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雾热解制备氧化铈过程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吕超 张录录 +2 位作者 周佟 廷安 吕国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1,共13页
喷雾热解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催化剂材料、薄膜材料制备以及超细粉体制备等领域。本文采用DPM-ED模型模拟喷雾热解法制备氧化铈(CeO_(2)),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550、650、750和850℃)对产物CeO_... 喷雾热解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催化剂材料、薄膜材料制备以及超细粉体制备等领域。本文采用DPM-ED模型模拟喷雾热解法制备氧化铈(CeO_(2)),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550、650、750和850℃)对产物CeO_(2)分布、喷雾贯穿距以及液滴直径的影响,还考察了不同气速(1.0、1.2、1.4和1.6 m/s)对产物CeO_(2)分布以及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产物CeO_(2)质量分数越大,喷雾贯穿距越小,液滴直径减小得越快;不同气速导致产物颗粒在反应器内滞留或沉积量不同,同时流场内温度梯度分布很不均匀。模拟结果可为今后喷雾热解制备CeO_(2)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 液滴群 氧化铈 离散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时距规则定量优化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录录 夏建军 +3 位作者 李献民 杨万祥 闫杰 郭再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547,共13页
可控震源动态扫描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相邻多组震源震动时产生的地震波会相互干涉,从而影响地震数据采集品质。合理设计采集时距规则可以降低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时震源相互干涉的影响,同时平衡原始数据采集品质和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施工效... 可控震源动态扫描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相邻多组震源震动时产生的地震波会相互干涉,从而影响地震数据采集品质。合理设计采集时距规则可以降低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时震源相互干涉的影响,同时平衡原始数据采集品质和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施工效率。以往动态扫描时距规则设计时,对资料处理过程中高效采集噪声的压制效果考虑较少,并且时距规则的设计缺乏统一量化标准。首次将高效采集噪声压制效果引入动态扫描时距规则设计中,对现场不同地表类型采集的可控震源相关前记录采用互相关法获取高效采集噪声信息,以环境噪声能量、干涉时空位置和干涉区域能量比值为阈值建立量化统一的时距规则设计标准,形成了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时距规则定量优化设计方法。动态扫描时距规则定量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现场试验方案,降低了试验工作量,与地震数据处理信噪分离技术相适应优化滑动时间参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计时距规则避免了以频率扫描为主的常规定性分析方法带来的人为主观歧义。该方法不受勘探区地表特征约束,能够在保障地震数据品质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控震源采集施工效率,是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可控震源 动态扫描 高效采集噪声 时距规则 谐波压制 定量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砾石区表层HTI介质速度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3
作者 孔凡勇 谢安 +5 位作者 夏建军 张录录 王利业 王伟 于金林 韦建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对称轴和分方位层析拟合建立各向异性模型的方法。首先通过各向异性调查微测井的表层结构正演初至时间和实际资料的初至时间对比确定各向异性对称轴特征,再对分方位初至层析反演模型进行椭圆拟合,求取初始快速度、慢速度和对称轴方位,使用二维VTI各向异性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求取对称轴方向速度的校正系数校正对称轴方位速度,进而建立山前砾石覆盖区的各向异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近地表 各向异性 分方位层析 正演模拟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山前独南地区近地表各向异性调查及其对地震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宜文 张录录 +2 位作者 马凯 尹丽丽 李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20,6-7,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巨厚砾石覆盖区普遍存在严重的近地表各向异性问题,它所引起的非地表一致性对表层建模与静校正量计算有较大影响,对地震资料时间域成像的影响程度目前尚未有定性和定量的认识。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独南地区近...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巨厚砾石覆盖区普遍存在严重的近地表各向异性问题,它所引起的非地表一致性对表层建模与静校正量计算有较大影响,对地震资料时间域成像的影响程度目前尚未有定性和定量的认识。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独南地区近地表各向异性调查为基础,通过模型正演明确了近地表为近似HTI介质,进一步通过所建立的各向异性正演模型落实了近地表各向异性对叠加剖面信噪比、成像精度以及叠加速度建模的影响,为后续各向异性反演与地震成像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各向异性 HTI介质 模型正演 地震成像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多次波机理分析及压制效果量化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录录 王正军 +3 位作者 夏建军 苏卫民 秀丽 郭再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100,共5页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多次波是一类常见而且对有效信息影响严重的干扰波,多次波的存在会降低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噶尔盆地腹部石炭系上覆侏罗系煤层为强阻抗界面,产生的多次波严重影响了石炭系内幕成像效果,...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多次波是一类常见而且对有效信息影响严重的干扰波,多次波的存在会降低地震资料信噪比,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噶尔盆地腹部石炭系上覆侏罗系煤层为强阻抗界面,产生的多次波严重影响了石炭系内幕成像效果,因此多次波的压制是深层成像处理的关键之一。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两个方面对准多次波进行识别,采用滤波方法对多次波进行压制处理,并采用量化指标对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优化多次波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对提高石炭系成像效果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多次波机理分析 多次波压制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制备CeO_(2)中液滴蒸发-破碎-热解耦合模拟:Ⅰ.耦合反应随时间变化
6
作者 吕超 张录录 +2 位作者 王明 廷安 吕国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5年第9期3014-3031,共18页
喷雾热解法是制备纳米CeO_(2)粉体的途径之一,但液滴在高速高温气流中发生的蒸发、破碎和热解行为影响了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蒸发传质模型与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的耦合方法,研究了热解中液滴形貌以及... 喷雾热解法是制备纳米CeO_(2)粉体的途径之一,但液滴在高速高温气流中发生的蒸发、破碎和热解行为影响了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蒸发传质模型与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的耦合方法,研究了热解中液滴形貌以及流场的变化和产物分布随时间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当入口气流速度为60 m/s、温度为650℃时,液滴在破碎前的形貌发生了变化,即液滴表面先出现波纹状起伏,然后加剧为褶皱状起伏,最后转变为沟壑状起伏;液滴迎风面与背风面存在压力差,流场中局部(液滴边缘)气流速度最大为67 m/s;子液滴数量沿X轴正方向不断减少且周围有产物CeO_(2)生成,计算域内产物CeO_(2)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产物CeO_(2)主要生成于气相与氧化剂的交界面处,而非直接附着在液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 液滴破碎 多场耦合 数值模拟 氧化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