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图谱的钻井顶部驱动装置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1
作者 陈冬 肖远山 +2 位作者 尹志勇 张彦龙 叶智慧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钻井顶部驱动装置结构复杂、故障类型多样,现有的故障树分析法和专家系统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为此,利用知识图谱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融合、故障模式关联分析以及先验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钻井... 钻井顶部驱动装置结构复杂、故障类型多样,现有的故障树分析法和专家系统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为此,利用知识图谱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融合、故障模式关联分析以及先验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钻井顶部驱动装置故障诊断方法,利用以Transformer为基础的双向编码器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构建了混合神经网络模型BERT-BiLSTM-CRF与BERT-BiLSTM-Attention,分别实现了顶驱故障文本数据的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并通过相似度计算,实现了故障知识的有效融合和智能问答,最终构建了顶部驱动装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故障实体识别任务上,BERT-BiLSTM-CRF模型的精确度达到95.49%,能够有效识别故障文本中的信息实体;②在故障关系抽取上,BERT-BiLSTM-Attention模型的精确度达到93.61%,实现了知识图谱关系边的正确建立;③开发的问答系统实现了知识图谱的智能应用,其在多个不同类型问题上的回答准确率超过了90%,能够满足现场使用需求。结论认为,基于知识图谱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顶部驱动装置的先验知识,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与智能诊断,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装备 顶部驱动装置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知识图谱 自然语言处理 命名实体识别 智能问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偿优化的离轴共轭式聚光优化方法
2
作者 张彦龙 李丽芳 +1 位作者 夏舟 郭朋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4,共10页
随着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高效能和零遮挡的太阳能聚光器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现有技术在焦斑均匀性和像差控制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口径为500 mm、焦径比为3的离轴共轭式点聚焦太阳能聚光器及其光路优化方法... 随着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高效能和零遮挡的太阳能聚光器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现有技术在焦斑均匀性和像差控制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口径为500 mm、焦径比为3的离轴共轭式点聚焦太阳能聚光器及其光路优化方法。该聚光器由离轴主镜、共轭镜、平面反射镜和定日跟踪机构四部分组成。离轴主镜提供主要的光学参数,共轭镜用于像差补偿,平面反射镜实现精准定位。通过几何构造方法对反射面的面型进行调整,构建精确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光线追迹方法分析光路。针对主要像差构建优化函数,利用点列图和辐照图分析焦斑形状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离轴主镜和共轭镜的反射面面型,有效地减小像差,提高聚光比。在正入射和多角度入射条件下进行了详细的光学仿真,以优化光路设计。在室外-10℃环境下进行的聚光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像差补偿效果,光学聚光比超过100,焦点最高温度达到372℃。研究结果表明,离轴共轭式聚光方法通过多层次的优化手段,实现了零遮挡、高聚光比和高精度的聚光效果,在空间太阳能系统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的太阳能利用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离轴聚光镜 共轭 零遮挡 光线追迹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对页岩断裂裂缝形态的影响
3
作者 吴华 王小琼 +4 位作者 葛洪魁 汪海阁 何吉祥 张彦龙 王建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前置压裂过程中,前置注入的CO_(2)容易进入页岩多孔介质中,并与地层水或者水基压裂液结合形成弱酸性流体,激发页岩微裂缝萌生扩展。为了明确CO_(2)对页岩微裂缝萌生扩展的影响,开展了加压浸泡-单轴压缩联合试...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前置压裂过程中,前置注入的CO_(2)容易进入页岩多孔介质中,并与地层水或者水基压裂液结合形成弱酸性流体,激发页岩微裂缝萌生扩展。为了明确CO_(2)对页岩微裂缝萌生扩展的影响,开展了加压浸泡-单轴压缩联合试验,研究了流体类型、浸泡时间、浸泡顺序对页岩微裂缝萌生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_(2)前置注入能促进层理缝开启,CO_(2)作用时间越长,层理缝开启数量越多。压力降低时,SC-CO_(2)开启的层理裂缝容易闭合,但“SC-CO_(2)→水”复合作用时,水易进入CO_(2)开启的层理缝中形成有效支撑,与CO_(2)反应生成碳酸溶蚀碳酸盐岩矿物,弱化页岩的力学强度,促进微裂纹扩展,形成复杂且稳定的缝网。而“水→SC-CO_(2)”复合作用时,水在压差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渗吸进入页岩微小孔隙中,在孔隙壁面形成大量水膜,严重阻碍了CO_(2)向页岩内部扩散,使其难以有效开启层理缝。垂直层理样品裂缝扩展主要受加载应力控制,流体的影响较弱,破裂后普遍形成一个倾斜贯穿层理的破裂面。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页岩CO_(2)前置压裂工艺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提升页岩油的开发效率及促进CO_(2)地质封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压裂 超临界CO_(2) 页岩 CO_(2)浸泡方式 浸泡顺序 单轴压缩 裂缝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森林病虫害管理策略
4
作者 王小艺 张彦龙 +4 位作者 吕全 张苏芳 党英侨 杨忠岐 肖文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30-37,共8页
