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联合高b值DW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刘碧英 兰浩敏 +3 位作者 陈瑞烟 祝辉 何岩燕 张小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高b值DW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55例,其中良性23例(良性组),交界性10例(交界性组),恶性22例(恶性组);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高b值DWI(b值=1200s/... 目的探讨DCE-MRI联合高b值DWI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55例,其中良性23例(良性组),交界性10例(交界性组),恶性22例(恶性组);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高b值DWI(b值=1200s/mm^(2))、DCE-MRI定量分析,并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最佳最大阈值。结果1)良性组和恶性组A1及Ktrans值、Kep值及Ve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交界性组肿瘤A1及Kep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良、恶性组A1值的诊断阈值为1179.4 mm^(2)/s,AUC为0.945,Ktrans值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诊断阈值为0.0823min^(-1),AUC为0.913;交界性组与恶性组A1值的诊断阈值为1147.8 mm^(2)/s,AUC为0.891,Kep值AUC为0.732,诊断阈值为0.273 min^(-1);3)高b值DWI联合DCE-MRI对卵巢良性组和恶性组肿瘤鉴别及恶性组和交界性组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高诊断效能。结论1)高b值及Ktrans值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组和恶性诊断中具有高诊断效能;高b值及Kep值在卵巢上皮性恶性组和交界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高诊断效能。2)高b值DWI、DCE-MRI联合筛查明显提高了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前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卵巢上皮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蔡轶良 章小英 +2 位作者 马民荣 张小镇 马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垂体瘤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分析DCE-MRI参数对垂体瘤诊断效能。结果 21例侵袭性组患者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容积分数(Vp)、容积分数(Ve)以及速率常数... 目的 探讨垂体瘤DCE-MRI定量参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进行分组,分析DCE-MRI参数对垂体瘤诊断效能。结果 21例侵袭性组患者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容积分数(Vp)、容积分数(Ve)以及速率常数(Kep)水平均显著高于59例非侵袭性组患者(P<0.05);垂体瘤III~IV期亚组患者Ktrans、Vp、Ve以及Kep水平均显著高于I~II期亚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trans、Vp、Ve以及Ke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trans、Vp、Ve以及Kep诊断侵袭性AUC为0.7619、0.7819、0.8344、0.7881,联合检测AUC为0.8988;Ktrans、Vp、Ve以及Kep对临床分期AUC为0.7750、0.7731、0.6956、0.7169,联合检测的AUC为0.8081;Ktrans、Vp、Ve及Kep对淋巴结转移诊断AUC为0.8313、0.7731、0.7700、0.7769,联合检测的AUC为0.8513。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与垂体瘤病理特征具有关联性,可将Ktrans、Vp、Ve以及Kep用于垂体瘤分期、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PCNA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轶良 章小英 +2 位作者 马民荣 张小镇 赵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CT灌注成像检测及血...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CT灌注成像检测及血清VEGF、PCNA水平检测,对比组间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VEGF、PCNA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NSCLC患者BF、BV与VEGF、PC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CT灌注定量参数BF值和B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VEGF、PC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BF与VEGF、PCNA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2445,P<0.0001)、(r=0.1719,P=0.0001),BV与VEGF、PCNA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4195,P<0.0001)、(r=0.4241,P<0.0001);BV和BF对NSCLC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95%CI=0.7407-0.8752,P<0.0001)和0.7788(95%CI=0.7050-0.8525,P<0.0001);VEGF和PCNA对NSCLC的诊断AUC分别为0.5109(95%CI=0.4190-0.6028,P=0.8112)和0.6013(95%CI=0.5126-0.6899,P=0.0270)。结论NSCLC组CT灌注定量参数、VEGF和PC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SCLC组CT灌注定量参数与VEGF、PCNA明显相关,BV、BF和PCNA对NSCLC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小镇 郑长业 +2 位作者 谢丽娇 李雪 李晓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10期90-90,92,共2页
论述核医学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作用,全身骨显像可应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与X线、CT、MRI、PET/CT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为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核医学 全身骨显像 恶性肿瘤 骨转移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