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东北红松树高-胸径关系
1
作者 李欣宇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王娟 张新娜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8,共11页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据随机分为建模数据(80%)和检验数据(20%)。对常见的15个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效果最佳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将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平均胸径加入基础模型,构建最优广义模型。同时,引入样方水平的随机效应,分别构建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并评价两个固定效应模型与两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精度。使用检验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平均水平预测(FPA)、混合模型的总体平均响应预测(MPA)和主体响应预测(MPS)3种预测类型进行比较。此外,对混合模型在随机抽取、抽胸径最大、抽胸径最小和抽取平均木(胸径接近平均值的样本)4种抽样方案下的预测精度和样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Prodan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841、3.335 m、2.492 m),加入林分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和胸高断面积的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更高(R2、RMSE、MAE分别为0.914、2.449 m、1.816 m)。引入样方随机效应后,模型的精度显著提升(基础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61、1.652 m、1.231 m,广义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58、1.719 m、1.288 m)。(2)通过检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均表现为MPA>FPA>MPS,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总体优于基础模型。(3)4种抽样方案中,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表现最佳,当抽取8株时,预测能力最优;在实际应用中,考虑人工成本与经济成本,抽取5株平均木测量树高以估计随机参数的方法亦合理可行。【结论】将林分因子和样方效应引入基础模型能够显著提高红松树高-胸径模型的精度,采用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预测精度更高。本研究探讨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下红松树高与胸径的关系,为精准预测东北主要建群种红松树高值以及后续实地调查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高-胸径模型 广义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抽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主要树种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2
作者 白涵 郝珉辉 +3 位作者 何怀江 张新娜 张春雨 赵秀海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共10页
【目的】以东北森林10个主要树种幼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叶片功能性状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旨在阐明不同树种对氮沉降的适应策略,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氮沉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吉林舒兰生物多样性控制试验样地,以东北森林常见... 【目的】以东北森林10个主要树种幼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叶片功能性状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旨在阐明不同树种对氮沉降的适应策略,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氮沉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吉林舒兰生物多样性控制试验样地,以东北森林常见的10个主要树种(白桦、红松、胡桃楸、怀槐、黄檗、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紫椴和云杉)2~3年生幼树为对象,进行氮添加对叶片功能性状影响的试验。试验于2021—2022年夏天用喷施尿素(CH_(4)N_(2)O)来模拟氮沉降,共设置3个氮沉降梯度,其浓度分别为0(CK对照)、50(LN低氮)和100 kg·hm^(-2)a^(-1)(HN高氮)。在每年最后一次氮添加后采取叶片样本,测定8个叶片功能性状指标(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碳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氮磷比和叶碳氮比)并进行比较。【结果】1)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不同氮添加处理均表现出显著响应(P<0.05),叶氮含量、比叶面积和叶磷含量在氮添加下显著增加,叶干物质含量、叶氮磷比和叶碳氮比则显著减少(P<0.05)。叶片功能性状间也存在相关性,比叶面积与叶面积和叶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树种的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例如只有白桦、红松和黄檗的叶面积对氮添加有显著响应(P<0.05),其他树种均无显著变化,但所有树种的叶磷含量都对氮添加显著响应(P<0.05)。3)不同类型的树种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以白桦、胡桃楸为代表的阔叶树种通过增加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提升光合效率,以促进快速的生长;而针叶树种红松和云杉则生长相对缓慢,维持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结论】氮添加对不同树种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有差异化影响,在氮添加下,该地幼树叶片资源获取型功能性状如比叶面积增加;阔叶树种通过提高叶片氮含量和比叶面积以增强资源获取能力,而针叶树种则调整叶干物质含量强化资源保守策略,从而适应氮富集环境。这些发现为理解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合理选择氮利用率较高的树种等森林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功能性状 叶经济谱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铁站房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春雨 朱颖杰 +3 位作者 宋鉴 李金龙 贾宝荣 罗魏凌 《建筑施工》 2025年第4期548-551,共4页
