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点算法的海杂波幅度分布参数估计方法
1
作者 张庆珍 曾昭赫 +2 位作者 徐涛 曾鹏 张金鹏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8,共8页
航空器在海域飞行时,强度大、范围广的海杂波会严重干扰气象回波的正确识别,海杂波的幅度统计特性对于气象目标检测至关重要。为精准评估海杂波幅度统计特性进而有效抑制海杂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点算法的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该... 航空器在海域飞行时,强度大、范围广的海杂波会严重干扰气象回波的正确识别,海杂波的幅度统计特性对于气象目标检测至关重要。为精准评估海杂波幅度统计特性进而有效抑制海杂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点算法的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将高阶海杂波统计曲线参数估计问题转为最优解求解子问题,可以实现海杂波幅度分布参数快速搜索和估计;进一步地,引入一种新的自适应调整目标函数,用于增强分布模型与实测杂波在拖尾部分的拟合效果。结合岸基多波段不同海情、不同雷达参数的实测海杂波数据统计特性,并与典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和优化方法对比分析可知,本文方法可以实现实测海杂波幅度分布参数的更优估计,幅度分布曲线在拖尾处的拟合效果更优。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实测杂波数据统计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参数估计方法的普适性,实验数据表明在K分布情况下拟合精度提升率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内点算法 岸基雷达 海杂波特性 幅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582名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庆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8期41-42,共2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5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展开必要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大学生虽对艾滋病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但认知的全面性较低, 获取... 目的了解大学生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5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展开必要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大学生虽对艾滋病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但认知的全面性较低, 获取的知识比较片面,在涉及到具体的生活行为时,仍有许多学生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结论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发病率与体重指数相关性的调查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庆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发病率 体重指数 相关性关系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驱体系地面系统防腐措施研究
4
作者 张庆珍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03年第4期29-30,39,共3页
河南油田下二门矿交联聚合物驱体系地面系统的腐蚀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一系列的挂片试验分析得知,导致腐蚀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焊缝腐蚀及交联剂本身的酸性腐蚀。采取的防腐措施为在地面注入系统,对交联剂罐及DN50以上管线采用T09-17涂层进... 河南油田下二门矿交联聚合物驱体系地面系统的腐蚀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一系列的挂片试验分析得知,导致腐蚀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焊缝腐蚀及交联剂本身的酸性腐蚀。采取的防腐措施为在地面注入系统,对交联剂罐及DN50以上管线采用T09-17涂层进行内防腐;对DN50以下管线采用铝塑复合管或工程塑料(ABS)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剂 交联聚合物 管线 防腐措施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与聚集机理 被引量:105
5
作者 腾格尔 申宝剑 +7 位作者 俞凌杰 仰云峰 张文涛 陶成 席斌斌 张庆珍 鲍芳 秦建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8,共10页
综合运用有机超显微组分识别、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和页岩气稀有气体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技术,深入研究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主力产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品质、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页岩气赋存形... 综合运用有机超显微组分识别、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和页岩气稀有气体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技术,深入研究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主力产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品质、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封存机制。结果表明:1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形成于表层水生产力高、底层水缺氧的沉积环境,TOC值呈两段式分布,下段TOC≥3%,主要由浮游藻类、疑源类、细菌和笔石等成烃生物及残留沥青组成,其中笔石是TOC值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但页岩气主要来自浮游藻类、疑源类等富氢富脂质有机质及由其生成的液态烃裂解。