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材线虫入侵扩张趋势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理永霞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危害的状况、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的遗传学基础与扩散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扩张的趋势。基于松材线虫的起源、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寄主植物的多样... 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危害的状况、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的遗传学基础与扩散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扩张的趋势。基于松材线虫的起源、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寄主植物的多样分布、媒介昆虫的广泛存在及经济物流等活动的高速发展,作者认为我国绝大多数松林都易感松材线虫,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区面临松材线虫入侵扩张的高风险,北京和天津处在包围之中,中温带是当前防控的前线,形势危急严峻。建议加强监测预警和迅速开展应急防控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入侵扩张 遗传学基础 生物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等温扩增的松材线虫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建立
2
作者 车吉明 +3 位作者 理永霞 马健 李东振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利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基因组分析和等温扩增技术,设计生产松材线虫野外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并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比较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基因组发现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Bx-gene12,以... 利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基因组分析和等温扩增技术,设计生产松材线虫野外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并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比较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基因组发现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Bx-gene12,以此为基础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松树内其他线虫株系采用研磨颗粒以1500 r/min转速震荡5 min的破碎方法有效释放线虫DNA,40℃等温扩增15 min反应条件下可有效区分松材线虫和其他线虫,检测灵敏度达到100 fg或1条线虫;该快速检测方法在25 min内有效检测出染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松木内的松材线虫。利用RPA等温扩增技术实现25 min内对野外环境下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可为松材线虫病及时有效防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快速检测 等温扩增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注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东振 马健 +3 位作者 马帅 理永霞 杨灿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树干注药技术具有施用精准、药物利用率高、接触风险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当喷洒和灌根施药等手段难以发挥作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时,树干注药是更为合适的手段,其开发和应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概述树干注药技术的树木生理学原理和... 树干注药技术具有施用精准、药物利用率高、接触风险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当喷洒和灌根施药等手段难以发挥作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时,树干注药是更为合适的手段,其开发和应用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概述树干注药技术的树木生理学原理和影响树干注药的因素,系统介绍国内外无压力注射、打孔压力注射和微孔压力注射的技术设备和特点,以及树干注药技术在防治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中的应用,旨在为树干注药技术的发展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树干注药 森林保护 树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溃疡病病原真菌类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Ⅰ.——小穴壳菌属、疡壳孢属、壳囊孢属、盾壳霉属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明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星耀 赵仕光 +2 位作者 朴春根 吕全 贾秀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0,共7页
小穴壳菌属(DothiorelaSac.)(有性阶段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Cas.)、疡壳孢属(DothichizaLib.)、壳囊孢属(CytosporaEhrenb.)、盾壳霉属(Coniot... 小穴壳菌属(DothiorelaSac.)(有性阶段是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Cas.)、疡壳孢属(DothichizaLib.)、壳囊孢属(CytosporaEhrenb.)、盾壳霉属(ConiothyriumSacc.)等4属真菌是引起树木溃疡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类群,是我国现阶段森林的重大有害生物。本文报道了这4个属的真菌基于28SrDNAPCRRFLP和RAPD解析的分类学研究结果,15个供试菌株聚为4类,每一类即一属,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其属的传统分类地位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溃疡病 病原真菌 分类学 分子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星耀 骆有庆 +2 位作者 叶建仁 孙江华 梁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2,共5页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 ,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 ,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 ,包括 :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 ,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 ,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 ,包括 :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 ,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 ;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 ,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 ,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 ;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 ,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 ;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 ,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 :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 ,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信息管理 基因管理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保护亟待解决的若干科学问题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星耀 吕全 +3 位作者 梁军 田呈明 赵莉蔺 刘振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2,共7页