双曲屋面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与空间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但当前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以上海松江站双曲屋面施工为例,进行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参数化建模,精准优化结构构件尺寸、... 双曲屋面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与空间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铁站房,但当前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以上海松江站双曲屋面施工为例,进行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参数化建模,精准优化结构构件尺寸、布局与曲面曲率分布;在加工环节,自动化加工金属板材等材料,提高精度与效率,降低损耗;借助模型模拟技术预演评估多种方案,优化调整,划分金属、铝板、吊顶檐口、天沟4个单元模块,成功实现简易化施工,大幅降低高空作业风险。双曲屋面一体化综合建造技术较原方案节省了1/3的工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房 双曲屋面 一体化建造 参数化建模 简易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与桥梁搭接段的沉降监测与治理分析
4
作者 张春雨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4期140-142,共3页
道路与桥梁搭接段的沉降是常见病害,影响交通安全。文章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在具体工程中深入探讨了道路与桥梁搭接段的沉降监测与治理。通过对路桥搭接段的沉降监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沉降监测区域的总沉降差呈V形分布,并提出了综合治... 道路与桥梁搭接段的沉降是常见病害,影响交通安全。文章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在具体工程中深入探讨了道路与桥梁搭接段的沉降监测与治理。通过对路桥搭接段的沉降监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沉降监测区域的总沉降差呈V形分布,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如地基加固、地面处理、桥头搭板和排水系统优化。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的沉降治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延长路桥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桥梁 沉降差 沉降监测 沉降治理 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对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5
作者 张春雨 丛昊 吴晨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5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先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对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重点分析了山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特征事实,探讨了数据要素对山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创... 先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对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重点分析了山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特征事实,探讨了数据要素对山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剖析了其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高质量创新 先进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东北部森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驱动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彦雯 林森炫 +3 位作者 陈贝贝 赵秀海 张春雨 匡文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7,共10页
【目的】青藏高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青海省东北部是整个青藏高原乔木林的重要分布区域,探讨青海省东北部森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驱动机制,可以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青藏高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青海省东北部是整个青藏高原乔木林的重要分布区域,探讨青海省东北部森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驱动机制,可以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省东北部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9个乔木样方、116个灌木样方和116个草本样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野外调查数据,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分析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林分结构)、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青海省东北部森林群落树种组成单一,多以纯林为主,物种多样性主要由林下植被贡献。29个乔木样方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08种,隶属44科89属,物种组成以蔷薇科、忍冬科和小檗科植物为主。林下层中,草本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灌木物种多样性(P<0.001)。(2)气候和林分结构是影响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相对影响分别占34.9%和26.2%。(3)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关键驱动因素不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林分结构影响(44.0%),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到土壤(28.8%)和气候(28.2%)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结论】青海省东北部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植被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物种的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森林生态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地形因素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和分位数回归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雯 武晓昱 +3 位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王娟 赵秀海 张春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目的】基于非线性回归和广义模型构建不同分位数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树高预测方程,并对比分析非线性模型、不同分位点(τ=0.1,0.2,0.3,0.4,0.5,0.6,0.7,0.8,0.9)模型、广义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研究林分生长... 