2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在固体沥青和富氢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笔石等大量有机质呈纹层状、堆积式分布,为页岩气提供了更多的储存空间和各类孔隙连通、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3涪陵页岩气处于超临界状态,以游离气为主。页岩气封闭体系的形成时间与生气高峰期之间的有效匹配,以及后期构造活动对页岩气封存条件的改造程度低是复杂构造区高热演化页岩气滞留富集的关键,页岩的吸附作用、毛管封闭以及低速扩散形成了页岩气微观滞留富集机制。可见,复杂构造区高热演化海相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受缺氧的沉积环境、优质的烃源品质、优越的储集空间和良好的封存条件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气田 页岩气 成烃生物 储集空间 赋存形式 封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伟新 鲍芳 +4 位作者 俞凌杰 张文涛 张庆珍 卢龙飞 范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3-459,共7页
采用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提出了4种页岩孔隙结构类型:(1)粒间微孔,存在于矿物颗粒之间,数量较少;(2)粒内微... 采用CT扫描、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微孔隙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提出了4种页岩孔隙结构类型:(1)粒间微孔,存在于矿物颗粒之间,数量较少;(2)粒内微孔,分布于粒间分散有机质中及与球状黄铁矿共生的有机质中,少量见于黏土片间的微孔隙;(3)粒缘隙,存在于分散有机质颗粒及矿物颗粒周缘;(4)层(页)理缝,基本平行于页岩沉积层理较大的微裂隙。有机质纳米孔隙呈蜂窝状,呈正态分布,互相连通,孔隙直径主要在30~90 nm之间;孔隙喉道呈单曲线形,喉道宽度主要在7~20 nm之间;层(页)理缝约占页岩孔隙体积的1%~2%,是页岩的优势渗滤通道。微孔隙主要分布于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粒缘隙形成页岩连通网络,层(页)理缝为页岩的主要渗滤通道,提出“纳米孔储集、粒缘隙连通、页理缝渗滤”的页岩气连通与流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集空间 渗滤通道 页岩 龙马溪组 志留系 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卢龙飞 秦建中 +3 位作者 申宝剑 腾格尔 刘伟新 张庆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5,472,共7页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探区钻井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与结构特征研究。五峰组和龙马溪组... 为研究川东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的成因,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探区钻井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开展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成分与结构特征研究。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向上至龙马溪组中部和上部石英含量逐渐降低,黏土矿物含量明显增加。镜下观察到大量具清晰圈层状生长结构和针状结构的生物残体和碎屑,特别是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尤为丰富,外观具有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的典型形貌特征。前者内部具有明显的圈层和外部裙边状结构,碎屑骨架与内部充填物质均为微晶石英;碎屑间更小粒级的石英颗粒则多呈不规则球状或椭球状,自形程度低,充填在矿物基质中,应属生物硅质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后者则以较完整和碎屑两种形式呈分散状分布在矿物基质中。五峰—龙马溪组高丰度硅质生物及其硅质重结晶产物的存在,为该段硅质页岩的生物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古生产力恢复、水体沉积环境追溯、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力学分析等多方面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生物成因硅 硅质页岩 五峰-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被引量:56
8
作者 李淑霞 陈月明 +1 位作者 冯其红 张庆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三维两相四组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解决了长期以来井间示踪剂测试只能求出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平均地层参数的问题。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 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三维两相四组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研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解决了长期以来井间示踪剂测试只能求出注水井到生产井之间的平均地层参数的问题。模型中考虑油、水两相,油组分、水组分、分配性及非分配性示踪剂4个组分,建立4个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通过求解可得压力、饱和度及示踪剂浓度,最后将计算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实测的示踪剂产出曲线相拟合,可反求油层参数,得到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以大港油田官104断块76-30井组的示踪剂测试为例进行了分析,由示踪剂产出曲线拟合得到了该井组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用该方法所得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与油藏动态及地质上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图3参4(李淑霞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示踪剂 剩余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组成与微观储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友祥 俞凌杰 +2 位作者 张庆珍 鲍芳 卢龙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3,共6页
