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硫在蔗汁中的反应吸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思原 郭海蓉 +2 位作者 陈赶林 李红 武晓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86,96,共3页
从化学吸收角度,应用传质双膜理论和费克扩散定律推导出蔗汁吸收SO2的速率方程。通过吸收实验,应用化学吸收理论,讨论蔗汁温度和硫气浓度对蔗汁吸收硫气的影响。
关键词 蔗汁 二氧化硫 化学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法糖厂结晶罐加热管积垢速率的数学模型
2
作者 张思原 周晓薇 +1 位作者 李红 梁剑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5,92,共4页
在前人两相流硫酸钙结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蔗糖水溶液三相流条件下结垢速率的数学模型。探讨晶液比和糖膏浓度对积垢形成速率的影响,无晶体存在时积垢率是含有晶体条件的20倍以上。当晶液比达到25%时,没有检测到积垢现象。模型拟合呈... 在前人两相流硫酸钙结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蔗糖水溶液三相流条件下结垢速率的数学模型。探讨晶液比和糖膏浓度对积垢形成速率的影响,无晶体存在时积垢率是含有晶体条件的20倍以上。当晶液比达到25%时,没有检测到积垢现象。模型拟合呈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法 甘蔗糖厂 结晶罐 积垢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汁二次饱充过程的反应动力学
3
作者 张思原 郭海蓉 邓立高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7-128,131,共3页
应用传质双膜理论探讨了二碳饱充过程吸收CO2的宏观动力学特征。二碳饱充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吸收,其核心反应是不可逆瞬间反应。实验研究表明,饱充温度对吸收速率没有影响,窑气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在反应1min前吸收过程是双膜控制,其... 应用传质双膜理论探讨了二碳饱充过程吸收CO2的宏观动力学特征。二碳饱充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吸收,其核心反应是不可逆瞬间反应。实验研究表明,饱充温度对吸收速率没有影响,窑气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在反应1min前吸收过程是双膜控制,其后主要是扩散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碳饱充 动力学 蔗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场中聚合物变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立高 李坚斌 +1 位作者 张思原 陈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44-747,共4页
对超声场中聚合物变化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超声场中热作用机制、机械作用机制、空化作用机制,提出超声场中聚合物变化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超声场中的宏观层面问题,指出今后应着重微观机理的研究,探明超声场中聚合物变化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超声场 聚合物 机械效应 空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汁硫熏中和过程SO_2的化学吸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海蓉 张思原 +2 位作者 陈赶林 黄悦刚 孙卫东 《甘蔗糖业》 2005年第5期24-27,共4页
本文从化学吸收角度,讨论蔗汁硫熏中和过程SO2的化学吸收作用。分别在间歇吸收实验和连续吸收 实验中进行有关参数的测量和讨论。
关键词 硫熏中和 二氧化硫 化学吸收 化学吸收 中和过程 SO2 硫熏 蔗汁 吸收作用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钙在蔗糖溶液中离解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赶林 郭海蓉 +1 位作者 张思原 黄悦刚 《甘蔗糖业》 2005年第3期39-42,22,共5页
在不同因素下,通过测定亚硫酸钙固体在蔗糖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亚硫酸法糖厂蔗汁澄清中亚硫酸钙沉淀的离解平衡关系。
关键词 亚硫酸钙 蔗糖溶液 离解平衡 亚硫酸法糖厂 平衡关系 溶解度 澄清 蔗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加蔗叶对泡沫混凝土发泡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永升 张思原 +1 位作者 李玉铭 杜瑜欣 《甘蔗糖业》 2017年第1期37-43,共7页
针对研究蔗叶对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发泡性能的影响及拓展蔗叶的利用渠道,本文通过添加6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蔗叶(预处理蔗叶、碱处理蔗叶、乙酰化蔗叶、明胶膜蔗叶、石蜡膜蔗叶、硅油膜蔗叶)至发泡液,研究了蔗叶纤维对发泡剂的发泡倍数、1 h... 针对研究蔗叶对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发泡性能的影响及拓展蔗叶的利用渠道,本文通过添加6种不同处理方式的蔗叶(预处理蔗叶、碱处理蔗叶、乙酰化蔗叶、明胶膜蔗叶、石蜡膜蔗叶、硅油膜蔗叶)至发泡液,研究了蔗叶纤维对发泡剂的发泡倍数、1 h沉降距、1 h泌水量、泡沫半消时间、泡沫全消时间和发泡时间等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明胶膜蔗叶纤维的效果比其他蔗叶纤维好,发泡倍数提高30.37%,1 h沉降距减小4.15%,1 h泌水率减小6.26%,泡沫半消时间增长28.98%,泡沫全消时间增长73.73%,发泡时间减短41.78%。附膜处理是蔗叶纤维改善发泡剂发泡性能的有效手段,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明胶膜蔗叶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发泡剂 蔗叶 植物纤维 明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多酚提取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瑜欣 李玉铭 +2 位作者 高焌茹 周永升 张思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3-177,共5页
