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动态响应预测
1
作者 黄子轩 张新春 +3 位作者 顾丽蓉 安利强 饶理想 张玮琦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为提高径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基于膜力因子法研究了大变形下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将电池首先简化为包括内芯和外壳的夹层梁结构,根据抗拉屈服强度建立了电池横截面的塑性屈服准则和膜力因子,进一步将膜力因子引入运... 为提高径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基于膜力因子法研究了大变形下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将电池首先简化为包括内芯和外壳的夹层梁结构,根据抗拉屈服强度建立了电池横截面的塑性屈服准则和膜力因子,进一步将膜力因子引入运动方程实现了大变形下动态响应的求解。此外,基于拉压试验测定了电池构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建立了电池整体有限元模型。研究表明:电池位移响应和速度响应的理论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具有一致性;冲击载荷下电池初始速度越高,轴力效应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越大;电池最大挠度随初始速度近似线性增加,且实际的响应时间具有饱和性;电池最大挠度随内芯和外壳屈服强度之比的减小而增大,电池外壳越薄,屈服强度的影响越显著;电池最大挠度随外壳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强度比越大,外壳厚度的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动态响应 大变形 冲击载荷 膜力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k-11数据链仿真分析和识别方式
2
作者 魏昱 杨华兵 +1 位作者 张新春 涂奥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1期62-64,共3页
在通信对抗领域,识别Link-11数据链很多时候还需要人工手段,分析数据链信号特征十分重要。论文对Link-11信号建模,并利用matlab对其时频域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当信号工作于HF频段,可以通过时频域特征进行人工识别;当信号... 在通信对抗领域,识别Link-11数据链很多时候还需要人工手段,分析数据链信号特征十分重要。论文对Link-11信号建模,并利用matlab对其时频域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当信号工作于HF频段,可以通过时频域特征进行人工识别;当信号工作于UHF频段,需要经过一次解调,再进行人工识别。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人工识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对抗 Link-11 仿真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挤压工况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压缩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涛 郑家豪 +5 位作者 张新春 吴晓囡 黄子轩 尹啸笛 张晓翠 张英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10,共6页
为了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在机械滥用下安全运行的要求,利用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挤压工况下锂离子电池的压缩响应特性和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自行搭建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监测平台,对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挤... 为了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在机械滥用下安全运行的要求,利用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挤压工况下锂离子电池的压缩响应特性和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自行搭建的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监测平台,对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挤压实验,给出了不同挤压工况(平面压缩、局部压痕和三点弯曲)下电池的力-电-热响应行为。基于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建立了挤压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具体讨论了加载方式对锂离子电池压缩响应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压痕和局部压缩工况下锂离子电池表现出一致的响应特性,承载力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平面压缩工况下电池的峰值力大于局部压痕工况,随着荷电状态(SOC)的提高,电池的承载能力增强。本工作可为锂离子电池多功能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挤压 力-电-热响应 电池失效 多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滥用下锂离子电池的力学响应及安全性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尹啸笛 张涛 +3 位作者 张新春 刘南南 黄子轩 邹有云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节能环保和自放电低等优点,锂离子电池近年来在交通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机械工程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锂离子电池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机械滥用,引发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导致...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节能环保和自放电低等优点,锂离子电池近年来在交通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机械工程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锂离子电池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机械滥用,引发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甚至发生着火和爆炸等灾难性后果。因此,亟需开展机械滥用下锂离子电池的力-电-热响应特性和安全性预测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程应用,综述了各种机械滥用下锂离子电池力学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不同工况下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其次,从耐撞性和安全风险预测的角度出发,对锂离子电池的耐撞性指标、安全性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在机械滥用及多物理场耦合下以更全面的视角展望了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为锂离子电池多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机械滥用 力学响应 失效行为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挤压载荷下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南南 张新春 +3 位作者 董思捷 汪玉林 尹啸笛 张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7-803,共7页