【目的】基于非线性回归和广义模型构建不同分位数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树高预测方程,并对比分析非线性模型、不同分位点(τ=0.1,0.2,0.3,0.4,0.5,0.6,0.7,0.8,0.9)模型、广义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研究林分生长和收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吉林蛟河地区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树种(红松、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基于21.12 hm2样地数据,首先在11个广泛使用的树高方程基础模型中选定基础模型;其次探究林分变量对树高的影响并构建含林分变量的广义模型;最后在基础模型和广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位数模型,同时考虑样方效应对树高的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结果】(1)各树种均以Richards模型拟合精度更高,且具有生物学意义,选定为基础模型;考虑林分变量与树高的相关性以及模型收敛性,加入优势木高建立的广义模型能显著提高拟合效果。(2)各树种均为中位数τ=0.5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且与非线性回归预测精度相近,红松、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最高R^(2)值分别为0.811、0.809、0.724和0.617,广义中位数回归预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R^(2)值分别为0.891、0.874、0.858和0.627。(3)混合效应模型相对其他模型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其中基础混合模型略优于广义混合模型,4个树种R^(2)值达到0.937、0.919、0.906和0.643,表明包含样方效应的混合模型能得到更准确更稳定的预测结果。【结论】与传统方法建立的基础模型和广义模型以及两者的中位数回归模型相较,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构建的树高-胸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其中基于基础混合效应构建的吉林蛟河地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更具优越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树高-胸径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广义模型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道次高温后Q345B钢的高周疲劳及γ-P-S-N曲线研究
8
作者 葛业豹 缑瑞宾 +3 位作者 张春雨 于敏 王念 徐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6,共10页
为评估二次火灾后钢材的疲劳性能,以工程常用钢Q345B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道次的升温、自然冷却模拟多次火灾环境,采用轴向拉伸与高周疲劳实验,对室温和经历二道次700、800℃高温自然冷却后的Q345B试样的拉伸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评估二次火灾后钢材的疲劳性能,以工程常用钢Q345B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道次的升温、自然冷却模拟多次火灾环境,采用轴向拉伸与高周疲劳实验,对室温和经历二道次700、800℃高温自然冷却后的Q345B试样的拉伸与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处理的Q345B钢屈服平台更为明显;同一道次热处理温度越高,拉伸性能降低越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珠光体减少,显微组织趋于结构均匀化;在二道次高温自然冷却后Q345B钢微观组织中的珠光体基本消失,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组成。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二道次高温自然冷却后Q345B钢的中值S-N曲线模型,随着温度的增加,Q345B钢的疲劳强度及寿命下降明显;在同一道次下,不同温度的中值S-N曲线趋于平行。通过采用单侧容限系数法得到基于置信度和试件存活率的安全疲劳设计曲线,即概率γ-P-S-N曲线,利用该模型可对火灾后Q345B钢的疲劳性能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B钢 二道次高温 拉伸疲劳试验 中值S-N曲线 概率γ-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拖锚运动建模与仿真
9
作者 沈莉婷 孙洪波 +1 位作者 蒋柳杨 张春雨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0,共6页
为了探究船舶在拖锚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本文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船舶拖锚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基于直接积分法,建立锚链拉力的计算模型,并结合分离型建模理论,建立船舶三自由度拖锚运动数学模型,并以“北斗”轮为研究对象,对拖锚运动数... 为了探究船舶在拖锚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本文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对船舶拖锚运动过程进行仿真。基于直接积分法,建立锚链拉力的计算模型,并结合分离型建模理论,建立船舶三自由度拖锚运动数学模型,并以“北斗”轮为研究对象,对拖锚运动数学模型进行拖锚漂航仿真,通过与“北斗”轮实船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可知,本文的模型化方法能够反映船舶拖锚运动时的三自由度运动过程,可以准确地模拟船舶拖锚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锚制动 直接积分法 锚链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层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欢 叶尔江·拜克吐尔汗 +1 位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为温带森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40 hm^(2)固定监测样地2年(2014和2019年)植被调查数... 【目的】探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为温带森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40 hm^(2)固定监测样地2年(2014和2019年)植被调查数据,以样地内胸径(DBH)≥5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根据胸径将阔叶红松林群落划分为优势木层、亚优势木层、中等木层和被压木层,运用R4.0.3软件计算各林层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与生产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1)林分密度与生产力显著正相关(P<0.05),且相关关系随林层上升而下降。