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临近既有河道的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言
应宏伟
+3 位作者
王奎华
朱成伟
张昌桔
李冰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6-1891,1911,共7页
传统的隧道施工诱发地面沉降问题的研究通常假定地面为水平,目前针对大直径盾构或顶管隧道工程在既有河道附近的复杂边界条件下掘进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研究不足.以杭州某泥水平衡掘进顶管法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基于影像源法,考虑土体非...
传统的隧道施工诱发地面沉降问题的研究通常假定地面为水平,目前针对大直径盾构或顶管隧道工程在既有河道附近的复杂边界条件下掘进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研究不足.以杭州某泥水平衡掘进顶管法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基于影像源法,考虑土体非均匀收敛,采用叠加原理给出临近既有河道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解析解,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参数分析表明,隧道与河道间的水平距离越小,地表沉降槽的非对称性越显著,由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越大;与无河道情况相比,沉降槽峰值的增幅最大可超过30%,从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工程中隧道施工时应尽量远离河道;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由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越小,而当隧道拱腰深度大于邻近既有河道深度时,靠近河道附近的地表沉降明显大于无河道情况下的,此时更应重视既有河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影像源法
邻近河道
地表沉降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线平行顶管上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环境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应宏伟
姚言
+1 位作者
王奎华
张昌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9-1647,共9页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某粉砂性地层中近距离双线顶管从上方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隧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包括横向地表沉降分布、沉降随时间发展、地铁隧道上浮等规律.研究发现:单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为“V”形,双线顶管横向地...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某粉砂性地层中近距离双线顶管从上方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隧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包括横向地表沉降分布、沉降随时间发展、地铁隧道上浮等规律.研究发现:单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为“V”形,双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为不对称“W”形,且后行顶管轴线上方的地面沉降大于先行顶管;后行顶管施工期间,先行顶管轴线上方地面也产生明显沉降.Peck公式在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预测中适用性较好:案例中对于单线顶管,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79,土体损失率为1.6%;对于双线顶管,先行、后行顶管的沉降槽宽度参数分别为0.74和0.58,前者是后者的1.28倍;先行、后行顶管土体损失率分别为2.41%和3.11%,后者是前者的1.29倍.顶管顶进使下卧地铁隧道的纵向产生“W”形竖向位移分布曲线,顶管穿越完成后隧道的上浮存在滞后性;平行顶管上跨施工对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影响范围约为4~6倍顶管管径.后行顶管穿越监测断面时产生的瞬时沉降大于先行顶管;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JS)工法预加固隧道上方粉砂土时降低了原状土的渗透性,顶管穿越后地面沉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可采用指数函数描述瞬时沉降发生后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平行顶管
地表沉降
隧道上浮
沉降槽
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近既有河道的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
被引量:
1
1
作者
姚言
应宏伟
王奎华
朱成伟
张昌桔
李冰河
机构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6-1891,191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523)
浙江省建设科研资助项目(2018K025)
杭州市建设科研资助项目(2018027).
文摘
传统的隧道施工诱发地面沉降问题的研究通常假定地面为水平,目前针对大直径盾构或顶管隧道工程在既有河道附近的复杂边界条件下掘进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研究不足.以杭州某泥水平衡掘进顶管法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基于影像源法,考虑土体非均匀收敛,采用叠加原理给出临近既有河道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解析解,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参数分析表明,隧道与河道间的水平距离越小,地表沉降槽的非对称性越显著,由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越大;与无河道情况相比,沉降槽峰值的增幅最大可超过30%,从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工程中隧道施工时应尽量远离河道;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由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越小,而当隧道拱腰深度大于邻近既有河道深度时,靠近河道附近的地表沉降明显大于无河道情况下的,此时更应重视既有河道的影响.
关键词
隧道掘进
影像源法
邻近河道
地表沉降
解析解
Keywords
tunneling construction
virtual mirror technology
adjacent river channel
surface settlement
analytical solution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线平行顶管上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环境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
12
2
作者
应宏伟
姚言
王奎华
张昌桔
机构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9-164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5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B200201012)
+1 种基金
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2018K025)
杭州市建设科研项目(2018027)。
文摘
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某粉砂性地层中近距离双线顶管从上方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隧道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包括横向地表沉降分布、沉降随时间发展、地铁隧道上浮等规律.研究发现:单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呈现为“V”形,双线顶管横向地表沉降曲线为不对称“W”形,且后行顶管轴线上方的地面沉降大于先行顶管;后行顶管施工期间,先行顶管轴线上方地面也产生明显沉降.Peck公式在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预测中适用性较好:案例中对于单线顶管,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79,土体损失率为1.6%;对于双线顶管,先行、后行顶管的沉降槽宽度参数分别为0.74和0.58,前者是后者的1.28倍;先行、后行顶管土体损失率分别为2.41%和3.11%,后者是前者的1.29倍.顶管顶进使下卧地铁隧道的纵向产生“W”形竖向位移分布曲线,顶管穿越完成后隧道的上浮存在滞后性;平行顶管上跨施工对下方地铁盾构隧道的纵向影响范围约为4~6倍顶管管径.后行顶管穿越监测断面时产生的瞬时沉降大于先行顶管;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MJS)工法预加固隧道上方粉砂土时降低了原状土的渗透性,顶管穿越后地面沉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可采用指数函数描述瞬时沉降发生后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
双线平行顶管
地表沉降
隧道上浮
沉降槽
PECK公式
Keywords
double-line parallel pipe jacking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floating of subway tunnel
settlement trough
the Peck formula
分类号
TU43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临近既有河道的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
姚言
应宏伟
王奎华
朱成伟
张昌桔
李冰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线平行顶管上跨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环境影响实测分析
应宏伟
姚言
王奎华
张昌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