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中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移动
1
作者 许照锦 张小虎 +2 位作者 张文纳 黄朝宏 沈礼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5-1400,共16页
为了获得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将Sm原子多步激发产生的光电离、自电离和场电离信号进行了区分,并研究了不同磁量子数Rydberg态Sm原子对第一电离阈的影响。首先,结合多步共振激发和偏振组合技术,将稀土Sm原子激发到第一电离阈附近具有特... 为了获得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将Sm原子多步激发产生的光电离、自电离和场电离信号进行了区分,并研究了不同磁量子数Rydberg态Sm原子对第一电离阈的影响。首先,结合多步共振激发和偏振组合技术,将稀土Sm原子激发到第一电离阈附近具有特定磁量子数的自电离或束缚Rydberg态。接着,通过反向静电场将光电离和自电离等过程产生的离子推出作用区。然后,通过施加延时脉冲电场对束缚Rydberg态Sm原子进行探测。最后,通过改变静电场强度获得了Sm原子第一电离阈随着静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拟合确定了零场下不同磁量子数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实验结果表明:Sm原子的第一电离阈为45519.69±0.17 cm^−1;该结果与用其它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验证了延时场电离探测技术用于测量Sm原子第一电离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 场电离 第一电离阈 Sm原子 高激发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光谱
2
作者 许照锦 张小虎 +2 位作者 张文纳 黄朝宏 沈礼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9-1008,共10页
结合共振激发和场电离探测技术,通过总角动量量子数0→1→0→1的激发路径,研究了第一电离阈附近的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4f66snp(J=1)。首先,在45200~45500 cm^-1能量范围内共发现了94个奇宇称Rydberg能级。其次,通过对有效量子数和Rydb... 结合共振激发和场电离探测技术,通过总角动量量子数0→1→0→1的激发路径,研究了第一电离阈附近的Sm原子奇宇称Rydberg态4f66snp(J=1)。首先,在45200~45500 cm^-1能量范围内共发现了94个奇宇称Rydberg能级。其次,通过对有效量子数和Rydberg能级结构特点的分析,将其中68个能级归属为3个束缚Rydberg系列,另外26个能级也给出了能级位置。然后,利用Rydberg-Ritz公式,对3个Rydberg系列分别进行了拟合,获得了Sm原子的电离阈为(45519.61±0.79)cm^-1。最后,采用6种偏振组合激发,由偏振选择定则,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奇宇称Rydberg态总角动量量子数为1。这些结果首次证实了场电离探测技术对Sm原子高激发Rydberg态的适用性,并且通过对奇宇称Rydberg系列拟合得到的Sm原子电离阈与文献中通过偶宇称Rydberg系列获得的值(45519.64±1.39)cm^-1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原子 奇宇称 RYDBERG态 场电离 偏振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