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产力与代表物种组成α多样性的香农威纳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林层上升相关关系减弱;反之,代表物种组成β多样性的香农熵指数与生产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但该相关关系在中等木层和亚优势木层不显著。此外,物种均匀度指数与生产力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随林层上升先增大后减小;胸高断面积基尼系数和胸径均匀度指数与生产力显著负相关(P<0.05),且该相关关系随林层上移而减弱,在优势木层与生产力无显著相关性。胸径香农威纳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林层上移相关关系降低,相关系数由0.44降至0.31。3)不同林层林分密度对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01),且随林层上升其作用强度逐渐降低,路径系数由0.59降至0.27;物种多样性在被压木层和中等木层对生产力有显著正向作用(P<0.05),在优势木层和亚优势木层对生产力无显著影响;结构多样性在被压木层和中等木层通过作用于物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林分生产力,在优势木层和亚优势木层则直接作用于林分生产力。【结论】各林层林分密度对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林层上升对生产力的作用强度逐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方向和强弱在不同林层表现各异。深入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以及其如何影响森林生产力,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不同林层 生产力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不同树种储水量分配特征与预测模型
11
作者 李昊岩 Liu Guoling +3 位作者 张春雨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程艳霞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5,共15页
【目的】分析吉林蛟河12个乔木树种整株及各组分含水率和储水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各树种最优储水量预测模型,探讨不同树种储水量随森林发育阶段的变化,为该地区森林树种储水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12个... 【目的】分析吉林蛟河12个乔木树种整株及各组分含水率和储水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各树种最优储水量预测模型,探讨不同树种储水量随森林发育阶段的变化,为该地区森林树种储水量估算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12个树种不同器官含水率和储水量占比的差异,并通过多重比较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应用肯德尔秩相关分析法,以胸径(D)、树高(H)、D2H为模型自变量,整株及各器官储水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形式的储水量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决定系数、参数显著性以及赤池信息准则筛选最优模型。结合林地信息,计算不同发育阶段树种的储水量。【结果】(1)12个树种器官平均含水率顺序为树叶>树根>树枝>树干。除千金榆外,其余树种在各器官储水量分配上普遍呈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趋势。随胸径增大,树枝储水量占比增大,而树干与树叶的储水量占比减小,树根储水量变化不显著。(2)12个树种的储水量预测模型均为对数函数形式,不同树种器官的最优模型自变量各异。(3)随着森林演替,单位面积乔木的储水量和生物量均增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储水量占比和含水率在器官间与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储水量与树高、胸径之间存在种间特异性,且不同器官储水量占比随胸径增长呈现不同变化趋势。所筛选的储水量最优模型均为对数函数形式,其中单树种储水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而全树种模型更适用于估算区域性储水量。本文阐明了吉林蛟河树木水分状况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对生态系统动态过程的理解,并为该地区森林树种储水量的精确估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储水量 储水量分配 储水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变化的采伐干扰响应
12
作者 杨润露 王娟 张春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7,共11页
[目的]探究采伐干扰对东北典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林业实验区国有林保护中心选取4块1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2011年开展初次调查,同年冬季进行采伐作业,2... [目的]探究采伐干扰对东北典型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林业实验区国有林保护中心选取4块1 hm^(2)针阔混交林样地,2011年开展初次调查,同年冬季进行采伐作业,2013、2015、2018和2021年复测保留木。采用双变量线性回归法,探讨采伐强度、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影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各变量的贡献程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变量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1)碳储量和碳增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采伐强度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贡献分别占总解释量的25%和5%;植物物种多样性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贡献分别占总解释量(物种、功能、系统发育多样性)的67%和58%;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对碳储量和碳增量的贡献分别占总解释量的8%和37%。2)碳储量结构方程模型中,采伐强度对系统发育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最大树高加权性状值和碳储量具有显著负向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21、−0.454、−0.337和−0.229;采伐强度对木质密度加权性状值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路径系数为0.368;采伐强度对物种多样性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碳储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306和0.235;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值对碳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3)碳增量结构方程模型中,最大树高加权性状值对碳增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功能多样性与木质密度加权性状值不相关,其他变量间的关系与碳储量模型相同。[结论]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对碳储量和碳增量具有直接影响,森林经营时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以促成功能多样的林分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采伐强度直接或间接通过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减少碳储量和碳增量,在森林经营中应合理采伐,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干扰 植物物种多样性 群落加权平均性状值 碳储量 碳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不同尺度下生物量稳定性及影响因子
