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铬过量对罗氏沼虾生长、糖代谢、氧化应激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成钰 于鹏 +6 位作者 张成硕 马晶晶 陈永成 何冲霄 蔡立旺 王凯 李红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共11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过量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糖代谢、氧化应激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吡啶甲酸铬(Cr-Pic)为铬源,配制铬含量分别为0 mg/kg(Cr0)、20 mg/kg(Cr20)、40 mg/kg(Cr40)和50 mg/kg(Cr50)的4种实验饲...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过量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糖代谢、氧化应激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吡啶甲酸铬(Cr-Pic)为铬源,配制铬含量分别为0 mg/kg(Cr0)、20 mg/kg(Cr20)、40 mg/kg(Cr40)和50 mg/kg(Cr50)的4种实验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48±0.12)g的罗氏沼虾幼虾,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5尾虾,进行为期28 d的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每组取实验虾10尾左右(40 g/L),禁食24 h后开展拥挤胁迫实验。结果表明:(1)与Cr0组相比,铬过量组罗氏沼虾终末体长、终末体质量和成活率(SR)均显著下降,Cr50组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显著降低;拥挤胁迫96 h后,各组累积死亡率随铬含量增加而上升。(2)肝胰腺中糖酵解相关酶活性随铬含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14 d时Cr40和Cr50组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活性均显著低于Cr0组,28 d时Cr50组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最低;14 d时,铬过量组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随铬含量增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逐渐下降,28 d时Cr40和Cr50组显著低于Cr0组;肌肉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在14 d时随铬含量增加逐渐升高,但28 d时受到抑制。(3)28 d时,Cr20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Cr40组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Cr50组养殖过程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与Cr0组相比,Cr20和Cr40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AchE)随铬含量增加逐渐降低,28 d时铬过量组均显著低于Cr0组。(4)Cr50组14 d时酸性磷酸酶(ACP)和28 d时溶菌酶(LZM)及碱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低于Cr0组。综上所述,饲料中铬过量对罗氏沼虾生长、糖代谢、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生长 糖代谢 氧化应激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成钰 陈永成 +4 位作者 于鹏 张成硕 马晶晶 王凯 李红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方法]通过构建空心菜-生物膜组合生态浮床,与对照组和空心菜浮床组比较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不同生态浮床的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及去除贡献率,探讨生...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方法]通过构建空心菜-生物膜组合生态浮床,与对照组和空心菜浮床组比较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不同生态浮床的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及去除贡献率,探讨生态浮床的氮磷去除机制。[结果]与空心菜浮床相比,组合生态浮床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TN、TP、NH_(4)^(+)-N、NO_(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35%、70.05%、83.17%、85.83%,较空心菜浮床提高了13.92%~21.08%;在氮磷去除过程中植物根系充当“载体”,富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根系生物膜,而组合生态浮床根系生物膜的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大于空心菜浮床(P<0.05),表明载体生物膜对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富集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空心菜浮床和组合生态浮床中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均有限,氮去除贡献率分别为25.56%、20.24%,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5.99%、4.18%,表明植物吸收作用不是浮床系统氮磷去除的主体。[结论]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转化作用,组合生态浮床的微生物生物量较大,可有效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生物膜 水体氮磷 净化效果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成硕 陈永成 +1 位作者 马晶晶 管晓陈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综述了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包括在红螯螯虾白斑综合征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病理学及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白斑综合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红螯螯虾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鹏 张成硕 +4 位作者 成钰 李波 马晶晶 管晓陈 王凯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文章从物理环境因子(温度、光照、盐度)和化学环境因子(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入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环境耐受性及部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为我国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环境因子 耐受性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胁迫对鳜血清pH、耗氧率及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成硕 周昊天 +3 位作者 曾萌冬 王艳玲 赵金良 赵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8,共8页