多酚是植物体内一种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甘蔗中富含多酚类物质,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抑菌、防腐保鲜等多种生理功能。文章重点综述了甘蔗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并对甘蔗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概述。当前... 多酚是植物体内一种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甘蔗中富含多酚类物质,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抑菌、防腐保鲜等多种生理功能。文章重点综述了甘蔗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并对甘蔗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概述。当前,人们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关注与日俱增,对甘蔗多酚类物质进行了研究,不仅可深化人们对甘蔗功能价值的认识,也可为甘蔗副产物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多酚 提取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糖厂工业磷酸含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莫佳琳 张思原 +4 位作者 陆海勤 陆芳启 马丽霞 覃胜尊 黄声威 《甘蔗糖业》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基于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建立一种适用于糖厂工业磷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应用国标方法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进行验证,结果为:样品加标回收率在100%~109%之间,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浓度在0.02~0.72 mg/L之间线性相关良好,方法... 基于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建立一种适用于糖厂工业磷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应用国标方法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进行验证,结果为:样品加标回收率在100%~109%之间,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浓度在0.02~0.72 mg/L之间线性相关良好,方法合成不确定度为1.8041%,专属性实验表明磷酸杂质不影响方法测量准确性。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在2个不同糖厂测定85%工业磷酸平均值为84.738%和83.152%,样品加标回收率平均为100.20%和104.09%。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能适用于糖厂工业磷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磷酸 钼酸铵 检测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在糖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雄军 温亦钦 +5 位作者 黄益雄 张思原 罗焕祥 苏喜德 林春玲 黄慧玲 《甘蔗糖业》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应用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对广西来宾永鑫糖业有限公司蒸发系统的末效汁汽和循环冷却水的余热进行回收以及将回收的热量用于混合汁加热。方法:对基于热泵技术的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根据热泵技术特点运用... 目的:应用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对广西来宾永鑫糖业有限公司蒸发系统的末效汁汽和循环冷却水的余热进行回收以及将回收的热量用于混合汁加热。方法:对基于热泵技术的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等,根据热泵技术特点运用热力学知识着重对生产过程中末效汁汽和循环冷却水的热能回收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通过查定与计算生产过程可回收余热量共5.87×107 k J/h,相当于节约蔗渣量9.7 t/h。结论:基于热泵技术回收的余热用于加热混合汁完全可以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生产稳定可靠,证明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在糖厂生产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糖厂 余热回收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蔗叶纤维素乙酸酯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永升 张思原 +5 位作者 龙勇益 苏龙 韦巧艳 蔡吉祥 唐森 柳富杰 《甘蔗糖业》 2022年第1期47-54,共8页
以蔗叶纤维素为原料制备蔗叶纤维素乙酸酯(Sugarcane Leaf Cellulose Acetate,SLCA),旨在扩展蔗叶的综合利用渠道。以液料比、乙酸酐体积分数、浓硫酸体积分数、酯化温度、酯化时间为研究因素,以酯化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 以蔗叶纤维素为原料制备蔗叶纤维素乙酸酯(Sugarcane Leaf Cellulose Acetate,SLCA),旨在扩展蔗叶的综合利用渠道。以液料比、乙酸酐体积分数、浓硫酸体积分数、酯化温度、酯化时间为研究因素,以酯化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SLCA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5 mL/g、乙酸酐体积分数50%、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2.4 h、催化剂用量0.57%。在此条件下,SLCA的DS为2.600,取代度较高,可为SLCA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纤维素 乙酰化 取代度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计算程序联合设计平台的研发
