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崔宏春 赵芸 +4 位作者 黄海涛 李红莉 余继忠 张建勇 吴云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加工 窨制 风味 品质评价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的成因、储集空间及实验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茜 胡安平 +3 位作者 沈安江 张建勇 乔占峰 段军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6-1482,共27页
全球广布的白云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储集空间保持机制还存在诸多疑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储集空间控制因素与新型实验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1)通过溶解-再沉淀方法成功合成出... 全球广布的白云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储集空间保持机制还存在诸多疑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储集空间控制因素与新型实验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1)通过溶解-再沉淀方法成功合成出低温有序白云石,白云岩的形成受热力学和动力学屏障共同制约。(2)研究建立、拓展和完善了多种白云石化模型。新建了有机物(微生物)诱导模型,完善了无机物催化模型,修订了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型,拓展了蒸发泵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型,细化了埋藏白云石化类型。(3)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改造对白云岩储层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适度的白云石化作用及次生溶蚀作用增加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过度的胶结作用、大量热液矿物沉淀及轻-中度重结晶作用减少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4)发展了微区元素分析、Mg-Ca同位素、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团簇同位素、激光共聚焦-CT扫描成像解析及核磁共振-频谱激发极化实验新技术。研发了白云岩储层正演模拟技术、多尺度定量表征白云岩孔隙的三维结构和流动性技术,为白云石成因机理、储集空间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储集空间控制因素 白云岩 新型实验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技术探讨
3
作者 张建勇 杨尚帅 冯玉森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是保证本区域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方式,做好对各县级调查单元成果全面检查,确保年度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文章通过对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技术方法研究,详细介绍了省级核查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涉及总体技术流... 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是保证本区域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方式,做好对各县级调查单元成果全面检查,确保年度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文章通过对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省级核查技术方法研究,详细介绍了省级核查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涉及总体技术流程、成果预处理、内外业检查、成果汇总、质量管控等各阶段,提高变更调查成果核查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变更调查 省级核查 技术方法 成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R对气态烃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建勇 刘文汇 +7 位作者 腾格尔 王小芳 潘立银 吕玉珍 付小东 张敬艺 卿颖 刘金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77,共6页
选用高含硫原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以及硫酸镁作为反应物,设计了3组共6个反应体系,以对比发生硫酸盐热还原作用(TSR)与否对烃类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影响。模拟实验利用黄金管—高压釜限定系统完成,6个反应体系具有完全相同的反应温... 选用高含硫原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以及硫酸镁作为反应物,设计了3组共6个反应体系,以对比发生硫酸盐热还原作用(TSR)与否对烃类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影响。模拟实验利用黄金管—高压釜限定系统完成,6个反应体系具有完全相同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结果具有可对比性。模拟实验结果证实:①TSR反应导致气态产物中H2S和CO2含量的明显增加;②TSR反应导致气态天然气组分变干,即碳数越多的气态烃越容易发生TSR反应,甲烷很难作为反应物参与TSR反应;③TSR反应导致气态烃碳同位素变重,而CO2碳同位素变轻;④TSR导致甲烷碳同位素变重最多,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变重相对较小,即δ13C2与δ13C1差值变小。TSR反应导致的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变化影响了油气源对比的经验公式及判断指标,因此在高含硫天然气区进行气源对比时应考虑TSR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气态烃组分 硫酸盐热还原作用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多目标模糊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建勇 郭耀煌 李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车辆优化调度问题是当前车辆调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预约时间的概念,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研究了模糊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多目标车辆优... 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车辆优化调度问题是当前车辆调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车辆优化调度问题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预约时间的概念,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研究了模糊不确定信息条件下的多目标车辆优化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信息 模糊 顾客满意度 车辆优化调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建勇 肖武 +4 位作者 王铮 台晓丽 王鹏飞 蒋舒 王婷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5-1292,共8页
