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乙·苄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药效试验
1
作者 张帮林 王礼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294-294,共1页
20 %乙·苄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田稗草、阔叶草及莎草有较好的防效 ,450~ 52 5g/hm2 处理对各类杂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达到 90 %左右 ,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乙草胺和苄嘧黄隆。
关键词 水稻移栽田杂草 乙·苄可湿性粉剂 药效试验 安全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W检测在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帮林 郑琳 马彦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4期193-194,共2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40例患者的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病例组(70例)和未死亡病例组(7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诊断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40例患者的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病例组(70例)和未死亡病例组(7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RDW检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值、血红蛋白(Hb)的水平、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蛋白(TP)的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水平及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 :未死亡病例组患者Hb的水平及TP的水平均高于死亡病例组患者,其PLT计数大于死亡病例组患者,其RDW-CV值及RDW-SD值均小于死亡病例组患者,其血清TBIL、血清ALT及血清AST的水平均低于死亡病例组患者,P <0.05。死亡病例组患者在死亡前3d的RDW-CV值及RDW-SD值均大于其在入院时的RDW-CV值及RDW-SD值,P <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RDW检测可评估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恶性肿瘤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苯磺隆·氯氟吡氧WP防除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德胜 张帮林 王玉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18-3118,3157,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安徽丰乐农化出品的35%苯磺隆.氯氟吡氧WP能较好防除小麦田猪殃殃、泽漆等阔叶杂草。
关键词 35%苯磺隆·氟氟吡氧WP 冬小麦田 阔叶杂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关学文 张帮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91-91,94,共2页
为了明确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在500~667 mL拌100 kg种子的剂量下进行水稻种子包衣,... 为了明确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防效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在500~667 mL拌100 kg种子的剂量下进行水稻种子包衣,能够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推荐其有效成分用量为120~160 g拌100 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阔草灭WP防治小麦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
5
作者 陈义忠 李跃斌 +1 位作者 许宝红 张帮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6期932-932,共1页
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越冬分蘖期 ,使用 2 5 %阔草灭WP防除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最佳用量为 12 0~ 15 0g/hm2 。
关键词 25%阔草灭 防治 小麦田 阔叶杂草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凤鸣 韦超 张帮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86-187,共2页
目的 :观察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为我院收治的1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及去势手术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在手... 目的 :观察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为我院收治的1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及去势手术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在手术后1天,本组患者均可下床活动,其平均住院天数为7-9天。本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直肠溃疡、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均未发生死亡。与进行手术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在术后血清PSA的水平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确切,而且具有微创、可使患者在术后较快恢复,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体现应用微创技术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前列腺癌的先进理念,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125I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