12
作者 王媛美 芦韡 +4 位作者 庞勃 张思原 黄擎宇 杨昆霖 林源峰 《中国核电》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传统计算程序在前处理、计算以及后处理这三个核心步骤均存在问题。在前处理方面对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且直观性差;在计算过程中,用户需处理多学科计算程序联合设计验证中烦琐的数据传递;在后处理方面,需利用第三方后处理软件进行再次... 传统计算程序在前处理、计算以及后处理这三个核心步骤均存在问题。在前处理方面对用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且直观性差;在计算过程中,用户需处理多学科计算程序联合设计验证中烦琐的数据传递;在后处理方面,需利用第三方后处理软件进行再次处理分析。本文通过多学科计算程序联合设计平台,优化了集成前处理、计算以及后处理三个核心步骤。其中,前处理实现了快速、精细化建模等功能;计算步骤通过计算设计引擎实现了计算程序运行控制、指令解析、任务调度、运行流程控制等功能;后处理实现了可提供云图等功能。最后,通过建立一个双管道模型对平台的相关功能进行验证,证明了该平台突破了系统与设备快速精细化设计建模、在线调试等关键技术,为反应堆系统性能设计方案的快速生成、评估、验证与优化提供了高效直观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建模 指令解析 运行流程控制 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白砂糖含硫量预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曾波 陆登俊 +1 位作者 张思原 容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2,共3页
通过测定清汁pH值、清糖浆pH值、清汁中残留SO2含量、清糖浆中残留SO2含量以及成品白砂糖的含硫量,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预测白砂糖的含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MATLAB 白砂糖含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甘蔗制糖废渣制备水泥基轻质材料配方
14
作者 周永升 张思原 +2 位作者 龙勇益 王小明 柳富杰 《甘蔗糖业》 2022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了解决水泥基轻质材料强度差、易开裂和甘蔗制糖废渣难处理等问题,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水泥-改性蔗叶纤维-粉煤灰-滤泥之间的比例,以及拟合四组分与抗压强度、干密度关系的回归模型,最后通过检测基本性能和冻融试验对比新老材料... 为了解决水泥基轻质材料强度差、易开裂和甘蔗制糖废渣难处理等问题,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水泥-改性蔗叶纤维-粉煤灰-滤泥之间的比例,以及拟合四组分与抗压强度、干密度关系的回归模型,最后通过检测基本性能和冻融试验对比新老材料优劣。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蔗叶纤维掺量为1%~2%,粉煤灰掺量为10%~30%、滤泥掺量为5%~15%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优于传统试件;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能很好地预测甘蔗制糖废渣水泥基轻质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干密度与四组分的关系;甘蔗制糖废渣制作水泥基轻质材料的优配方为水泥69.74%、改性蔗叶纤维2.00%、粉煤灰18.20%、滤泥10.06%。新型试件的性能指标优于传统试件,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水泥基轻质材料品质和甘蔗制糖废渣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 轻质材料 改性蔗叶纤维 粉煤灰 滤泥 D-最优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对小麦淀粉糊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高焌茹 张思原 +1 位作者 李宏 吕坤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37,共8页
将不同比例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纳米晶体纤维素(nanocrystaline cellulose,NCC)、纳米纤化纤维素(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NFC)与小麦淀粉(wheat starch,WS)复配,对比研究纳米纤维素对小麦淀粉糊化和流变... 将不同比例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纳米晶体纤维素(nanocrystaline cellulose,NCC)、纳米纤化纤维素(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NFC)与小麦淀粉(wheat starch,WS)复配,对比研究纳米纤维素对小麦淀粉糊化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CC和NFC的加入均会使起始糊化温度降低,峰值和终值黏度升高,促进淀粉的糊化,且NFC的作用效果更明显;MCC则会阻碍淀粉的糊化,抑制淀粉的短期回生。NCC和NFC会促进小麦淀粉糊化时更多可溶性直链淀粉的渗出,与MCC相比显著提升小麦淀粉凝胶的持水能力。Power-Law方程拟合静态流变数据发现:MCC、NCC、NFC加入后小麦淀粉凝胶仍为假塑性流体,NCC和NFC可显著提高小麦淀粉凝胶的K值,是良好的增稠剂。动态流变试验发现NCC和NFC的加入增强了小麦凝胶的弹性,凝胶的结构更为致密,质地更坚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纤维素 纳米纤化纤维素 小麦淀粉 糊化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