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地生产力极其重要,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质量有助于认识土壤环境状况,并有效和合理地利用土地。当前,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本研究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方法引入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并以吉林省黑土为例,从... 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地生产力极其重要,了解和掌握土壤肥力质量有助于认识土壤环境状况,并有效和合理地利用土地。当前,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有许多种方法。本研究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方法引入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并以吉林省黑土为例,从土壤养分、结构和环境3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将具有代表性的13个野外定点采样的测试数据进行评价,同时与可拓评价法、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选取的13个样点,肥力质量均为Ⅲ类级别,肥力质量中等;针对不同样点所存在的限制因素,可提出土壤改良与改善的对策,G3、G7和G8样点的土壤需要增施磷肥,G4、G10和G14样点的土壤应注意耕作制度和改良土壤结构。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发现,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用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一致性高,仅在3个或1个样点的评价结果不一致。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简便易懂,方便编程实现参评因子量化处理,避免主观随意性。此方法是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或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肥力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 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对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1 位作者 崔宏春 江用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3,共6页
研究了O2对茶多酚化学氧化(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真空、露置空气和通氧等3种不同O2含量的条件下,茶多酚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均可得到茶黄素类物质,其含量随着2种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 研究了O2对茶多酚化学氧化(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形成茶黄素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真空、露置空气和通氧等3种不同O2含量的条件下,茶多酚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均可得到茶黄素类物质,其含量随着2种反应体系中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化学氧化中儿茶素消耗的主体是EGCG、EGC、C、EC,说明O2是茶多酚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相关研究报道却极少涉及到关于O2在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另外,比较茶多酚碱性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形成茶黄素的情况,前者比后者得到更多茶黄素类物质。文中还考察了O2对茶黄素化学氧化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2 茶多酚 化学氧化 茶黄素 儿茶素 碱性氧化 酸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热还原作用模拟实验装置的材料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建勇 刘文汇 +4 位作者 腾格尔 范明 郑伦举 王小芳 刘金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硫酸盐热还原作用(TSR)成因的硫化氢是高含硫天然气藏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深入研究TSR反应机理,需要开展系统深入的模拟实验。但是,不同材料制作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相差甚远。为了探讨实验装置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文对高温高压合... 硫酸盐热还原作用(TSR)成因的硫化氢是高含硫天然气藏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深入研究TSR反应机理,需要开展系统深入的模拟实验。但是,不同材料制作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相差甚远。为了探讨实验装置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文对高温高压合金釜、石英管以及金管等实验装置进行了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证实:①高温高压合金釜的金属参与反应形成金属硫化物,不适合用于TSR模拟实验;②高温高压条件下,石英可以跟硫酸盐反应生成硅酸盐,因此石英管也不适合用于TSR模拟实验;③黄金不与TSR反应物、中间产物或者产物中的任何一种物质发生反应,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装置虽然受金管容积所限,模拟产物量不足以进行轻烃指标的分析,但是其产物量足以进行气体产物组分及碳同位素测试,是较好的一种TSR模拟实验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管 合金釜 金管 实验装置 模拟实验 硫酸盐热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1 位作者 崔宏春 尧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93-497,共5页
茶黄素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茶叶天然产物。本文综述国内外4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比较分析纤维素层析法、葡聚糖凝胶层析法、硅胶层析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聚酰胺层析法等茶黄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认为聚... 茶黄素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茶叶天然产物。本文综述国内外4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比较分析纤维素层析法、葡聚糖凝胶层析法、硅胶层析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聚酰胺层析法等茶黄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认为聚酰胺层析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4种主要茶黄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可为开发利用茶黄素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单体 分离 制备 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式联运网络的最优分配模式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张建勇 郭耀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多式联运已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 ,从实现总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出发 ,建立了一种多式联运网络的最优分配模型 。
关键词 多式联运网络 最优分配模工 运输协作 交通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模糊费用系数的VSP的修正C-W节约算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建勇 郭耀煌 李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84,310,共5页
