏 张放 +3 位作者 王行轩 尚福强 张利民 张景根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 为探讨红松生长指标对结实量的影响,调查了草河口地区30~80年生5个林龄红松人工林优树个体结实量和胸径等生长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结实和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个体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生长因子是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因此,除了个体结实量外,树高、胸径和侧枝长可作为红松结实型优树选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优树 结实 生长因子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种子产业经济潜能及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行轩 张利民 +4 位作者 王忠利 宋德利 姬少玲 李庆 张景根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2,共3页
针对东北地区红松种子产业的基础现状及发展态势,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构成该项产业优势的各种要素;瞻望了在未来林业经济运行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经济增长空间,根据近几年红松种子林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需要,从稳健有序、立足长远的... 针对东北地区红松种子产业的基础现状及发展态势,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构成该项产业优势的各种要素;瞻望了在未来林业经济运行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和经济增长空间,根据近几年红松种子林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需要,从稳健有序、立足长远的角度,提出了在林业产权机制、政府服务职能及科技支撑等方面应该重视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种子 产业优势 政府服务 科技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地表径流及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会侠 张景根 +4 位作者 张雨鹏 高巍 王卫 陶玉柱 白荣芬 《吉林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对辽东山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场不同恢复模式3 a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在退耕后具有较强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人工辅助措施能加速植被恢复速度;退耕后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显著,年均减少泥土流失量达10... 通过对辽东山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场不同恢复模式3 a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在退耕后具有较强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人工辅助措施能加速植被恢复速度;退耕后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显著,年均减少泥土流失量达103.91 g·m^(-2)以上,总体防护效果呈现为自然区>乔灌区>乔木区>对照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渗透性能增强,提高了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植被恢复 地表径流 土壤物理性状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不同林分类型降雪截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会侠 温亮 +2 位作者 李淳 张景根 王卫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30-33,39,共5页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在不同降雪强度下,林分间截留能力有明显差异,蒙古栎林树冠截留能力总体高于红松林,红松林高于落叶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降雪 截留 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紫椴苗木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明和 张景根 腾国旭 《吉林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通过对紫椴苗木进行人工遮荫处理,进行相对照度为70%、40%、30%、10%及全日照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0%光照条件下苗木的高、地径及平均单株生物量最大,1 a、2 a生苗高分别比对照区提高20.0%和22.6%;2 a生地径达到1.9... 通过对紫椴苗木进行人工遮荫处理,进行相对照度为70%、40%、30%、10%及全日照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0%光照条件下苗木的高、地径及平均单株生物量最大,1 a、2 a生苗高分别比对照区提高20.0%和22.6%;2 a生地径达到1.9 cm,与其它试验区差异显著。相对照度10%、40%、70%及全日照的苗木其光饱和点(LSP)分别为400、800、900、80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以相对照度70%试验区为最高,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9.28μmol.m-2.s-1,与其它试验区差异明显,10%试验区净光合速率(Pn)最低,40%与全日照试验区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光照 苗木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种子园无性系结实量与生长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利民 王行轩 +2 位作者 王敏 张景根 焦宏 《辽宁林业科技》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以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各无性系结实量指标和生长指标为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结实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结实量关联度较大的3个因子依次是:胸径>侧枝粗>树高。由此表明,树木生长健壮,是满足结实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红松 无性系 结实 生长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退耕还林地植被恢复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振铎 杨会侠 +2 位作者 王卫 陶玉柱 张景根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9,共4页
辽东山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和中部城市群的天然绿色屏障,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对退耕地植被群落的发育演替、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不同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草河口退耕还林监测场植被恢复不同模式连续3年的调查... 辽东山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基地和中部城市群的天然绿色屏障,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对退耕地植被群落的发育演替、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不同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草河口退耕还林监测场植被恢复不同模式连续3年的调查研究认为,辽东山区在坡耕地退耕之初的几年内,植被自然恢复比较快,生态功能也比较强,但人工辅助措施能加快植被恢复进程,尤其是乔灌模式植被群落发育最好,为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会侠 温亮 +1 位作者 李淳 张景根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9-12,共4页
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在大气降雨基础上观测林间穿透雨、树干流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本溪大气降雨47场,降雨总量677.7 mm,平均每场为14.4 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75.4 mm,最小为1.1 mm;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05.8 mm,占总量30.3%;10... 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为对象,在大气降雨基础上观测林间穿透雨、树干流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本溪大气降雨47场,降雨总量677.7 mm,平均每场为14.4 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75.4 mm,最小为1.1 mm;8月份降雨量最大,为205.8 mm,占总量30.3%;10月降雨量最小,为7.0 mm,占总量1.01%。人工红松林林间穿透雨量为504.4 mm,占大气降雨总量74.43%;树干流水量为173.3 mm,占大气降雨总量25.57%,林分减少了降雨对地表面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人工红松林 降雨截留 林间穿透雨 树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果实鼠害的发生及捕鼠笼防治技术
13
作者 董兆琪 王伟 +3 位作者 姚荣升 李国升 张景根 张丽艳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52-54,共3页
红松种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鼠害给红松种子的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有必要采用人工防治措施。通过实践观察,掌握了红松果实鼠害的主要种类和其生活习性,提出采用捕鼠笼防治红松果实鼠害的方法,成本低、效果好、保护生态环境,也适用... 红松种子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鼠害给红松种子的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有必要采用人工防治措施。通过实践观察,掌握了红松果实鼠害的主要种类和其生活习性,提出采用捕鼠笼防治红松果实鼠害的方法,成本低、效果好、保护生态环境,也适用于播种造林、天然更新、人工幼林及山地苗圃育苗等鼠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果实鼠害 捕鼠笼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