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种皮果胶的制备及果胶性质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杨国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和变量分析法对大豆种皮果胶的酸提取工艺条件-温度、pH、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5℃、提取液pH为2.5、提取时间为50min、料液比为1:12。所制备的大豆种皮果胶为低酯果胶,粘均分... 采用正交试验和变量分析法对大豆种皮果胶的酸提取工艺条件-温度、pH、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5℃、提取液pH为2.5、提取时间为50min、料液比为1:12。所制备的大豆种皮果胶为低酯果胶,粘均分子量约为6.65×104,溶解度平均为2.41g/dm3;总干燥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皮 果胶 制备方法 提取工艺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丙共聚物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3 位作者 高颖 周朝晖 杨国华 王宗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89,94,共5页
通过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59.8nm、粒径分布窄、固含量达42%的硅-丙微胶乳。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刑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性单体用量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丙烯酸酯和有机硅发生共聚;反应温度为80C... 通过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59.8nm、粒径分布窄、固含量达42%的硅-丙微胶乳。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刑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性单体用量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丙烯酸酯和有机硅发生共聚;反应温度为80C~85℃时,得到的乳液的乳胶粒较小,而胶膜的吸水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性单体MAA用量增加,胶膜吸水率增大;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75%、MAA用量占单体质量的1%~2%时,乳液粒径最小;适量MAA的加入,可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凝聚物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丙共聚物 微胶乳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剂对石油沥青质体系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2 位作者 张龙力 杨国华 王宗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毛细管粘度计考察了稳定剂对石油沥青质溶液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以柔软可塑的球形存在,在无稳定剂存在下,沥青质溶液体系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沥青质的颗粒大小;对油酸-正庚烷-渣油体系,稳定剂浓度增加,体系粘度先增大(... 采用毛细管粘度计考察了稳定剂对石油沥青质溶液粘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以柔软可塑的球形存在,在无稳定剂存在下,沥青质溶液体系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沥青质的颗粒大小;对油酸-正庚烷-渣油体系,稳定剂浓度增加,体系粘度先增大(相对粘度增大8.2%)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稳定剂在低浓度时对沥青质起分散作用,而高浓度时起聚集作用;在油酸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油酸-正庚烷-渣油体系的相对粘度比油酸-正庚烷(体积分数40%)-甲苯-渣油体系的相对粘度高8.5%,说明正庚烷的加入使渣油中的沥青质发生明显的聚集;溶液粘度受稳定剂酸碱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剂 沥青质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合成及粒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1 位作者 刘金河 杨国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对其粒子形态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工艺可制备出固含量42wt%,乳化剂含量4wt%(基于单体量)、窄分布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随... 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对其粒子形态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工艺可制备出固含量42wt%,乳化剂含量4wt%(基于单体量)、窄分布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随反应进行,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随乳化剂中SDS与OP-10的摩尔比减少,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 乳液 种子乳液半连续乳液聚合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水介质中丙烯酰胺的分散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庆轩 李玉伟 +2 位作者 王晶 杨国华 王宗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2-1129,共8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I),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双水相乳液。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PVP质...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亚硫酸氢钠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I),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双水相乳液。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PVP质量分数对分散聚合转化率、聚合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和乳液稳定性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M质量分数从10%提高至25%时,初始聚合速率、最终转化率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中初始聚合速率增大约20倍。但单体质量分数不可过高,否则会因体系粘度过大而形成凝胶。PVP质量分数增大,初始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变小,但PVP质量分数过大和过小均不利于双水相乳液的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聚合速率显著增加,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20℃时的5.08×105降至70℃时的0.39×105。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从0.05%增加至0.15%时,单体AM转化率增大,而聚合物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则从4.31×105降至3.73×105。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5%时,反应存在20~25 min的诱导期,导致最大聚合速率推后60 min左右出现。AM、引发剂和稳定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0.05%和6%时,在30℃下反应6 h所得乳液的粒径范围为10~75μm,平均粒径为21.94μm。