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白颗粒介导细胞焦亡通路阻断胃癌前病变炎癌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张希颜 曹峻文 +8 位作者 张忠绵 陶婧娜 张丽菊 陈嘉钦 王岚 林子力 张晶潾 贺柏翔 李志红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48-456,共9页
目的探讨参白颗粒阻断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复合造模法构建PLGC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参... 目的探讨参白颗粒阻断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复合造模法构建PLGC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参白颗粒等效剂量(参白颗粒等效剂量组,n=10)、参白颗粒低剂量(参白颗粒低剂量组,n=10)、中成药对照药摩罗丹(摩罗丹药组,n=10)、西药对照药替普瑞酮(替普瑞酮对照药组,n=10)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干预,模型组(n=10)不进行给药干预。病理检测观察大鼠胃黏膜改善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观察发现参白颗粒等效剂量组大鼠的胃黏膜改善较其他各组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参白颗粒等效剂量组的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参白颗粒等效剂量组的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ELISA结果显示参白颗粒等效剂量组的IL-1β浓度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参白颗粒可以介导NLRP3炎症小体,抑制细胞焦亡,调控下游蛋白Caspase-1及GSDMD表达水平,阻碍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组织炎症,达到干预PLGC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炎癌转化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参白颗粒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从脾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被引量:5
2
作者 许玉培 李静 +4 位作者 吴若曦 张希颜 孙禹新 姜晨 杨洪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现代研究证实了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代谢物的丰度以及肠道屏障稳态,并以代谢衍生物为中间介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继而经肠—肾轴途径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特发性膜性肾病病... 现代研究证实了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代谢物的丰度以及肠道屏障稳态,并以代谢衍生物为中间介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继而经肠—肾轴途径参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特发性膜性肾病病位在肾,以脾肾亏虚为基本病机。肾病不独治肾,临床上多脾肾同调,尤以健脾为先。中医认为肠道菌群与脾土功能相通,是脾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是调脾类中药的重要作用靶点。临床上可通过调节脾胃来改善肠道菌群的生态,继而防治膜性肾病。本文着眼于探究脾与肠道菌群、特发性膜性肾病三者的联系,以期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诠释从脾论治膜性肾病的生物机制,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科学内涵,为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特发性膜性肾病 从脾论治 代谢物 肠道屏障 肠—肾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叶王宇 张忠绵 +7 位作者 廖翊如 吉丽 陈嘉钦 张希颜 韩睿 王岚 林子力 李志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7-42,共6页
目的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 目的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胃炎分类 幽门螺杆菌既往感染 胃癌前状态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田德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
4
作者 叶王宇 刘大铭 +8 位作者 张忠绵 陈嘉钦 张希颜 韩睿 吉丽 王岚 林子力 李志红 田德禄(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51-56,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田德禄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门诊病案,经筛选、整理后录入患者首诊处方。运用Excel2019对药物频次、药物功效分类和性味归经进行分析,采用SP...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10月田德禄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门诊病案,经筛选、整理后录入患者首诊处方。运用Excel2019对药物频次、药物功效分类和性味归经进行分析,采用SPSS Modo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3.8.0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利用SPSS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25首,涉及中药131味,筛选出高频药物38味。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归脾经、胃经、肝经,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消食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药对,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由黄芪、连翘、赤芍、白芍等12味中药组成,聚类分析呈现6个类别。结论田德禄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属本虚标实,强调从“内疡”论治,补泻兼施,寒热并用,重视调畅气血,消导肠道积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名医经验 田德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