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整街道与现代有轨电车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旭旻 赵怀明 王大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18,141,共5页
从有轨电车客流不足的现状出发,分析有轨电车的运行特征和运能,指出有轨电车在路径选择时存在的问题。结合完整街道理念,给出双向4车道道路上有轨电车规划断面和交通组织的建议,以期对有轨电车规划由新区进入中心城区的路径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完整街道 有轨电车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铁路客运车站及配套交通设施提升改造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旭旻 李万勇 +1 位作者 赵怀明 王大奇 《高速铁路技术》 2022年第3期30-33,共4页
随着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车站成为了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线路成网与车站密集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更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出行需求。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车站出行需求,实现车站枢纽“等候式”设施布局的转变... 随着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车站成为了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线路成网与车站密集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更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出行需求。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车站出行需求,实现车站枢纽“等候式”设施布局的转变亟待研究。鉴于此,本文从车站的交通特征出发,针对广场、长途客运、新型交通方式、铁路站房内部设施等的需求变化进行思考,并结合既有阳江站提出了改善措施,对既有车站、新建车站的配套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交通设施 长途客运站 网约车 中转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下山地城市的道路网规划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旭旻 王大奇 黄睿 《山西建筑》 2018年第25期13-14,共2页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以西部山地城市——达州为研究对象,从山地城市交通特征分析和城市职能定位两方面入手,提出三大道路规划策略,并从三个层面进行道路网规划,对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山地城市 道路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沿线车站交通一体化的分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旭旻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1期10-12,共3页
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城市对外交通空间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沿线车站所在交通枢纽的交通功能,并从服务范围的角度提出了与城市公共设施分级相对应的分级,针对不同等级提出了相应的交通一体化配套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交通一体化设... 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城市对外交通空间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沿线车站所在交通枢纽的交通功能,并从服务范围的角度提出了与城市公共设施分级相对应的分级,针对不同等级提出了相应的交通一体化配套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交通一体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车站 交通一体化 交通设施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消耗法的用地开发强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旭旻 刘平 《山西建筑》 2013年第34期30-32,共3页
以交通与用地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基于时空消耗法的用地开发强度计算,提出了区域最大平均开发强度乃至各地块最大开发强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时空消耗法 用地开发强度 公交优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一体单元的绿色交通规划研究
6
作者 张旭旻 郭洪洋 《山西建筑》 2015年第20期11-13,共3页
从产城一体单元用地结构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用地条件下的三类交通需求,分别介绍了规划策略以及具体的规划措施,并从绿色交通对城市用地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了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以及两者的基础道路网三个方面的规划指标的建议值,为实现产... 从产城一体单元用地结构特征入手,提出相应用地条件下的三类交通需求,分别介绍了规划策略以及具体的规划措施,并从绿色交通对城市用地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了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以及两者的基础道路网三个方面的规划指标的建议值,为实现产城一体单元的绿色交通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一体 绿色交通 公共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架路下匝道地面联接段最小长度模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忠斌 王炜 +1 位作者 李文权 张旭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1-1076,共6页
为了提高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系统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计算联结段长度的方法.给出了地面联结段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分析了地面联结段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采用临界安全间隙理论、概率论及运动学方法,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 为了提高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系统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计算联结段长度的方法.给出了地面联结段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分析了地面联结段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采用临界安全间隙理论、概率论及运动学方法,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和顺利驶入下游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最小长度模型.对于新建道路,根据模型计算可确定联结段的最小长度;对于现有道路,将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可分析地面联结段产生拥堵原因,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后结合实测调查数据,通过与CORSIM仿真模型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长度 高架道路 下匝道 临界安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量数据缺失条件下基于实测流量的北京市“23·7”极端暴雨降水反演