粒径较大且分布较宽,乳液稳定性较差。转化率50%时分散聚合速率与各组分质量浓度的关系为:rp=kρ0I.33ρ0A.M84ρP-V2P.56,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0.9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双水相 分散聚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庆轩 张龙力 +2 位作者 杨普江 孔庆池 杨国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以硅胶为载体、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微乳液法制得平均晶粒度为6.3nm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负载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m(TiO2):m(硅胶)、溶液pH对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2降解溶液中苯酚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从400℃提高到... 以硅胶为载体、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微乳液法制得平均晶粒度为6.3nm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负载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m(TiO2):m(硅胶)、溶液pH对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2降解溶液中苯酚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从400℃提高到700℃时,TiO2晶粒度从6.3nm增加到的83.2nm,而催化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在450℃时催化活性最大,苯酚的去除率45.6%;随着m(TiO2):m(硅胶)的减小,催化剂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TiO2:硅胶(质量比)为0.05/1000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大;溶液pH值小于6时,苯酚去除率随pH值减小而增大,但变化并不太明显;pH值大于6时,苯酚去除率随pH值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纳米TIO2 制备 光催化活性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提取大豆种皮果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杨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本文采用酸提取方法对大豆种皮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了温度、pH、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果胶收率的影响。确定了酸提取大豆种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pH1.5、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为1:8。
关键词 大豆种皮 果胶 酸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提取大豆种皮果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杨国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9-690,共2页
Acid-Extraction of pectin from soybean hull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pH<ratios of soybeau hull to extraction solvent,extraction time on the yields of soybean hull pectin prepared were measured.The res... Acid-Extraction of pectin from soybean hull was studied.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pH<ratios of soybeau hull to extraction solvent,extraction time on the yields of soybean hull pectin prepared were measured.The result shows that optimized conditions ar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85℃,pH=1.5and ratios of soybean hull to extraction solvent is 1∶8 and extraction time is 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皮 果胶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在烃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庆轩 杨国华 +1 位作者 杨普江 王保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5,共3页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tabilizer,the percentage of heptane in toluene heptane asphaltene solution on stabilization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in the solution were examined with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The results ...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tabilizer,the percentage of heptane in toluene heptane asphaltene solution on stabilization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in the solution were examined with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petroleum asphaltene in the solu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headgroup polarity of stabilizer.Petroleum asphaltene starts to precipiate evidently in toluene heptane asphaltene solution when the composition of heptane in the solution reaches 30%~4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沥青质 非水胶体体系 稳定性 烃类溶液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硅丙乳液的动力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1 位作者 杨国华 刘金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共4页
以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为单体,采用复合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 以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为单体,采用复合乳化剂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纳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及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硅丙乳液的聚合速率随乳化剂、引发剂、HEMA和MAA质量百分数的增加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A151质量百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纳米硅丙乳液的聚合速率Rp与乳化剂浓度CE、引发剂浓度CI、A151浓度CA151、HEMA浓度CH、MAA浓度CM的关系为Rp=kCE0.2757CI0.1446CA151-0.3672CH0.0941CM0.0576。转化率在20%~80%范围内为恒定速率区,该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9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乳液聚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油页岩燃烧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庆轩 王贤清 +1 位作者 钱家麟 朱亚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5-93,共9页