为实现动力电池在机械载荷下安全防护设计的要求,对不同挤压载荷下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平面压缩和局部压痕试验,给出了电池的挤压力学响应和内部结构的失效机制;其次,建立方形锂离子电... 为实现动力电池在机械载荷下安全防护设计的要求,对不同挤压载荷下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平面压缩和局部压痕试验,给出了电池的挤压力学响应和内部结构的失效机制;其次,建立方形锂离子电池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挤压载荷下电池的力-位移曲线,讨论了不同挤压形式对锂离子电池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平面压缩将导致电池内部出现拉伸引起的面内断裂模式,而局部压痕将导致剪切引起的层间断裂模式;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挤压载荷下的力学响应受压头尺寸的影响,随着压头尺寸的减小,电池承受的载荷和失效位移会有不同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锂离子电池 挤压载荷 力学响应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负泊松比效应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新春 刘颖 李娜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482,共8页
基于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研究了面内冲击作用下具有负泊松比效应蜂窝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在保证胞元壁长和壁厚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胞元扩张角,建立了内凹六边形蜂窝模型。具体讨论了胞元扩张角和冲击速度对蜂窝材料面内冲... 基于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研究了面内冲击作用下具有负泊松比效应蜂窝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在保证胞元壁长和壁厚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胞元扩张角,建立了内凹六边形蜂窝模型。具体讨论了胞元扩张角和冲击速度对蜂窝材料面内冲击变形和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内凹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性能依赖于胞元扩张角。胞元扩张角的绝对值越大,冲击端的平台应力越高。随着冲击速度的提高,蜂窝材料表现出更强的能量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能量吸收 显式动力有限元 蜂窝材料 负泊松比效应 平台应力 面内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新春 祝晓燕 李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6,共8页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数值研究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特性。在保证圆环节点半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韧带长度和胞元厚度,首先建立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具体讨论了冲击速度和胞元微结构参数对手性...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数值研究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特性。在保证圆环节点半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韧带长度和胞元厚度,首先建立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具体讨论了冲击速度和胞元微结构参数对手性蜂窝材料的面内宏/微观变形行为、密实应变、动态平台应力和比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表现为3种宏观变形模态:"><"型模式、"过渡"模式和"I"型模式。在中、低速冲击载荷下,能够明显观察到拉胀材料在轴向压缩时独特的"颈缩"现象,其主要与韧带绕着圆环中心节点的旋转变形有关。通过引入无量纲"动态敏感因子",还研究了六韧带手性蜂窝材料的面内动态冲击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韧带手性蜂窝 平台应力 变形模式 动态强化 负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系统食管癌术后患者精准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新春 刘丽娟 +2 位作者 韩艳 武璇 陈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8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食管癌术后患者精准延续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食管癌术后患者精准延续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精准化延续护理方案。随访3个月对两组护理结局、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出院3个月,研究组在环境、心理、生理、健康领域护理结局中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中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出院时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构建的食管癌术后患者精准延续护理方案全面、有效、科学,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护理结局,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系统 精准护理 延续护理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可行性研究--以甘谷驿油田唐80区块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新春 杨兴利 师晓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室内动静态低温氧化模拟实验研究及实际矿场试验检测,研究了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原油与空气的氧化反应以及实际矿场试验含氧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类"三低"油藏条件下同样可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反应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低”油藏 空气泡沫驱 低温氧化 甘谷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荔枝病原真菌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新春 高兆银 +2 位作者 肖茜 彭元科 王家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81-84,95,F0003,共6页
