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齐基础短板 加强科技支撑 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 被引量:1
1
作者 轩玮 李卢祎 张建云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5期10-11,共2页
近日,我国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造成严重内涝灾害;西欧多国也发生大范围暴雨和洪水灾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降雨将呈现怎样的趋势?这些变化给城市洪涝防治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城市内涝防治应重点考虑哪些方面?日前,本刊记者采访... 近日,我国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造成严重内涝灾害;西欧多国也发生大范围暴雨和洪水灾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降雨将呈现怎样的趋势?这些变化给城市洪涝防治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城市内涝防治应重点考虑哪些方面?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旱灾害 洪水灾害 气候变化背景 特大暴雨 内涝灾害 科技支撑 防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番茄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梁少威 闫浩芳 +5 位作者 张川 张建云 王国庆 蒋建辉 邓帅帅 周裕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3,216,共8页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下作物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理,文中对C3作物番茄生长环境设置不同CO_(2)浓度(1000±50μmol/mol,700±30μmol/mol和环境浓度416μmol/mol)和不同温度(日均24℃和38℃),分析作物光合...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下作物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理,文中对C3作物番茄生长环境设置不同CO_(2)浓度(1000±50μmol/mol,700±30μmol/mol和环境浓度416μmol/mol)和不同温度(日均24℃和38℃),分析作物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ChlF)的日均变化趋势,以及光系统Ⅱ(PSⅡ)对CO_(2)浓度和高温交互影响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作物光合速率(A_(n))、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再生速率(J_(max))、最大量子产率(F_(v)/F_(m))、实际量子产率(ФPSⅡ)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_(max)),而适当地升高大气CO_(2)浓度(700±30μmol/mol)可以通过改变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羧化速率和非调节能量耗散的量子产率Y(NO)来有效改善高温胁迫对作物光合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温胁迫下,相比于CO_(2)浓度维持在1000±50μmol/mol和环境CO_(2)浓度416μmol/mol,CO_(2)浓度维持在700±30μmol/mol时最大羧化速率(V c,max)分别提升了15.11%和47.66%,最大再生速率(J max)分别提升了8.83%和41.82%,而非调节能量耗散的量子产率Y(NO)则分别下降了12.27%和9.97%.研究为番茄植株应对高温胁迫下产生的热应激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温胁迫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研究进展及黄河水源涵养区研究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和水资源预测为核心,细化了数据集构建、机理解析、模型研发、趋势预估4项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预期研究成果将揭示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文-生态过程的互馈耦合机理、创新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的模拟和预测技术,科学预测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趋势,有效支撑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生态水文过程 水资源 生态安全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以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云 李晟 +2 位作者 陈家豪 吕晓雯 杨昊 《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83-87,94,共6页
为探索水利工程对生态产品总值(GEP)的贡献,量化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以丽水市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为例,对该工程建成前后的GEP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大溪治理前,工程建设范围内年度GEP总值为22.50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价值为21.80亿元,调节... 为探索水利工程对生态产品总值(GEP)的贡献,量化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以丽水市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为例,对该工程建成前后的GEP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大溪治理前,工程建设范围内年度GEP总值为22.50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价值为21.80亿元,调节服务价值为0.65亿元,供给产品价值为651万元。大溪治理后,预计建设范围内年度总GEP为28.90亿元,文化服务价值为27.60亿元,调节服务价值为1.30亿元,供给产品价值506万元。研究发现,文化服务是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发挥生态效益,直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主要渠道,未来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时,应当重视对文化服务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大溪治理 生态产品总值 G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文鑫 金君良 +3 位作者 舒章康 张建云 王国庆 陈宇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3,共14页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水文事件预估较少。