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黄豆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江敏 李富荣 +4 位作者 余贵湘 张恩向 董诗凡 蔡文良 刀保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3-136,143,共5页
为探究神黄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对神黄豆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抑制物进行观测,采用热水、浓硫酸和赤霉素(GA 3)浸泡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表明:神黄豆种子为椭圆形,种皮黄褐色,千粒重为378.66 g,含水量为9.97%,种子生活力为... 为探究神黄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对神黄豆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抑制物进行观测,采用热水、浓硫酸和赤霉素(GA 3)浸泡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表明:神黄豆种子为椭圆形,种皮黄褐色,千粒重为378.66 g,含水量为9.97%,种子生活力为100%,发芽潜力较大。完整种子浸泡215 h后,吸水率仅为0.57%,透水性较差。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长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98%浓硫酸浸泡10 min,种子发芽率最高(53.33%),用不同温度热水浸泡至自然冷却,萌发促进作用较小,发芽率最高仅为5.56%,GA 3浸泡处理种子未萌发。种皮吸水障碍是神黄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4℃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25℃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25℃层积过程中的减少速率更快,说明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黄豆 种子休眠 解除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旱冬瓜优树及种源选择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宏伟 史富强 +9 位作者 杨斌 陈伟 冯弦 李江 陈绍安 孟梦 卢靖 张恩向 徐章飞 董诗凡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在滇西南5个州(市)采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旱冬瓜优树选择,以旱冬瓜初选优树为材料,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优树选择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数量化回归方法得出的方程,开展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采用多点试验的方法开展旱冬瓜种源... 在滇西南5个州(市)采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旱冬瓜优树选择,以旱冬瓜初选优树为材料,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优树选择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数量化回归方法得出的方程,开展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采用多点试验的方法开展旱冬瓜种源/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在滇西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和保山5个州(市)的15个县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44株旱冬瓜初选优树;(2)相关性分析显示,旱冬瓜胸径、树高是衡量旱冬瓜优树的重要因子,旱冬瓜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林分郁闭度、树皮厚度8个性状间存在着多重线性关系,且以材积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最为紧密,数量化回归方法建立的树高和枝下高组成的材积生长量回归模型为Y=0.055X1+0.021X2+0.01X3-1.406(Y=材积;X1=胸径;X2=树高;X3=枝下高),以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的差值H作为划分优树等级的主要依据;(3)在德宏州瑞丽市、保山市龙陵县、普洱市镇沅县开展多点种源/家系试验,选择出优良旱冬瓜种源4个,优良家系40个。其中优良种源为西盟、瑞丽、昌宁、龙陵种源;(4)对滇西南地区的旱冬瓜种源进行区划,可划分为滇南(江城、思茅、宁洱、景洪、孟连)和滇西(瑞丽、龙陵、陇川、保山、昌宁、潞西、腾冲、西盟)2个大的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 旱冬瓜 种源选择 优树选择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对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君 王慷林 +4 位作者 李莲芳 张恩向 何明阐 王文俊 刘广路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6期13-18,共6页
采用L_9(3~4)正交设计对造林11和15个月的盈江省藤分别开展施肥试验,施肥后1个月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包括地径、冠幅、叶片数、叶片长及新叶数,研究不同肥料种类(N∶P∶K为11∶8∶6的复合肥、N∶P∶K为20∶5∶20的复合肥、过磷酸钙)、... 采用L_9(3~4)正交设计对造林11和15个月的盈江省藤分别开展施肥试验,施肥后1个月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包括地径、冠幅、叶片数、叶片长及新叶数,研究不同肥料种类(N∶P∶K为11∶8∶6的复合肥、N∶P∶K为20∶5∶20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施肥量(25 g/株、50 g/株、75 g/株)以及是否施用尿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是否施尿素以及两者的组合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不同肥料种类及不同的施用量对苗木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不同肥料种类对冠幅、叶片长和新叶数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_(冠幅)=0.017<0.05,P_(叶片长)=0.004<0.01,P_(新叶数)=0.038<0.05),不同肥料施肥量则极显著影响地径、冠幅和叶片长(P=0.000<0.01),尿素不同施用量显著影响叶的生长。