为了解全国荔枝存在的病原真菌种类,对来自全国6省18个市地的108个荔枝品种的162份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得到255个病原真菌菌株,涉及21个种,其中13种已有记录在荔枝上发生,8种未有在荔枝上报道出现。炭疽菌和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多、分布... 为了解全国荔枝存在的病原真菌种类,对来自全国6省18个市地的108个荔枝品种的162份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得到255个病原真菌菌株,涉及21个种,其中13种已有记录在荔枝上发生,8种未有在荔枝上报道出现。炭疽菌和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涉及荔枝品种最多,在荔枝叶片、果实和茎干上几乎都能分离到,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只在果实上分离到。叶部是病原真菌存在的最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病原真菌 种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新春 吕光耀 秦秀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芎芪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芎芪合剂治疗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对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芎芪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芎芪合剂治疗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对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芎芪合剂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能够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含量的增高,并使之趋向于正常;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同时还能协同增高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Gln、GABA的含量。结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调整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中药 脑缺血-再灌注 氨基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CRP和IL-17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新春 王丽 +1 位作者 胡华丽 刘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6期123-123,共1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的疾病,RA慢性炎症和关节骨破坏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的疾病,RA慢性炎症和关节骨破坏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的浓度变化,旨在观察它们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临床价值 IL-17 CRP PROTEIN 检测 慢性炎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渗储层孔隙微观发育特征及成岩演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新春 王兴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2,共8页
针对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孔低渗储层,结合区域沉积及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岩石薄片分析、压汞及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储层孔隙发育类型及特征、孔隙结构划分及孔隙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约10%,渗... 针对甘谷驿油田长6段低孔低渗储层,结合区域沉积及地质资料,充分利用岩石薄片分析、压汞及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储层孔隙发育类型及特征、孔隙结构划分及孔隙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约10%,渗透率在(0.1~2.0)×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胶结物溶孔,局部发育微裂隙及晶间孔隙,总面孔率在5%左右。另外,依据孔隙结构参数及J函数法,将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孔隙的发育特征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对后期的孔隙演化均有重要作用,早期的成岩阶段以压实及胶结作用为主,形成原生残余粒间孔隙,而在成岩阶段后期,次生孔隙发育,形成2种类型次生孔隙,即浊沸石溶蚀孔以及绿泥石、水云母溶蚀形成的溶蚀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甘谷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裂缝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长6和长4+5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新春 张洪 +1 位作者 杨兴利 李相方 《中外能源》 CAS 2021年第10期45-52,共8页
裂缝控制致密油流体渗流方向和注水水窜方向,影响其产量和采收率。为研究长6和长4+5主构造裂缝及衍生的微裂缝方向,同时阐明优势渗流通道方向,以野外露头研究和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及扫描电镜观测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识别出长6和长4+... 裂缝控制致密油流体渗流方向和注水水窜方向,影响其产量和采收率。为研究长6和长4+5主构造裂缝及衍生的微裂缝方向,同时阐明优势渗流通道方向,以野外露头研究和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及扫描电镜观测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识别出长6和长4+5油层组三期构造裂缝,走向分别为近南北向、东西向及北东向,同时薄片中可见微观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成岩收缩缝及粒内缝。长4+5油层组代表水窜井动态资料研究显示,北东向和东西向为流体优势渗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南北向裂缝形成最早,受燕山期构造运动控制,北东向裂缝形成最晚,北东向和东西向裂缝受喜山期构造运动控制。(2)研究区构造裂缝规模较大,多条平直缝同时出现,开度值保持固定,具有一定方向性,与非构造成岩裂缝特征差异明显,而宏观构造裂缝与微裂缝之间继承性明显,表现为走向、形态等特征类似,具有相同成因。(3)广泛存在构造裂缝形成北东向和东西向两个高渗水窜通道,该通道上注采井网表现为前期产量较大,后期易水窜。该研究成果为致密油开发中高渗通道研究及井网部署实践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构造缝 非构造成岩缝 露头 岩心 产能和水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力因子法的方形锂离子电池冲击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春 王俊瑜 +3 位作者 汪玉林 黄子轩 王凯 覃江毅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3-1213,共11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冲击载荷下的大变形短路问题,首先建立了方形电池的简化模型,基于膜力因子法推导出电池在冲击载荷下的速度和位移运动方程.考虑到外壳厚度和芯材密度的因素,具体研究了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冲击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表明,通过...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冲击载荷下的大变形短路问题,首先建立了方形电池的简化模型,基于膜力因子法推导出电池在冲击载荷下的速度和位移运动方程.考虑到外壳厚度和芯材密度的因素,具体研究了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冲击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表明,通过引入膜力因子法改进的运动方程能够反映电池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机制,预测高速冲击下方形电池的大挠度变形.锂离子电池下部外壳的变形随电池外壳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电池芯材密实区域随外壳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电池下部外壳的变形和密实区域均随电池内芯密度增加而增大.该文所提出的冲击模型可为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锂离子电池 冲击响应 膜力因子法 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螺旋锚基础水平振动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新春 白云灿 +1 位作者 何泽群 朱昂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1-606,I0009,I0010,共8页
