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螺旋结构与百合心剥落——《万川归》叙事风格探析
1
作者 张德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万川归》完成了一个有关个体在经历活跃与奔流之后,最终回归曾经有情的物理世界的生命叙事,是作家朱辉在长篇小说叙事风格与主题实现上的全新尝试与实践。小说自如运用全知叙述控制下的内视角,以带有世故与感伤两种话语品质的声音交... 《万川归》完成了一个有关个体在经历活跃与奔流之后,最终回归曾经有情的物理世界的生命叙事,是作家朱辉在长篇小说叙事风格与主题实现上的全新尝试与实践。小说自如运用全知叙述控制下的内视角,以带有世故与感伤两种话语品质的声音交错于情节的叙事时空中,并创造性地采取DNA双螺旋般的象征性结构方式,在对各条人物命运线索之间交互、干涉与影响的呈现过程中,立体地展示了个体从充盈到“剥落”、从拥有到逐渐丧失这一如百合花剥落般的生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辉 《万川归》 全知叙事 叙述声音 双螺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群体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分析
2
作者 周子杨 卜琛皞 +2 位作者 宋跃朋 张德强 张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2,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等方法来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1)在静态光照强度下(同一光强)对小叶杨4类荧光表型进行k均值聚类,最优聚类数目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不同类别下,所研究的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的光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2)4个小叶杨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所选小叶杨群体在可变环境下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随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ETR、Yield、qP的表型可塑性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整体变化趋势,而qN的表型可塑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各表型内部的遗传控制有关,也反映了不同表型对梯度光强的不同响应程度;ETR、Yield、qP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qN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光照强度达最大值时,所有类别样本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3)梯度光照强度下,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经聚类后可划分为2个大类,经生长方程拟合后可发现,不同类别样本的表型变异速率和最大(最小)值差别明显。【结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丰富,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及变异系数计算和生长方程拟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探究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变化规律,为小叶杨遗传分析、光合作用机制挖掘奠定了基础,对小叶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叶绿素荧光表型 聚类分析 表型可塑性 变异系数 生长方程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AS3.3032固态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7-60,共4页
该研究以麦麸和汽爆蔗渣为主要原料 ,采用绿色木霉AS3 30 32 (Trichodermaviride)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氮源、碳源、表面活性剂、接种方式、培养基含水量、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值对绿色木霉产酶活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该研究以麦麸和汽爆蔗渣为主要原料 ,采用绿色木霉AS3 30 32 (Trichodermaviride)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氮源、碳源、表面活性剂、接种方式、培养基含水量、培养温度、培养基起始pH值对绿色木霉产酶活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以硫酸铵为氮源 ,其FPA ,CMC ,和 β Gase酶活力均较高 ,每克干曲分别高达 12 2 5FPAU g ,1470 0CMCU g和 119 3β GaseU g ;②碳源以麸蔗比为 3∶2时 ,FPA ,β Gase和CMC酶活力均为最高 ,每克干曲分别高达 138 2FPAU g ,134 6 β GaseU g和 16 0 3 1CMCU g ;③添加 0 1%的Tween 80和 0 5 %~ 0 7%的洗衣粉可分别提高FPA ,β Gase和CMC为 2 3倍、2 8倍、2 3倍和 3 1倍、3 7倍、3 0倍 ;④培养基含水量、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值分别为 2 5 0 % ,2 8℃和pH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固体发酵 酶活力 绿色木酶 产酶条件 氮源 表面活性剂 接种方式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4,共6页
该文介绍了在杨树育种中常用的三种分子标记 :RFLP ,RAPD和AFLP ,并综述了其在杨树指纹图谱、遗传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杨树 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78,共4页
AFLP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新技术 .该文对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并综述了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及遗传图谱、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
