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骨髓象分析
1
作者 张式其 朱公文 +2 位作者 王延琪 李志军 张永顶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4-16,共3页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独特的血液学改变,但目前对其骨髓象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报道和分析了60例不同病期的EHF患者的骨髓象。临床资料一、材料本组均为1990年10~1991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本组EHF的临床表现典型,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独特的血液学改变,但目前对其骨髓象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报道和分析了60例不同病期的EHF患者的骨髓象。临床资料一、材料本组均为1990年10~1991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本组EHF的临床表现典型,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EHF抗体IgM阳性。60例中发热期40例、少尿期7例、多尿期9例,恢复期4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35.95岁。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骨髓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22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抑制物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朱公文 王义平 +4 位作者 王延琪 张式其 王克安 李志军 郑玲霞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6,共2页
本文报道22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L)活性、血浆纤溶酶(PL)活性在病程中的活动变化。结果EHF患者在发热期、少尿期七一PA与PL活性显著上升(P<0.01),PAL活性低于正常,t-PA/PAL比值显著升... 本文报道22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L)活性、血浆纤溶酶(PL)活性在病程中的活动变化。结果EHF患者在发热期、少尿期七一PA与PL活性显著上升(P<0.01),PAL活性低于正常,t-PA/PAL比值显著升高(P<0.01)多尿期与恢复期t—PA与PAL的活性有所下降,PAL活性增强,t—PA与PAL比值低于发热期和少尿期(P<0.01),由此可见,EHF患者出血症状可能与t—PA活性增强,PAL活性下降,纤溶系统功能亢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组织型 纤溶酶原 激活物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心肌酶谱及内源性洋地黄物质的动态变化
3
作者 朱公文 王义平 +3 位作者 张式其 王延琪 祖华 陈永亮 《安徽医学》 1997年第6期32-33,共2页
<正>1995年对5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作了心肌酶谱分析,部分患者作内源性洋地黄(EDLS)检测及心电图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53例为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1992年全国HFES防治规定。本组用捕获法抗u链ELISA法检... <正>1995年对5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作了心肌酶谱分析,部分患者作内源性洋地黄(EDLS)检测及心电图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53例为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1992年全国HFES防治规定。本组用捕获法抗u链ELISA法检查血清特异性IgM皆≥1;40阳性而确诊。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11—73,平均32.56±13.5岁,人院病日2~7天,平均3.81土1.31天;将重型、危重型合并为重症组共29例;轻型、中型合并为轻症组共2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心肌酶谱 内源性洋地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