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德华:全力扶持 做好服务
1
作者 张德华 《专用汽车》 2018年第1期27-27,共1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武汉基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隆重举行开工仪式,我谨代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对项目的顺利开工表示祝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于1991年5月,是我国中西部第一...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武汉基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隆重举行开工仪式,我谨代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对项目的顺利开工表示祝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于1991年5月,是我国中西部第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八强,被誉为“中国车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德华 全力扶持 做好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切尾均值的矿井图像去噪算法
2
作者 熊增举 姚成贵 张德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现有矿井图像去噪算法对于复杂噪声的去除效果有限,且处理速度不能满足实时监控需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切尾均值的矿井图像去噪算法。首先,采用切尾均值滤波器对图像噪声进行初步滤除,同时引入二次检验机制处理残留的噪声点... 现有矿井图像去噪算法对于复杂噪声的去除效果有限,且处理速度不能满足实时监控需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切尾均值的矿井图像去噪算法。首先,采用切尾均值滤波器对图像噪声进行初步滤除,同时引入二次检验机制处理残留的噪声点,通过引入离散系数提升算法对不同像素的区分能力,增强去噪性能;其次,采用基于极值数量的分类处理及再次检验机制,有效减少残留噪声问题;然后,在小波函数中引入新的控制变量优化软阈值函数和硬阈值函数,构建双阈值函数,结合Radon变换增强对线性特征的处理,增强对矿井图像的检测能力;最后,采用均方误差(MSE)与峰值信噪比(PSNR)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切尾均值算法、硬阈值算法、软阈值算法,基于改进切尾均值的矿井图像去噪算法处理的图像的MSE增长相对缓慢,MSE最小,图像去噪效果最好;引入离散系数后,去噪图像的MSE相较于引入前低300 dB左右,PSNR相较于引入前高20 dB左右,引入离散系数能有效减少噪声点对算法的影响;相较于卡尔曼遗传优化算法、变换域图像去噪算法、交叉分支卷积去噪网络,基于改进切尾均值的矿井图像去噪算法处理的图像MSE分别降低了27,21,13 dB,PSNR分别提升了8,6,3 dB,去噪耗时分别缩短了0.20,0.16,0.1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图像去噪 切尾均值 二次检验机制 小波变换 离散系数 双阈值函数 RADON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建设中大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研究
3
作者 张德华 《消费电子》 2025年第10期191-193,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探讨大数据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决策优化的作用机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决策优化模型与策略。研究发现,大数据能够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探讨大数据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决策优化的作用机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决策优化模型与策略。研究发现,大数据能够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推动大数据与决策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 决策优化 模型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初期支护选型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张德华 刘士海 任少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的极高地应力大梁隧道,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支护机理研究。在综合考虑喷射混凝土时间硬化效应对初期支护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综合分析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的支护机理及其适...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的极高地应力大梁隧道,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支护机理研究。在综合考虑喷射混凝土时间硬化效应对初期支护强度的影响基础上,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综合分析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的支护机理及其适应性,探索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工程中不同刚度支护的力学响应过程,绘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几种可能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形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适合于围岩大变形的合理支护形式,以及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合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高地应力 支护效果 特征曲线法 钢架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喷射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及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德华 刘士海 任少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7-1713,共7页
