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辆GPS定位的一般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巨 陈宏盛 刘雨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35,共5页
为了适应现时特种车辆管理系统对车辆GPS定位的精度的需要 ,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差分GPS方案进行了介绍。针对上述方案的不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路径匹配定位方法 ,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同时还有... 为了适应现时特种车辆管理系统对车辆GPS定位的精度的需要 ,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差分GPS方案进行了介绍。针对上述方案的不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路径匹配定位方法 ,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同时还有效地避免了车辆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混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管理 地图匹配 GPS 定位 路径匹配 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监管系统中的GPS定位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巨 景宁 黄以超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本文对特种车辆监管系统中采用的GPS定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差分GPS定位方案。
关键词 特种车辆 监管系统 GPS 定位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巨 孙鸿斌 +4 位作者 刘浩宇 刘学忠 谢延祥 苏文彪 张屹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 76例 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 ,功...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 :对 76例 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 ,功能恢复良好 ,优良率为 87.1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 75 .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筋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直方图的三路互相交连接选择性估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巨 肖予钦 +1 位作者 熊伟 景宁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估计空间算子的选择性是设计空间查询优化器的关键技术之一。选择性估计不仅能以非常小的代价给出空间算子结果集大小的近似估计,而且也可以直接用于某些仅需要近似结果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如数据集间的相关性评价等)处理。互相交连... 估计空间算子的选择性是设计空间查询优化器的关键技术之一。选择性估计不仅能以非常小的代价给出空间算子结果集大小的近似估计,而且也可以直接用于某些仅需要近似结果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如数据集间的相关性评价等)处理。互相交连接是一类常见而且具有特殊性质的多路空间连接。基于对命题"两两相交的多个矩形一定有一个公共的相交区域,而且这个区域也是矩形"的证明,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三路互相交连接选择性估计的参数化直方图方法,还通过多组比较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估计 互相交连接 参数化直方图 空间查询优化器 空间算子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O优化调度器的磁盘特征提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巨 肖予钦 +1 位作者 景宁 陈宏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8,共6页
外存I/O一直是影响I/O密集型应用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系统分析I/O优化调度策略及其对磁盘特征参数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面向I/O优化调度器的磁盘特征抽取方法。这些抽取方法已经被证明是高效的,并且在Traxtents Cello调度器... 外存I/O一直是影响I/O密集型应用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系统分析I/O优化调度策略及其对磁盘特征参数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面向I/O优化调度器的磁盘特征抽取方法。这些抽取方法已经被证明是高效的,并且在Traxtents Cello调度器的实现中得到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盘驱动器 SCSI IDE 磁盘调度 磁盘特征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巨 刘浩宇 刘学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目的 :探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肿物生长迅速、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改变 ,X线示骨质破坏性改变 ,有骨膜反应。结论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可以发... 目的 :探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肿物生长迅速、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改变 ,X线示骨质破坏性改变 ,有骨膜反应。结论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可以发生恶变 ,恶变在局部浸润生长 ,未发现远处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 内生性软骨瘤恶变 浸润生长 截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周围神经生长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巨 刘飙 +2 位作者 洪梅 魏壮 许则民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层次编制移动对象的混合特征索引方法
8
作者 张巨 肖予钦 +1 位作者 景宁 陈宏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1-378,共8页
随着无线通信和定位技术的发展,移动对象的追踪已经变得越来越可行和必需.传统空间索引结构因无法适应大量的更新操作而不能应用于移动对象的存储与检索.针对具有层次化编制特征的移动对象集,首先给出了一种实现坐标-编制混合特征索引的... 随着无线通信和定位技术的发展,移动对象的追踪已经变得越来越可行和必需.传统空间索引结构因无法适应大量的更新操作而不能应用于移动对象的存储与检索.针对具有层次化编制特征的移动对象集,首先给出了一种实现坐标-编制混合特征索引的C2OR-Tree方法.在C2OR-Tree的基础上,提出了称为主动插入-延迟删除(AIDD)技术的移动对象位置更新批处理算法.AIDD算法充分利用了C2OR-Tree在更新批处理时的局部重构特性,通过在新坐标下对象插入过程中结合更新区域标记过程的思想给出了C2OR-Tree更新批处理的高效实现.实验结果显示,采用AIDD技术的C2OR-Tree不仅具有高效的位置更新批处理性能,而且在多次更新后仍能保持令人满意的查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树 移动对象 更新批处理 面向层次 混合特征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树的方向关系查询处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肖予钦 张巨 +1 位作者 景宁 李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方向关系描述了对象间的空间顺序关系.近年来,方向关系查询处理逐渐受到空间数据挖掘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数据库应用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方向关系查询处理需要执行方向连接操作,目前有关空间连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拓扑关系和距离关系方面... 方向关系描述了对象间的空间顺序关系.近年来,方向关系查询处理逐渐受到空间数据挖掘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数据库应用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方向关系查询处理需要执行方向连接操作,目前有关空间连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拓扑关系和距离关系方面,而较少考虑方向关系.研究了基于R树的方向关系查询处理方法,定义了四元组模型表示对象MBR间的方向关系,提出了基于R树的处理方向关系查询过滤(filter)步骤的方法,并将提炼(refinement)步骤细化为3种不同的操作.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效处理任意对象间的方向关系查询.考虑到空间数据挖掘中方向关系查询通常是在满足一定距离约束条件的对象之间进行,还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方向和距离约束限制R树搜索空间的查询处理算法.实验证明,与不利用R树的方向关系查询处理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在I/O开销和CPU开销两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关系 方向连接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挖掘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措勤布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巨 马润则 +1 位作者 岳相元 李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10,共7页
