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建军 贾哲 +2 位作者 涂强 张党省 张效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65,共6页
为优化水稻产量和品质,确定汉中稻区晚熟稻最佳施N量、降低施肥对生态环境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和参照汉台区农民习惯施N量为对照,研究不同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 为优化水稻产量和品质,确定汉中稻区晚熟稻最佳施N量、降低施肥对生态环境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和参照汉台区农民习惯施N量为对照,研究不同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有一定影响;不同品种的每穗粒数在一定施N量范围内随施N量的递增而增加,但超过一定值后呈下降趋势;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在施N量递增到254.1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递增而增加,但超过254.10kg/hm2呈下降趋势;产量在施N量递增到277.2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递增而增加,超过277.20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施N量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碱消值除协优527的直链淀粉含量在施N量超过277.20kg/hm2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标均随施N量增加而增大;其胶稠度、垩白米率随施N量增加而减小;其糙米率在施N量递增到277.2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增加而增大,超过277.20kg/hm2则呈下降趋势;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在施N量递增到254.1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增加而增大,超过254.10kg/hm2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稻区 施氮量 晚熟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军 李瑞 +3 位作者 张建华 翟英 亢晓琳 张效瑕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79-82,共4页
研究分析陕南汉中近5 a农作物秸秆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平均产量约为196.60×10~4t,产量总体上增长不明显;秸秆资源平均密度约为4.77t·hm^(-2),资源密度较大的农作物依次为... 研究分析陕南汉中近5 a农作物秸秆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平均产量约为196.60×10~4t,产量总体上增长不明显;秸秆资源平均密度约为4.77t·hm^(-2),资源密度较大的农作物依次为水稻、油料(主要为油菜)、玉米和小麦,秸秆资源的丰度及经济性较好;秸秆平均产量占比较大前4位依次为油料(28.13%)、水稻(27.40%)、玉米(16.03%)和蔬菜(10.32%)。陕南汉中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可高效综合利用的主要为水稻、油菜、玉米和小麦等4种秸秆,其综合总利用率为75.50%,秸秆年均剩余量约为78.43×10~4t,剩余主要为蔬菜、薯类及豆类等秸秆;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其他依次为免耕覆盖、堆肥及生物肥利用、饲料化利用、编织利用及基料化利用,单位面积秸秆平均粉碎还田量约为5.59 t·hm^(-2),单位面积秸秆肥料化用量约为5.59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区域特点 结构 利用潜力 陕南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华盛3号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3
作者 邓小红 李贵生 +1 位作者 张效瑕 王亚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7期29-29,36,共2页
华盛3号为陕西华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华香A为母本、华恢3号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籼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2012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稻2012001。华盛3号为迟熟、高产、抗病品种,适宜在陕南海拔650 m以下丘... 华盛3号为陕西华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华香A为母本、华恢3号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籼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2012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稻2012001。华盛3号为迟熟、高产、抗病品种,适宜在陕南海拔650 m以下丘陵和平川稻区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华盛3号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在汉中稻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秧、择时寄插、整地施肥、抢时插秧、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华盛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华盛3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