通过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微观孔隙和力学性质等分析,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组成与微观储集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由石英和黏土矿物组成,平均含量分别为36.07%和41.55%,碳酸盐岩含量较低,平均9.... 通过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微观孔隙和力学性质等分析,对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矿物组成与微观储集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由石英和黏土矿物组成,平均含量分别为36.07%和41.55%,碳酸盐岩含量较低,平均9.92%,底部石英含量最高,向上含量降低,黏土含量增加;页岩中硅质含有丰富的生物碎屑,表明主要为生物成因。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隙和无机矿物孔隙,后者的粒缘微裂缝较发育,而粒内和粒间孔隙相对较少。页岩中石英含量与页岩孔容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生物来源硅质的孔隙对页岩总孔隙有重要贡献,生物来源硅质的存在也提高了页岩脆性,有利于储层的后期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 矿物组成 页岩 龙马溪组 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与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伟新 王延斌 +2 位作者 张文涛 杨琦 张庆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7-563,共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孔渗结构及微裂隙分析及与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压实作用是储层孔渗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使储层砂岩的孔渗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孔渗得... 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孔渗结构及微裂隙分析及与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压实作用是储层孔渗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使储层砂岩的孔渗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孔渗得到一定的改善。胶结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在不同地层存在差异:下石盒子组以较强的碳酸盐胶结与一定的硅质胶结为主,太二段以强硅质胶结与弱的碳酸盐胶结为主。孔渗分析显示盒3、盒2段较大渗透率相对占有优势,认为与微裂隙相关;盒3、盒2的产能高、压降慢的主要原因也可能与微裂隙较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度 渗透率 微裂隙 产能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相优质页岩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秦建中 付小东 +4 位作者 申宝剑 刘伟新 滕格尔 张庆珍 蒋启贵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元素分析和全岩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海相页岩优质烃源岩进行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研究。海相优质页岩常以石英和钙质矿物(方解石)为主,粘土矿物含量一般不超过20%,平均只在5%左右,总有机碳含量与石英含量具有一定程度的正...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元素分析和全岩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海相页岩优质烃源岩进行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研究。海相优质页岩常以石英和钙质矿物(方解石)为主,粘土矿物含量一般不超过20%,平均只在5%左右,总有机碳含量与石英含量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而与粘土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台地凹陷优质页岩矿物成分以硅质和钙质矿物为主,几乎不含粘土,硅质矿物或钙质矿物多为各种成烃生物的碎屑或生物粘吸物经成岩作用演化而来,为有机成因。超显微硅质生物遗骸颗粒内一般含有机成因的碳元素和硫元素,且二者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台内凹陷沉积环境容易形成富有机质、高硅质钙质矿物而低粘土的海相优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显微有机岩石学 硅质生屑 海相页岩 上二叠统 台内凹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忠宝 高山林 +5 位作者 刘士林 吴仕强 马玉春 张庆珍 杨圣彬 黄秀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65-4173,共9页
通过露头、新钻井岩芯、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识别出5种相、11种亚相和20多种微相类型,建立碳酸盐岩台-棚相间沉积相发育模式。以此为指导,结合地震层位解释及反射特征研究,刻画奥陶纪不... 通过露头、新钻井岩芯、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识别出5种相、11种亚相和20多种微相类型,建立碳酸盐岩台-棚相间沉积相发育模式。以此为指导,结合地震层位解释及反射特征研究,刻画奥陶纪不同时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早奥陶世麦盖提斜坡南部发育欠补偿陆棚相沉积,东部发育开阔台地高能粒屑滩,西部发育中低能藻丘沉积。晚奥陶世早期盆地南部台缘斜坡带应沿玛4井—玉北7井一线向南延伸,且为无镶边缓斜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中有机质孔隙非均质性的微观结构及电镜-拉曼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鲍芳 俞凌杰 +3 位作者 芮晓庆 张庆珍 范明 马中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1-879,共9页