隧道结构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理论表明,初期支护强度变化及支护时机将极大地影响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相应地,作为初期支护重要组成部分的喷射混凝土,其喷射后的强度增长变化规律及硬化速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围岩的变形及应力重... 隧道结构的围岩-支护特征曲线理论表明,初期支护强度变化及支护时机将极大地影响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相应地,作为初期支护重要组成部分的喷射混凝土,其喷射后的强度增长变化规律及硬化速度也极大地影响着围岩的变形及应力重分布。为探明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及其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的影响,结合隧道工程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喷射混凝土现场试验,建立了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增长规律,确定了喷射混凝土硬化速度对初期支护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1)隧道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快、较平稳,24 h抗压强度平均值为6.4 MPa,48 h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1.4 MPa。(2)在软弱围岩中提高喷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十分重要,是控制围岩变形和稳定的关键,喷混凝土早期强度越大,隧道初期支护作用越明显。(3)喷混凝土硬化速度对控制拱顶沉降变形效果较显著。与慢速硬化相比,喷射混凝土快速硬化时拱顶沉降减少10.4%,拱脚处减小17%,边墙水平收敛减少了30.7%。(4)喷射混凝土硬化速度对控制围岩塑性变形方面差异较小。(5)应充分考虑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硬化过程,不考虑喷射混凝土硬化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初期支护性能,使其相应支护结构位移明显小于考虑硬化速度时相应的结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喷射混凝土 强度增长 硬化速度 初期支护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初期支护承载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德华 雷可 +2 位作者 谭忠盛 田文平 崔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6-92,共7页
依托西成客运专线阜川隧道炭质页岩段进行的双层支护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在不同双层支护方案下的变形控制效果。运用数值仿真手段,揭示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支护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双层支护的合理形式,给出了第二层支护最... 依托西成客运专线阜川隧道炭质页岩段进行的双层支护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在不同双层支护方案下的变形控制效果。运用数值仿真手段,揭示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双层支护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双层支护的合理形式,给出了第二层支护最佳施作时机的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双层支护结构是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有效手段;双层支护宜喷混凝土封闭,不宜采用临时套拱的形式;第二层支护的施作时机至关重要,采用第二层支护紧跟第一层支护分台阶施作的方案可获得较好的变形控制效果;第二层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应以保证第一层支护的薄弱部位不至破坏为原则,薄弱部位的径向位移速率可作为判定第二层支护施作时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支护 软岩 大变形 支护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交互地层中DX桩荷载传递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德华 胡锋 +1 位作者 陈文博 徐曈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86-190,共5页
通过室内不同土层中DX模型桩加载试验,对DX桩在软硬交互土层中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特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1)与DX桩下部承力盘位于粉黏土等较软弱土层相比,当上部承力盘置于粉黏土等较软弱土层、下部承力盘位于砂土层时,上盘盘阻所占... 通过室内不同土层中DX模型桩加载试验,对DX桩在软硬交互土层中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特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1)与DX桩下部承力盘位于粉黏土等较软弱土层相比,当上部承力盘置于粉黏土等较软弱土层、下部承力盘位于砂土层时,上盘盘阻所占比例较小,主要由下盘盘阻和端阻承担,DX桩的承载力将提高20%,且按规程计算值偏小;其后期控制沉降较好,沉降曲线呈现明显的缓降段,沉降速率呈变小趋势;(2)DX桩下盘设置于粉黏土等较软弱土层时,将明显影响上、下两承力盘阻发挥效力,降低整个DX桩承载力;(3)摩阻力发挥规律表明,在荷载向下传递过程中,无论软硬土层顺序如何,承力盘位于砂土层时,其承力盘盘阻、侧摩阻发挥效力总是优于承力盘位于粉黏土等较软弱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桩 模型试验 承载力 荷载传递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节旋挖挤扩桩荷载传递机理现场试验研究及在铁路桥基的首次工程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德华 王梦恕 +1 位作者 王磊 崔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73,共8页