本文对抚顺、茂名颗粒页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颗粒页岩的恒速升温燃烧及快速升温后的等温段燃烧均符合不变粒径的缩核反应,即包括气膜层外扩散、灰分层内扩散及化学反应动力学三项阻力同时存在的燃烧动力学模型。在U... 本文对抚顺、茂名颗粒页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颗粒页岩的恒速升温燃烧及快速升温后的等温段燃烧均符合不变粒径的缩核反应,即包括气膜层外扩散、灰分层内扩散及化学反应动力学三项阻力同时存在的燃烧动力学模型。在Universe-68计算机上,用改进的Simplex优化法及Simplex-Runge-Kutta法,以燃烧时间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偏差最小作为最佳目标,分别求解了上述两种页岩在两种燃烧条件下的各项动力学参数,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作者用总包一级反应模型对快速升温实验的快速升温段燃烧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动力学 研究 颗粒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TiO_2及其负载和催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张庆轩 张龙力 +3 位作者 杨普江 叶天旭 杨国华 孔庆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70-973,共4页
通过相图分析,确定制备纳米TiO2的微乳液组成为:甲苯、正丁醇以及水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88.9%,5.0%和6.1%。以硅胶为载体、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微乳液法制得平均晶粒度为6.3nm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负载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和m(TiO2)∶m... 通过相图分析,确定制备纳米TiO2的微乳液组成为:甲苯、正丁醇以及水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88.9%,5.0%和6.1%。以硅胶为载体、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微乳液法制得平均晶粒度为6.3nm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负载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和m(TiO2)∶m(硅胶)比例对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2降解溶液中苯酚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从400℃提高到700℃时,TiO2晶粒度从6.3nm增加到的83.2nm,而催化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在450℃时催化活性最大,苯酚的去除率45.6%;随着m(TiO2)∶m(硅胶)的减小,催化剂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m(TiO2)∶m(硅胶)为0.05/1000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纳米TIO2 制备 光催化活性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热反应生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龙力 杨国华 +2 位作者 张庆轩 杨普江 阙国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表征了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分别为1.45、1.70、大于11.00g/g。m(芳香分+胶质)/m(饱和分+沥青质)常常被用来表征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该比例越大则体...  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方法表征了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参数分别为1.45、1.70、大于11.00g/g。m(芳香分+胶质)/m(饱和分+沥青质)常常被用来表征渣油的胶体稳定性(该比例越大则体系越稳定),塔河、中东、辽河常压渣油的该项比值分别为1.22、2.23和1.51,它们的SARA族组成所能反映的胶体稳定性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并对这几种常压渣油的临氮热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反应温度下(400℃),辽河、中东、塔河常压渣油的生焦诱导期分别为160min、100min和80min,即胶体稳定性参数大的渣油的生焦诱导期长。该结果表明质量分数电导率法用来表征不同渣油的胶体稳定性是可行的,同时也说明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对其热反应性能具有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沥青质 胶体稳定性 质量分数电导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膦缓蚀剂YWY的缓蚀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国华 王贺振 +3 位作者 杨普江 王保三 隋希华 张庆轩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55-56,共2页
对东营地区地下苦咸水的水质分析表明 ,苦咸水中的Cl-含量高达 10 80 2~ 385 6 3mg/L ,具有高氯、高矿化度的特点。采用电化学稳态极化法和腐蚀失重法评价了苦咸水对碳钢的腐蚀作用。结果表明 ,未加缓蚀剂时苦咸水严重腐蚀碳钢 ,腐蚀... 对东营地区地下苦咸水的水质分析表明 ,苦咸水中的Cl-含量高达 10 80 2~ 385 6 3mg/L ,具有高氯、高矿化度的特点。采用电化学稳态极化法和腐蚀失重法评价了苦咸水对碳钢的腐蚀作用。结果表明 ,未加缓蚀剂时苦咸水严重腐蚀碳钢 ,腐蚀速率为 0 .42 5 5mm/a。针对苦咸水的水质特征合成了有机膦缓蚀剂 ,当缓蚀剂浓度为 12mg/L时 ,能很好地抑制腐蚀 ,使碳钢的腐蚀速率降为 0 .0 2 2 8mm/a,缓蚀效率达 9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碱水 有机膦缓蚀剂 腐蚀速度 YWY 缓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污水中的轻烃对装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绪强 杨国华 +2 位作者 张庆轩 倪化境 逯锋 《炼油设计》 1995年第5期41-43,共3页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污水中轻烃的含量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污水中其它非烃化合物的存在使得中压下轻烃在污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部分轻烃随污水排放到水处理车间,一方面造成轻烃的损失,另一方面影响生产装...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污水中轻烃的含量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污水中其它非烃化合物的存在使得中压下轻烃在污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部分轻烃随污水排放到水处理车间,一方面造成轻烃的损失,另一方面影响生产装置的安全.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含油废水 轻质烃 溶解度 重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污水中轻烃含量的测定
16