我国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面临病虫灾害的常年危害,严重制约森林减排增汇、林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在总结归纳森林病虫害在我国发生和暴发成灾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亟待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我国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面临病虫灾害的常年危害,严重制约森林减排增汇、林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在总结归纳森林病虫害在我国发生和暴发成灾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亟待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当前国际上以控制森林病虫害为目标的科学研究集中在揭示病虫成灾机理和森林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调控机制两大方面。同时依据森林生态系统独特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特点,认为生态调控是森林病虫灾害综合防治的核心。明确森林病原物与害虫成灾生态过程的同时,以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如典型天然次生林)为对象提取生态调控模式对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模板,进而指导人工林病虫害的调控模式。提出三大关键科学问题作为构建和发展生态调控理论体系的基石。据此,将我国森林保护目前亟待解决的一系列具体科学问题归纳为三大科学问题下的6个方面,彼此依存,互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物与害虫 成灾机制 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溃疡病菌主要类群系统地位及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种内一致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星耀 赵嘉平 +1 位作者 梁军 吕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68,共6页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_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_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座腔菌属 盾壳霉属 疡壳孢属 茶蔗子葡萄座腔菌 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 树木溃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溃疡病病原真菌类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Ⅱ——Botryosphaeria属28S rDNA-PCR-RFLP和RAPD解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星耀 赵仕光 +2 位作者 吕全 贾秀贞 刘会香 《林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81,共7页
BotryosphaeriaCes.etdeNot .(无性阶段是DothiorellaSacc .)属病原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溃疡病的发生 ,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病原菌因较大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分子遗传分化 ,通过对来自 5个区 1 4个寄主种 (品种 )... BotryosphaeriaCes.etdeNot .(无性阶段是DothiorellaSacc .)属病原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溃疡病的发生 ,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病原菌因较大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分子遗传分化 ,通过对来自 5个区 1 4个寄主种 (品种 )的 30个菌株进行 2 8SrDNA PCR RFLP和RAPD解析 ,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都能扩增出稳定一致的 2 8SrDNA条带 ,6种内切酶不能区分该属内部的 2 8SrDNA差异。RAPD结果表现出该属丰富的多样性 (92 81 % ) ,在 0 845相似系数的水平上所有菌株被识别为 1 3类 ,其中有地理分化、寄主分化的表现 ,也有不表现地理、寄主分化的。从DNA水平上证实引起雪松溃疡病的病原为B .dothidea ,表明B .dothidea不仅能够寄生被子植物 ,还能寄生裸子植物 ,有非常宽阔的寄主范围。随机扩增引物K1 6和R1 4可以作为陕西菌株和湖南菌株与其它地区菌株区别的鉴别性引物。传统上认为苹果轮纹病菌 (B .berengerianadeNot.f.sp .piricola (Nose)KoganezawaetSakuma)为苹果干腐病菌 (B .berengerianabeNot.)的专化型 ,它们与杨树溃疡病原分属两个种。本试验分析表明这种分类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属 树木溃疡 病原真菌 28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星耀 赵嘉平 +1 位作者 梁军 吕全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溃疡病 抗病性 致病力分化 地理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星耀 覃庆锋 +2 位作者 贺伟 梁军 刘会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8,共6页
为了发掘我国乡土树种毛白杨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PI)基因资源,该研究在对已知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和杨树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和1对杨树特异性CPI引物,应用RT-PCR技术在毛白杨形成... 为了发掘我国乡土树种毛白杨巯基蛋白酶抑制剂(CPI)基因资源,该研究在对已知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和杨树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和1对杨树特异性CPI引物,应用RT-PCR技术在毛白杨形成层中扩增出了一个696 bp的cDNA片段,将此片段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并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一个41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8个氨基酸残基.进一步对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具有典型植物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保守区段,即靠近氨基端具有甘氨酸(G)残基和[LVI]-[AGT]-[RKE]-[FY]-[AS]-[VI]-x-[EDQV]-[HYFQ]序列,羧基端具有与酶活性有关的QXVXG结构和PW残基,说明毛白杨形成层中存在CPI基因并能够有效表达.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林木CPI的同源性在47%~6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巯基蛋白酶抑制剂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养性质模糊解析和28S rDNA-PCR-RFLP解析的外担子菌属真菌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9-71,T001,共14页
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的真菌引起树木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本研究基于PS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和性状的模糊解析,以及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生长曲线的模糊解析和28SrDNAPCR... 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的真菌引起树木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本研究基于PS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和性状的模糊解析,以及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生长曲线的模糊解析和28SrDNAPCRRFLP解析,分布于日本的12个种和1个变种的外担子菌属真菌的35个分离菌株被分类为18个菌群。其中9个菌群和传统分类的种是一致的,这些种包括:坏损外担子菌(E.vexansMas)、网状外担子菌(E.reticulatumItoetSawada)、山茶外担子菌(E.cameliaeShirai)、E.cylindrosporiumEzuka、E.shiraianumP.Heen.、E.hachijoenseOtani,KakishimaetIijima、E.bisporumSawadaetEzuka、E.pievidisovalifoliaeSawada和E.symplocijaponicaeKusanoetTokubuchi;细丽外担子菌(E.gracile(Shirai)Sydow)的7个菌株分化为4个菌群,表现了种内的地理、寄主分化;日本外担子菌(E.japonicumShir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担子菌 培养性质 RFLP 模糊解析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担子菌属真菌的研究综述
