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JXW—1型测井系统中用回归分析法确定煤质
1
作者 张明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0-55,共6页
在JXW—1型微机测井系统的煤质分析方法中,采用的是简化二元体积模型。实际应用中发现计算值与化验值有较大误差。改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测井密度和自然伽马值两个参数,计算煤的灰分和发热量等指标,与化验值比较,误差一般在5%左右。
关键词 煤质 测井系统 回归分析 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小型涡轮泵转子临界转速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明根 胡丽国 +1 位作者 郝小龙 王志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研究小型燃气涡轮转子工作期间转子轴向温差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 workbench 对转子进行瞬态热仿真,分析转子在工作期间的温度分布规律,并将温度分析结果施加至转子模型上,通过采用传递矩阵法,对温度场作用下涡轮转子的临... 为研究小型燃气涡轮转子工作期间转子轴向温差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 workbench 对转子进行瞬态热仿真,分析转子在工作期间的温度分布规律,并将温度分析结果施加至转子模型上,通过采用传递矩阵法,对温度场作用下涡轮转子的临界转速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临界转速随温度的升高降低。轮盘的温度升高会引起第三阶临界转速下降,对一二阶影响很小;轴段的温升对前三阶临界转速都有降低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 临界转速 瞬态热 转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部分流泵工作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小龙 张明根 +2 位作者 王志峰 李振将 胡丽国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70,共6页
为获得部分流泵在超高工作转速下的扬程系数、功耗损失与工作效率特性,设计了2种外径尺寸规格的部分流泵,在专用高压氦吹试验系统上进行了氦气驱动运转试验。针对每种尺寸的部分流泵均进行了2种氦气压力条件下连续多个输出流量的工作特... 为获得部分流泵在超高工作转速下的扬程系数、功耗损失与工作效率特性,设计了2种外径尺寸规格的部分流泵,在专用高压氦吹试验系统上进行了氦气驱动运转试验。针对每种尺寸的部分流泵均进行了2种氦气压力条件下连续多个输出流量的工作特性参数测试,试验最高转速达到了120000 r/min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外径22 mm的部分流泵在转速从85200 r/min升高至125000 r/min过程中扬程系数从0.87降至0.67,最高工作效率不超过0.38;外径27 mm的部分流泵在转速从102000 r/min升高至138000 r/min过程中扬程系数在0.50~0.61间缓慢变化,最高工作效率不超过0.21;且2种尺寸规格泵功耗损失都随转速升高急剧增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在超高转速情况下泵的功耗损失是十分突出的问题。试验结果对于后续设计超高速部分流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部分流泵 工作特性 扬程系数 功耗损失 工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系统超高速机械密封热力变形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军刚 宋振坤 +2 位作者 高春峰 郝小龙 张明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6-312,共7页
超高速机械密封作为运载火箭伺服系统中的核心基础元件,其密封石墨镶嵌环镶装后引起的密封端面变形及残余应力释放,导致密封环蠕变变形,可能使机械密封在长期带压贮存条件下发生渗漏。针对现役机械密封石墨镶嵌密封环结构,采用数值分析... 超高速机械密封作为运载火箭伺服系统中的核心基础元件,其密封石墨镶嵌环镶装后引起的密封端面变形及残余应力释放,导致密封环蠕变变形,可能使机械密封在长期带压贮存条件下发生渗漏。针对现役机械密封石墨镶嵌密封环结构,采用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的方式,研究机械密封副端面变形规律和静环座残余应力分布,获得了镶嵌环最大接触应力与端面变形最大值的位置,分析了影响镶嵌环端面变形的关键因素,揭示其密封副界面慢渗特性。通过机械密封在温度应力下的变形分析以及密封静环座残余应力分布测试验证,为超高速机械密封试件可靠性试验筛选提供一个合理的、高效费比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热力变形 残余应力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Ⅱ)的抗坏血酸螯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5
作者 冯玉英 刘淑薇 +2 位作者 贝浼智 张明根 钱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5,共3页
合成了钴(Ⅱ)的抗坏血酸螯合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整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据此提出了该螯合物的构型。
关键词 抗坏血酸 吡啶 螯合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明根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24-32,58,共10页