总体而言,过磷酸钙有利于盈江省藤叶的生长,N∶P∶K配比为11∶8∶6的复合肥可增加苗木叶片数和新叶数,尿素对苗木生长具有负效应,不宜施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省藤 正交试验 苗木生长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省藤种苗培育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恩向 缪福俊 +4 位作者 原晓龙 王慷林 彭超 普移萍 陈剑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第5期26-31,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复合肥、N肥、透光率对1年生高地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因素对苗木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复合肥,影响因素最小的为透光率;筛选出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植株密度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复合肥、N肥、透光率对1年生高地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因素对苗木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复合肥,影响因素最小的为透光率;筛选出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植株密度15 cm×15 cm、透光率50%、不施N肥和复合肥时藤苗生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省藤 种植密度 透光率 施肥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尖相思多点栽培试验阶段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达明 杨绍增 +4 位作者 苏俊武 张荣贵 李德明 吴建明 张恩向 《云南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报道了在景洪、普文、思茅、河口、瑞丽5个地点所同时进行的马尖相思多点栽培试验2,5年生林分的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云南北热带及南亚热带南部,年均温18℃以上,>10℃积温6300℃以上,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土壤... 本文报道了在景洪、普文、思茅、河口、瑞丽5个地点所同时进行的马尖相思多点栽培试验2,5年生林分的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云南北热带及南亚热带南部,年均温18℃以上,>10℃积温6300℃以上,年降水量1200mm以上,土壤pH值4~6,无霜或偶有轻霜的地区是马尖相思的适生区。在此区域内马尖相思表现出初期速生,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1.46~1.72m,胸径生长量1.17~1.53cm。育苗造林措施与幼林管理质量对其生长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尖相思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省藤苗木生长对遮阴和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慷林 李莲芳 +3 位作者 苏柠 张恩向 何明阐 刘广路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为促进优良藤苗的生长,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讨其对小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和冠幅分别为0.28~0.51 cm、13.5~16.9 cm、1.5~3.4片/株和11.8~16.7 cm,处理组合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 为促进优良藤苗的生长,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试验,探讨其对小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和冠幅分别为0.28~0.51 cm、13.5~16.9 cm、1.5~3.4片/株和11.8~16.7 cm,处理组合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P<0.01或P<0.05);正交9个处理组合的4个指标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P<0.01),遮阴90%与施3 g/株过磷酸钙和0.7 g/株尿素生长最优。遮阴是影响苗高和叶片数的主导因子(RA>RC>RB),影响地径和冠幅的主导因子则是尿素(RC>RA>RB),即小省藤对遮阴和N肥的需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施肥 生长 小省藤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与化学肥料配施对盈江省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明阐 王慷林 +1 位作者 李杨涛 张恩向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对盈江省藤生长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2年生幼林进行连续3年的微生物菌肥与复合肥和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因素的各水平组合间苗木的地径、株高、叶片数和冠幅均呈现极显著... 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对盈江省藤生长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2年生幼林进行连续3年的微生物菌肥与复合肥和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因素的各水平组合间苗木的地径、株高、叶片数和冠幅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施用复合肥和磷肥总体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抑制盈江省藤生长的现象。不同肥料配施试验组合的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均大于对照的相应指标。试验期间,单施微生物菌肥0.3~0.6 g/株即可满足盈江省藤生长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江省藤 微生物菌肥 化学肥料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桃花心木在德宏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8
作者 李云琴 张恩向 陈剑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3期140-144,148,共6页
在德宏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对引自海南的非洲桃花心木进行种子萌发和播种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非洲桃花心木的种子不耐贮藏,需即采即播,发芽率为68%,播种覆土厚度以1~2cm为宜,适宜德宏热区海拔1000m以下山地采用袋苗造林,造林... 在德宏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对引自海南的非洲桃花心木进行种子萌发和播种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非洲桃花心木的种子不耐贮藏,需即采即播,发芽率为68%,播种覆土厚度以1~2cm为宜,适宜德宏热区海拔1000m以下山地采用袋苗造林,造林密度一般为3×3m,造林成活率≥90%,造林3年后的保存率为89%。非洲桃花心木栽培4~5年即可郁闭成林,生长旺季为5~10月,12月至翌年4月林木生长缓慢,以半落叶的生理方式渡过冬旱季节。与种源地天然林中的非洲桃花心木相比较,两地5a生、10a生及25a生树高、胸径基本接近,能正常开花结实,表明非洲桃花心木适宜德宏热区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桃花心木 引种栽培 育苗试验 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