12
作者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本文对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真菌的寄主植物及其症状、寄生性及致病机理、形态学、生活史、寄主与病原关系的超显微构造、培养性状、生理学性质及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外担子菌属的真... 本文对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真菌的寄主植物及其症状、寄生性及致病机理、形态学、生活史、寄主与病原关系的超显微构造、培养性状、生理学性质及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了综述。外担子菌属的真菌在亚洲、北美、欧洲及大洋洲都有分布,世界记载约有50种,引起5科木本植物的细胞增生性和肥大性病害,其症状类型多,这可能与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有关;该菌的生活史还不太清楚;其担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后,芽管可以从气孔、伤口侵入或者从表皮直接侵入寄主叶组织,菌丝存在于寄主细胞间隙,产生吸器状构造;本属菌的分类依据因研究者不同而异;近年对本属菌的DNA碱基GC含量以及28SrDNAPCRRFLP的研究结果体现了本属菌的系统分类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担子菌属 真菌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嵛山森林群落数量分类、排序及多样性垂直格局 被引量:25
13
作者 朱彦鹏 梁军 +3 位作者 孙志强 姜明媛 吴晓明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1,共8页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立地因子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昆嵛山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和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进行排序,并分析植物分布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及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显示40块标准样地抽样充分;TWINSPAN方法将昆嵛山森林群落分为9种类型;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C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森林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中海拔(300m)出现最大值,至450m处趋于平缓。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增加趋势不十分明显;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海拔500m以下分布平缓,500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 森林群落 物种累积曲线 TWINSPAN DCA CCA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81
14
作者 王彦辉 肖文发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85,共8页
对欧美国家森林健康研究的发展历程、森林灾害类型和致害因素、森林健康监测计划、森林健康监测网络和监测技术、森林健康监测指标、森林健康的评价及森林健康调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简要回顾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中国目前的... 对欧美国家森林健康研究的发展历程、森林灾害类型和致害因素、森林健康监测计划、森林健康监测网络和监测技术、森林健康监测指标、森林健康的评价及森林健康调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简要回顾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中国目前的森林健康理论和技术还不是很完善,表现在对林木生长环境监测的重视不够,森林服务功能的考虑不足;森林健康评价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健康监测,缺乏森林健康综合评价方法和预测能力;指导森林健康经营的能力不足,尚未进行森林健康调控的系统研究总结,缺乏成套技术。提出:1)森林健康应是对森林结构、森林环境、森林功能3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森林健康经营是通过经营管理而合理地调整森林的结构、环境、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立地环境、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的统一,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其功能多样性;2)加强对森林健康的监测、评价与预测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是林业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建立森林健康监测网络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需求;3)森林健康经营是全球变化条件下实现森林多功能可持续利用的技术途径和新要求,急需加强相关基础性研究和国际交流;4)森林健康具有格外鲜明的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的综合性特点,需政府加强协调和促进部门合作,并制定国家长期森林健康监测、评价、调控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健康 监测 评价 森林经营 森林功能 林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在我国适生性分布的定量估计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益明 海军 +2 位作者 吕全 梁军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1,共7页
在前人对影响松材线虫以及媒介昆虫生长发育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地理信息系统、地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影响松材线虫病定殖的4个基本条件(即寄主植物、松材线虫病原、媒介昆虫和环境条件),直观、定量和较为准确... 在前人对影响松材线虫以及媒介昆虫生长发育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地理信息系统、地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影响松材线虫病定殖的4个基本条件(即寄主植物、松材线虫病原、媒介昆虫和环境条件),直观、定量和较为准确地获得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范围以及在云南省具体的潜在分布区域。研究可为我国松材线虫病检疫及其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风险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松材线虫在中国分布的时空变化预测 被引量:24
16
作者 程功 吕全 +3 位作者 冯益明 理永霞 王艳丽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目的】松材线虫病严重破坏我国松林资源,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气候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研究松材线虫不同地区流行灾变的可能性,准确评估松材线虫在中... 【目的】松材线虫病严重破坏我国松林资源,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气候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研究松材线虫不同地区流行灾变的可能性,准确评估松材线虫在中国的危害风险,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球气候模式MIROC3.2_hiers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值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简称MIROC_Reg CM),模拟得到SRES A1B情景下1971—2100年中国区域气候情景的130年逐年气象数据资料,部分验证和模拟了松材线虫分布的生态地理格局。依据制约松材线虫发生和扩散蔓延的6个关键气象及自然地理指标的适生阈值,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气候变化,1971—2100年极适宜松材线虫的生活环境的分布面积逐渐扩大,原来不适于其分布的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成为适宜分布地区,潜在极适宜分布面积由148.17万km2增加到243.08万km2,增加64%;潜在适宜分布面积由72.16万km2增加到189.00万km2,增加162%;而不适宜、极不适宜的分布面积显著减小,分别由165.14,498.89万km2减少到110.13,287.33万km2。