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γ-氨基丁酸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肖婧 徐亚男 +3 位作者 李琦 张彦位 刘研 史学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3-1099,共7页
从新疆特色食品中筛选出能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非酿酒酵母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非酿酒酵母菌,再通过初筛、复筛及诱变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及26S r RNA基因分析,最后对... 从新疆特色食品中筛选出能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非酿酒酵母菌分离纯化的方法分离出非酿酒酵母菌,再通过初筛、复筛及诱变挑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及26S r RNA基因分析,最后对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经2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葡萄汁有孢汉生酵母XYN019(H.uvarum XYN019);通过紫外诱变产量提高了2.3倍,最佳诱变时间为30 s,诱变浓度为10-5;优化后的理论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3.95℃,pH值5.01,培养时间49.17 h,接种量为体积分数3.17%,其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达到4.926 g/L。以上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作为γ-氨基丁酸产生菌,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分离筛选 鉴定 非酿酒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酵母菌连续混合发酵赤霞珠葡萄酒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亚男 张彦位 +4 位作者 刘研 盛赟 王月 赵九洲 史学伟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5期85-89,共5页
通过对新疆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鉴定的7株酵母菌的SO2、酒精、高糖、酸性及温度耐受性能进行发酵研究,获得了葡萄酒最适发酵菌株Y6和Y19,以工业菌株D-254为参照进行连续混合发酵试验,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为前期添加菌株Y6,发酵... 通过对新疆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鉴定的7株酵母菌的SO2、酒精、高糖、酸性及温度耐受性能进行发酵研究,获得了葡萄酒最适发酵菌株Y6和Y19,以工业菌株D-254为参照进行连续混合发酵试验,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为前期添加菌株Y6,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54h;后期添加菌株Y19,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20h,酵母总添加量为0.08%,添加比例Y6/Y19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耐受性 连续混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微生态系统的改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彦位 路江浩 +6 位作者 鄢梦洁 赵星 张士成 杨玉红 杨玲 何方 赵林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9-379,共11页
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饮食、环境或其他不利因素迫使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相关疾病也随之而来。益生菌即“有益的微生物”,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益生... 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饮食、环境或其他不利因素迫使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相关疾病也随之而来。益生菌即“有益的微生物”,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益生菌可以对微生态系统进行正向调节,在维护肠道健康、阴道生殖健康和口腔健康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益生菌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益生菌相关的产品广泛流行,益生菌作为活菌型产品的稳定性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在调节微生态系统、维护机体健康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效果,概括了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加深对益生菌益生功能理解的同时,为益生菌的产业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生态系统 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彦位 杨玲 +6 位作者 路江浩 严超 仵红岩 李玲 刘明月 齐世华 何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44-450,共7页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益生菌都是乳酸菌。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乳酸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基于乳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可以系统... 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益生菌都是乳酸菌。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乳酸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基于乳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可以系统且全面地了解菌株的代谢特征、潜在的益生功能与应用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究乳酸菌的遗传、进化和分类。乳酸菌安全性评价程序要求在基因组水平检索是否存在耐药、毒力和致病性相关基因,并判定相关基因是否可水平转移。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不同代次菌株基因组中基因序列和结构差异,可高效、完整地判定乳酸菌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的遗传性和稳定性。在全基因组信息基础上,重构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可模拟并预测菌体细胞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能系统地指导菌株的代谢工程策略。本文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乳酸菌代谢特性、遗传进化、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基因组学 安全性 稳定性 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GS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