森林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对水土养护和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外来森林病虫害呈扩散态势,本土森林病虫害亦局部危害严重。森林病虫害的高效防控和管理对维... 森林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对水土养护和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外来森林病虫害呈扩散态势,本土森林病虫害亦局部危害严重。森林病虫害的高效防控和管理对维护森林健康、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等意义重大。概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时期的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现状,总结了我国森林病虫害管理策略的变迁历程,并对比分析了其它主要林业发达国家现行的病虫害防控策略。指出我国森林病虫害尤其是外来森林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形势严峻、根除和经典生物防治等策略实施困难、植物检疫难以发挥正常效能、现有防控策略有待完善等。建议及时公布和更新入侵种名单及发生动态,进一步完善有益生物引进时的检疫管理策略以及优化森林病虫害防控策略。期望对指导我国森林病虫害管控工作、提升森林健康水平等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治理现状 防控策略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探析
5
作者 张彦龙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5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双减”政策的实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减缓,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但对教师来说,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整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知...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双减”政策的实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减缓,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但对教师来说,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整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依据“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借此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双减”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留申病毒阳性水貂选种简易方法的建立与效果评估
6
作者 张旭 吴晓艳 +5 位作者 曹章 于天浩 赵静 蒋欣芫 孙见 张彦龙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通过从阿留申病毒阳性水貂筛选具有抵抗力的水貂,达到抗病毒育种的目的。第1年选留种后通过临床观察,把不健康水貂直接淘汰。第2年选种方法,除临床表现不健康的水貂淘汰外,趾尖采血,淘汰血浆比例高于50%以上水貂;第3年,除第2年的方法外... 通过从阿留申病毒阳性水貂筛选具有抵抗力的水貂,达到抗病毒育种的目的。第1年选留种后通过临床观察,把不健康水貂直接淘汰。第2年选种方法,除临床表现不健康的水貂淘汰外,趾尖采血,淘汰血浆比例高于50%以上水貂;第3年,除第2年的方法外,应用血清折光仪测定血浆中总蛋白的值,按35%比例从高往低淘汰。3年时间不同选种方法对比,逐年检测和淘汰,通过红细胞和血浆比例筛查及血清折光仪检测后,水貂产仔数接近阿留申病毒阴性水貂,可以应用此法逐年筛选出抗阿留申病毒的水貂种群,提高产仔数减少农场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 血浆总蛋白 血清折光仪 选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响应性黄芩苷脂质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其免疫增敏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政翰 张彦龙 +3 位作者 曾伟民 刘洋 赵丹丹 贾向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236-1243,1253,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酸响应性负载黄芩苷的免疫脂质体(baicalin-liposome-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oly(2-ethyl-2-oxazoline,BA-LP-PEOz),旨在利用肿瘤特异性的药物递送和化疗增敏作用,提高黄芩苷的抗肿瘤治疗效率,... 目的制备一种酸响应性负载黄芩苷的免疫脂质体(baicalin-liposome-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poly(2-ethyl-2-oxazoline,BA-LP-PEOz),旨在利用肿瘤特异性的药物递送和化疗增敏作用,提高黄芩苷的抗肿瘤治疗效率,从而实现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目标。方法负载黄芩苷的免疫脂质体由薄膜分散法制备而成,并测定该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同时采用肺癌A549细胞进行体外细胞生长抑制评价,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进行体外细胞生长增殖评价。结果BA-LP-PEOz的包封率为(84.3±0.3)%,粒径为(135±5)nm,电位为(-14.9±1.4)mV。当选择合适的给药浓度(黄芩苷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BA-LP-PEOz不仅对A549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直接杀伤作用,也可以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结论BA-LP-PEOz使黄芩苷发挥了化疗及免疫治疗肿瘤的双重功效,提高黄芩苷的抗肿瘤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肿瘤微球 脂质体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改革与初探
8
作者 高健 汪海阁 +3 位作者 宋世贵 宋先知 杨培福 张彦龙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全球油气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石油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在部分国家、部分平台、部分超长水平段井和超深井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先导性示... 全球油气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正助力石油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模式在部分国家、部分平台、部分超长水平段井和超深井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先导性示范效果。文章总结回顾了国内外钻井远程技术支持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当前现状、运行模式和应用效果,介绍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远程作业支持模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亮点和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思路、规划蓝图、主要职责、组织架构和实现路径。根据探索研究指出,依托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组织机构改革、理顺业务流程、配套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工程作业智能支持模式规模化应用,是中国石油工程作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钻井 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发展 远程支持 溢流智能报警 实时工况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山 张彦龙 +3 位作者 曾伟民 刘洋 赵丹丹 贾向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
