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文璋 顾慧慧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1-26,共6页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分别检验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反应和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系统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中国 企业并购 经营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股票期权制度 重塑长期激励机制 被引量:41
2
作者 顾慧慧 张文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股票期权制度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阻尼减振技术及其在梁类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璋 龙连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对因结构特点或工作环境所限不能采用主动振动控制的结构,采用阻尼被动振动控制具有简单易行且可靠的优势。在对黏弹性阻尼材料黏弹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耗能原理,建立约束阻尼层梁的动态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小变形线弹性理论对阻... 对因结构特点或工作环境所限不能采用主动振动控制的结构,采用阻尼被动振动控制具有简单易行且可靠的优势。在对黏弹性阻尼材料黏弹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耗能原理,建立约束阻尼层梁的动态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小变形线弹性理论对阻尼夹芯梁进行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约束阻尼减振比自由阻尼减振更适合于梁类结构,合理设计阻尼层厚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消耗掉输入的振动能量,使结构振动减弱甚至趋于静止。所设计的环形夹芯约束层可以解决梁因中间添加较软黏弹阻尼层而造成的层间大变形错位以及刚度的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特性 阻尼材料 耗能减振 阻尼夹芯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正确认识综合性生产的理论思考
4
作者 钱伯海 张文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理论研究 核算体系 综合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险投资问题之探讨
5
作者 邹功达 张文璋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54,5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保险投资 投资方式 投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粒状原料的灭菌和气流式灭菌法
6
作者 张文璋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7期45-45,共1页
本文在综述粉粒状原料的一般灭菌法之后,重点介绍一种已经实用化的新灭菌法——气流式过热水蒸汽的灭菌技术。过热水蒸汽具有两重性质。它和饱和水蒸汽同样,接触低温的原料时失去热量而凝聚,使原料变湿;高温的过热水蒸气和热空气同样,... 本文在综述粉粒状原料的一般灭菌法之后,重点介绍一种已经实用化的新灭菌法——气流式过热水蒸汽的灭菌技术。过热水蒸汽具有两重性质。它和饱和水蒸汽同样,接触低温的原料时失去热量而凝聚,使原料变湿;高温的过热水蒸气和热空气同样,能使原料干燥。结果用过热水蒸气灭菌后的原料,水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作者对过热水蒸汽和原料接触的方式相继做了流动式(流速1~1.5m/sec)和气流式(流速约为20m/sec)过热水蒸汽的灭菌基础试验。同样以枯草杆菌芽孢污染的大豆粉为试料(含水量10.2%,芽孢数9.4×10~5个/g),用压力2kg/cm~2,温度180℃的过热水蒸汽灭菌,结果前者需用10min时间才能使试料的活菌数降至10~2个/g,而后者仅用6sec就使活菌数降至10~1个/g。实验表明,气流式过热水蒸气在极短时间内即具有很大的灭菌效果,根据实验结果,日本已制造出气流式连续灭菌装置,使过热水蒸汽以20m/sec的高速在管内流动,如将粉粒体原料投入气流中,可以如同输送空气一样,在以浮游状态移送物科的同时,对粉粒体进行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式 过热水 灭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4号”任务有效载荷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4
7
作者 薛长斌 周晴 +6 位作者 王雷 耿浩 刘鹏 朱重阳 张文璋 徐欣锋 李俊 《深空探测学报》 2017年第6期515-521,共7页
"嫦娥4号"任务将首次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通过分析任务特点,以多类型有效载荷配置为背景,介绍了以科学目标和探测任务为核心的有效载荷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同时针对首次在深空探测领域搭载国际合作有效载荷项目... "嫦娥4号"任务将首次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通过分析任务特点,以多类型有效载荷配置为背景,介绍了以科学目标和探测任务为核心的有效载荷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同时针对首次在深空探测领域搭载国际合作有效载荷项目情况进行了说明。"嫦娥4号"任务最重要的科学目标是利用月球背面洁净的电磁环境进行天文低频射电观测,因此分别在着陆器和中继星上新增配置了国内新研制的低频射电频谱仪及荷兰研制的低频探测仪。科学探测的太阳爆发产生的低频电场信号极其微弱,如何消除着陆器和中继星上其他电子设备发射的近场噪声对远场探测信号的干扰就成了本次任务的最大难点。在相关研制单位的多方努力下,通过优化接收天线设计和地面数据处理算法等多种手段,实现了低频探测信号不低于30 d B的噪声抑制性能,具备了实现科学目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与深空探测 有效载荷 月球背面 低频探测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