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页岩中有机质的孔隙发育常见非均质性,但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微区研究方法,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选取四川盆地平... 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页岩中有机质的孔隙发育常见非均质性,但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微区研究方法,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选取四川盆地平桥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SEM三维分析技术,从二维和三维层面对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不依赖于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型,只考虑有机质的孔隙发育程度,将不同孔隙发育程度的有机质分为3个级别,并利用大面积背散射成像(MAPS)分析方法对这三种有机质的面积占有率和对孔隙的贡献度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拉曼联用技术分析其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参数的差别探讨了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发育程度有机质的D峰与G峰强度比不同,说明不同有机质的芳香结构有序度有较明显的区别,表明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为原始有机质的组成。该方法能够在微区观察有机质孔隙的同时,原位分析有机质显微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明确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拉曼光谱 非均质性 孔隙 有机质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氨基苯磺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灵敏检测恩诺沙星
14
作者 张庆珍 黄象金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以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恩诺沙星(ENR)的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循环伏安法(C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ABSA与MWCNTs具有良好的协... 以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恩诺沙星(ENR)的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循环伏安法(C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ABSA与MWCNTs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其修饰电极对ENR的催化效果优于单独的PABSA和MWCNTs修饰电极。在优化条件下,ENR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05~3.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5nmol·L^(-1)。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应用于鸡肉和虾中ENR检测,回收率为81.1~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电化学传感器 聚对氨基苯磺酸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耀军 王军 张庆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建立的三相分离模拟实验装置上,对美国C-ENatco公司的Performax分离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HNS-Ⅱ型分离器和近年研究开发的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的设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备的分离特性优于HN... 在建立的三相分离模拟实验装置上,对美国C-ENatco公司的Performax分离器、河南石油勘探局的HNS-Ⅱ型分离器和近年研究开发的重力式油水分离结构优化的设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优化设备的分离特性优于HNS-Ⅱ型分离器和美国C-ENatco公司的Performax分离器,是新型高效重力式油水分离设备更加理想、实用的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分离 油水分离 设备结构 分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与阴极荧光技术在碳酸盐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金连 刘伟新 +3 位作者 张庆珍 张文涛 俞凌杰 周科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电子探针与阴极荧光谱仪相结合是目前应用于地质研究中的新方法。碳酸盐矿物的阴极荧光强度与微量元素分布及含量有关:方解石及白云石的阴极荧光与元素分布有相关性,方解石荧光强度与Mn含量相关,在较低的束流条件下Mn的存在可产生较强... 电子探针与阴极荧光谱仪相结合是目前应用于地质研究中的新方法。碳酸盐矿物的阴极荧光强度与微量元素分布及含量有关:方解石及白云石的阴极荧光与元素分布有相关性,方解石荧光强度与Mn含量相关,在较低的束流条件下Mn的存在可产生较强的荧光,较高的束流条件下Fe的存在使阴极荧光强度降低;低束流条件下清晰地显示不同类型的白云石的存在,自形白云石具有较强的阴极荧光,且具环带构造;而高束流条件下白云石阴极荧光的内部结构趋于消失。阴极荧光的强度与电子探针的Mn、Fe元素含量的控制、并与电子探针的元素分布相对应。电子探针与阴极荧光谱仪相结合是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环境、结构分析、胶结物序列、微量元素分析及孔隙演化分析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荧光 电子探针 荧光强度 元素分布 白云石 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成烃生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振恒 翟常博 +4 位作者 邓模 鲍云杰 张培先 张庆珍 谢小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5期40-44,62,共6页