关键词 AFLP 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改良 树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Ι)——木质纤维原料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6,共4页
该研究采用蒸汽爆破法 ,以速生毛白杨为原料 ,在爆破时间都为 4min ,爆破压力分别为 1.5 ,2 .0 ,2 .5 ,2 .7MPa的压力条件下 ,研究比较了不同爆破压力对原料得率、产酶活力和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 该研究采用蒸汽爆破法 ,以速生毛白杨为原料 ,在爆破时间都为 4min ,爆破压力分别为 1.5 ,2 .0 ,2 .5 ,2 .7MPa的压力条件下 ,研究比较了不同爆破压力对原料得率、产酶活力和纤维素酶解糖化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爆破压力由 1.5MPa升至 2 .7MPa ,原料得率由 84%逐渐降低至 5 1% ;②以不同爆破压力获取的毛白杨原料配合麦麸作为纤维素酶产酶培养基 ,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 ,酶活性也随之增加 ,但也与爆破后原料的纤维素含量有关 .只有爆破后毛白杨原料的纤维素含量高时 ,酶活性才大 .每克干曲酶活力高达 139.3U/ g ;③将经过不同爆破条件预处理的毛白杨木粉进行酶解实验 ,随着爆破压力的增加 ,酶解糖化率也随之增加 ,最高爆破压力 (2 .7MPa)处理过的木粉可使酶解糖化率高达 6 5 .0 % ,比对照提高了 4.0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质原料 蒸汽爆破法 预处理 酶水解 SSF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及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杨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80,共5页
该文介绍了在杨树分子基因组研究中常用的 3种分子标记RFLP ,RAPD和AFLP ,并综述了这 3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变异。
关键词 杨树 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系统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新杨×毛白杨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1 位作者 杨凯 李百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8,共7页
以毛新杨无性系TB0 1×毛白杨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 ,对控制叶片表型性状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以及春季萌芽时间共 5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进行分析。运用AFLP标记技术... 以毛新杨无性系TB0 1×毛白杨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 ,对控制叶片表型性状如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柄长以及春季萌芽时间共 5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i,QTLs)进行分析。运用AFLP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作图策略构建了含有 393个AFLP标记的毛白杨及毛新杨的遗传连锁框架图。毛白杨遗传图上共含有 2 4 7个AFLP标记位点 ,连锁位点覆盖毛白杨基因组总长约 32 6 5 1cM ,而毛新杨遗传连锁图上共含有 14 6个标记位点 ,连锁位点覆盖毛新杨基因组总长约 1992cM ,这些连锁图的每一连锁群上含有的标记数为 4~ 30个。在此基础上 ,利用区间作图软件共检测到控制叶片表型性状的QTLs14个 ,位于 9个连锁群上 ;而对于春季萌芽时间共检测到 3个QTLs,分别位于 3个不同的连锁群上。在检测到的 17个QTLs中 ,每一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7 6 %~ 15 8%。此外 ,发现控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相关性状的QTLs位于相同的基因组区域 ,这些QTLs主要位于毛白杨遗传连锁图的TLG2和TLG11以及毛新杨连锁图的TBLG1连锁群上。据控制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的QTLs所处的基因组区域 ,可推测叶片表型和春季萌芽时间这两类性状是由各自相应的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新杨 毛白杨 QTL 春季 萌芽 叶片 位点 连锁群 基因组 框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EP∶Alq_3掺杂体系的电致发光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德强 邱勇 +5 位作者 董桂芳 吴国是 王建华 侯原均 张宝文 曹怡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采用八乙基卟啉锌 ( 2 ,3 ,7,8,1 2 ,1 3 ,1 7,1 8 octaethyl 2 1H2 3H porphinezinc,ZnOEP)掺杂八羟基喹啉铝为发光层 ,在不同的掺杂浓度下 ,制备了结构为ITO/TPD/ZnOEP∶Alq3 /Alq3 /Mg∶Ag的多个器件 ,并测试了他们的发光光谱、亮度 ... 采用八乙基卟啉锌 ( 2 ,3 ,7,8,1 2 ,1 3 ,1 7,1 8 octaethyl 2 1H2 3H porphinezinc,ZnOEP)掺杂八羟基喹啉铝为发光层 ,在不同的掺杂浓度下 ,制备了结构为ITO/TPD/ZnOEP∶Alq3 /Alq3 /Mg∶Ag的多个器件 ,并测试了他们的发光光谱、亮度 -电流曲线以及亮度对时间的响应特性。结果发现 ,当ZnOEP掺杂浓度从 0 5%变化到 1 5%时 ,器件的发光光谱明显不同 ,可以分别得到从橙黄色到红色等不同发光颜色的器件 ,器件的发光效率也从 0 96cd/A变化到 0 1 4cd/A。上述现象可由ZnOEP的自吸收和浓度猝灭效应来解释。另外 ,器件的驱动特性表明 ,Alq3 和ZnOEP之间可能存在能量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掺杂 ZNOEP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AFLP技术估计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杂合水平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1 位作者 宋婉 杨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2,共5页