通过对5根不同长度的新型旋挖挤扩灌注桩与1根直孔桩的承载力及其荷载传递机理的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不同桩长单桩单盘、单桩三盘情况下桩侧摩阻力、承力盘阻及桩端阻力共同协调工作的受力特点,确立新型旋挖挤扩成孔工艺下桩基的荷载传递... 通过对5根不同长度的新型旋挖挤扩灌注桩与1根直孔桩的承载力及其荷载传递机理的现场静载试验,分析不同桩长单桩单盘、单桩三盘情况下桩侧摩阻力、承力盘阻及桩端阻力共同协调工作的受力特点,确立新型旋挖挤扩成孔工艺下桩基的荷载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当桩身产生不足1.5mm位移时,承力盘阻发挥较大承载力。当桩身承载达到极限时,盘阻承担了45%的总荷载,极大地改善了普通摩擦桩承载力主要依靠侧摩阻力发挥其承载特性的受力特点。此外,同样桩长4m的三盘旋挖挤扩桩承载能力达到144kN,累计沉降值仅为4.27mm,远大于桩长4m的直孔桩承载力,累计沉降变形亦小于直孔桩累计沉降值5.56mm。当两者沉降相同时,旋挖挤扩灌注桩提供承载力为直孔桩的1.78倍。当旋挖挤扩灌注桩和直孔桩具有相同承载力时,前者比直孔桩所需桩长大幅减小,同时控制沉降效果更好。基于试验成果,首次成功将旋挖挤扩灌注桩应用于铁路桥梁桩基——津保铁路京九联左线跨京九铁路特大桥项目,对其中6个墩台36根基桩每桩减短10m桩长,在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前提下,沉降值仅5mm,满足铁路桥梁高速行车对沉降的严格要求。同时大大降低超长桩的施工难度,节约了工期,节约成本造价达2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挤扩桩 现场试验 荷载传递 铁路桥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层设承力盘的嵌岩桩抗拔静载试验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德华 郭腾 崔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28,共9页
为提高东南沿海桩基础抗拔承载性能,开发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在桩身嵌岩段的上侧岩层中设置双向旋扩承力盘的抗拔嵌岩桩。结合广东佛山市某工程,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特性静载试验。试验表明,该桩抗拔性能优越,抗拔承载力大大优于抗拔直... 为提高东南沿海桩基础抗拔承载性能,开发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在桩身嵌岩段的上侧岩层中设置双向旋扩承力盘的抗拔嵌岩桩。结合广东佛山市某工程,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特性静载试验。试验表明,该桩抗拔性能优越,抗拔承载力大大优于抗拔直孔桩及扩底桩。基于实测数据,建立适用于该桩的极限承载力双曲线理论模型。基于Hoek-Brown岩体破坏准则及嵌岩桩单桩抗拔承载机理,提出该桩型的抗拔破坏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有效反映盘下嵌岩段的岩体性质、承力盘所处岩层的岩体性质、盘角及上覆土层厚度等因素对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与规范方法、现场实测的抗拔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计算方法与现场测试结果吻合度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抗拔承载力 双向旋扩承力盘 破坏模式 HOEK-BROWN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油浆与丙脱沥青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德华 沈健 +2 位作者 亓玉台 袁兴东 王月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8-31,35,共5页
以FCC油浆和丙脱沥青为原料,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进行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研究。以全馏分油浆、大于400℃油浆、大于445℃油浆、丙脱沥青为因素,制定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经回归处理后,建立了调合组分与调合沥青物性的数学模型,定... 以FCC油浆和丙脱沥青为原料,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进行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研究。以全馏分油浆、大于400℃油浆、大于445℃油浆、丙脱沥青为因素,制定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经回归处理后,建立了调合组分与调合沥青物性的数学模型,定量地反映了调合组分对沥青物性的影响,确定了大于400℃油浆为与丙脱沥青调合的最佳组分。用FCC油浆作改性剂,既实现了油浆的有效利用,也改善了丙脱沥青的性质。将配方均匀设计应用于调合生产沥青,回归数学模型的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相吻合,以回归的数学模型为依据,调合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重交通道路沥青,可作为工业放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油浆 丙脱沥青 配方均匀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层DX桩盘周土体附加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德华 郭鹏 胡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35-139,共5页