将传统的确定性车辆调度问题扩展为具有模糊特征的模糊车辆调度问题.在对具有模糊费用系数的车辆调度问题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模糊车辆调度的数学模型;通过Gaufmann Gupta模糊数排序方法与传统车辆调度问题的C W节约算法的有效... 将传统的确定性车辆调度问题扩展为具有模糊特征的模糊车辆调度问题.在对具有模糊费用系数的车辆调度问题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模糊车辆调度的数学模型;通过Gaufmann Gupta模糊数排序方法与传统车辆调度问题的C W节约算法的有效结合,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改进C W节约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调度问题 C—W节约算法 模糊费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模糊预约时间的动态VRP的插入启发式算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建勇 李军 郭耀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有效解决动态环境下考虑顾客偏好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在对反映顾客偏好的模糊预约时间以及具有模糊预约时间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给出了该问题的求解思路,即当新顾客出现时,在保证车辆运载能力和服务时间的可行性... 为有效解决动态环境下考虑顾客偏好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在对反映顾客偏好的模糊预约时间以及具有模糊预约时间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给出了该问题的求解思路,即当新顾客出现时,在保证车辆运载能力和服务时间的可行性的前提下,由最佳车辆在最合适的时间为该新顾客服务.基于此思路,设计了由前后双向可推的推-碰过程确定最佳服务时间的插入启发式算法.在该算法中,通过对顾客的服务时间的前推或后推,确定能使所有顾客的综合满意度达到最大的服务时间调整方案.同时,通过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度、车辆行驶距离和车辆等待时间等因素,使由于新顾客的加入而引起的综合成本增加值得以优化.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以说明该插入启发式算法求解考虑顾客偏好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预约时间 动态车辆路径问题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组成对化学氧化形成茶黄素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1 位作者 崔宏春 江用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5-89,92,共6页
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分离茶多酚,获得纯度为ECG 980.0mg·g-1、EC 960.0mg·g-1、EGC 900.0mg·g-1、EGCG 980.0mg·g-1的儿茶素单体,并以制备的儿茶素单体为反应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反... 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分离茶多酚,获得纯度为ECG 980.0mg·g-1、EC 960.0mg·g-1、EGC 900.0mg·g-1、EGCG 980.0mg·g-1的儿茶素单体,并以制备的儿茶素单体为反应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反应,探讨儿茶素组成对茶黄素化学氧化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儿茶素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产物存在明显差异,且碱性氧化产物较酸性氧化产物复杂,存在很多未知的氧化产物,有待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茶黄素 化学氧化 影响 机理 碱性氧化 酸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注入工程诱发断层活化的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建勇 崔振东 +3 位作者 周健 韩伟歌 于慧 王燚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40,共8页
人类向地球深部要资源和空间的需求与日俱增,增强型地热能开发、二氧化碳地下封存和页岩气开采等深部地质工程活动趋于活跃,但向深部地层注入高压流体有可能导致已有断层活化并诱发低级别有感地震。为了研究该类地震的机理、影响因素、... 人类向地球深部要资源和空间的需求与日俱增,增强型地热能开发、二氧化碳地下封存和页岩气开采等深部地质工程活动趋于活跃,但向深部地层注入高压流体有可能导致已有断层活化并诱发低级别有感地震。为了研究该类地震的机理、影响因素、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应对措施,基于大量文献调研,结合国内外注入流体诱发断层活化的典型工程案例,分析影响断层活化的主要因素及关键评价指标,探讨流体注入诱发断层活化的机理,分析总结流体注入诱发断层活化的评估方法和判别准则,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断层活化的主控因素是地应力,断层是否活化受地应力状态的控制,当地应力对断层滑移起约束作用时,断层活化的风险相对较低;(2)断层的渗透率、内摩擦角、黏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质是断层活化的内因,流体注入速率及注入量是引发断层活化的诱发因素;(3)目前断层活化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摩尔—库伦有效应力原理的拓展和延伸,对该评估方法的绝对准确性尚存有疑问,实际运用应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情况灵活处理、不断改进和创新;(4)目前向深部注入高压流体的新型地质工程领域实践经验不足、研究水平不高,尚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结论认为,加强监测、科学选址、重视对历史流体注入资料的研究,尽快制定完善地下流体注入规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深部 流体注入 断层活化 低级别有感地震 影响因素 机理 风险评估 对策 地下流体注入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属植物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建勇 刘涛 袁佐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657,670,共3页
石斛作为一种集药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珍稀植物,近年来其组培快繁和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综述了石斛属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培养基、增殖与分化、遗传转化方法、靶材料、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石斛的开发... 石斛作为一种集药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珍稀植物,近年来其组培快繁和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综述了石斛属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培养基、增殖与分化、遗传转化方法、靶材料、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石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的酸性氧化形成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江用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选取FeCl3、Fe2(SO4)3、Fe(NO3)3三种化合物为氧化剂,对茶多酚酸性氧化制备茶黄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在FeCl3、Fe2(SO4)3、Fe(NO3)3三种酸性氧化剂条件下均可氧化形成茶黄素(TFs),且在酸性氧化剂浓度为40mg/ml时,茶黄素生成量最... 选取FeCl3、Fe2(SO4)3、Fe(NO3)3三种化合物为氧化剂,对茶多酚酸性氧化制备茶黄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在FeCl3、Fe2(SO4)3、Fe(NO3)3三种酸性氧化剂条件下均可氧化形成茶黄素(TFs),且在酸性氧化剂浓度为40mg/ml时,茶黄素生成量最高。实验还就茶多酚酸性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酸性氧化 茶黄素 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碱和蛋白质对酯型儿茶素氧化形成TFDG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江用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5-191,共7页