首次报道以毛新杨 (Populustomentosa×P .bolleana)无性系TB0 1×毛白杨 (P .tomentosa)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随机个体为材料 ,利用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AFLPs)标记技术研究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 首次报道以毛新杨 (Populustomentosa×P .bolleana)无性系TB0 1×毛白杨 (P .tomentosa)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随机个体为材料 ,利用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AFLPs)标记技术研究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30对不同的AFLP引物组合能够检测到毛白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范围为 9 10 %~ 30 19% ,平均为 18 71% ;而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范围为 1 39%~ 2 0 31% ,平均杂和水平约为 8 4 7%。因此 ,对于分离群体亲本杂合度来说 ,毛白杨平均杂合度为毛新杨的 2 2 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用 AFLP技术 毛白杨 杂种 毛新杨 遗传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AS3.3032液体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该研究采用绿色木霉AS3.30 32 (Trichodermaviride)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对绿色木酶产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以爆破后的甘蔗渣为碳源时滤纸酶活和 β Case酶活力分别高达 5 ... 该研究采用绿色木霉AS3.30 32 (Trichodermaviride)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基起始 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对绿色木酶产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以爆破后的甘蔗渣为碳源时滤纸酶活和 β Case酶活力分别高达 5 .37U/mL和 4.89U/mL ;②不同氮源产酶活力大小顺序为 :NH4 NO3,(NH4 ) 2 HPO4 ,(NH4 ) 2 SO4 ,尿素 ,NH4 Cl,酵母膏 ;③培养基起始 pH为 3 .5 ,摇床转速为 15 0r/min ,培养温度为 2 8℃时 ,产酶活力最高 ;④接种量对产酶活力影响不大 ,以体积分数 φ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酶活力 绿色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Na^+/H^+反向运输蛋白基因(PtNHX_1、PtNHX_6)的克隆和检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德强 赵树堂 +1 位作者 卢孟柱 田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9-36,共8页
Na+/H+反向运输蛋白基因(NHX)是在细菌、植物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膜蛋白基因家族。迄今已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分离出AtNHX1、AtNHX2、AtNHX3、AtNHX4、AtNHX5和AtNHX6共6个成员,并发现部分成员对盐胁迫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以AtNHX1和... Na+/H+反向运输蛋白基因(NHX)是在细菌、植物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膜蛋白基因家族。迄今已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分离出AtNHX1、AtNHX2、AtNHX3、AtNHX4、AtNHX5和AtNHX6共6个成员,并发现部分成员对盐胁迫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以AtNHX1和AtNHX6的cDNA核苷酸序列为信息探针,基于可利用的杨树EST数据库和毛果杨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通过电子杂交辅助的克隆技术,从毛白杨形成层cDNA中分离得到长度分别为1635bp和1709bp的2个cDNA,其分别含有编码544个和526个氨基酸残基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由它们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与拟南芥、水稻、小麦和玉米的NHX1和NHX6基因的蛋白质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79%、76%、69%和74%以及82%、82%、27%和26%,故将其命名为PtNHX1和PtNHX6(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AY660749和AY832912)。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PtNHX1和PtNHX6均为低拷贝基因(或有一些高度同源的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以1~4个拷贝形式存在。组织特异性RT-PCR结果显示,PtNHX1和PtNHX6基因在杨树根、茎和叶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稍有不同:PtNHX1在根部、形成层、未成熟木质部、成熟叶和嫩叶中均高度表达,在韧皮部和成熟木质部中有少量表达,而PtNHX6在根部、成熟叶和嫩叶中表达丰度较高,在韧皮部、形成层、未成熟木质部表达丰度较低,在成熟木质部中表达丰度极低。NaCl诱导的杨树叶片差异表达RT-PCR检测结果初步表明,PtNHX1和PtNHX6基因均受盐诱导表达,当溶液中NaCl浓度在100~400mmol.L-1内,随着盐浓度的提高,PtNHX1和PtNHX6基因的表达丰度逐渐增强,但超过400mmol.L-1后,其表达丰度均有所降低,这与所测定的叶片ABA含量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Na^+/H^+反向运输蛋白 反转录PCR 盐诱导的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保压曲线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德强 张琰 +1 位作者 孟小鑫 李金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保压是注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保压可以降低体积收缩差异,减小残余应力,改善翘曲变形。