通过4组24根DX桩的破坏性模型试验,对承力盘分别位于砂土、粘土层中的DX桩进行静载试验对比,系统研究了DX桩盘周土体竖向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及上下承力盘位于不同土层条件下DX桩盘周应力传递特性。结果表明:(1)加载过程中,DX桩盘周土层均... 通过4组24根DX桩的破坏性模型试验,对承力盘分别位于砂土、粘土层中的DX桩进行静载试验对比,系统研究了DX桩盘周土体竖向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及上下承力盘位于不同土层条件下DX桩盘周应力传递特性。结果表明:(1)加载过程中,DX桩盘周土层均承担了较大的荷载;(2)在砂土、粘土交互地层中对DX桩进行加载时,在上部砂层下部粘土层中上、下盘承担荷载近似相等;而在上部粘土层,下部砂性土层土层中上盘承担的荷载较小,下盘承担的荷载较大;(3)承力盘间距较小,会造成承力盘之间土体的整体剪切破坏,使DX桩桩身整体下移,大大降低其承载力。基于试验及理论分析,建议承力盘设计时竖向中心间距:当持力层为砂土时,不宜小于2倍盘径;当持力层为粉粘土时不宜小于1倍盘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桩 模型试验 盘周土体附加应力 应力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德华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分别...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分别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动态复查颅脑CT或MR,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时,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评分及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14 d时,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其作用与其降低血清hs-C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高敏C反应蛋白 进展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嵌岩桩失效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德华 郭鹏 贺德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58-65,共8页
与直孔嵌岩桩相比,新型DX嵌岩桩具有造价低、沉降小、嵌岩少、承载力高、盘阻力与端阻力同步发挥等优势,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然而现场静载试验很难达到其承载极限,目前尚无DX嵌岩桩破坏的相关实例。为研究其失效机制,开展DX嵌岩... 与直孔嵌岩桩相比,新型DX嵌岩桩具有造价低、沉降小、嵌岩少、承载力高、盘阻力与端阻力同步发挥等优势,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然而现场静载试验很难达到其承载极限,目前尚无DX嵌岩桩破坏的相关实例。为研究其失效机制,开展DX嵌岩桩破坏性模型试验,对其荷载沉降变形特性、桩周岩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此外结合现场试验,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加载过程中桩周最大主应力分布及塑性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DX嵌岩桩Q-s曲线呈缓变型,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桩体-岩土体承载体系呈渐进性破坏:加载初期承力盘能即时承担荷载并抑制桩顶沉降;随荷载增加,盘底岩体剪切破坏范围逐渐扩大,并达到其承载极限,桩端承担荷载增大,桩底压缩核不断挤压周围岩体,桩顶加速沉降。结合其荷载沉降特征及桩周岩土体附加应力分布及塑性区演化过程,将DX嵌岩桩失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前塑性阶段、屈服后塑性阶段及破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嵌岩桩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蒿茶加工工艺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德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对牡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牡蒿茶所浸提出的多酚、黄酮和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牡蒿幼嫩茎叶采用蒸汽杀青3 min,在90~120℃条件下烘干,加沸水冲泡饮用较好。
关键词 牡蒿茶 总多酚 黄酮 多糖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石化50MW抽汽式汽轮机的扩容改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德华 文建鑫 +1 位作者 华新生 曹祖庆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5-2029,2024,共6页
在 1~ 4号 5 0 MW抽汽式汽轮机扩容改造的基础上 ,对 5号机实施了以扩容和提高内效率为双重目标的第二轮技术改造。改造后 ,机组除额定容量由 5 0 MW增加到 60 MW以外 ,机器组的内效率亦比改造前提高了 5 .3 3 % ,取得了更为良好的经... 在 1~ 4号 5 0 MW抽汽式汽轮机扩容改造的基础上 ,对 5号机实施了以扩容和提高内效率为双重目标的第二轮技术改造。改造后 ,机组除额定容量由 5 0 MW增加到 60 MW以外 ,机器组的内效率亦比改造前提高了 5 .3 3 % ,取得了更为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MW 抽汽式汽轮机 扩容 改造 热电厂 扬子石化公司 内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德华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5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速效救心丸2周。两组在治疗前... 目的观察速效救心丸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速效救心丸2周。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检测血清hs-CRP水平,治疗前后检查动态心电图。结果治疗后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低(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55.8%,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12例动态心电图改善,对照组3例。结论速效救心丸能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临床预后,并降低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救心丸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铁浅埋暗挖法超近距穿越邻近建筑物施工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德华 沈阿杏 罗庭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11期96-97,共2页