基于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计划的22个气候模式耦合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IC模型),预估了不同代表性典型浓度路径下嘉陵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分析了极端水文事件强度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VIC模型在嘉陵江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各站点日径流模拟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7,多年水量相对误差在8%之内,对极端水文指标年最大洪峰流量和年最大5日洪量模拟较好;(2)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将以暖湿化为主,2031—2090年降水量相较基准期(1985—2014年)将增加5.5%~13.8%,温升幅度超2℃;(3)未来径流量很可能会增加,在2061—2090年,径流量相较基准期(1985—2014年)将增加7.0%~14.0%;(4)流域未来洪水强度可能增大,在2061—2090年,SSP5-8.5排放情景下基准期年最大洪峰流量与年最大5日洪量50年一遇值的重现期将缩短为10~2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流域水循环加快,水文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及洪涝风险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估 气候模式 VIC模型 COPULA函数 极端水文事件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南方典型小水电站入库径流及发电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乐扬 张建云 +4 位作者 宁忠瑞 贾雨凡 郭心仪 张睿 鲍振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流域水文和水力发电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气候变化对入库径流和水力发电的影响,对实现水资源和水电能...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流域水文和水力发电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水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气候变化对入库径流和水力发电的影响,对实现水资源和水电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位于北江支流的官溪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19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利用RCCC-WBM模型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官溪水电站入库径流和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SSP2-4.5情景下,官溪水电站以上流域的气温、降水均呈现上升趋势;(2)尽管不同GCMs模式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从19个模式集合平均结果看,官溪水电站未来入库径流和水力发电量将有所增加;(3)与基准期(1981—2020年)相比,2031—2060年和2061—2090年官溪水电站入库流量将增加3.55%[−34.14%,39.84%]和5.66%[−32.27%,41.96%],发电量将可能增加5.87%[−29.3%,50.1%]和8.03%[−27.3%,52.4%]。未来径流和发电潜能的增加为官溪水电站的扩容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RCCC-WBM模型 入库径流 水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气温差的温室黄瓜蒸散量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建辉 闫浩芳 +4 位作者 张川 王国庆 张建云 梁少威 邓帅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0,共9页
通过建立基于不同时刻冠气温差(T c-T a)的温室黄瓜日蒸散量(ET c)估算模型,分析了基于不同时刻T c-T a对估算ET c的准确性;同时,基于T c-T a构建了估算黄瓜不同生育期ET c的Jackson模型,并将模型估算结果与基于冠层阻力参数(r c)的Penm... 通过建立基于不同时刻冠气温差(T c-T a)的温室黄瓜日蒸散量(ET c)估算模型,分析了基于不同时刻T c-T a对估算ET c的准确性;同时,基于T c-T a构建了估算黄瓜不同生育期ET c的Jackson模型,并将模型估算结果与基于冠层阻力参数(r c)的Penman-Monteith模型及蒸渗仪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14:00的T c-T a构建的Jackson模型,估算温室黄瓜ET c的精确度最高(R 2为0.937),误差最小(RMSE为0.722 mm/d);相比Penman-Monteith模型(R 2为0.964),基于T c-T a的Jackson经验模型对黄瓜ET c估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更高(R 2为0.967),误差更小(RMSE为0.735 mm/d).研究结果可为温室ET c模拟以及节水灌溉智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气温差 冠层温度 温室黄瓜 蒸散量 Jackso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8
作者 顾昌宇 张丽红 +4 位作者 张建云 张帅迪 李瑞青 冯晓东 高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IS的治疗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IS治疗的重要靶点,其能够通过调节氧化应激、Ca^(2+)浓度、...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因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对于IS的治疗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IS治疗的重要靶点,其能够通过调节氧化应激、Ca^(2+)浓度、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如今,中药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干预IS的基础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相应的系统性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在IS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梳理了中药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干预I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IS的中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作物蒸腾蒸发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9
作者 李迷 闫浩芳 +3 位作者 张川 张建云 王国庆 ACQUAH Samuel Joe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确定设施作物蒸腾蒸发量(ET_(c))对于准确制定设施作物灌溉制度、提高设施农业用水效率及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确定设施作物ET_(c)的直接和间接模型进行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参考界面蒸腾蒸发(ET_(0))模... 确定设施作物蒸腾蒸发量(ET_(c))对于准确制定设施作物灌溉制度、提高设施农业用水效率及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确定设施作物ET_(c)的直接和间接模型进行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参考界面蒸腾蒸发(ET_(0))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对比了直接估算温室作物ET_(c)机理模型的准确性,并对不同机理模型中关键参数(冠层阻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与分析.已有研究主要针对特定气候区域、温室通风类型、作物种类及种植季节,对冠层阻力参数进行修正,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温室作物ET_(c)模型的普适性研究不够充分,确定的模型参数往往不适用于其他类型温室或作物种植季节.推荐今后重点研究方向:研究温室作物ET_(c)变化过程对气候因子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响应机理;研究不同ET_(c)机理模型对气候类型、作物种类及种植季节的适应性,构建更具普适性的温室作物ET_(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蒸发模型 温室种类 通风 气象数据 作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胭脂红酸测定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建云 李志国 +2 位作者 赵杰军 杨时宇 包松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1-326,共6页