在水平激励作用下,钢管螺旋锚基础-土的动力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基于自制的锚土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系统,对砂土中不同锚体几何结构的钢管螺旋锚的水平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螺旋锚长径比(L/D)、叶片距宽比(S/... 在水平激励作用下,钢管螺旋锚基础-土的动力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基于自制的锚土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系统,对砂土中不同锚体几何结构的钢管螺旋锚的水平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螺旋锚长径比(L/D)、叶片距宽比(S/D0)、叶片外伸比(D0/D)、不同荷载幅值(F0)和振动频率(f)等对螺旋锚水平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并与直桩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研究螺旋锚周围土体的应力扩散,讨论了水平动力荷载作用下螺旋锚-土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径比(L/D)是影响直桩和螺旋锚水平动力响应特性的重要因素;在锚径相同的条件下,锚土系统的共振频率随锚体长径比的增加而减小,随叶片外伸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对叶片距宽比相对不敏感;在锚体几何结构相同的前提下,激振荷载幅值越大,直桩土系统的共振频率越小,但激振荷载幅值对螺旋锚土系统共振频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工程 钢管螺旋锚 锚土相互作用 水平振动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接地装置的腐蚀及防腐措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新春 张丽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电力系统的接地装置由于长期运行在地下、潮湿、阴暗等恶劣的环境,极容易发生腐蚀。被腐蚀的接地装置就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了。因此,对于接地装置,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关键词 腐蚀 防腐 接地装置 环境 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驿油田北部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新春 赵靖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4-58,共5页
甘谷驿油田北部长6储层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次为粉细砂岩。通过对该区40余口探井的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相以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长6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发育三角洲前缘... 甘谷驿油田北部长6储层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为主,次为粉细砂岩。通过对该区40余口探井的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化验分析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相以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长6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发育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亚相及多种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对油气的聚集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谷驿油田 长6油层组 沉积相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对护理的需求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新春 葛玉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218-218,共1页
目的:调查与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对护理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对78例进行放疗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结果:放疗患者最注重的是对服务态度的需求,其次是对护理技术的需求,... 目的:调查与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对护理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对78例进行放疗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结果:放疗患者最注重的是对服务态度的需求,其次是对护理技术的需求,而对健康教育、医疗环境以及经济与社会方面的需求相对次要,对情感方面的需求最低。结论:充分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对护理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有利于顺利地进行放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放疗 护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皮对不同致病力炭疽菌侵染的结构变化差异
20
作者 张新春 彭元科 +1 位作者 高兆银 王家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104-106,I0001,I0002,共5页
用两个强弱不同致病力炭疽菌株0977-19-2和09619-1-1接种无核荔枝果皮,以探明荔枝果实接种炭疽菌后的结构变化差异,明晰不同致病力炭疽菌的致病机制。结果显示,接种强致病力菌株0977-19-2后,果皮结构变化迅速,侵染1 d后菌丝即可穿过表... 用两个强弱不同致病力炭疽菌株0977-19-2和09619-1-1接种无核荔枝果皮,以探明荔枝果实接种炭疽菌后的结构变化差异,明晰不同致病力炭疽菌的致病机制。结果显示,接种强致病力菌株0977-19-2后,果皮结构变化迅速,侵染1 d后菌丝即可穿过表皮细胞角质层,5 d后表皮组织内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果皮表面凹陷处细胞消融,几无正常细胞;接种弱致病力菌株09619-1-1后的前2 d,外果皮和栅状组织几乎没有受到损害,5 d后凹陷处细胞大量消融,部分海绵组织细胞消融,果皮表面产生较多的菌丝体和少量分生孢子。表明荔枝果皮接种不同致病力胶孢炭疽菌后,果皮结构对强致病力菌株的反应迅速,寄主细胞消解、病原菌侵入、定殖和扩展的速度都明显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炭疽菌 侵染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