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我院拟行上肢手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30m L 0.3%罗哌卡因麻醉)与中等浓度组(30m L 0.5%罗哌卡因麻醉)各29...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我院拟行上肢手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30m L 0.3%罗哌卡因麻醉)与中等浓度组(30m L 0.5%罗哌卡因麻醉)各29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与中等浓度组相比,低浓度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相对更长,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相对更短,两组间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显著(t=10.54,8.67,12.33;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麻醉药物中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中等浓度组的神经阻滞满意度为96.55%,与低浓度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9;P<0.05)。结论:浓度为0.3%、0.5%的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麻醉目的,浓度越高麻醉起效时间越短,阻滞时间延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我院拟行上肢手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低浓度组(30m L 0.3%罗哌卡因麻醉)与中等浓度组(30m L 0.5%罗哌卡因麻醉)各29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与中等浓度组相比,低浓度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相对更长,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相对更短,两组间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显著(t=10.54,8.67,12.33;P<0.05);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麻醉药物中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中等浓度组的神经阻滞满意度为96.55%,与低浓度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9;P<0.05)。结论:浓度为0.3%、0.5%的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达到麻醉目的,浓度越高麻醉起效时间越短,阻滞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