对胭脂虫中胭脂红酸测定方法及稳定性研究表明:用标准曲线法与FCC标准法测定胭脂红酸的结果一致。在遮光、室内散射光、温度20~90℃、pH6~8、不同浓度的盐酸、氧化剂H2O2、低浓度的还原剂Na2SO3胭脂红酸液是稳定的,而pH4~5和9~11胭... 对胭脂虫中胭脂红酸测定方法及稳定性研究表明:用标准曲线法与FCC标准法测定胭脂红酸的结果一致。在遮光、室内散射光、温度20~90℃、pH6~8、不同浓度的盐酸、氧化剂H2O2、低浓度的还原剂Na2SO3胭脂红酸液是稳定的,而pH4~5和9~11胭脂红酸溶液相对稳定,在日光、白炽灯、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高浓度的还原剂Na2SO3胭脂红酸溶液是不稳定的;添加Cu2+、Mg2+、K+的不同浓度对胭脂红酸溶液是稳定的;Zn2+、Ca2+的不同浓度对胭脂红酸溶液相对稳定;Fe3+72h出现黑色沉淀,呈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 胭脂红酸 测定方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和迁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建云 高才慧 +9 位作者 朱晖 钟水根 杨纹砚 郑均泷 吴胜春 单胜道 王志荣 张进 曹志洪 Peter CHRISTIE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51,共9页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经高温裂解而成的一种固体产物,它们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目前生物质炭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可通过物理吸附、离子吸附、离子交换、沉淀... 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经高温裂解而成的一种固体产物,它们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目前生物质炭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可通过物理吸附、离子吸附、离子交换、沉淀络合等交互作用机制,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减少它们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性,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但是生物质炭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如何增强它们在土壤环境中对重金属离子钝化的稳定性、长效性以及生物质炭—土壤—作物—人体健康风险一体化研究等方面,仍需要持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生物质炭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修复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大豆饼化学钝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建云 闫贵龙 +3 位作者 刘立文 靳玲品 李秀花 孔祥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化学钝化法系统研究了多种化学物质及其浓度、作用时间等因素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尿素+20%水处理生豆饼30d,效果较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失活率达78.55%,显著高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其... 采用化学钝化法系统研究了多种化学物质及其浓度、作用时间等因素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尿素+20%水处理生豆饼30d,效果较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失活率达78.55%,显著高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其它化学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必需氨基酸不受破坏,处理工艺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豆饼 化学钝化剂 尿素 胰蛋白酶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智慧水利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131
13
作者 张建云 刘九夫 金君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智慧水利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水利是... 智慧水利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信息是智慧水利的基础,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监测和分析;知识是智慧水利的核心,要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的挖掘、提取和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是智慧水利的目的,要着重提升流域的监测能力、预测预报能力、调度决策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水利 信息化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建云 王光生 +2 位作者 张建新 孙春鹏 王伶俐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70,共4页
我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其中的第四阶段是在“全国水情信息及洪水预报预测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B/S)结构的Web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基于WebGIS的面向对象的空间信息管理... 我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其中的第四阶段是在“全国水情信息及洪水预报预测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B/S)结构的Web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基于WebGIS的面向对象的空间信息管理和查询、实时水情快速信息查询分析、洪水预报调度等,开发的关键技术有ASP技术、COM和ActiveX、JAVA程序等.本系统已于 2001年在松花江、永定河等流域投入使用,并在近几年的使用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ASP技术 组件对象 WEBGIS 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5
