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免疫疾病对角膜移植术预后影响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孙悦(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全身免疫疾病患者常因角膜穿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角膜进行性混浊等眼部并发症而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但因此类患者的免疫状态异常,常导致手术预后较差。本研究拟通过对发生眼部并发症的全身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总结,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 全身免疫疾病患者常因角膜穿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角膜进行性混浊等眼部并发症而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但因此类患者的免疫状态异常,常导致手术预后较差。本研究拟通过对发生眼部并发症的全身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总结,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黏膜类天疱疮、特应性疾病,阐述该类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眼部相关诊断方法,分析其特殊的眼部免疫状态,探讨角膜移植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在临床中指导手术及用药方案的制定,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疾病 免疫相关性角膜炎 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手术预后 糖皮质激素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健眼的病理生理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馨甜(综述) 石妍(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0-223,共4页
感染性角膜炎常为单眼发病,除感染眼出现病理变化外,其健眼常会因预防性免疫防御反应而出现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角膜神经系统、泪液功能及角膜免疫系统等方面,如出现角膜神经密度的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角膜树突状细胞增多、泪液... 感染性角膜炎常为单眼发病,除感染眼出现病理变化外,其健眼常会因预防性免疫防御反应而出现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角膜神经系统、泪液功能及角膜免疫系统等方面,如出现角膜神经密度的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角膜树突状细胞增多、泪液分泌减少以及泪液因子变化等。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泪液分泌功能测试、泪膜破裂时间等检测手段可对这些改变进行监测。动物模型研究与临床研究分析单眼感染性角膜炎健眼出现相应改变的原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介导的神经源性调节作用、角膜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变化、泪液反射通路、泪液渗透压改变以及神经体液免疫反应等相关。本文就单眼感染性角膜炎对侧健眼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综述,以进一步理解角膜内环境稳态和角膜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健眼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泪液分泌实验 泪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生物膜及其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楠(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病灶的真菌病原体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生物膜是一种由菌体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有特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菌细胞群体所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病灶的真菌病原体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生物膜是一种由菌体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有特定功能和复杂结构的菌细胞群体所形成的结构。生物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从而造成持续性感染,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已发现生物膜可以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巩膜扣带等眼内植入物表面形成。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真菌生物膜在眼内炎、角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真菌生物膜及其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的耐药机制、治疗策略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真菌 眼部感染 角膜炎 植入物相关眼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东玥言(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各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眼科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恺睿(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眼科诊疗过程中产生大量影像学资料,而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将AI应用于眼科影像已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AI技术成功应用于... 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眼科诊疗过程中产生大量影像学资料,而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将AI应用于眼科影像已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AI技术成功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分型、分期、治疗途径和治疗效果随访跟踪,如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此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AI技术应用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识别、判读,进而诊断眼科疾病,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就目前AI结合OCT和OCTA图像在眼前节疾病、眼底疾病等眼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光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厚度变化——炎症反应的潜在评估指标 被引量:1
6
作者 武瑶(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7-1242,共6页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脉络膜厚度易受到年龄、性别、激素等水平的影响。此外,在病理条件下,脉络膜也易受到眼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攻击,使其产生相应的血管反应性变化,造成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影像学检查会出现脉络膜厚度异常的表现。利用光学...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脉络膜厚度易受到年龄、性别、激素等水平的影响。此外,在病理条件下,脉络膜也易受到眼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的攻击,使其产生相应的血管反应性变化,造成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影像学检查会出现脉络膜厚度异常的表现。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能较为直观地观察脉络膜厚度变化,其无创的检测手段方便患者的随访,为评估病情进展提供依据。近年来,各领域研究者提出将脉络膜厚度变化作为评估眼部炎症性疾病及全身炎症性疾病新的潜在炎症评估指标。在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中,如眼部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值明显变薄;而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如交感性眼炎急性期、后巩膜炎急性期,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值会显著增厚,且随着炎症反应的控制,增厚的脉络膜也会随之变薄。但是,脉络膜厚度变化规律并不一定如此,如在圆锥角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炎症反应中,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值呈增厚变化。本文将对眼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中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作为潜在炎症指标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炎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眼部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语亭(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1-784,共4页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初次感染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其感染眼部后表现多样,以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胞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最为常见,可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初次感染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其感染眼部后表现多样,以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胞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最为常见,可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早干预、改善患者视力预后。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巨细胞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及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人群及好发因素、眼部特征性临床表现、眼科常用辅助检查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诊断及多种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角膜炎 视网膜炎 葡萄膜炎 感染性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形螨睑缘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迎宾(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3-506,共4页
蠕形螨是人体内一种常见的小型寄生虫,体长约150~350μm,主要分布在人类的皮脂腺和皮肤毛囊中。近年来众多的皮肤科及眼科方面的研究表明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睑缘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蠕形螨睑缘炎已成为临床的关注点之一... 蠕形螨是人体内一种常见的小型寄生虫,体长约150~350μm,主要分布在人类的皮脂腺和皮肤毛囊中。近年来众多的皮肤科及眼科方面的研究表明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睑缘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蠕形螨睑缘炎已成为临床的关注点之一。蠕形螨睑缘炎是蠕形螨感染睑缘而引起的睑缘皮肤炎症反应,严重者甚至会累及角膜和结膜,影响视力。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容易忽视的疾病,睑缘炎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可达90%,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检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目前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主要以除螨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茶树油、甲硝唑等。其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蠕形螨睑缘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睑缘炎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表鳞状上皮瘤诊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9
作者 李育霖(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检测肿瘤性上皮病变的巨大潜力。依据AS-OCT上的特征性表现,可在多种眼表疾病中检测出眼表鳞状上皮瘤(OSSN)的存在,其诊断效果堪比病理组织活检。随着技术的发展,AS-OCT成像模式已从时域OCT发展到具有更高外显率和分辨率的频域OCT,其呈现的高质量图像有助于精细辨别OSSN的良恶性,提高OSSN的检出率,完善眼表肿瘤的鉴别诊断,从而提高OSSN的诊断效率。此外,在监测OSSN复发及化疗评估等临床管理阶段,AS-OCT可辅助优化治疗方案,有效监测疾病的转归。本文就OSSN的形态学表现、OSSN各种辅助检查的优劣性、AS-OCT的发展、OSSN在AS-OCT上的特异表现、AS-OCT在非典型OSSN中的应用、AS-OCT在OSSN诊疗中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鳞状上皮瘤 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