通过Moldflow的保压分析可以把分析过程放在计算机上进行,从而帮助模具设计人员准确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并帮助工艺人员确定合理的保压压力... 保压是注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保压可以降低体积收缩差异,减小残余应力,改善翘曲变形。通过Moldflow的保压分析可以把分析过程放在计算机上进行,从而帮助模具设计人员准确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并帮助工艺人员确定合理的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和提高一次试模成功率。体积收缩分布不均的根本原因在于压力分布不均。因为产品各点总是存在压力梯度,所以使用保压曲线可以使体积收缩更均匀。通过多次试验的方法证明了填充末端压力的最高点与归零点的中点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恒压结束点,从末端压力曲线上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二次衰减的起点,从而得到最佳保压曲线,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制件的翘曲变形量。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模流分析中调整保压曲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压 翘曲变形 恒压 保压曲线 二次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遗传作图最适分离群体的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1 位作者 宋婉 杨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该研究以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和银白杨与腺杨的杂种银腺杨为材料 ,利用控制授粉杂交和种子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制备了 3个规模较大的遗传作图群体 .在此基础上 ,采用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AFLPs... 该研究以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和银白杨与腺杨的杂种银腺杨为材料 ,利用控制授粉杂交和种子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制备了 3个规模较大的遗传作图群体 .在此基础上 ,采用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AFLPs)标记技术对这些作图群体的亲本进行了多态性检测 ,结果表明 :8对EcoRⅠ MseⅠ引物组合在毛新杨无性系TB0 1×毛白杨无性系LM5 0作图群体亲本间的多态性水平最高 ,平均可检测到 2 0个多态性位点 .结合对子代在田间表型性状分离情况 ,选取了该分离群体作为构建毛白杨遗传连锁图的作图群体 .并利用AFLP技术对随机抽取的 12 0株子代个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 ,10对AFLP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 197个多态性位点 ,其中有 15 8个位点在P <0 0 1水平上符合 1∶1孟德尔期望分离比 ,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 80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AFLP 作图群体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Ⅱ)——纤维素酶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49,共3页
该研究以汽爆毛白杨木粉作为底物 ,研究了反应温度、作用 pH值、酶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作用 pH值、酶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对纤维素酶解爆破后的毛白杨木粉都有很大的影响 .酶解最佳条件 :温度 4... 该研究以汽爆毛白杨木粉作为底物 ,研究了反应温度、作用 pH值、酶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作用 pH值、酶的用量和作用时间对纤维素酶解爆破后的毛白杨木粉都有很大的影响 .酶解最佳条件 :温度 45℃、pH 5 .0、时间 80h ,酶的用量 2 5U/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酶解条件 乙醇 S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Ⅲ)——毛白杨爆破原料一步法转化成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德强 张志毅 黄镇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4,共5页
该研究以汽爆毛白杨木粉为原料 ,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同时糖化发酵 (SSF)来生产乙醇 .通过考察反应温度、pH值、酶浓度和酵母用量来寻找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时糖化发酵转化汽爆毛白杨木粉成乙醇的最佳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 该研究以汽爆毛白杨木粉为原料 ,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同时糖化发酵 (SSF)来生产乙醇 .通过考察反应温度、pH值、酶浓度和酵母用量来寻找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时糖化发酵转化汽爆毛白杨木粉成乙醇的最佳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同时糖化发酵可提高汽爆毛白杨木粉转化成乙醇的效率 ,转化率高达86 % ,比分步糖化发酵 (LHF)提高了 1.6倍 ;②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时糖化发酵转化汽爆毛白杨木粉成乙醇的最佳条件为 :反应温度 36℃ ,pH值 5 .0 ,酶浓度 2 5U/ g ,酵母用量 (湿重 ) 0 0 1g/mL发酵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正交实验 SSF 纤维素酶 酵母 同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煤田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单元划分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德强 李增学 +1 位作者 魏久传 贺学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35,共3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钻井岩心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追踪的方法,确定层序界面和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结合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地层和陆相盆地沉积地层的特点,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了二...