作者 张建云 王国庆 +1 位作者 刘九夫 贺瑞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9-40,41,共3页
简要介绍了由WMO、UNESCO、UNDP和IAHS等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并推动开展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开展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重大气候变化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综述了气候变化的事实、情景及其对水利的... 简要介绍了由WMO、UNESCO、UNDP和IAHS等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并推动开展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开展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重大气候变化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综述了气候变化的事实、情景及其对水利的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针对目前我国水利的实际情况,指出"十二五"期间应在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文水资源 影响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建云 盛金保 +1 位作者 蔡跃波 李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系统探讨了我国水库大坝病险与溃坝规律。介绍了世界最高实体坝现场溃坝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揭示了土石坝溃决机理和溃决过程。系统阐述了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大坝风险控制非工程措施、大坝安全信... 本文系统探讨了我国水库大坝病险与溃坝规律。介绍了世界最高实体坝现场溃坝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揭示了土石坝溃决机理和溃决过程。系统阐述了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大坝风险控制非工程措施、大坝安全信息监测与预测预警、大坝风险标准等涉及水库大坝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本研究成果丰富了溃坝理论,完善了溃坝模拟技术,可服务于全国水库大坝安全行业管理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险水库大坝 溃坝试验 风险评估 全生命周期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建云 吴胜春 +3 位作者 王敏艳 单胜道 曹志洪 张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4-683,共10页
为了评估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可行性,以烟秆炭作为土壤修复剂,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烟秆炭施加量(0,20,40,80 g·kg^(-1))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重金属生物有效... 为了评估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可行性,以烟秆炭作为土壤修复剂,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烟秆炭施加量(0,20,40,80 g·kg^(-1))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土壤酶活性指数及烟草产量、烟叶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烟秆炭可以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pH值、土壤肥力和土壤酶综合活性指数,显著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添加80 g·kg^(-1)的烟秆炭对土壤肥力的改善、酶活性指数的提升和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倍和3.4倍,土壤酶指数显著提升了24.8%;但施用施加40 g·kg^(-1)的烟秆炭已能使铜、铅的钝化效果达到最佳,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P<0.05)下降了33.7%和29.5%。另一方面,施用烟秆炭能显著(P<0.05)增加烟草有效叶数和叶片的宽度,烟叶鲜质量在炭施加量为40 g·kg^(-1)时达到最高,比对照显著(P<0.05)提高了近50.0%,同时烟叶中铜、镉质量分数降至最低。综合分析当烟秆炭施加量为土壤总质量的4%时,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因此,利用烟秆制成的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烟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生物质炭 烟秆炭 土壤修复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氧化还原酶活性 烟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酥木豆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建云 李正红 +4 位作者 吕福基 张春华 邱坚 杨升裕 郑晓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6-47,共2页
研究了香酥木豆的加工工艺。对浸泡工序、分选工序及油炸工序进行详细探讨,结果确定了浸泡工艺参数:先用0.1%~2.0%NaOH溶液浸泡8~16h,再用3%~15%明矾溶液浸泡8~16h;分选工艺参数:0.5~0.7cm孔径的网筛,沥水1~3h;油炸工艺参数:油温... 研究了香酥木豆的加工工艺。对浸泡工序、分选工序及油炸工序进行详细探讨,结果确定了浸泡工艺参数:先用0.1%~2.0%NaOH溶液浸泡8~16h,再用3%~15%明矾溶液浸泡8~16h;分选工艺参数:0.5~0.7cm孔径的网筛,沥水1~3h;油炸工艺参数:油温190~220℃,油炸时间8~11min,所制成品达到国家标准GB16565—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加工工艺 香酥木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权威报告——IPCC报告 被引量:46
19
作者 张建云 王国庆 +1 位作者 刘九夫 贺瑞敏 《中国水利》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简要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组织,总结了IPCC的4次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侧重介绍了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最后,根据四次评估报告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历次评价报告对气候变化归因的认识。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 气温升高 降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豆沙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建云 邱坚 +2 位作者 李正红 周朝鸿 刘秀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木豆豆沙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豆沙的最佳加工工艺,研制出具特殊风味、营养丰富的木豆豆沙。
关键词 木豆 加工工艺 木豆豆沙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