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水平与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彦表 魏美容 +2 位作者 夏天永 尹文婷 毛淑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3-661,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牙周炎分为T2DM不伴牙周炎组(T2DM...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牙周炎分为T2DM不伴牙周炎组(T2DM组,n=67)和T2DM伴牙周炎组(T2DMP组,n=73),同期选取口腔科门诊血糖正常的非牙周炎志愿者65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Galectin-3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NC组、T2DM组和T2DMP组血清Galectin-3水平分别为3.81(3.49,4.15)、4.82(4.25,5.26)和6.83(5.19,7.28)ng/mL,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基线资料影响后,T2DMP组和T2DM组血清Galectin-3水平比NC组显著升高(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水平与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β=0.254,95%CI:0.089~0.419,P=0.003)、糖化血红蛋白A1c(β=0.397,95%CI:0.049~0.745,P=0.026)和临床附着丧失(β=0.298,95%CI:0.024~0.572,P=0.033)独立正相关。校正协变量影响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Galectin-3水平与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显著相关(OR=2.146,95%CI:1.260~3.655,P=0.005);趋势检验显示,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随着血清Galectin-3三分位数分组水平增加而增加(Ptrend=0.01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alectin-3预测T2DM伴发牙周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95%CI:0.801~0.920,Z=11.806,P<0.001)。结论T2DM伴牙周炎患者的血清Galectin-3水平升高;血清Galectin-3水平与T2DM患者牙周炎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半乳糖凝聚素-3 牙周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_(1c)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2 位作者 周云 王凡涛 王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7.00%,DMCP1组,30例)和血糖控制较差组(GHbA1c≥7.00%,DMCP2组,30例);选择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时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空腹血糖(FPG)、GHbA1c及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3组PD、SBI、PLI、BOP阳性率、血清sICAM-1水平比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CP组和DMCP1组CAL比基线时亦均明显降低(P<0.05),但DMCP2组CAL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时,DMCP2组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平均降低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组和DMCP1组在整个观察期间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及血清sICAM-1的水平,并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者的牙周附着水平;该治疗还可以降低血糖控制较差者的G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周非手术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烤瓷全冠对龈沟液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吴正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组,每组10颗,分别进行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铂合金PFM全冠修复。在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时对受试牙进行临床检查,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GCD),并进行龈沟内取样,检测龈沟内GCF量和sICAM-l、IL-1β水平。结果镍铬合金组修复后6、12个月时,GI、GCD和GCF各项指标与修复前及钴铬合金组、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修复后12个月时,GI、GCD和GCF指标与修复前及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铂合金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全冠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半乳糖凝集素-3与牙周炎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彦表 夏天永 尹文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7-82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Ⅰ~Ⅲ期牙周炎患者唾液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水平探讨其与牙周炎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Ⅰ、Ⅱ、Ⅲ期牙周炎患者各35例,同期选取牙周健康的志愿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静息状态下唾液Ga... 目的:通过检测Ⅰ~Ⅲ期牙周炎患者唾液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水平探讨其与牙周炎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纳入Ⅰ、Ⅱ、Ⅲ期牙周炎患者各35例,同期选取牙周健康的志愿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静息状态下唾液Gal-3水平。对Gal-3与牙周炎分期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及Ⅰ期、Ⅱ期、Ⅲ期牙周炎组唾液Gal-3的中位数[M(Q1,Q3)]水平(ng/mL)分别为89.40(84.56,96.58)、98.26(89.15,112.29)、136.22(116.21,144.33)和183.27(161.45,196.92),Jonckheere-Terpstra趋势检验显示,唾液Gal-3水平与牙周炎分期存在顺序效应(Z=10.178,P_(trend)<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唾液Gal-3水平分别与PD、CAL、BI、BOP及PL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后,唾液Gal-3水平与Ⅰ、Ⅱ、Ⅲ期牙周炎均显著相关,校正优势比(aOR)分别为1.061(95%CI:1.016~1.108,P=0.008)、1.181(95%CI:1.105~1.202,P<0.001)、1.267(95%CI:1.177~1.365,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Gal-3预测Ⅰ、Ⅱ、Ⅲ期牙周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95%CI:0.167~0.524,P=0.005)、0.958(95%CI:0.167~0.524,P<0.001)和0.997(95%CI:0.942~1.000,P<0.001)。结论:唾液Gal-3水平与牙周炎分期显著相关,是反映牙周炎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牙周炎 分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或伴放线聚集杆菌诱导多形核白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 杨春瑜 +2 位作者 刘宗霞 张彦表 梁广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Fn)共同感染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或伴放线聚集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Aa)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抗凝外周血,经Percoll分离后取PMNs,将分... 目的:探讨与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Fn)共同感染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或伴放线聚集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Aa)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抗凝外周血,经Percoll分离后取PMNs,将分离的PMNs与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混合,于37℃的水浴箱中孵育15min,然后分别向管中加入A组和B组细菌(细菌分组:A1,Pg;A2,Aa;A3,Fn;B1,Pg+Fn;B2,Aa+Fn;B3,Pg+Aa;B4,Pg+Aa+Fn;B5,Aa+Pg+Fn),充分混合后于37℃孵育1h和4h,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MNs产生ROS的量。结果:不同牙周致病菌与分离的PMNs在37℃作用1h,PMNs生成ROS的量分别是A1-16.52;A2-18.74;A3-19.59;B1-17.60;B2-20.09,其中B1>A1;B2>A2,差异显著(P<0.05)。不同微生物与分离的PMNs在37℃作用4h,PMNs生成ROS的量分别是A1-176.05;A2-203.19;A3-230.36;B1-259.08;B2-274.89,其中B1>A1;B2>A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Fn共聚后,Pg或Aa诱导PMNs产生ROS的能力被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核白细胞 活性氧 具核梭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聚集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