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钻井岩心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追踪的方法,确定层序界面和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结合研究区陆表海盆地沉积地层和陆相盆地沉积地层的特点,以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了二叠系沉积体系并建立了鲁西南煤田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对层序Ⅲ的上部层序单元进行了精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煤田 含煤地层 单元划分 海平面变化 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德强 黄镇亚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共4页
该文综述了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 (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SSF法的优点 ,提出了现阶段SSF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木质纤维生物量 同步糖化发酵 乙醇 SSF 一步法 木材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1型心肾综合征的危险分层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德强 李虹伟 +3 位作者 陈海平 马清 陈晖 刑云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发生1型心肾综合征(CRS1)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急... 目的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发生1型心肾综合征(CRS1)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 094例。收集包括NT-proBNP、eGFR及hs-CRP在内的临床资料。按照每组人数大致相等的原则,分段考察NT-proBNP、eGFR及hs-CRP的值与CRS1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异常指标的数目对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随着NT-proBNP的升高、eGFR的下降以及hs-CRP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CRS1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均有升高趋势(P<0.05)。随着CRS1加重,eGFR有下降趋势,NT-proBNP及hs-CRP在CRS1达到重度之前具有升高趋势。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随着异常指标数目的增加而降低(P<0.001)。≥2个指标异常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2.452,95%CI 1.105~5.440;P=0.027)。结论联合NT-proBNP、eGFR和hs-CRP将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CRS1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1型心肾综合征 N端脑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种子胚根发育生根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德强 杨凯 张志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introspecific controlled crossing between a female Populus tomentosa Carr.(clone 5082) and male P.tomentosa Carr. var. truncata Y. C. Fu et C. H. Wang, var. nov. 3?193 seeds were obtai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introspecific controlled crossing between a female Populus tomentosa Carr.(clone 5082) and male P.tomentosa Carr. var. truncata Y. C. Fu et C. H. Wang, var. nov. 3?193 seeds were obtained and then dibbled on 1/2 MS medium in vitro, and cultured by 25℃ light shining in 15 days. The rate of germination was 48.74%. Among them, there were 1?179 root seedlings and 376 non root seedlings.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offspring (rooting∶non rooting ) was 3∶1 in Populus tomentosa and χ 2=0 557< χ 0 05 =3.84.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ooting character is belonged to qualitative trait and controlled by a single complete dominant lo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种子 胚根发育 生根性状 遗传分析 质量性状 显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