西藏措勤地区布嘎寺组火山岩是一套钾质到超钾质的岩石,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分为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布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该构造背景、源区性质及岩石成因做了进一步的研... 西藏措勤地区布嘎寺组火山岩是一套钾质到超钾质的岩石,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分为中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布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该构造背景、源区性质及岩石成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该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不同程度富集、弱负铕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青藏高原碰撞后的陆内拉张环境,可能是富集的上地幔和地壳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岩石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与分布受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拆离、伸展活动产生的南北向地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错勤 布嘎寺组 中基性火山岩 源区性质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魏壮 崔树森 +1 位作者 张巨 尹维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肌腱粘连 预防 结构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去神经支配骨骼肌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鸿斌 苑福升 +2 位作者 张巨 王悦书 韩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89,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及运动终板形态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观察术后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去神经支配后2周,腓肠肌湿重减少为正常... 目的:观察大鼠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及运动终板形态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观察术后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去神经支配后2周,腓肠肌湿重减少为正常的52.1%;至神经损伤后16周,维持在正常的25%左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失神经支配2周,腓肠肌细胞直径减少为正常的64.87%;至失神经支配20周,肌细胞直径仅为正常值的25.06%,肌细胞截面积与肌细胞直径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4周后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失去正常的形态,逐渐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结论: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发生萎缩,随时间变化逐渐加重,提示神经修复手术应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运动终板 去神经支配/方法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的诱导分化及体内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冬 李建军 +4 位作者 张巨 孙鸿斌 王健 刘建国 王国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矿化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在裸鼠体内的成骨潜能。方法 :分离并培养兔MSC,矿化诱导 ,观察 MSC的形态学改变及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将诱导后的 MSC-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植入裸鼠背部皮下 ,3d后取材 ,行组织学... 目的 :研究经矿化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在裸鼠体内的成骨潜能。方法 :分离并培养兔MSC,矿化诱导 ,观察 MSC的形态学改变及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将诱导后的 MSC-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植入裸鼠背部皮下 ,3d后取材 ,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经矿化诱导后 ,MSC的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和三角形转化 ,AL P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活性明显增高。 MSC-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植入裸鼠后 3d,组织学见细胞均匀贴附于骨小梁表面 ,伸展良好 ,未见未贴壁细胞及外源性纤维组织、血管长入。结论 :经矿化诱导的 MSC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和增殖 ,经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骨锚在急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义群 于维 +3 位作者 王振兴 苑生 杨光 张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77,共3页
目的:采用微型骨锚修复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观察术后疗效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例15指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微型骨锚植入重建断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的方法... 目的:采用微型骨锚修复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观察术后疗效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例15指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微型骨锚植入重建断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2周拆除石膏,进行保护性功能练习,复查患者患指侧方应力试验及关节活动度(ROM),观察指体有无肿胀、畸形和疼痛,x线有无骨锚松动、脱落,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10.7个月。所有患者指间关节被动活动稳定、无疼痛,关节ROM70°~110°,平均91°;Dargan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3%。结论:采用微型骨锚治疗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指间关节 微型骨锚 侧副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岩 张巨 +2 位作者 沙春蕊 郑永晨 刘永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痰、血液、鹅口疮、伤口、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90... 目的:探讨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不同标本(痰、血液、鹅口疮、伤口、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mL-1)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190株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68%和85.26%。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5),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酶活力可直接地反映其毒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分泌型酸性蛋白酶 细胞外磷脂酶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填充静脉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敬国 张巨 +2 位作者 高凤彤 孙鸿斌 王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6-288,共3页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转基因细胞 微胶囊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明 赵国庆 +1 位作者 韩雪梅 张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0-941,共2页
