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1
作者 马雅莉 刘喜东 +7 位作者 张立强 张晨晨 高东治 张艳 段永强 张彦昶 乔江波 石长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8,共7页
[目的]确定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特征,为白于山区人工林的合理选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植被恢复40年的人工林(河北杨、油松、樟子松)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采用人工土钻法研究人工林0—5 m土壤的干... [目的]确定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特征,为白于山区人工林的合理选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植被恢复40年的人工林(河北杨、油松、樟子松)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采用人工土钻法研究人工林0—5 m土壤的干燥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人工林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荒草地(4.95%)>樟子松林(4.49%)>河北杨林(4.39%)>油松林(2.44%)。(2)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干层均存在且形成深度和干层厚度基本一致,但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不同,油松最低,荒草地最高。(3)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干燥化指数依次为油松林(69.75%)>河北杨林(28.83%)>樟子松林(26.73%)>荒草地(17.05%)。(4)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表明,粉粒、砂粒和深度分别是影响樟子松、油松和河北杨土壤干燥化特征的主要因素。[结论]樟子松林在种植40年后土壤干燥化程度最低,可作为白于山区典型人工林造林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于山区 人工林 土壤干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红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有林 陈文红 +5 位作者 刘统民 张润光 吕学艺 王长成 张彦昶 邹亚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81,共10页
【目的】我国沙漠广袤,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粒漏肥漏水严重。在沙漠栽植经济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经济、生态效益低下。枣树耐干旱,喜光照,研究沙漠枣树栽培技术,使沙漠建设枣园成为可能,提高沙漠红枣产量及质量,以期获... 【目的】我国沙漠广袤,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粒漏肥漏水严重。在沙漠栽植经济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经济、生态效益低下。枣树耐干旱,喜光照,研究沙漠枣树栽培技术,使沙漠建设枣园成为可能,提高沙漠红枣产量及质量,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方法】本文以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实验基地,采用观察法和对比试验法研究了沙漠枣的物候期、适宜品种、适宜树形、施肥灌溉、配方换土、生态作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内容。【结果】在沙漠种植枣树的栽植穴换土,以体积比为优质土∶农家肥=7∶3的比例搅拌制得,每栽植穴更换配方土0.08 m^3。采用行距3.0 m、株距1.0 m栽植,密度适宜,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每年施基肥农家肥1次,施肥量30 m^3/hm^2,追施化肥2次,每次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20 kg/hm^2,混合开沟施入或水肥一体化施入,用尿素0.4%、磷酸二氢钾0.3%、硫酸锌0.3%、硼砂0.5%、硫酸亚铁0.3%配制成混合液喷洒叶面2次,每年分别于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8月初、12月初滴灌5次。栽培品种鲜食枣以秦宝冬枣、冬枣2号、早脆王、伏蜜脆为好,制干枣以骏枣、灰枣为好,鲜食枣的经济效益高于制干枣。树冠以纺锤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等小冠形为好。沙漠红枣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能提高产量3.2倍,提高经济效益6.5倍。【结论】本研究依据沙漠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发育特性,攻克了沙漠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关,达到了沙漠红枣高产、优质、高效和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红枣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