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P钢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1 位作者 宋鹏 吕建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02-105,共4页
阐述了优化TRIP(相变诱导塑性)钢所需的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热力学、动力学和TRIP效应等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WLR和B-M晶体学、O-C热力学、K-M和O-C动力学以及与TRIP效应相关的G-J、Magee机制。概述了TRIP钢的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 阐述了优化TRIP(相变诱导塑性)钢所需的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热力学、动力学和TRIP效应等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WLR和B-M晶体学、O-C热力学、K-M和O-C动力学以及与TRIP效应相关的G-J、Magee机制。概述了TRIP钢的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晶体学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管线厚板控冷过程的热力耦合计算与翘曲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1 位作者 吕建国 宋鹏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5,共7页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热膨胀、相变膨胀、相变诱导塑性.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相变潜热、TRIP效应对温度、残...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热膨胀、相变膨胀、相变诱导塑性.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相变潜热、TRIP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了3种控冷工艺下材料的翘曲.结果表明:在层流冷却系数为1mW/(mm2.K)的上下对称控冷时,相变期间潜热减缓心部冷速达52.3%,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119MPa,-91MPa和87MPa,-60MPa的应力以减小整体残余应力;上表面层流冷却系数由1mW/(mm2.K)分别增至2mW/(mm2.K),3mW/(mm2.K)后,上表面和心部的温差由107℃分别增至192℃,253℃,该侧残余拉应力的峰值由338MPa减至150MPa,翘曲量由0分别增至0.05×10-3,1.7×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 热力耦合 相变膨胀 X65管线厚板 控制冷却 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厚管线板控冷时的相变潜热及TRIP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2 位作者 宋鹏 林清华 吕建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7,共6页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使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和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相变潜热、相变膨胀、TRIP效应、热膨胀等机制.用该模型分析了X65厚管线板从860℃至低温的非对称(上下表面... 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使用Leblond相变诱导塑性(TRIP)模型和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相变潜热、相变膨胀、TRIP效应、热膨胀等机制.用该模型分析了X65厚管线板从860℃至低温的非对称(上下表面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1mW/mm2K)控冷过程,定量研究了相变潜热、TRIP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期间,潜热升温52.7℃,并减缓下表面和心部的温降分别为50%,25%;控冷终了,潜热提高板温44℃.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89MPa和130,-170MPa的残余拉、压应力,并通过迁移应力峰来影响残余应力值和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诱导塑性(TRIP) 热力耦合 相变潜热 相变膨胀 X65厚管线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管线厚板控冷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1 位作者 吕建国 宋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为研究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板厚方向的残余应力,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控冷工艺、相变效应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表面层流冷却系... 为研究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板厚方向的残余应力,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控冷工艺、相变效应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表面层流冷却系数由1 mW/(mm2.K)分别增至2、3 mW/(mm2.K)而下表面维持1 mW/(mm2.K)不变时,上、下表面与心部两侧的平均温差由0℃分别增至9、10℃,上表面一侧的拉应力峰值锐减188 MPa,并使上表面和心部附近的拉、压应力峰向下表面方向大幅迁移,即上下表面的不对称控冷加剧了板厚方向温度和残余应力的不对称分布;实际控冷工艺下,相变效应通过产生拉、压应力峰值分别为779、-454 MPa的应力而显著影响板厚方向的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控制冷却 残余应力 热力耦合 有限元 工艺 相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的相变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德丰 陆建生 +1 位作者 宋鹏 吕建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明确相变效应对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的影响,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X65管线厚板在上下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和1 kW/(m2.K)的非对称控制冷却时... 为明确相变效应对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的影响,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X65管线厚板在上下层流冷却系数分别为3和1 kW/(m2.K)的非对称控制冷却时,相变效应对温度、残余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期间,潜热减缓心部和下表面的冷却速度达50%、25%;潜热和TRIP效应分别产生峰值为89、-89 MPa,并且130、-170 MPa的应力可减小整体残余应力;相变膨胀产生峰值为723、-479 MPa的组织应力决定了整体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冷却 热力耦合 有限元 相变潜热 相变膨胀 相变诱导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薄膜缺陷及生长模式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宋鹏 陆建生 +2 位作者 张德丰 周洁 杨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7-830,共4页
为了从微观领域研究金属薄膜缺陷的形成和薄膜的初期生长模式,利用有限元法对金属薄膜沉积过程中的缺陷和生长模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Pt原子为膜料粒子,采用刚性球入射到石墨基底,重点研究了在基底上形成的缺陷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初... 为了从微观领域研究金属薄膜缺陷的形成和薄膜的初期生长模式,利用有限元法对金属薄膜沉积过程中的缺陷和生长模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Pt原子为膜料粒子,采用刚性球入射到石墨基底,重点研究了在基底上形成的缺陷结果表明,在薄膜生长初期会形成"树桩"小岛,而当碳基底上沉积铂原子的能量值达到75 eV时,就有可能发生随机原子注入."树桩"小岛的形成使薄膜生长多为岛状生长机制,同时检验了有限元方法在微观领域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缺陷 薄膜生长模式 有限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金属薄膜沉积初期因素的有限单元法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宋鹏 陆建生 +2 位作者 周洁 张德丰 杨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0-293,共4页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影响金属薄膜沉积初期的因素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按膜料为Pt、Pt-Ru、Pt-Ti、Pt-Ni、Pt-Al等五种模式,采用刚性球入射到C或Si基底,重点研究了沉积原子的半径差异比、沉积原子能量和原子入射角等参数对薄膜沉积的影响,同...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影响金属薄膜沉积初期的因素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按膜料为Pt、Pt-Ru、Pt-Ti、Pt-Ni、Pt-Al等五种模式,采用刚性球入射到C或Si基底,重点研究了沉积原子的半径差异比、沉积原子能量和原子入射角等参数对薄膜沉积的影响,同时检验了有限元方法在微观领域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薄膜 沉积因素 有限单元法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E的ReliefF特征选择在高光谱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娅 王东 张德丰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161,共7页
针对高光谱图像谱段数目较多、近邻谱段相关性过高而导致分类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进化特征选择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首先初始化种群向量集,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搜索特征的自适应性生成特征子集;然后,通过使用Relief F... 针对高光谱图像谱段数目较多、近邻谱段相关性过高而导致分类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差分进化特征选择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首先初始化种群向量集,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搜索特征的自适应性生成特征子集;然后,通过使用Relief F技术根据特征排序去除重复特征,从而为所有的特征构建一个特征列表;最后,借助于模糊k-近邻分类器计算每个向量的分类精度,利用包裹模型评估特征子集。在印第安纳数据集和KSC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几种特征选择算法,该算法取得了更高的总分类精度和更好的Kappa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高光谱图像分类 自适应差分进化 模糊k-近邻分类器 包裹模型 ReliefF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生物标记物研究
9
作者 钱淑霞 张德丰 +2 位作者 任莉琼 方莉萍 顾静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7期1315-1317,共3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属于继发性抑郁。PSD不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治疗成本,还是病情加重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SD患者在卒中后10年内死亡...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属于继发性抑郁。PSD不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治疗成本,还是病情加重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SD患者在卒中后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生物标记物 神经精神症状 独立危险因素 脑卒中后 生存质量 神经功能 治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