8
作者 张旭旻 陈颖冰 +3 位作者 李永坤 卢亚静 薛志春 胡晓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以永定河与大清河流域雨量站损毁严重、实测降水数据可靠性较差的5个典型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23·7”极端暴雨实测流量数据,利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SRC)反演方法对实际降水量进行反演,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 以永定河与大清河流域雨量站损毁严重、实测降水数据可靠性较差的5个典型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23·7”极端暴雨实测流量数据,利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SRC)反演方法对实际降水量进行反演,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相关系数与纳什效率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实测降水(反演前)、反演降水(反演后)与实际降水(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后的降水数据近似)不同历时的降水特征值对反演降水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SRC反演方法在5个典型流域中均能够对流域面平均降水过程进行有效反演,反演前后的降水过程与实际降水过程的平均RMSE分别为5.97、3.86 mm,平均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与0.82,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27与0.67;DSRC反演方法对降水特征值的反演效果与新安江模型模拟效果以及雨量站实测雨峰的准确度密切相关;在雨量站数据传输中断后,DSRC反演方法仍能够对实际降水进行有效反演,反演的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响应曲线 降水反演 “23·7”极端暴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整理论的淮河流域上游洪水预报实时校正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旭旻 瞿思敏 +4 位作者 李倩 石朋 嵇海祥 宋兰兰 王麒栋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5,145,共9页
为了提高淮河流域上游的洪水预报精度,引入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用于洪水预报实时校正;同时为了解决自回归算法无法针对非平稳序列建模以及序贯相关性问题,构建了基于误差修正概念的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以淮河鲁台子... 为了提高淮河流域上游的洪水预报精度,引入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用于洪水预报实时校正;同时为了解决自回归算法无法针对非平稳序列建模以及序贯相关性问题,构建了基于误差修正概念的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以淮河鲁台子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模拟结果,分别构建一阶至三阶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基于误差修正的自回归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校正,采用修正效果评价系数、确定性系数、洪峰相对误差、径流深相对误差和峰现时差5个评价指标,分析对比各校正模型对流域2003—2014年10场洪水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3种实时校正方法均对淮河流域上游洪水有一定的校正效果,其中,自回归模型校正效果最差,排除误差序列非平稳的两次洪水后,其平均修正效果评价系数为0.20;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有效校正预报洪水,其平均修正效果评价系数为0.76;基于误差修正的自回归模型校正效果较好,与传统自回归模型相比,对洪峰流量的校正效果显著提高,其平均修正效果评价系数达到0.98,可用于淮河流域上游洪水预报的实时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理论 误差修正模型 自回归模型 实时校正 淮河流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有轨电车运量的思考
10
作者 赵怀明 张旭旻 《山西建筑》 2018年第29期14-15,共2页
客流水平较低一直是困扰有轨电车建设的主要问题,从有轨电车自身因素和外部规划两个层面,引出对有轨电车运能、TOD功能、路径选择以及与城市用地关系等思考,以期提高对有轨电车的认识,为有轨电车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 运量 T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旭旻 瞿思敏 +1 位作者 石朋 勾建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39,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淮河上游流域洪水产汇流特征,将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进行垂向组合构建一套基于栅格的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应用于淮河上游流域,并与集总式模型进行对比,以便解决干旱及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洪水预报问题。结果表明,在未考虑... 为更好地了解淮河上游流域洪水产汇流特征,将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进行垂向组合构建一套基于栅格的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应用于淮河上游流域,并与集总式模型进行对比,以便解决干旱及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洪水预报问题。结果表明,在未考虑上游水库及土地利用影响的情况下,在淮河上游流域分布式模型较集总式模型应用效果好且参数不确定性低,参数率定期与检验期的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74,合格率为75%,能够为变化环境下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变化趋势及当地水资源规划与流域防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垂向混合产流模型 淮河上游 半干旱半湿润流域 SCE-UA方法 LH-OAT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匝道衔接道路最小长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旭旻 李文权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8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在对下匝道衔接道路进行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回归技术分析了衔接道路上车辆的变换车道特征和车头时距分布规律,验证了可能性转移矩阵法的假设条件是符合衔接道路的交通运行特征的,可以用该方法计算衔接道路的最小长度,... 