对咖啡碱(CAF)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双酯型茶黄素形成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牛血清白蛋白对TFDG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相同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和咖啡碱表现出相似的抑制作用。当牛血清蛋白与咖啡碱同在... 对咖啡碱(CAF)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双酯型茶黄素形成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牛血清白蛋白对TFDG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相同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和咖啡碱表现出相似的抑制作用。当牛血清蛋白与咖啡碱同在一个化学氧化反应体系中时,表现出随浓度不同而呈现复杂的竞争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型儿茶素 化学氧化 咖啡碱 蛋白质 双酯型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成本的资源型省域绿色GDP核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建勇 赵艳玲 +4 位作者 付亚洁 何厅厅 田帅帅 邹玉珠 刘慧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110,共7页
为了评价资源型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研究资源型省域绿色GDP的核算体系,选取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能值分析法和成本法,将不可更新资源、环境损耗中的各种能量转换成能值-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得到资源型省域的绿色GDP值与年... 为了评价资源型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研究资源型省域绿色GDP的核算体系,选取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能值分析法和成本法,将不可更新资源、环境损耗中的各种能量转换成能值-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得到资源型省域的绿色GDP值与年际变化,再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对策。结果表明:以山西省为例,在2000~2014年间,传统GDP增长速度较快,绿色GDP增长相对比较缓慢且2013~2014年保持平稳趋势,绿色GDP在传统GDP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总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这与能值交换率显著相关,有赖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依靠煤炭等不可更新资源的特点,省内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对外界资源依赖性较低,对外贸易以输出能值为主。因此,在去产能的新常态下,山西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GDP 能值分析法 成本法 资源型省域 可持续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乙酰化分子修饰取代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勇 江和源 +2 位作者 崔宏春 王伟伟 施莉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改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在乙酸乙酯体系中化学合成乙酰化EGCG。研究酰基供体乙酸酐用量、催化剂吡啶用量、溶剂乙酸乙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EGCG乙酰化分子修饰取... 为改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在乙酸乙酯体系中化学合成乙酰化EGCG。研究酰基供体乙酸酐用量、催化剂吡啶用量、溶剂乙酸乙酯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EGCG乙酰化分子修饰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9 g的EGCG为原料,乙酸酐用量0.04 m L、吡啶用量0.02 m L、乙酸乙酯用量20~60 m L、反应温度20~25℃、反应时间1~3 h有利于1~3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乙酸酐用量0.12~0.20 m L、吡啶用量0.06~0.20 m L、乙酸乙酯用量10~20 m L、反应温度17~25℃、反应时间5~9 h有利于4~6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乙酸酐用量0.40~0.80 m L、吡啶用量0.10~0.20 m L、乙酸乙酯用量5~10 m L、反应温度25~40℃、反应时间5~9 h有利于7~8取代度乙酰化EGCG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乙酰化 取代度 分子修饰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南段村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冯玉森 刘新 张建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05-209,216,共6页
以黄河流域河南段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村庄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密度分析显示研究区村庄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明显的北多于南、东多于西的分布特... 以黄河流域河南段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村庄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密度分析显示研究区村庄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明显的北多于南、东多于西的分布特征。海拔200 m以下的村庄数量占村庄总数的76%,海拔700 m以下的村庄占村庄总数的95%。黄河流域河南段95%的村庄坡度小于10°,坡度超过10°的村庄极少。村庄的数量与离道路和河流的距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离道路和河流0~1 km的缓冲区内村庄的密度最大,分别为0.45和0.47个/km^(2),村庄数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单因子中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解释力最高,双因子交互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口密度以及主要路网密度的交互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布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河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