13
作者 邓雯文 代莹 +1 位作者 赵秀海 张春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环境因素对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路径,旨在解析生物量的稳定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环境因素对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路径,旨在解析生物量的稳定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20年的样地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20 m×20 m和40 m×40 m两个空间尺度上生物因素(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群落生物量稳定性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生物量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结构多样性、林分密度均有显著正向关系,非生物因素中地形因子(坡度、凹凸度)与生物量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生物量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呈现显著正相关,非生物因素中土壤理化性质(速效钾、全磷和速效氮)与生物量稳定性呈现负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物种异步性对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高于林分密度和结构多样性,路径系数为0.40。土壤理化性质(全钾、全氮和速效氮)通过显著影响物种多样性间接作用于生物量稳定性,路径系数为0.10。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生物因素中只有物种异步性对生物量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64。地形因子(坡度、凹凸度)通过调整结构多样性间接作用于林分生物量稳定性,路径系数为0.35。【结论】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虽然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量稳定性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尽相同,但物种异步性均为生物量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结构多样性等生物因素通过直接正向效应来影响生物量稳定性,非生物因素通过间接效应作用于生物量稳定性;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林分生物量稳定性主要影响因子则是物种异步性和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稳定性 空间尺度 物种异步性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氮给电子体铁系催化剂催化1,3-双烯烃定向聚合
14
作者 徐世亮 赵英男 +5 位作者 余尧 那丽华 房梁 刘恒 张春雨 张学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6,共8页
考察了不同含磷/氮化合物对乙酰丙酮铁(Ⅲ)/烷基铝[Fe(acac)_(3)/AlR_(3)]体系催化1,3-丁二烯和异戊二烯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氰亚氨基三苯基膦(IITP)作为给电子体的铁系催化剂可在己烷溶剂中高活性地合成间同1,2-聚丁二烯(P... 考察了不同含磷/氮化合物对乙酰丙酮铁(Ⅲ)/烷基铝[Fe(acac)_(3)/AlR_(3)]体系催化1,3-丁二烯和异戊二烯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异氰亚氨基三苯基膦(IITP)作为给电子体的铁系催化剂可在己烷溶剂中高活性地合成间同1,2-聚丁二烯(PBd)和3,4-聚异戊二烯(PIp),催化活性最高可达1.52×10^(6)gPBd/molFe和1.47×10^(6)gPIp/molFe.所得聚丁二烯具有较低的熔点(Tm,64.0~115.0℃),1,2-单元摩尔分数最高可达80.2%;而聚异戊二烯则呈现中等的3,4-单元摩尔分数(48.8%~52.4%),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18.5℃~−15.8℃之间.聚合物的高温凝胶渗透色谱(HTGPC)曲线呈单峰分布,证明催化剂为单活性中心.此外,通过异戊二烯的动力学实验和种子聚合实验证明该催化体系具备准活性聚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 共轭双烯烃 铁催化剂 给电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情障碍成因的认知及社会机制 被引量:65
15
作者 张春雨 张进辅 +1 位作者 张静秋 张苹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9,共12页
对述情障碍本质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主要包括认知机制和社会机制两种,认知机制认为,述情障碍体现了在情绪认知加工上的缺陷,主要涉及到情绪图式、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社会机制认为,述情障碍的产生与儿童早年的一些经历有关,并在社会... 对述情障碍本质和形成原因的解释主要包括认知机制和社会机制两种,认知机制认为,述情障碍体现了在情绪认知加工上的缺陷,主要涉及到情绪图式、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社会机制认为,述情障碍的产生与儿童早年的一些经历有关,并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中得到不断的强化,主要涉及到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及环境等方面。未来研究要把研究视角进一步扩展到热执行功能、整合研究、提出系统的社会机制理论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注意测量工具和研究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情障碍 情绪图式 心理理论 执行功能 社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设计的新视角:员工的工作重塑 被引量:55
16
作者 张春雨 韦嘉 +1 位作者 陈谢平 张进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05-1313,共9页