本文从科学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宏观视角阐述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论证现代交叉学科在新兴学科中的主流地位,它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对学术界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 本文从科学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宏观视角阐述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论证现代交叉学科在新兴学科中的主流地位,它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对学术界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学术概念、名词术语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一些不同表述和用法作了辨析。交叉学科实质上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从交叉学科的勃兴和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从事科学研究要有跨学科意识,注重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要重视跨学科教育,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朝着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和专业设置宽口径的方向发展,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通才;编辑工作者要优化智能结构,成为博学多才、“双专”(双重专业化)多能的复合型的通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跨学科研究 新兴学科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边缘学科 跨学科教育 智能结构 生长模式 综合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别分析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文用判别分析定量方法进行复杂结构煤层的分类对比,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定量的对比和有关结论已为地质精查报告所采用。
关键词 判别分析 煤层 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切线泵扬程系数试验
8
作者 郝小龙 赵经明 +2 位作者 张明根 唐慧慧 解俊良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165,共8页
为获得切线泵在超高工作转速下的扬程系数、摩擦功耗损失、温升特性与工作转速关系,针对外径42 mm的8叶片切线泵开展了试验研究,将切线泵装配至涡轮轴系上,通过高压氦吹驱动涡轮轴系进行超高速运转试验。试验过程中通过控制高压气源压... 为获得切线泵在超高工作转速下的扬程系数、摩擦功耗损失、温升特性与工作转速关系,针对外径42 mm的8叶片切线泵开展了试验研究,将切线泵装配至涡轮轴系上,通过高压氦吹驱动涡轮轴系进行超高速运转试验。试验过程中通过控制高压气源压力及切线泵输出流量,获得了切线泵在52.8×10^(3)~80.8×10^(3) r/min转速范围内的输入轴功率、输出压力、输出流量及温升特性数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取得了外径42 mm的切线泵在超高转速条件下泵扬程系数、功耗损失及工作过程中温升特性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外径42 mm的8叶片切线泵在52.8×10^(3)~80.8×10^(3) r/min转速范围内,转速每增长1000 r/min,功耗损失约增加1.486 kW,所耗功率全部用于泵叶轮搅油摩擦损失,同时转速增加内泄增大,导致扬程系数由0.70缓降至0.66,零输出流量时由摩擦损失导致的液体介质温升速率达2.38℃/s,试验结束时油温最高达到274.5℃。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切线泵特性测试方法,可作为切线泵及涡轮泵设计和分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切线泵 扬程系数 摩擦功耗 温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喷嘴流出系数仿真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解俊良 郝小龙 +2 位作者 张明根 唐慧慧 赵经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为获得超高速涡轮泵中超音速喷嘴流出系数随其入口收敛角、喉部直径等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 CFD仿真分析工具,以氦气为工质,给定喷嘴入口总压11 MPa、总温300 K、排气背压0.105 MPa,对3种特定喉径的喷嘴分别在7种入口收敛... 为获得超高速涡轮泵中超音速喷嘴流出系数随其入口收敛角、喉部直径等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 CFD仿真分析工具,以氦气为工质,给定喷嘴入口总压11 MPa、总温300 K、排气背压0.105 MPa,对3种特定喉径的喷嘴分别在7种入口收敛角度下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其压力场、速度场分布及氦气质量流量,并将其与理论质量流量比较,得出喷嘴流出系数。3种特定的喉径分别为2,5,10 mm,7种入口收敛角分别为30°,45°,60°,90°,120°,150°,180°。结果表明:喷嘴流出系数随入口收敛角的增加而降低,随喉径的增大而增加,在2 mm喉径下流出系数最低为83.9%,在10 mm喉径下流出系数最高为99.1%,对后续设计超高速涡轮泵喷嘴结构形式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喷嘴 涡轮泵 仿真分析 流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孔对超高速切线泵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唐慧慧 郝小龙 +2 位作者 郭军刚 张明根 解俊良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了获得泵腔的润滑孔对泵的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仿真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润滑孔在泵腔周向、径向的不同位置分布以及不同孔径时泵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周向,润滑孔处于泵喷射口朝向一侧的半周时对泵输出总压影响较小,处于... 为了获得泵腔的润滑孔对泵的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仿真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润滑孔在泵腔周向、径向的不同位置分布以及不同孔径时泵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周向,润滑孔处于泵喷射口朝向一侧的半周时对泵输出总压影响较小,处于另一侧半周时会降低泵输出总压,在180°时的泵输出总压比在45°时的输出总压提高了4.8%;在径向,靠中心位置的润滑流量比靠外缘的润滑流量降低了80%,出口输出总压则提高了2%;当润滑孔周向设在与喷射口距离较远位置附近时,适当增大润滑孔有助于提高泵输出压力,若周向设在距离喷射口较近的位置,则大的润滑孔会降低泵的输出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切线泵 润滑孔 润滑流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