为探究酸碱胁迫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毒性及其相应解毒机制,实验将鳜从淡水直接转入不同酸碱梯度组(pH=4.0、5.5、7.0、8.5、10.0)中进行急性胁迫实验,检测胁迫后72 h内鳜的血清pH、耗氧率和解毒相关基因(CYP450、FMO、UGT、GST)m... 为探究酸碱胁迫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毒性及其相应解毒机制,实验将鳜从淡水直接转入不同酸碱梯度组(pH=4.0、5.5、7.0、8.5、10.0)中进行急性胁迫实验,检测胁迫后72 h内鳜的血清pH、耗氧率和解毒相关基因(CYP450、FMO、UGT、GST)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血清pH在pH=7.0实验组中维持在7.31~7.43,在pH=4.0组中呈持续下降趋势,在其他各组中呈现波动;耗氧率在pH=4.0组中始终处于最低状态,在pH=5.5、8.5、10.0组出现上升后下降趋势;CYP450、FMO、UGT、GST的mRNA表达量在肝、肾、脑和鳃中均呈明显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pH4.0~10.0的水体环境中,pH=4.0的酸性环境对鳜的毒性较强;pH=5.5~10.0,鳜可以通过提高耗氧率来适应酸碱胁迫;CYP450、FMO、UGT和GST基因参与了鳜在酸碱胁迫下的解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胁迫 血清pH 耗氧率 解毒基因 鳜(Siniperca chuat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胁迫对鳜存活率、组织结构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成硕 赵岩 +2 位作者 王艳玲 曾萌冬 赵金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0-647,共8页
为探究酸碱胁迫对鳜存活率、组织结构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将鳜的大规格幼鱼[(30.2±5.1)g]和小规格幼鱼[(5.3±0.7)g]放入不同酸碱梯度组(pH 4.0、5.5、7.0、8.5、10.0)中,进行72 h急性胁迫试验,比较其存活率,并以大规格幼鱼为... 为探究酸碱胁迫对鳜存活率、组织结构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将鳜的大规格幼鱼[(30.2±5.1)g]和小规格幼鱼[(5.3±0.7)g]放入不同酸碱梯度组(pH 4.0、5.5、7.0、8.5、10.0)中,进行72 h急性胁迫试验,比较其存活率,并以大规格幼鱼为试验材料,探究酸碱胁迫后鳜鳃、肝脏组织结构及解毒相关酶(细胞色素P450酶、黄素单加氧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30.2±5.1)g幼鱼在各试验组中可存活72 h,(5.3±0.7)g幼鱼在pH 4.0、10.0组中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53.60±4.65)min和(49.30±5.34)min。72 h后,除pH 7.0组鳜鳃和肝脏组织形态正常外,其余试验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pH 4.0组中,鳜鳃毛细血管破裂、血细胞堆积;pH 5.5、8.5组中,鳜肝脏细胞肿大;pH 10.0组中,鳜鳃上皮细胞脱落、细胞质空泡化等现象较为明显。pH 7.0组鳜鳃和肝脏组织中解毒酶的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其他试验组鳜细胞色素P450酶、黄素单加氧酶活性随胁迫时间先升后降,72 h后与pH 7.0组和初始水平接近;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胁迫时间逐渐升高,72 h后显著高于pH 7.0组和初始水平(P<0.05);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活性较其他酶较早达到高峰而后下降。综上,pH 4.0、10.0组(5.3±0.7)g鳜幼鱼全部死亡,酸碱胁迫会对鳜鳃和肝脏产生损害,细胞色素P450酶、黄素单加氧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参与鳜酸碱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时效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胁迫 组织结构 解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解氧水平对鳜呼吸代谢酶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宋银都 曾萌冬 +3 位作者 周昊天 周云红 张成硕 赵金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8-444,共7页
鱼类面对低氧胁迫具有不同的感受性与适应调节机理。为探究不同溶解氧含量下鳜呼吸代谢水平,分别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4、3、2、1 mg/L时测定鳜心脏、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丙酮酸脱氢酶(P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含量及各组织... 鱼类面对低氧胁迫具有不同的感受性与适应调节机理。为探究不同溶解氧含量下鳜呼吸代谢水平,分别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5、4、3、2、1 mg/L时测定鳜心脏、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丙酮酸脱氢酶(P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含量及各组织中相关基因(LDH-A、PDH-E1α)的表达量,并计算每个阶段鳜耗氧率。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由5 mg/L降至1 mg/L,各组织中丙酮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呈下降、上升趋势,其中鳜肝脏和肌肉中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 mg/L时显著下降(P<0.05),心脏、肌肉、脑和肝脏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 mg/L时显著上升(P<0.05);当溶解氧质量浓度降至1 mg/L时,除肝脏外各组织中乳酸浓度升至最高;鳜各组织中LDH-A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除心脏外,其余组织中PDH-E1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当溶解氧质量浓度降至3 mg/L时,耗氧率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溶解氧水平下降过程中鳜减少有氧呼吸增加无氧呼吸,降低耗氧率以适应低氧环境生存,溶解氧质量浓度小于3 mg/L时,鳜可能受到低氧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呼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4代耐受性和生长性能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凌元 赵亮亮 +5 位作者 张成硕 赵岩 赵金良 筴金华 张艳红 任炳琛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71-174,共4页
分别在淡水(S0A0)、咸水(S10A0)和盐、碱(NaHCO3)混合(S10A2、S10A4、S10A6)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盐碱选育4代和对照组(非选育群体)鱼种60 d养殖对比试验,同时通过慢性盐、碱胁迫试验比较其盐、碱耐受差异。结... 分别在淡水(S0A0)、咸水(S10A0)和盐、碱(NaHCO3)混合(S10A2、S10A4、S10A6)水体中,进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盐碱选育4代和对照组(非选育群体)鱼种60 d养殖对比试验,同时通过慢性盐、碱胁迫试验比较其盐、碱耐受差异。结果显示,淡水组日均增质量显著高于盐、碱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随着碱度的增加,日均增质量呈下降趋势;在S10A0、S10A2、S10A4和S10A6试验组中,选育4代日均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盐、碱胁迫试验中,选育4代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5.730±1.34)、(16.31±1.37)g/L,显著高于对照组[(46.47±1.64)、(12.27±1.08)g/L](P<0.05)。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选育 盐度 碱度 半致死浓度 日均增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