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僵菌侵染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彦丰 王正浩 +4 位作者 农向群 曹广春 赵莉 王广君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6-881,共6页
为了明确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机制,探讨绿僵菌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 为了明确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机制,探讨绿僵菌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PO)、乙酰胆碱酯酶(Ach E)、全酯酶(ESTs)6种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肠保护酶SOD、P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O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最后下降的趋势;解毒酶ACh E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ESTs则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5 d时与对照趋于一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不同的酶活力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东亚飞蝗 中肠 保护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产生菌HQD33的鉴定 被引量:9
2
作者 于寒颖 孙剑秋 +5 位作者 张鹏 张彦丰 凌洪博 解玉红 周东坡 平文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23,共2页
通过对紫杉醇产生菌HQD33的群体形态和菌丝、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分生孢子等个体形态的研究 ,确定了HQD33的分类地位 ,为树状多节孢。
关键词 紫杉醇产生菌 HQD33 形态 树状多节孢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正浩 贾苗 +6 位作者 张彦丰 杜桂林 曹广春 农向群 刘长仲 王广君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6-761,共6页
为了揭示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明确绿僵菌经消化道侵染东亚飞蝗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绿僵菌IPPM202及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不同时间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 为了揭示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明确绿僵菌经消化道侵染东亚飞蝗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绿僵菌IPPM202及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不同时间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IPPM202处理后10 d内,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类胰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逐渐上升;但两种解毒酶的变化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加入两种抑制剂后,总体上抑制了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和两种解毒酶的活性,降低了菌株IPPM202的侵染力,其中,甲苯磺酰基-L-氨基联苯氯甲基酮(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作用较对脒苯基甲磺酰氯(4-amidino phenyl methane sulfonyl fluoride,APMSF)更加显著,使各种酶活力降低至与对照无差异水平。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在中肠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东亚飞蝗 抑制剂 消化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不同转化子毒力差异与胞外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翠 张彦丰 +5 位作者 刘春琴 农向群 曹广春 王广君 刘玉升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9-765,共7页
为了明确含有cry8E基因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不同转化子存在毒力差异的原因,揭示胞外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6株含cry8E基因绿僵菌阳性转化子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磷脂酶活性及其对暗... 为了明确含有cry8E基因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不同转化子存在毒力差异的原因,揭示胞外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6株含cry8E基因绿僵菌阳性转化子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磷脂酶活性及其对暗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parallela毒力,并分析了各个酶活指标与菌株毒力之间的相关性。生测结果表明,不同转化子间毒力差异较大,LT50的变化范围为14.48~21.26 d,校正累计死亡率变化范围为64.50%~92.86%。酶活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活力差异较大,且不同酶的活力变化规律不一致。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分别与校正累积死亡率和LT50值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发现各转化菌株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与毒力相关显著。为了进一步确定酸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对毒力的综合影响,将不同转化子的酶活与校正累积死亡率、LT50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相关性显著。因此,推测不同转化子对寄主毒力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菌株间几丁质酶活性不同,几丁质酶可以作为大量转化子初步筛选的参考性指标,但是不能完全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暗黑鳃金龟 胞外酶 毒力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应激调查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丽全 张彦丰 +2 位作者 许莹 郑建盛 林朝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自制影响因素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对521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疑病、强迫-焦...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和自制影响因素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对521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疑病、强迫-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2.8%、9.2%、8.4%、1.9%和1.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恐惧的因素有年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了解《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社区处理防控能力等因素;影响抑郁的因素有年龄、职业、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了解《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影响神经衰弱的因素有年龄、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等因素。[结论]社区居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恐惧和抑郁心理应激为主,多与不了解相关防控知识和年龄、职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居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应激 疫情 应对措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