为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食品保健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L-组氨酸(L-His)和硬脂酸(SA)为载体材料,蓝靛果果渣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响应性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工艺,通过在光照、温度、pH等... 为增强花色苷的稳定性,拓宽其在食品保健以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L-组氨酸(L-His)和硬脂酸(SA)为载体材料,蓝靛果果渣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响应性蓝靛果果渣花色苷胶束的制备工艺,通过在光照、温度、pH等不同条件下蓝靛果果渣花色苷的稳定性以及其对肝癌细胞杀伤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水浴时间10 min,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60℃,包封率为85.3%±0.31%。储存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各种温度、pH、光照、氧化剂、还原剂的条件下,载花色苷胶束中花色苷的保存率分别是花色苷的1.33、1.26、1.16、1.11、2.41倍;在体外肝癌细胞杀伤实验中,在24 h后,载花色苷胶束对肝癌细胞抑制率是花色苷的1.34倍。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可以显著提高花色苷稳定性,适宜作为花色苷以及其他食品活性成分的潜在纳米胶束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花色苷 胶束 稳定性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在我国危害的变化及防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买买提江·肉孜 张彦龙 王小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白蜡窄吉丁是中国本土害虫,一直以来对我国本土的白蜡树危害不严重,是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随着外来引种白蜡树的广泛栽植,白蜡窄吉丁由次要害虫演变成为主要害虫,对我国园林绿化、植树造林中大量种植的白蜡树造成了巨大破坏,影响了... 白蜡窄吉丁是中国本土害虫,一直以来对我国本土的白蜡树危害不严重,是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随着外来引种白蜡树的广泛栽植,白蜡窄吉丁由次要害虫演变成为主要害虫,对我国园林绿化、植树造林中大量种植的白蜡树造成了巨大破坏,影响了种植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白蜡窄吉丁由次要害虫演化为主要害虫的原因,总结了该虫的防治现状,尤其是近年来利用天敌防控白蜡窄吉丁的情况,指出天敌是控制其种群数量、减少危害的重要因子,明确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多种措施是控制白蜡窄吉丁扩散、减轻生态和经济损失的有效方法,可为其他钻蛀性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蛀干害虫 外来白蜡树 新疆小叶白蜡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鹅星状病毒VP27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蒋欣芫 吴晓艳 +4 位作者 曹章 赵静 张旭 于天浩 张彦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探究Ⅱ型鹅星状病毒(GAstⅤ-Ⅱ)VP2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GAstⅤ-ⅡZYL02株进行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PSORTⅡPrediction、ProtScale、SignalP 4.1、TMHMM 2.0和SOPMA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V... 为探究Ⅱ型鹅星状病毒(GAstⅤ-Ⅱ)VP2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GAstⅤ-ⅡZYL02株进行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PSORTⅡPrediction、ProtScale、SignalP 4.1、TMHMM 2.0和SOPMA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VP27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运用BepiPred-2.0、ABCpred、IEDB、ToxinPred2和VaxiJenv2.0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VP27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从中筛选出优势抗原表位;使用Phyre2在线软件对VP27蛋白进行建模,运用PyMOL软件准确定位预测的优势表位在模型中的分布。结果显示:VP27蛋白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其亚细胞定位位于细胞质,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三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平均占比为41.91%,延伸链平均占比为29.05%,α螺旋平均占比为22.41%,β转角平均占比为6.64%;共预测出26条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出4条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分别位于26~41aa(FGIPQADSRSRYNANI)、48~57 aa(RGRTSTSFTL)、111~126 aa(TSTGGQITELRNRLNI)、174~189 aa(PVLINWSVSDSQEQYN);三级结构定位发现,4条优势B细胞表位均位于该蛋白表面。结果表明,GAstⅤ-ⅡVP27蛋白有多处可诱导体液免疫的潜在位点。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了GAstⅤ-ⅡVP27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对进一步深入研究VP27蛋白功能,研发相应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VP27蛋白 抗原表位 生物信息学 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疾病防治中卵黄抗体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天浩 吴晓艳 +2 位作者 张旭 曹章 张彦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禽类疾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卵黄抗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治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具有高效的抗病毒和抗细菌的作用,可用于禽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文对卵黄抗体进行了概述... 禽类疾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隐患。卵黄抗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治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具有高效的抗病毒和抗细菌的作用,可用于禽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该文对卵黄抗体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卵黄抗体在禽类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探讨卵黄抗体在禽类疾病防治中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类 疾病防治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越冬后松褐天牛试验 被引量:51