北京地铁10号线6标段光华路站—国贸站区间修建过程中近距穿越多层建筑物,地铁右线隧道距该建筑物结构边线水平距离仅0.4-1.2 m,隧道开挖面极为接近桩基,无法按照常规打设抗滑隔离桩进行加固。后采用洞内加固桩周地层及加设临时仰拱等... 北京地铁10号线6标段光华路站—国贸站区间修建过程中近距穿越多层建筑物,地铁右线隧道距该建筑物结构边线水平距离仅0.4-1.2 m,隧道开挖面极为接近桩基,无法按照常规打设抗滑隔离桩进行加固。后采用洞内加固桩周地层及加设临时仰拱等加强隧道结构的施工技术,成功地穿越多层建筑物,介绍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监控量测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10号线 浅埋暗挖法 地铁隧道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琴鱼的核型、C带和银染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德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9,共4页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和银染,以肾细胞为材料,对琴鱼(Ctenogobius giurinus)染色体的核型、C带和银染(Ag-NOR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琴鱼2n=44,核型组成为2n=8m+12sm+24t,NF=64,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 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和银染,以肾细胞为材料,对琴鱼(Ctenogobius giurinus)染色体的核型、C带和银染(Ag-NOR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琴鱼2n=44,核型组成为2n=8m+12sm+24t,NF=64,没有异型性染色体分化;(2)所有染色体着丝粒为阳性C带,而且第1对染色体短臂也呈C带阳性,其着色强度与该对染色体上的着丝粒C带相同;(3)Ag-NORs数目在不同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2个,出现1个Ag-NORs的频率最低(9.8%),出现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78%),Ag-NORs主要出现在m1对和sm3对同源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鱼(Ctenogobius giurinus) 核型 C带 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嵌岩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德华 郭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4-692,共9页
新型DX嵌岩桩通过在强风化岩层设置承力盘、将桩端置于中风化岩表层,充分挖掘了强风化岩层的端承潜力,桩端阻力亦能较早发挥。与直孔嵌岩桩相比,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造价节约、工期缩短等优势,在广东、广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经济... 新型DX嵌岩桩通过在强风化岩层设置承力盘、将桩端置于中风化岩表层,充分挖掘了强风化岩层的端承潜力,桩端阻力亦能较早发挥。与直孔嵌岩桩相比,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造价节约、工期缩短等优势,在广东、广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然而现场静载试验难以达到其承载极限,目前对于DX嵌岩桩承载机理认识尚未充分。为研究极限荷栽下DX嵌岩桩承载特性,依托于防城港钢铁原料厂项目,通过3组18根桩的DX嵌岩桩与直孔嵌岩桩模型试验,对其荷载传递特性及承载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x嵌岩桩Q-s曲线呈缓变型;②同等条件下,DX嵌岩桩极限承载力较直孔嵌岩桩提高118%~131%;当直孔桩嵌岩深度增加时,Dx嵌岩桩承载力仍较其提高56%~64%;③单个承力盘在加载初期承担桩顶荷载百分比迭30%~33%,同时桩端承担荷载百分比达14%~16%;随荷载增加,承力盘底部岩体发生局部破坏,盘阻力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端阻力则加速增长;极限荷栽下,盘阻力占总承载力百分比下降至20%~22%,端阻力占总承载力百分比增长至36%~38%,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嵌岩桩 模型试验 荷载沉降特性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德华 邓辉 +1 位作者 刘祥峰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3期39-40,共2页
以牡蒿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接种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牡蒿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继代培养以MS+6-BA1.0mg/L+NAA0.1mg/L组合增殖效果最好,生根的... 以牡蒿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接种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牡蒿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继代培养以MS+6-BA1.0mg/L+NAA0.1mg/L组合增殖效果最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蒿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