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城乡家庭经济资本与高等教育需求关系实证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意忠
黄礼红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新余学院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5,共6页
-
基金
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及其有效供给研究"(16JY12)
-
文摘
通过对3050位高中学生家长的调查研究表明,城乡家庭的经济资本存在差距,导致城乡家庭高等教育的区域与层次需求出现差异,城市家庭倾向于到国外或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重点高校接受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教育,农村家庭则选择内地欠发达地区一般本科高校就读。经济资本还影响高校类型与专业需求,城市家庭选择学术型高校,就读重点高校的普通专业,对农学专业缺乏兴趣;农村家庭则偏向于应用型高校,选择普通高校的重点专业。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农村大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高校的入学比例,完善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等措施,有利于消解因经济资本差异对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带来的影响。
-
关键词
城乡家庭
高等教育需求
经济资本
需求差异
-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the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economic capital
demand difference
-
分类号
G6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师承效应——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4年第5期48-54,11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规律与培育机制研究"(BIA110066)
-
文摘
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师承效应是指弟子在大师的引领下,传承学术风格,掌握学术精髓,从而学术发展较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学术传承、优势互补以及"马太效应",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需要师承效应。遴选苗子、精心培育和营造环境等措施可以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研究表明,师承效应成就了学科带头人。
-
关键词
学科带头人
师承效应
学术人才
学科建设
-
Keywords
academic leader
pass on from master to discipline
academic talents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645.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教师的学术品质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82,共4页
-
文摘
学术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教师应具有求是、执着、宽容、勤奋的学术品质,它有利于完善教师人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当下的学术浮躁、学术不端、学术霸权与学术邪气,对教师品质及其学术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大学教师学术品质的培育需要通过教师的自我生成及其外部制度予以保障。
-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术品质
困境
建构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教授学术权力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
文摘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教授学术权力的实施情况,本文对全国部分本科院校教授和行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出我国大学教授学术权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教授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
-
关键词
教授
学术权力
调查
思考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教授人格魅力的生成与提升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3,共4页
-
基金
江西省"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西高校教学名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0JY44)
-
文摘
教授的人格魅力是教授的能力、气质与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教授人格魅力的生成源于师德高尚、师知渊博、师能娴熟、师威崇高,其人格魅力油然而生。教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示范、熏陶、激励作用。教授人格魅力的塑造,需要他们担当道德楷模,提升教学与发现的学术水平,加强宽容、幽默与机智的个性修养。
-
关键词
教授
人格魅力
生成
提升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教授治学:大学内部治理模式
被引量:14
- 6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航海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
文摘
论述"教授治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指出"教授治学"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教授治学"具有顺应教育民主管理思想、提高学术决策质量与制约校长治校的现实意义。分析"教授治学"的现状,提出保障"教授治学"的对策。
-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教授治学
民主管理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江西高校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研究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
基金
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12jy09)
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
-
文摘
调查研究表明,江西高校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与成效等比较明显,但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力;学术平台不足,缺乏凝聚力;团队运行经费不足,学术活动难以开展,缺乏交流渠道。对此,需要动态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实行优胜劣汰;选好团队负责人,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
关键词
高水平师资团队
建设目标
建设成效
-
Keywords
high-level teaching team
aim of construction
effect of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大学教师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4
- 8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
-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93,共4页
-
文摘
大学教师与其他职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其文化内涵表现为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即大学教师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学术职业的献身性,即大学教师以学术为业,追求真理;行为方式的独立性,即大学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自主决定教学、科研活动;伦理道德的示范性,即其伦理道德不仅是学生的楷模,也是社会的表率。
-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文化底蕴
职业特点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师时间异化的表征及其复归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张意忠
陈琪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
基金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异化的生成逻辑及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ZD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在速度至上、效率优先的现代社会,教师的时间常常被异化。他们受时间裹挟,不能自由地支配时间,成为时间的工具,这种异化表征为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失却连续的断裂时间、缺少边界的模糊时间、无法控制的加速时间、失去自我的规训时间与缺乏效率的平庸时间。究其缘由,主要在于网络技术打破时间边界、钟表时间重视速度、行政部门传导压力与学校管理追求效率等因素的相互叠加。对此,教师自身应加强信息管控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政府要厘清教师职责边界,使其摆脱案牍之劳形;学校应克服时间功利倾向,给教师时间“留白”,赋予教师自由时间,让他们安心教学。
-
关键词
教师
时间规训
时间异化
时间复归
-
Keywords
teachers
time discipline
time alienation
time restoration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及其有效供给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张意忠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生源的方式和机制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正在转变为“买方市场”,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选择有了更大余地。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城市家庭资本优越于农村家庭的状态,导致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存在差异,农村家庭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上处于弱势地位,高等教育供给没有有效地满足城乡家庭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公平的落实。
-
关键词
家庭高等教育
城乡二元体制
有效供给
需求差异
“买方市场”
高等教育需求
高等教育公平
农村家庭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群体的基本特征分析
- 11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
出处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第5期83-88,共6页
-
基金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民国大学教授群体特征研究”(19JY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大学教授群体特征代际差异的百年变迁研究”(BIA180181)。
-
文摘
产生于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民国大学,形成了独有的教授群体基本特征。一是教授留学经历普遍,大部分教授都有过出国留学历程,他们大多出身望族,家境殷实;二是教授聘任制度严格,规范与要求较高,非渊博学者难以聘为教授;三是教授数量差异明显,不同历史时期教授数量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高校,教授占比不同;四是教授区域分布失衡,教授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北平、上海、广东、江苏等大城市及沿海省份。教授群体特征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教授
群体特征
-
Key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professors
group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 12
-
-
作者
张意忠
-
机构
江西师大教育系
-
出处
《宜春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49-52,共4页
-
文摘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献身精神,是人们在正确认识自己对祖国负有使命及职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信念和动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社会功能,持之以恒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