13
作者 张彦龙 杨忠岐 +4 位作者 张翌楠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林间均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卵4种处理。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23%;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18%。在林间试验中,当成虫的释放量与侵入孔比例为1∶1时,直立死树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处理的控制效果为66.02%,伐倒死树上释放成虫处理控制效果为91.16%。林间均匀释放成虫处理中,1年后释放量为3 750头·hm-2的样地内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83.68%,最佳释放比例为0.547 5∶1(释放量∶侵入孔数);伐倒死树释放卵处理中,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为91.48%。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老熟幼虫和蛹期的高效天敌,林间伐倒死树释放卵是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 越冬代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和基因型对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彦龙 穆跃 +3 位作者 李元敬 万鹏 冯磊 雷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实验对西藏和东北东宁两地不同品种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总糖、还原糖、粗纤维、粗脂肪等常量成分受基因型影响显著,西藏独特环境主要影响黑木耳钙、铁、锌、镁等矿质元素和多酚、黄酮、黑色素等功能... 实验对西藏和东北东宁两地不同品种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总糖、还原糖、粗纤维、粗脂肪等常量成分受基因型影响显著,西藏独特环境主要影响黑木耳钙、铁、锌、镁等矿质元素和多酚、黄酮、黑色素等功能性成分的积累。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超过基因型。伴随着营养组成的变化,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弹性、凝聚力、黏性、咀嚼度、回复力,基因型仅影响了黑木耳硬度。黑木耳电镜观察显示相似结果,西藏同一地域不同品种黑木耳表观形态类似,而东宁种植黑木耳与西藏种植的黑木耳表观形态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黑木耳营养组成和品质结构差异更多依赖于环境因素,基因型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黑木耳栽培和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营养组成 品质结构 环境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雷达辐射源双谱二次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彦龙 张登福 +1 位作者 王世强 陈雕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3,共6页
针对常规参数进行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时存在的问题,对信号双谱图分别进行频率分区和奇异值分解,二次提取其双谱分布熵和奇异谱熵作为雷达辐射源特征参数。该方法利用双谱分析可以完全抑制高斯有色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同时保留信... 针对常规参数进行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时存在的问题,对信号双谱图分别进行频率分区和奇异值分解,二次提取其双谱分布熵和奇异谱熵作为雷达辐射源特征参数。该方法利用双谱分析可以完全抑制高斯有色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同时保留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信息的特点,并有机地融合了双谱理论、奇异值分解和信息熵理论的各自优点,反映出信号的本质信息。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不同信噪比条件下6种典型调制类型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聚类分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效果,克服了传统图像特征提取算法特征维数过高和聚集性差的缺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内调制 特征提取 双谱分析 双谱分布熵 奇异谱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天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彦龙 王小艺 +2 位作者 杨忠岐 魏可 曹亮明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3期21-29,共9页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证实可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共7种,均属于墨天牛属Monocha-mus;北美、亚洲和欧洲的松材线虫病分布区均有1~2种与本地寄主树紧密相关的墨天牛是主要传播媒介;笔者归纳了各分布区主要媒介昆虫的天敌种类和已在应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证实可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共7种,均属于墨天牛属Monocha-mus;北美、亚洲和欧洲的松材线虫病分布区均有1~2种与本地寄主树紧密相关的墨天牛是主要传播媒介;笔者归纳了各分布区主要媒介昆虫的天敌种类和已在应用的种类。中国和日本是利用天敌资源防控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最多的国家,防控对象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云杉花墨天牛M.saltuari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肿腿蜂Sclerodermus spp.是当前利用最多且最成熟的生防天敌。