通过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彭水及邻区典型取心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成烃生物系统进行镜下观察、分类和研究。结果表明,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主要成烃生物类型有藻类体(浮游藻、疑源类... 通过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彭水及邻区典型取心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成烃生物系统进行镜下观察、分类和研究。结果表明,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主要成烃生物类型有藻类体(浮游藻、疑源类、底栖藻等)、动物碎屑(笔石、放射虫、几丁虫和有孔虫)和细菌等。其中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TOC≥2.0%)主要成烃生物类型有浮游藻、疑源类、细菌、笔石等,富有机质页岩段成烃生物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分异度。成烃生物不仅仅是油气的主要来源,而且其经过复杂热演化作用后生成的有机孔还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载体。因此,在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存在较好的源储耦合关系,是最佳的地质甜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及邻区 五峰-龙马溪组 成烃生物 组合特征 有机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若羌县红柳沟新元古界平洼沟组原生白云岩特征、沉积环境及年代厘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一雄 储呈林 +3 位作者 李曰俊 张庆珍 李王鹏 杨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0-586,共17页
新元古界白云岩是反映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等重要承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以原定为青白口系硝尔库里群中的平洼沟组含沥青微生物白云岩为代表的原生白云岩的特征、沉积环境及年代厘定等研究成果。通过岩相... 新元古界白云岩是反映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等重要承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以原定为青白口系硝尔库里群中的平洼沟组含沥青微生物白云岩为代表的原生白云岩的特征、沉积环境及年代厘定等研究成果。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锆石年代学等资料研究表明:平洼沟组是一套藻鲕粒-团粒云岩,绵层状、纹层状细粒、纹层-粗粒状胶结波纹状、锥状、穹窿、柱状叠层石和球粒黏结状微生物岩为主的原生白云岩,夹有风暴岩,属于潮间至潮下浅水沉积。平洼沟组发育了2个向上变浅-变深旋回的内-中缓坡微生物丘、滩相。广泛发育了葡萄状、纤状及纤柱状、放射-束状等海底胶结物,具有较高Mg/Ca、“帽型”为主的稀土配分模式,属于典型的文石海及原白云石沉积。综合叠层石圆锥-柱状的形态结构、正高漂移δ13 C(PDB)(平均值7.80‰)、δ18 O(PDB)(-1.82‰)和比当时海水稍高的87 Sr/86 Sr(0.70807)以及下覆碎屑岩中锆石U-Pb年龄数据,将其厘定为Sturtian冰期后的成冰纪(685~635 Ma)的一套温暖气候下,富镁、富硅的海水以及海底热液参与的原生白云石沉积。平洼沟组虽历经漫长地质演化史,仍能保留一定的储集性,与下覆冰沟南组泥质烃源岩构成了一套生储组合,有一定油气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白云岩 岩相学 地球化学 平洼沟组 新元古界 若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示踪法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志云 宋晓峰 +2 位作者 林成岭 李相珍 张庆珍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6-78, ,共3页
采用半解释法对井间示踪监测资料进行处理, 求解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取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优化组合形成, 包括: ①依据数值法确定油层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 ②通过模拟产出浓度和实测产出浓度的自动对照,确定最符合实际地... 采用半解释法对井间示踪监测资料进行处理, 求解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取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优化组合形成, 包括: ①依据数值法确定油层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 ②通过模拟产出浓度和实测产出浓度的自动对照,确定最符合实际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方案;③利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其他参数;④利用解析法提供一个平均值, 作为物质平衡方法的基础或参考。对港东油田浅3 9 井组的动态资料及剩余油饱和度分析的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评价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是有效的, 该方法在注水开发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示踪测井 示踪检测 (滞后时间)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遵义松林下寒武统烃源岩中一种可疑的管状化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涛 腾格尔 +3 位作者 秦建中 张庆珍 谢小敏 边立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贵州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硅质岩中存在一种微型的硅化管状生物化石。该化石残片以管壁多孔为特征,管体直径仅有470 nm左右。该化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海绵动物的一些特征,是一种新的物种类型。烃源岩的发育与生... 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贵州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硅质岩中存在一种微型的硅化管状生物化石。该化石残片以管壁多孔为特征,管体直径仅有470 nm左右。该化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海绵动物的一些特征,是一种新的物种类型。烃源岩的发育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所发现的可疑管状化石可能揭示出当时水体中富含生物,这有助于解释硅质岩中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值。遵义牛蹄塘组底部硅质岩形成于受热水影响的深水陆棚沉积环境,这是烃源岩形成的有利沉积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海绵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遵义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