目的:探讨适合于老年人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6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先静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1,然后A组静注依托咪酯0.2 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0 mg·kg-... 目的:探讨适合于老年人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6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先静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1,然后A组静注依托咪酯0.2 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0 mg·kg-1、C组静注依托咪酯0.1 mg·kg-1和异丙酚1.0 mg·kg-1麻醉诱导,注药在1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显效时间及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C组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间[(46.1±7.5)s]、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1.1±6.3)s]、眼球固定时间[(60.1±14.6)s]明显小于A组[分别为(66.2±11.5)s、(70.2±10.6)s和(82.1±12.5)s](P<0.05),与B组[分别为(45.3±7.2)s、(50.6±7.6)s和(60.2±13.8)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注药前比较,A组在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明显上升(P<0.05),B组在诱导后MAP和HR明显下降(P<0.05),C组循环变化不明显(P>0.05).血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7%~100%.结论:依托咪酯和异丙酚伍用是老年人麻醉诱导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异丙酚 老年人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鸿斌 苑福生 +2 位作者 张巨 王悦书 李春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8,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建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三醇组人参皂苷... 目的:观察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建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三醇组人参皂苷低剂量(25mg.kg-1)组和三醇组人参皂苷高剂量组(50mg.kg-1),术后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g.d-1腓肠肌内注射ATP及低、高剂量三醇组人参皂甙,给药4周,于术后2、4、6、8、12、16、20和24周取右小腿腓肠肌,测量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肌细胞截面积及观察运动终板形态。结果: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均下降,神经损伤16周内,ATP组、三醇组低剂量组及三醇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损伤20周时,AT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醇组低剂量组及三醇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损伤2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此后逐渐失去正常的形态,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ATP组和三醇组人参皂苷组相同时间点神经丝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多。结论: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可减缓失神经肌萎缩,提示伴有神经损伤的外伤患者临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修复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损伤 肌萎缩 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局灶性脑缺血中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晓红 张巨 张见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0-272,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及 NO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光镜、电镜观察 N-硝基 -左旋 -精氨酸 (N- nitro- L - arginine,NNL A)干预后局灶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及 NO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光镜、电镜观察 N-硝基 -左旋 -精氨酸 (N- nitro- L - arginine,NNL A)干预后局灶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剂量给予 NNL A干预后 ,手术侧电镜下半影区神经细胞改变较手术对照组明显 ,神经细胞核周水肿、溶解和小胶质细胞核染色质凝集 ,以细胞坏死为主。结论 :过多的 NO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其一是过量 NO以活性氧自由基 (ROS)表达式直接攻击神经细胞 ,是神经细胞损伤的直接毒性分子。其二是过少的 NO不足以维持脑血管的基础张力 ,脑血流下降 ,导致缺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对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俐 张巨 +6 位作者 林卫红 马涤辉 齐亚丽 付海龙 孙强 常明 吕晓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5,579,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为开发神经干细胞保护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妊娠15 d的Wistar大鼠胚胎脑组织行体外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证实为神经干细胞。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体外培养胎鼠神经干细胞的损伤作用,为开发神经干细胞保护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妊娠15 d的Wistar大鼠胚胎脑组织行体外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证实为神经干细胞。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MTT比色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从神经干细胞球内分化的细胞既有神经元又有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谷氨酸处理组给药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干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0μmol.L-1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为86.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0及1 000μmol.L-1谷氨酸组干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1.22%和15.14%)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谷氨酸对神经干细胞有损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随着谷氨酸剂量的增加,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