从这3类天敌的发现、发展到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天敌资源防控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提出了各种天敌资源应用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媒介昆虫的防治不仅需要多种天敌资源协调使用,更重要的是要与其他的防治方式互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媒介昆虫 天敌 应用 墨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彦龙 杨忠岐 +3 位作者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明:在3,4,5,6万条.mL-1的剂量下经过7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51.11%,53.33%,82.22%,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百分比分别为35.56%,51.11%,51.11%,74.44%。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的起效速度要比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快,二者的致死峰值主要集中在第1—3天。由TDM模型求得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52888176,147128.61,25953.95,17915.36,14964.30,12968.78,11663.99mL-1;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326212.05,29566.51,14474.38,13934.78,12234.89,10531.74,9543.33mL-1。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以4,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是6.70,4.97,3.98天;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以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为5.39,4.06天。试验结果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WG品系的线虫对松褐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高的毒性,为进一步进行野外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小卷蛾斯氏线虫 异小杆线虫 松褐天牛 控制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断层网状填充性岩溶隧道衬砌结构水灾害处治效果研究
18
作者 白建营 戴晓威 +2 位作者 张彦龙 刘夏冰 林海山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针对运营期岩溶隧道渗漏水治理后易反复渗漏的问题,以京港澳高速洋碰隧道左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化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多断层岩溶区段隧道水害的处治效果。研究表明: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及季节性降雨是多断层岩溶区隧道密集渗... 针对运营期岩溶隧道渗漏水治理后易反复渗漏的问题,以京港澳高速洋碰隧道左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化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多断层岩溶区段隧道水害的处治效果。研究表明: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及季节性降雨是多断层岩溶区隧道密集渗漏水的主要原因;针对此,提出了针对多断层网状填充性岩溶区段的隧道渗漏水病害处治措施;自动化监测显示,长期运营中二次衬砌荷载随地下水环境及溶洞填充物季节性流动而变化,拱顶、拱腰、墙脚等位置可能承受较大内力,实测最大拉压应力均出现在7—9月,衬砌受力与背后水压力正相关,雨季荷载明显增加;考虑实际水压力时,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结合自动化监测和现场观测,表明采用的处治措施长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断层 岩溶隧道 水灾害处治 衬砌结构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脉内调制信号时频分布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彦龙 张登福 王世强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6-139,共4页
针对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雷达脉内调制识别算法。首先对时频矩阵在时间域进行等间隔分区,然后通过检测区间内信号时频能量峰值提取其时频特征,最后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分类识别。该方法以信号... 针对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雷达脉内调制识别算法。首先对时频矩阵在时间域进行等间隔分区,然后通过检测区间内信号时频能量峰值提取其时频特征,最后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分类识别。该方法以信号时频能量峰值分布的差异区别不同的雷达脉内调制方式,有效降低了特征维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雷达脉内调制具有较好高识别正确率,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内调制 时频分析 时频能量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密歇根州美国白蛾幼虫期重要天敌种类记述
20
作者 曹亮明 王小艺 张彦龙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4期64-72,共9页
【目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原产北美,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之一,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北美地区美国白蛾是一种危害有限的普通害虫。依据经典生物防治理论,为探索利用原... 【目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原产北美,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之一,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北美地区美国白蛾是一种危害有限的普通害虫。依据经典生物防治理论,为探索利用原产地天敌防治入侵中国的美国白蛾的可能性,202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开展了原产地天敌种类调查。【方法】在样地采集美国白蛾网幕后带回室内饲养,每天记录网幕中出现的天敌种类、数量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白蛾姬小蜂(Elachertus cidariae Ashmead)、白蛾悬茧蜂(Meteorus hyphantriae Riley)、白蛾盘绒茧蜂(Cotesia hyphantriae(Riley))为本地区美国白蛾幼虫期最主要的3种寄生蜂,其中白蛾姬小蜂为多寄生容性外寄生蜂,后两者为单寄生容性内寄生蜂。普拉刺益蝽(Podisus placidus Uhler)、多刺阿乔猎蝽(Acholla multispinosa(DeGeer))、黄绿泽猎蝽(Zelus luridus Stal)为本地区美国白蛾幼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中普拉刺益蝽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作用最显著。【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白蛾姬小蜂、白蛾悬茧蜂、白蛾盘绒茧蜂3种寄生蜂可以作为引进备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原产地天敌 幼虫寄生蜂 捕食性天敌 经典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