工作重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工作重塑存在多种类型,如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以及个人工作重塑和合作工作重塑等。工作重塑与主动性人格... 工作重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工作重塑存在多种类型,如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以及个人工作重塑和合作工作重塑等。工作重塑与主动性人格、生涯取向、自主性、人-环境不匹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等具有积极预测作用。未来研究要加强工作重塑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工作重塑的影响机制,开展其消极后果的研究,同时国内研究还要考虑到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工作重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重塑 工作设计 主动性行为 工作满意度 工作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1 位作者 王新怡 侯继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45-51,共7页
应用Ripley’s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 应用Ripley’sk(t)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红松、水曲柳分别在0~13m及4~12m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紫椴则在0~41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紫椴、色木槭随着种群发育,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小.紫椴不同生长阶段间在小尺度上呈现空间正相关(最大尺度不超过3m);色木槭幼树与中树在11~12m尺度范围呈现空间正相关,而幼树与大树在4~6m尺度范围出现空间负相关.红松与紫椴(3~8m、38~50m)、色木槭(3~18m、46~50m)在小尺度以及较大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与蒙古栎在大尺度(48~50m)上呈空间正相关;蒙古栎与水曲柳(2~3m、10~14m)、色木槭(3~4m)在小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色木槭与紫椴则在中等尺度上(11~36m)呈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空间关系 林冠空隙 Ripley’s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次生林树种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44
18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夏富才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共8页
分析次生林群落中12个树种的空间格局,阐述树木种群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多数环境因子和树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构;2)空间变异分割表明,环境因子主要制约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分布,而对大... 分析次生林群落中12个树种的空间格局,阐述树木种群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多数环境因子和树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构;2)空间变异分割表明,环境因子主要制约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分布,而对大树影响较小;3)土壤水分和土壤pH值对树种分布影响较大,土壤营养(全氮、全磷和全钾)作用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叶面积指数和光量子密度与树种空间变异之间无显著关系;4)在已知种群空间变异中,环境因子(包括环境变量单独解释部分、环境变量与空间变量交互作用部分)解释能力较低,而纯粹的空间变量(即空间变量单独解释部分)对种群空间变异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说明一些未知的独立于环境因子的空间过程在树木种群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Moran’s 变异分割 环境解释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变工况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春雨 严俊杰 +1 位作者 李秀云 林万超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66-570,共5页
在提出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压力变工况计算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各种因素对凝汽压力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提高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发电机组 空冷系统 经济性 变工况 凝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杨、水曲柳种群密度与种群性比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春雨 王德胜 +3 位作者 魏彦波 赵秀海 贾玉珍 周海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1,共6页
在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及次生针阔混交林中各建立1块5.2hm2固定样地,于2006—2008年的4—10月观察繁殖器官(花、种子),据此判断样地内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成熟植株的性别,研究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性比与种群密度及林分密度间的关... 在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及次生针阔混交林中各建立1块5.2hm2固定样地,于2006—2008年的4—10月观察繁殖器官(花、种子),据此判断样地内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成熟植株的性别,研究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性比与种群密度及林分密度间的关系,并利用随机区块抽样技术,建立种群性比与取样面积、种群密度和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GLM模型检验种群性比的密度依赖性。结果表明:雌雄异株树种山杨和水曲柳雌雄植株数均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山杨和水曲柳种群性比具有显著的密度依赖性(P<0.001),种群性比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次生杨桦林样地中,繁殖植株密度及种群密度与山杨种群性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曲柳种群性比呈显著正相关,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中,繁殖植株密度和种群密度与山杨性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曲柳种群性比呈显著负相关。可见,不同林型内山杨和水曲柳种群性比对繁殖植株密度及种群密度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密度依赖 性比 水曲柳 山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