作者 郭绪强 杨国华 +2 位作者 张庆轩 倪化境 逯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128-130,共3页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污水中轻烃的含量进行了现场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污水中其它非烃化合物的存在使得中压下轻烃在污水中的溶解量远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量。这部分轻烃随污水排放到水处理车间,一方面造成轻烃的损失,另一方... 对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车间污水中轻烃的含量进行了现场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污水中其它非烃化合物的存在使得中压下轻烃在污水中的溶解量远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量。这部分轻烃随污水排放到水处理车间,一方面造成轻烃的损失,另一方面影响到生产装置的安全,值得现场技术人员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 污水 轻烃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地层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及井壁坍塌规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阳 程远方 +2 位作者 闫传梁 王志远 张庆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6-990,共15页
为了研究水合物地层钻井过程中井壁及近井地层力学稳定性的演化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水合物相变的“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井壁稳定分析模型,通过自适应网格方法模拟地层的坍塌过程,并对不同钻井时间、钻井液温度及钻井液密度... 为了研究水合物地层钻井过程中井壁及近井地层力学稳定性的演化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水合物相变的“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井壁稳定分析模型,通过自适应网格方法模拟地层的坍塌过程,并对不同钻井时间、钻井液温度及钻井液密度下井壁坍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建立不同钻井液温度、钻井液密度及钻井时间时的井眼扩径图版。研究结果表明:井壁坍塌会导致地层传热路径发生改变,产生更大的水合物分解范围及塑性区范围;随着钻井时间增加,井周地层塑性变形的累积及水合物分解范围的扩大会大幅加剧井壁的不稳定性;控制钻井液密度在合理范围内是维持水合物地层井壁稳定的最重要手段;适度降低钻井液温度可以降低水合物的分解范围与井眼的扩径率。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钻井液密度、温度及钻井时间组合,为水合物地层钻井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层坍塌 钻井液 井眼扩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塔里木原油四组分热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庆轩 曲雪丽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2-1208,共7页
压力对深层油藏原油热化学过程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争议,为研究其在油藏原油热解成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我们在450℃、5~40 MPa压力下对塔里木原油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进行了封闭体系的热解实验,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 压力对深层油藏原油热化学过程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争议,为研究其在油藏原油热解成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我们在450℃、5~40 MPa压力下对塔里木原油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进行了封闭体系的热解实验,通过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对原油四组分热解反应的气体产物及饱和分热解过程的液态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50℃、24 h及不同压力下,沥青质热解产气率高于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四组分的气相热解产物中,C1的产率明显高于C2~C5组分。增大压力抑制沥青质、胶质及芳香分的热解产气过程而促进饱和分的热解产气过程。随压力的增大,饱和分热解的液态产物的主峰组分碳数先减小,再增大。压力低于20 MPa时,饱和分热解过程中以裂解反应为主;高于30 MPa时,增大压力有利于缩合反应。研究结果可为认识深层油藏原油的稳定程度及天然气的成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组分 原油 热解 高压 产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瑞原油在空气和氮气中的热解-氧化性能
19
作者 张庆轩 李金涛 张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70-1477,共8页
低温氧化是注空气采油及原位燃烧采油技术中的重要化学反应,为深入认识原油在有氧环境下复杂热反应过程中的低温氧化特性,我们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研究了线性升温和等温条件下马瑞(Merey)原油的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Merey原油... 低温氧化是注空气采油及原位燃烧采油技术中的重要化学反应,为深入认识原油在有氧环境下复杂热反应过程中的低温氧化特性,我们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研究了线性升温和等温条件下马瑞(Merey)原油的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Merey原油在空气及线性升温条件下的受热过程分4个阶段:气化段、低温氧化段、热解段和高温氧化段;相邻阶段的物理、化学主导过程的重叠增加了分析原油热反应特征的难度。升温速率提高,气化段和低温氧化段的终止温度不变;热解段和高温氧化段的终止温度以及热解段的峰温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升高。N_2气与空气下Merey原油的热重/微分热重(TG/DTG)数据对比表明,升温速率越高,空气下的高温氧化段与热解段重叠程度越大,这有利于燃烧但会降低原油采收率。空气下等温时的TG/DTA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增加,升温至300℃时的失重率降低,不利于原油轻组分的气化。反应温度越高,气化过程时间越长,失重分数越大。Merey原油在低于300℃时低温氧化反应不是主导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热重/差热分析 原油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砂热解特性
20
作者 许倩 刘金河 +2 位作者 刘银东 杨普江 张庆轩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0年第3期171-174,共4页
采用甲苯抽提法对新疆油砂进行分离,并通过热重分析仪对油砂、油砂沥青、沥青四组分和泥沙进行了热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油砂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为重要的产油区。在380~520℃,油砂沥青的热解失重速率最快,是沥青热解过... 采用甲苯抽提法对新疆油砂进行分离,并通过热重分析仪对油砂、油砂沥青、沥青四组分和泥沙进行了热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油砂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为重要的产油区。在380~520℃,油砂沥青的热解失重速率最快,是沥青热解过程的主要失重区。油砂沥青四组分的饱和分最高失重速率为最快,峰值温度为最低;饱和分的生焦率为0,沥青质的生焦率为最高(达到29.1%)。油砂泥沙在热解过程中分为2个阶段,分别归因于表面残留的极少量有机质的热分解,以及方解石类固体矿物质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油砂沥青 沥青四组分 热解 热失重速率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