在对下匝道衔接道路进行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回归技术分析了衔接道路上车辆的变换车道特征和车头时距分布规律,验证了可能性转移矩阵法的假设条件是符合衔接道路的交通运行特征的,可以用该方法计算衔接道路的最小长度,并应用分析得到的衔接道路车头时距分布规律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经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道路 下匝道 变换车道 车头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场站规划中相关政策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旭旻 张丽卿 《城市公共交通》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通过对昆明、南京、上海、天津四大城市公交场站开发、建设及管理模式的调研,对现有的城市公交场站的开发、建设模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类别分析,对成都市公交场站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定位,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成都市城市发展... 通过对昆明、南京、上海、天津四大城市公交场站开发、建设及管理模式的调研,对现有的城市公交场站的开发、建设模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类别分析,对成都市公交场站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定位,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并结合成都市城市发展,对成都市公交场站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开发模式 用地开发模式 运营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流分析的枢纽场站布局研究——以铁路枢纽场站布局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旭旻 沈莉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33,共4页
铁路枢纽区与一般区域相比,具有到达交通量大、内部交通较为复杂的特征。铁路枢纽场站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换乘的场所,其布局直接影响枢纽核心功能—换乘的便捷度,同时场站是静态交通的载体,场站所承载的交通实体的行为决定了场站布局。... 铁路枢纽区与一般区域相比,具有到达交通量大、内部交通较为复杂的特征。铁路枢纽场站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换乘的场所,其布局直接影响枢纽核心功能—换乘的便捷度,同时场站是静态交通的载体,场站所承载的交通实体的行为决定了场站布局。基于交通流分析的铁路枢纽场站布局,要充分分析铁路枢纽区交通流、客流的构成及其行为特点,满足各交通流行为对场站布局的要求,从"零换乘"的理念出发,以满足最大换乘量为主,从而实现最大换乘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站布局 铁路枢纽 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竹林小流域土壤水同位素时空分布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艳丽 瞿思敏 +5 位作者 勾建峰 徐瑶 游洋 石朋 张旭旻 谢永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0,共4页
为揭示长江下游竹林小流域的林内降水和土壤水同位素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分析2017年梅雨期和睦桥小流域中游时段林外降水和林内降水及不同采样点的日林内降水和日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规律,发现雨强较大情况下,林内降水同位素相对于林外降... 为揭示长江下游竹林小流域的林内降水和土壤水同位素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分析2017年梅雨期和睦桥小流域中游时段林外降水和林内降水及不同采样点的日林内降水和日土壤水同位素变化规律,发现雨强较大情况下,林内降水同位素相对于林外降水贫化,主要由于竹林内雾气的出现加强了雨水与周围贫化水汽的交换作用;各采样点土壤水同位素对于降水同位素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时间大约为2 d;土壤水中δ^(18)O与土壤含水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土壤蒸发作用对于土壤水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林内降水 同位素 长江下游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长江下游竹林小流域产流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尚艳丽 瞿思敏 +5 位作者 勾建峰 徐瑶 游洋 石朋 张旭旻 谢永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38,共4页
为探究不同水源同位素对梅雨的响应,以长江下游的和睦桥流域为例,分析2016~2019年4场梅雨降水事件的林外降水、林内降水、河水、地表水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水采样,发现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林内降水同位素比林外降水同位素贫化;随着土... 为探究不同水源同位素对梅雨的响应,以长江下游的和睦桥流域为例,分析2016~2019年4场梅雨降水事件的林外降水、林内降水、河水、地表水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水采样,发现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林内降水同位素比林外降水同位素贫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同位素组成更接近大气水线,且时程波动更小;土壤孔隙及毛竹根系的分布导致不同深度土壤水同位素对于降水的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中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化对于降水更敏感;贫化的降水降落在流域,出口断面河水同位素却出现富集现象,这说明该流域梅雨事件中河水主要来源于基流,降水对于河流的补给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产流机制 水源 竹林流域 梅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同位素时程变化对流量过程线划分的影响
17
作者 陈浩 瞿思敏 +3 位作者 石朋 尚艳丽 勾建峰 张旭旻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0,共4页
流量过程作为流域降水的响应,综合反映了流域水源概况和降水强度等特征,对其科学划分有助于深入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产汇流机制和水文模型的构建。采用二水源划分方法分割和睦桥小流域2016年两场降水事件的流量过程线,对比分析考... 流量过程作为流域降水的响应,综合反映了流域水源概况和降水强度等特征,对其科学划分有助于深入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产汇流机制和水文模型的构建。采用二水源划分方法分割和睦桥小流域2016年两场降水事件的流量过程线,对比分析考虑降水同位素时程变化前后的划分结果。研究表明,降水、河水和地表水的同位素特征均随时间推移产生波动,但河水和地表水的波动远远小于降水的波动。此外,忽略时程变化将高估洪峰时刻事件前水对流域总出流量的贡献,而在退水阶段则低估了事件前水的贡献。这说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程变化深刻影响着流量过程线划分的结果,忽视这种变化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变化 流量过程线 稳定同位素 事件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口岸型国际陆港新城交通规划的思考
18
作者 王大奇 张旭旻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7期12-14,共3页
从国际陆港的形成出发,提出边境口岸型国际陆港的特征,并结合特征,提出其交通规划的重难点,最后结合瑞丽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同类型陆港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际陆港 边境口岸型 交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