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特征和减排路径研究——基于ARIMA-LEAP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浩 胡静茹 +2 位作者 王寿兵 张挺峰 方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1-3543,共13页
为了消除对于未来粗钢、钢材以及生铁产量预测主观性,基于时间序列中的ARIMA模型,对未来相关产量进行客观预测,构建了中国钢铁行业ARIMA-LEAP模型,并以2020年为基准年,每5a为时间节点,研究了2020~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不同情景下全流程及... 为了消除对于未来粗钢、钢材以及生铁产量预测主观性,基于时间序列中的ARIMA模型,对未来相关产量进行客观预测,构建了中国钢铁行业ARIMA-LEAP模型,并以2020年为基准年,每5a为时间节点,研究了2020~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不同情景下全流程及各工序的CO_(2)排放情况.在技术进步中考虑了氢还原炼铁技术,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考虑了发电方式调整,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了4种单一情景和4种组合情景来研究其减排潜力.结果表明,4种组合情景下的含有规模减排的3种组合情景CO_(2)减排潜力均高于单一情景.其中SUR+TER、SUR+STR和综合减排情景可以在2030年实现达峰,达峰年均为2021年,达峰时CO_(2)排放量分别为13.225亿t、13.359亿t和13.289亿t.单一情景中相较于基准情景CO_(2)减排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规模减排情景(SUR)、结构减排情景(STR)、技术减排情景(TAR),在2030年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减排量分别为493.1Mt、247.8Mt以及105.1Mt.借助LEAP模型的能源核算以及CO_(2)排放核算功能,研究了综合减排情景下2020~2030年不同工序,不同能源的CO_(2)排量,其中CO_(2)排放较多的3个工序为炼铁、轧钢以及烧结工序,产生CO_(2)较多的4种能源为洗精煤、喷煤粉、电力以及焦炭,其中洗精煤CO_(2)排放量更是达到10Bt级,而其余3种能源也达到Bt级.确定了中国钢铁行业CO_(2)排放特征.对技术减排以及结构减排成本进行简单比较,制定中国钢铁行业CO_(2)减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模型 钢铁行业 CO_(2) 排放特征 减排路径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露蕊乌头不同海拔居群的开花持续期与繁殖分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挺峰 张勇 李亚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76-1580,共5页
对青藏高原东部3个不同海拔居群的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毛茛科)开花持续期和繁殖分配进行了野外观察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露蕊乌头的开花持续期时间延长,且不同居群间存在显著差异。(2)露蕊乌头的植株个... 对青藏高原东部3个不同海拔居群的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毛茛科)开花持续期和繁殖分配进行了野外观察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露蕊乌头的开花持续期时间延长,且不同居群间存在显著差异。(2)露蕊乌头的植株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3)露蕊乌头的繁殖分配在地上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研究认为,露蕊乌头在高海拔地区较高的繁殖分配比例强调了有性繁殖在高山恶劣环境中的重要性,而高海拔地区开花持续期的延长补偿了传粉昆虫的减少并增加了对传粉昆虫的吸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花持续期 繁殖分配 露蕊乌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BF_4-Na_2SO_4双水相体系萃取葡萄皮渣中齐墩果酸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挺峰 张喜峰 张芬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96,共4页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和硫酸钠(Na2SO4)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分离葡萄皮中齐墩果酸,分别对[Bmim]BF4、Na2SO4、齐墩果酸质量分数、萃取温度、p H值、低级醇进行了研究,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为18%[Bmim]BF4-16%Na2SO4,...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和硫酸钠(Na2SO4)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分离葡萄皮中齐墩果酸,分别对[Bmim]BF4、Na2SO4、齐墩果酸质量分数、萃取温度、p H值、低级醇进行了研究,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为18%[Bmim]BF4-16%Na2SO4,在25℃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10%齐墩果酸、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调节p H 4.0,齐墩果酸萃取率可达97.9%,分配系数为16.58。利用这项技术有望为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药用成分开辟一条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双水相萃取 齐墩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侵染豌豆蚜的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从采集到的自然染菌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尸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TF-2。本研究旨在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豌豆蚜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自然染菌的豌豆蚜虫尸上寄生真菌TF-2进行回接试验,分离... 【目的】从采集到的自然染菌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尸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TF-2。本研究旨在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豌豆蚜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自然染菌的豌豆蚜虫尸上寄生真菌TF-2进行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TF-2;在显微镜下配制TF-2菌株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采用浸渍法和离体叶片饲养法测定其对豌豆蚜成虫的毒力;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TF-2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TF-2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1×10^7孢子/mL处理6 d后豌豆蚜成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TF-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白色或淡黄色毡状,菌落背面呈奶油色;菌株孢梗呈瓶状,在菌丝上单生或侧生2~3个,大小为(19-42)μm×(1.1-2.5)μm,基部较粗至尖端逐渐变细,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4.2-11.8)μm×(1.6-2.6)μm。菌丝体产生晶体呈八面体。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GenBank登录号:KX426564)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99%,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结论】菌株TF-2被鉴定为豌豆蚜的病原真菌长孢蜡蚧菌L.longisporum,对豌豆蚜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长孢蜡蚧菌 昆虫病原真菌 ITS序列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真菌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的侵染过程和致病力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4-750,共7页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 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 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孢蜡蚧菌 豌豆蚜 分生孢子 侵染 致病力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我国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德来 刘长仲 张挺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29-32,共4页
自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至2015年,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危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 自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至2015年,近10年来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危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构建植保法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管控;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 技术措施 化学农药 影响因素 植物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野生盐生可食植物及其开发利用
7
作者 韩多红 曹礼 +1 位作者 张挺峰 张超强 《中国林副特产》 2011年第3期89-91,共3页
对河西走廊大片盐碱地上分布的野生可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主要种类的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在研究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策略。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盐生 野生 可食植物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大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8
作者 韩多红 朱杰 +2 位作者 张挺峰 刘西周 王桔红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2期49-51,共3页
对东大山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有35科,68属,80种。对其种类、分布、药用部位、资源量等研究方面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旨在为更科学更规范地进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东大山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利用及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tonX-100-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地榆根总黄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学娟 张挺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8-272,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地榆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探讨了Triton X-100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Na Cl质量分数和p H等因素对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nhnken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 目的:研究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地榆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探讨了Triton X-100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Na Cl质量分数和p H等因素对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nhnken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双水相萃取黄酮最佳条件为,确定双水相体系组成15%Triton X-100/15%硫酸铵,黄酮粗提液质量分数12%、Na Cl质量分数0.5%、p H6,地榆根总黄酮前萃取率达到80.02%;反萃取的最佳条件:取1.5m L黄酮萃取上相和2m L乙酸丁酯混合,反萃取率为80.03%。结论:采用双水相萃取地榆根总黄酮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在中药提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根 总黄酮 双水相 反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