【结论】从地理分布来看,适合松材线虫分布地区的变化趋势:松材线虫的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37°N以南地区,随着大尺度的气候的变化,松材线虫潜在适宜区呈现向北部、西部地区扩张的趋势;次适宜区延伸到43°N上下,如内蒙古中部、辽宁、河北等;边缘分布区延伸到46°N上下,如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南部;而吉林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分地区等由于过于寒冷和干旱为松材线虫不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潜在地理分布 MIROC-RegCM GIS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空间结构对松赤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军 马琳 +3 位作者 黄咏槐 英军 朱彦鹏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67,共8页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对松赤枯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探索以调控空间结构指标为手段的松赤枯病生态控制技术,为营林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天然赤松次生林中设立6 hm2样地,测定松赤枯病寄主树种赤松、黑松和多脂松... 【目的】明确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对松赤枯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探索以调控空间结构指标为手段的松赤枯病生态控制技术,为营林实践提供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天然赤松次生林中设立6 hm2样地,测定松赤枯病寄主树种赤松、黑松和多脂松的空间结构指标——树种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发病率,分析各空间结构指标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联性。以发病率作为松赤枯病的病害发生程度,对每个样株分上、中、下层,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随机剪取1个枝条检查病斑,病害发病率直接采用病斑长度比值来计算。【结果】1)赤松的所有空间结构指标都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胸径大小比数(R2=0.962,P=0.003)和树高大小比数(R2=0.794,P=0.043)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相关性显著,而角尺度和混交度与其无显著相关性。2)黑松胸径大小比数和混交度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性,树高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与其呈正相关性,但所有相关性均不显著。3)多脂松所有空间结构指标都与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性,其中只有混交度与其相关性显著(R2=0.810,P=0.037)。4)3个树种中赤松和多脂松赤枯病发生程度与空间结构的相关性强于黑松;不同空间结构指标相比较,混交度和大小比数与赤枯病的相关性强于角尺度。【结论】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对昆嵛山松赤枯病的生态调控功效明显优于角尺度。森林经营实践中可通过尽量增大寄主松属树种大小比数和增加寄主松属树种的混交度,以达到控制松赤枯病的目的;而角尺度不宜作为调控指标。同时,针对3个树种对赤枯病的抗病差异性,对病害疫区进行林分改造时多选择种植黑松,控制多脂松的比例,以增强生态系统对赤枯病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赤枯病 空间结构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混交度 发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璇 马良进 +2 位作者 吕全 孟娴静 张星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为71.42%,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分离频率分别为14.28%。经致病性测定,上述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健康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枝条发病,但致病性存在差异。在山核桃上发现的B.obtusa和B.fabicercianum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经济林学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科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系统发育 山核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病菌对杨树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军 王媛 +1 位作者 贾秀贞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77,共6页
采用抗性水平不同的毛白杨和北京杨愈伤组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接种溃疡病菌后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病菌侵染后,2种杨树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感病种上升幅度大于抗病种;... 采用抗性水平不同的毛白杨和北京杨愈伤组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接种溃疡病菌后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病菌侵染后,2种杨树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感病种上升幅度大于抗病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抗/感病种间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感病种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h和120h达到高峰,抗病种可溶性糖含量48h时高于对照,但比相应对照增加幅度小,方差分析表明抗病种处理与对照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感病种MDA含量上升,而抗病种MDA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感病种出现了明显的膜脂过氧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北京杨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杨树愈伤组织 细胞膜透性 相对电导率 丙二醛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森林病理学的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全 张星耀 +2 位作者 梁军 严东辉 刘振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144,共11页
森林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与防控技术的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前后,随后的100多年来,森林病理学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受当代生命学科整体飞速发展... 森林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与防控技术的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前后,随后的100多年来,森林病理学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受当代生命学科整体飞速发展的推动和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战略背景的影响,当代森林病理学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森林病理学的研究目标兼顾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生态安全,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寡元单纯系统、多元单纯系统和多元复杂系统,研究尺度跨越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到景观的各个尺度并展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一体化研究,研究方法则更加侧重多学科的交叉技术体系,防控策略也不断呈现出新的主题和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概括森林病理学经过100多年来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和特征,为促进森林病理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学科更加紧密地结合,推动森林病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目标 研究对象 研究尺度 研究方法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